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下高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课程理念: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其核心理念是“面向全体学生”。课改中的老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使学生既能储存、积累尽可能多的高质量信息,又能具有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是每个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一、依“纲”扣“本”,结合实际,设计高质量的教学方案。
  教学大纲和课本是教师教学的依据。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并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生物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要从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情感态度教育三方面综合考虑,不能顾此失彼。
  教学方案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并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切忌照抄书本或只摘录知识要点,照搬他人现成教案或沿用自己旧教案的做法更是不可取的。
  高质量的生物课堂教学方案还必须包括教具准备、教法设计和学法指导。高质量的教学方案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必要前提,只有这样才能清晰教学,以合乎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结构呈现给学生一个完整而严谨的知识体系,为实现课堂的有效教学打下良好德基础。
  二、提倡课堂教学中多开展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模式最早由美国科学家施瓦布教授提出,施瓦布认为,“教学不仅是一种意向性的行为,又是一种探究性行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科学家研究过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探究式教学是指在老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到发现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在探究过程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同时学生还受到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的教育,从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因此,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能激活学生的引子,创设师生共同享受的教学情境。
  1.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
  生物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实验性的自然科学,学习是一种过程,而不是结果。对学生而言,知识的获得固然重要,但掌握知识如何获得的过程更为重要。
  对实验性的学科学习不能停留在机械的记忆上,因为科学知识不只是对现象的描述性语句,它是由原始材料慢慢累积成的知识体系,这些原始材料又产生于无数的实验观察,而这些实验观察又是依据问题而制定的。这些问题产生于我们对自然的观察及质疑。对于学习生物学科要阐明的自然现象和本质,学生必然要通过探究自然的过程进入科学的学习,通过观察、收集、分析资料、处理实验获得的数据,使之真正接触科学原理。所以,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始终牢记一点,“不是我如何把知识讲清楚,而是我如何引导学生自己把知识想清楚。教学的艺术不是在“传授”,而是在“唤醒”,将学生引向更广阔的视野。
  2.变“知识仓库”为“能力的加工”
  新课程改革强调科学素质的培养,而传统教学中的“我讲,你听”显然是不适应时代的要求的。在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可以培养学生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品质,不是传统的“背,记”生物知识,而是通过学生动手“做”科学,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问题,在解答问题中增长知识,能力就在这大量的切合实际的分析和加工厂中产生,最终形成善于发现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布置难易适当的有效作业
  作业难易要适当。如果太容易,学生不需要他人协助也能完成,就失去学习的意义,也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如果太难,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仍不能达到目标,会有强烈挫败感,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会直接影响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因此,教师设计的作业既要有利学生的思维活动,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容的量和难度要尽可能确定在学生“跳一跳摘得到”的层次。这样才有挑战性,才有利于激发学生个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注教学中学生的成功率,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课改精神下,面对全体学生,只有普遍有效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只有长期有效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四、展望
  高中生物科学的教育和研究与当今世界面临的粮食、人口、环境、资源等重大问题直接相关。不论是从长远的科学发展,还是从实际的高考需要看,我们都必须加强生物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师作为引导者任重道远,我们要努力掌握教学的有效策略,成为能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下实施不同的教学行为的有效老师。
  作者单位 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
  责任编辑 杨博
其他文献
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的几个问题□厉兵长横的连接号和半字线的连接号是这次改制国标本的过程中吸取多方意见(特别是考虑到科技界常常会用到半字线连接号的情况)而明
“怦怦”和“砰砰”□宋玉柱《语文建设》1997年第1期发表的眸子的文章《语言生活与精神文明》一文中,有如下一句:活跃的语言生活是活跃的生机勃勃的社会生活的反映,从中我们可以感受
加大语言文明建设的力度——国家语委召开“语言文明建设”座谈会本刊记者语言文明建设是实现现代化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为了推动语言文明建设的广
目的分析抗生素联合妇科千金片治疗子宫内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子宫内膜炎患者67例进行研究,随机抽签分为单一组(n=33)和联合组(n=34
课标在实施建议中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相依,要提高“学”的效率、质量,必须重视“教”的方法、策略。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例谈谈教师如何精心设计教学,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以达事半功倍之效。  一、拔节有声,经
西昌川32井水温传感器曾投放井下两个不同深度,在含水层的不同位置,记录地震和异常变化的能力各有不同,本文对此进行比较分析,用数据说明西昌川32井水温传感器更合理的投放位置。
根据芦山地震应对工作,分析了四川地震应急工作在地震速报、应急预案与应急准备、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与应用、市县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也指出,芦山地震应急工作如此顺利也与特定的有利因素有关。为应对今后四川省内其他地方可能发生别的类型大地震,文中也分析了现有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应急准备尚存的薄弱环节,提出一些强化建议。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初中政治课理论性过强,造成许多学生对学习政治知识产生了抵触情绪。在一般的政治课教学中,学生往往认为课程过于枯燥无味,对初中政治课不感兴趣甚至抵触。这样的教学环境无法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政治理论知识和知识体系,更谈不上了解政治知识的延伸内涵。这就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案例教学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和社会实践,让理论变得更加立体、更加直观。学生在学习时能够轻松愉快地理解政治知识
近年来,绿茶作为茶叶品种之一,以其独有历史发展文化和对人类养生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得到了现代茶爱好者的广泛欢迎。在我国南方所有绿茶种植环境中,四川绿茶一直以产量高、
也谈“送别”与“送行”□董文立《语文建设》1997年第6期有篇补白:《“送别”与“送行”》,文中所举“(一些人)为严济慈同志送别”确为病句,但文章好像并没有说透,现补充几句,以就教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