浅谈执勤官兵心理训练方法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flyin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当前执勤任务重,新情况、新问题增多,境内外有组织的恐怖袭击随时都可能出现,执勤官兵在遂行任务中容易出现紧张焦虑、畏难惧险、麻痹松懈等心理问题。执勤部队在开展技战术训练的同时,要有针对性地结合官兵特点以适当的途径和方法进行心理训练,提高官兵心理素质。具体可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一、情景体验训练法
  在遂行执勤任务中需要官兵心理素质好,有很强的临机处置能力,如果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面对突发情况不能正确及时地进行处置,就可能会影响到执勤分队整体的处置,造成形势上的被动。面对新形势下执勤任务用兵多、持续时间长、任务范围广和活动区域大等特点,通过情景体验训练法,可以减轻官兵的心理负荷,增大心理承受能力,使每一名官兵都能做到意志坚定、沉着应对。
  一是模拟实战场景。为了提高心理训练的质量,实现应对多种安全威胁的目标,在模拟执勤场景训练中一定要设置各种战场环境,利用声、像等器材,制造光、烟、形等近似实战的战术背景,使官兵真切感受战斗中的各种因素对感官的刺激,亲身体验心理的震撼和冲击,提高他们的心理耐受能力。司令部门必须找准训练的切入点,创新训练手段、拓宽训练内容,重点加强处置劫持人质、与绑匪谈判、查爆排险等内容的心理战训练,锻炼官兵的抗压、抗干扰能力,使官兵克服对战斗的恐惧,在危难条件下保持勇敢沉着、敢打必胜的心理素质。
  二是运用实战演练。单纯通过模拟实战的表面景象只能训练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而近似实战的演练情景却可以增强官兵的心理适应能力。组织实兵演练,一定要创造出近似实战的心理环境,通过战斗射击、综合对抗等各种实战性演习,培养官兵的意志、毅力。在实战演练的情况设置上要注意突出逼真性、突然性、反常性三个因素,使官兵在信息不畅、时间紧迫、情报不足的情况下,保持头脑清醒、克服紧张焦虑的情绪,提高心理应变能力。
  二、挑战极限训练法
  在遂行重大执勤任务时,执勤官兵可能面对凶残的暴力恐怖分子、严酷的环境、严峻的生死考验,心理将承受极大的压力,容易出现畏难惧险的心理,直接的表现就是正常的心理被压抑,思维判断能力骤然下降,身体失衡,出现心发慌、手发软的现象。这就需要进行挑战极限训练法。它可以加强单兵、部(分)队的心理对抗能力,使官兵面对突发事件迅速做出反应、及时进行处置。
  一是生理极限训练。就是运用恶劣的条件,创设艰难险恶的困境,以培养官兵敢于冒险的坚强意志、勇敢精神和持续作战能力。通过单一科目的冒险训练,主要有高台跳水、通过高架独木桥,爬绳和云梯,穿越火障、深沟,从直升机云梯攀上爬下,在模拟毒剂室内逗留、寻找和排除故障等。这些科目的训练目的,是训练官兵的灵活性和速度,提高官兵的胆量和意志品质。
  二是挑战心理极限训练。就是创设困难情景,让官兵尽可能全面地体验到认知、情感、意志和能力等多方面的困难,从而激发潜能,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通过设置疑局、险局、败局等,训练官兵的敏锐性和判断力;假想装备损坏、通信中断,训练官兵的处置能力和应变能力;假想被包围、分割,训练官兵的奋勇突围合围的坚强意志和创造力。
  三、自我调控训练法
  引导官兵掌握自我心理调控方法的技能主要做法有三种:一是放松训练法。通过有意识、有目的地放松身体肌肉来调整心理的紧张状况,保持身心协调与心理平衡。遂行执勤任务时,面对突发事件的强烈刺激会引起官兵身体肌肉的紧张,这种生理紧张又加剧了心理的紧张程度,形成恶性循环。有意识地做一些放松活动,如注意转移法、呼吸调整法等,可以打破这种恶性循环,消除或降低心理的紧张或恐慌,保持身心平衡。二是暗示训练法。就是运用语言的暗示功能来主动地调控心理状态,保持自身心理稳定的心理训练方法。如单独执行任务时,可暗示自己“不要害怕,我能行,我能完成任务。”这种积极的语言暗示,对人体起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以调动人的代偿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从而消除心理疲劳。自我暗示法是官兵在执行任务时最大限度利用心理能量的一种方法。
  四、意念调整训练法
  官兵在遂行执勤任务之前,由于注意力过度集中会产生恐惧的心理、过分激动的心情,消耗大量神经能量,这种消耗比执行任务本身所消耗能量还要多。如果把注意力转移开,就能降低心理紧张程度。临近执行任务时,要适当的让官兵放松心情,进行注意力转换,對于减轻和消除紧张情绪十分有效。在执行任务的间歇,运用意念调整法,能够尽快使官兵从紧张的心理状态中解脱出来,减少紧张程度的积累,进一步延长心理耐久力。
其他文献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一种带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倾向。它以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的需要为基础,是推动人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很大的积极性,从而产生某种肯定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下面,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结合学生的年龄及思维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探索性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
[摘 要]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的探索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的一系列教育活动。本文从教育实践出发,阐述了在高职教育中计算机多媒体专业应用创新教育模式的探索和一系列成效,为推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经验支持。  [关键词]创新;多媒体;教育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发展最快、最活跃的技术,是新一代电子技术发展和竞争的焦点。多媒体技术融
【摘 要】21 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我们在考虑新世纪的教育、人才问题时,都应考虑这个时代的代表物对我们的影响。计算机及其网络就是信息时代的代表。作为21 世纪的中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是其基木的素质。但从目前信息技术教学看,还存在一此问题,这不能不引起信息技术教师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信息技术 信息素质 合理 科学  随着我国高中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信息技术课作
摘要:  在高职高专院校,无论是否是英语专业的同学,都存在英语语音方面的问题.大多数同学高中时英语音标读法都一知半解,更谈不上具体每个音素的精确发音。本文力从英语语音学、元认知策略、实践教学教法等方面对高职高专学生的语音教学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英语语音理论 实践教学法语音教学    Abstrac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o matter w
期刊
科学探究学习中,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更是贯彻整个探究活动的主线。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只有产生了问题才会去试图解决问题,为解决问题而建立假设进而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收集有关证据用来检验假设,因此如何使学生产生有价值的问题,并且在有限的时间里展开有效的探究,是科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传统的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的方法,虽然这种方法在启发学生思考
现在在我们的学校课堂上,尤其是在高年级的课堂上,常常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自问自答,很少有学生主动回答问题,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是教师在提问时没有讲求提问的艺术,好学生每节课都会被点名回答,中等生是想回答但是又怕会答错。由此可见,教师自问自答的现象不是学生的问题,而在于教师的提问技巧。  名学者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知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知,只在每事
[摘 要]实验课程从理论课程体系中脱离出来,独立开设,改革实验内容体系,系统地构建实验课程模块,转变以人为主的管理方式,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提高实验教学的时数在总培养时数的比例,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和自主性学习,通过建立全天候开放实验室管理平台,实现实验室全天候开放、实验内容开放。  [关键词]中专计算机 实验室教学 改革  一、中专实验教学体系概况  实验室是进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