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叙事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ankduck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文学叙事是指利用语汇、结构和体裁等要素,通过主题建构、角色塑造和场景营造等手法,来讲述故事和阐明事理的过程。而对一些优秀的城市景观设计认真分析后可以发现,每一个景观设计都是一段文学叙事,文学叙事中的要素和手法都能在景观设计上得到印证和体现。对这一特点进行研究,无疑能对当下的城市景观设计给予极大的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文学叙事 景观设计 借鉴分析
  文学叙事就是用话语叙述社会生活、事件的过程。通过叙述的内容、叙述的话语、叙述的动作等构成故事情节,使读者以及观赏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富于深刻的感染力。文学叙事和景观叙事都源于叙事学,诸多城市景观设计引荐了文学叙事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尝试建构一种景观叙事策略,从而营造生动的、富于事件情节的场所空间,使人们在场所空间中如同阅读一部具有感染力的文学作品,富于情感的体验。下面,笔者将从文学叙事要素和文学叙事手法两个方面,对文学叙事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进行详细分析。
  一 文学叙事要素在景观设计体现
  文学叙事中,要想实现传情达意的目的,必然要依靠语汇、结构和形式(体裁)这三个要素。语汇是指使用带有含义的字词;结构是指字词之间如何组合编排以构成完整意义的句子及篇章,而形式(体裁)则决定了叙事以怎样的方式实现。这三个要素与叙事效果形成紧密的因果关系,使叙事意义得以传达。城市景观设计,其根本目的也是为了传情达意,所以这三个文学叙事要素,在景观设计上也有着鲜明的体现。
  1 语汇的体现
  语汇是文学叙事中最基本的表意单元,意义的传达就从这里开始。而景观设计中的语汇,也能传达丰富的语义让人读解与品味。例如,维也纳某城市广场中,将历史遗存博物馆的原址保留,共存于现代城市景观,这其中,历史博物馆是新语汇,各种原有的景观是旧语汇,新旧两种语汇,意味着场地原有景观要素与城市新空间组合并置,使场所精神传承得以延续,亦与城市建设发展相平衡。又如,日本高知县大川的石头漩涡,以石头表现原本为水流的旋涡形态,材质的抽换设计极具体验感。这其中的语汇就是石头和水流,打破司空见惯的空间形态或材料质地,激发了丰富的体验。再如,德国杜伊斯堡景观公园,这一公园由蒂森钢铁工厂改建,为保存场所记忆,这座废弃工厂的多种元素发生了使用性质的转换,被最大程度地再利用,如工厂遗留的大型铁板成为广场的铺装材料、水箱甚至被当地潜水俱乐部利用进行水下训练等。这其中,遗留的各种物质就是语汇,并对其使用性质加以转换,是一种保存场所记忆的有效方法。
  2 修辞的体现
  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下面列举一下进行详细论述。
  第一,省略。在诗词中,常以省略来达成意境韵味的多向性。如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全句仅有六个名词排列,省略了任何语法连接成分,六处景物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只有靠读者自己领会。正是语法成分的省略,给读者无尽的想象空间。景观设计中,常常呈现出跳跃感、空隙化甚至空白化,由此加强意义的纵深感,具有“少即是多”的美学意识。例如,骑楼建筑,建筑物底层部分架空,留出空间支持街道上各种生活事件的发生。这是一个多用途的空间,可用作市民的休闲场地,行人可临街小憩,也可与友人攀谈或驻足观望,同时布置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及环境景观等,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交往机会。省略减去的是场面的部分交代,却营造了更多进行参与性活动的体验空间。
  第二,反复。用同一的语句,一再表现强烈的情思的,名叫反复辞。景观设计中,反复的修辞手法使空间具有一种简纯的快感。例如,巴塞罗那的植物园,设计者创造性地使用了几何形构图法,整个花园被划分为了若干个三角形区域,然后将植物种植于这些区域中。这样一来,原来用混凝土铺成的道路就成为了整个植物园的骨架,和这些形态各异的三角形有机地融为一体,让人觉得既十分丰富多彩,又有着一种潜在的规律,表现出了十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特别是在植物的选择上,主办方也是匠心独运,特意选择了当地地中海气候下特有的植物种类,与植物园外的地域风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以和谐的美感。新的构思、新的材料、新的表现手法,带给了游客以全新的审美感受。看着眼前的景象,耳边好像传来了一曲美妙的音乐。
  第三,悬念。悬念是指文学创作者通过对作品情节的巧妙设计,给观众带来的期待之感,吸引观众想要一探究竟的心思。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的“渔人甚异之”、“欲穷其林”,就是一种充满期待感的悬念制造,使人急切地追寻其究竟,最终“豁然开朗”。悬念在景观设计中的意义也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巧妙的悬念设置,能够充分地激发起观众的好奇心和欣赏欲望,从而将更多的热情和精力投入到对景观的欣赏中来。例如,苏州拙政园的一个景观设计中,观众只看到水流的飞出,但是却看不到水来自何方,于是便不由自主地沿着水流方向向后望去,当看到水流源自桥下的一眼泉水之后,顿时恍然大悟。所以说,在当代景观设计中,也应该注重这种悬念的营造,这将是充分激发观众兴趣和提升作品吸引力的有效方式。
  第四,逆转。逆转是对事物正常逻辑的颠倒,正当人们沿着正常思维进行思考时,却突然出现了与想象中完全相反的结局,从而给人以强烈的情感冲击力。例如,美国著名小说家欧·亨利的《冒险家》,在故事结尾出奇制胜地逆转,使读者重新思考小说前面的内容,获得与最初感受完全不同的认识。这一逆转的妙用是对固有认识的颠覆,令人回味无穷。在景观设计中,也可以使用逆转手法,如将室内变为室外,将都市搬进房间等,都会给人以意想不到的惊奇之感。再如,丹·凯利在福特中心大楼中庭的设计中,将室外的植物庭院造景植入大楼中庭,每天的下班时间一到,整个大楼里就会响起虚拟的雷声和闪电声,然后落下雨点,让人觉得自己不是在一个钢筋混凝土的建筑物中,而是一片热带雨林中。在他的另一则设计中,则又巧妙完成了室内和室外空间的互换。   3 形式体裁的体现
  文学叙事的表意除了依靠语汇和结构之外,还需要一种形式来承载,这种形式就是体裁,是关于语言和结构以及作品篇幅所形成的外表形态。其最终要的意义在于明确了一个视角和观察点。米克·巴尔认为,故事在被描述时,总是基于一定的视觉范围,总要挑选一个观察点,即看待事物的特定方式、特定角度。城市景观设计中,就经常对这种视角和观察点予以借鉴。例如,埃及人就不曾去修复一个世纪前被拿破仑大炮轰坏的斯芬克斯的鼻子,以说明这是拿破仑在历史上的“雕刻”。其视角就是允许不同历史时期的景观表现形式共存,各个时代的空间印记的共存和对比正反射了人文环境的历时性,尊重它们也是尊重了历史与记忆。
  二 文学叙事手法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
  作为文学叙事来说,语汇、修辞和形式体裁,更像是叙事的原材料,在此基础上,需要叙述者对其进行有机的加工和处理,这种加工和处理,通常包含的主题建构、角色塑造、场景营造和情节演绎这几种手法,而这些手法在景观设计中也有着鲜明的体现。
  1 主题建构的体现
  当作品的题材和作者、读者的思想或情感发生结合时,就凸显出了作品意义,而这个意义就是作品的主题。而主题建构的目的就在于将这种意义完全表达出来。作为景观设计来说,其不是若干个单元的堆砌,也不是漫无目的拼贴和包装,而应该有着一个永恒的主题。作品的所有元素,如场景、角色、情节等,都是围绕着主题的实现而展开。例如,维斯法特市的通天塔花园,就是取材于老彼得·勃鲁盖尔的同名画作。设计围绕着一个鲜明的主题——人类的设计总是有限的。老彼得·勃鲁盖尔画中高塔模样的稻草堆成为场地的主题景观。花园的土壤肥沃,春天洒满草种的稻草堆很快铺满郁郁的青草,在夏季进行浇灌,从秋至冬直到来年春天,草坪和混合肥料加速器推动分解腐烂的过程,最后剩下的只有成堆的腐烂稻草。整个设计融入了衰退的概念,稻草堆的四季演变正逐步呈现了景观的主题。
  2 角色塑造的体现
  文学叙事中,必然会有一个角色,集中承载着叙事者的思想和情感。而在景观设计中,表达的主体似乎只是物,但自然物也是拟人化的,附着了人物的情感,实际上就是空间的主角。荷兰鹿特丹舒乌伯格广场布置了四个水压式灯,高35米,每两小时改变一次形状,市民也可以投币操作灯的悬臂,灯臂产生各种有趣的形态,构成生动的广场景观。灯在这个广场空间中承担了故事的主角,人们在这里与灯的互动成为了这个场所故事的重要情节。
  3 场景营造的体现
  所有的叙事都是在一定场景中进行的,场景不但承载着叙事所发生的地点、时代和氛围,同时也对叙事本身起到了衬托和说明的重要作用。而景观设计也都呈现在一定的场景下,也同样起到了一种衬托和说明的作用。例如,悉尼岩石区的基地公园,讲述了人们在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地方初次定居的故事。这个公园引导着游客参观一系列的房间、走廊和小路。雕塑家彼得·科尔的一系列雕塑置于场地中,记叙着那段早期定居的生活。
  4 情节演绎的体现
  文学叙事中的情节演绎,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即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城市景观设计中,通过对空间情节的营造,将空间故事化、情节化,使得人们在体验中获得感悟与启示。例如,美国罗斯福纪念公园,以纪念美国的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及他任期中的事件。公园设计通过一系列浮雕、塑像、瀑布、纪念墙等记叙着从罗斯福总统就职、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的人民生活情形、总统兴修水利到罗斯福葬礼等四个不同时期的故事情节。设计通过演绎总统任职期间的事件情节,讲述这一段历史,使情节再现,徜徉期间犹如身临其境。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在景观设计中,从文学叙事方面获得了大量的启示和借鉴,文学叙事中的要素和手法,都被广泛地运用到了景观设计中,这从本质上体现了艺术之间的互通性,不管是设计者有意也好,无心也罢,最终呈现出来的效果都是十分成功的,在文学叙事的帮助下,城市景观如同一部会讲故事的文学剧作,富于情感的体验,与读者产生共鸣。
  参考文献:
  [1]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2] 林骧华主编:《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词典》,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3] 蔡仪主编:《文学概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4] [苏]艾森斯坦,富澜译:《并非冷漠的大自然》,中国电影出社,1996年版。
  (李沁茹,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讲师)
其他文献
摘要 舍伍德·安德森是第一位成熟的美国现代小说家。本文围绕其代表作《小镇畸人》塑造的一系列极具现代主义特征的怪诞人物形象,探讨安德森的小说创作手法。  关键词:舍伍德·安德森 畸人 创作艺术 情节 象征 瞬间  舍伍德·安德森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具有特殊地位的作家,“是第一位成熟的美国现代小说家”。(董衡巽:31)威廉·福克纳将他奉为“我们这一代美国作家之父,他体现了文坛后来者必将承袭的美国式
期刊
摘要 学术界对于瓦尔特·司各特的犹太观呈现两种观点:1、秉承反犹主义的传统;2、揭露反犹主义、提倡民族和解。本文基于小说叙事学相关理论,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挖掘作品潜藏文本,判断隐含作者的思想倾向,并考察隐含作者与真实作者的关联。通过深入分析,可以看出潜文本所体现出的司各特对犹太人的人道主义同情,及思想深处的反犹思维定势。  关键词:潜文本 隐含作者 犹太观  引言  学界关于小说《艾凡赫》中所体
期刊
摘要 英国文学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相应创作出来的英国文学作品也是数不胜数,都堪称经典之作,但是,不论哪个时期的英国文学作品都渗透着异国情调的痕迹。很多西方学者都痴迷于“东方”,这里的东方不单单指的是东方的文化,还包括东方的意识形态、社会环境,以及自然环境等一切与东方有关的领域。本文以英国文学史为背景,讨论英国文学异国情调中东方形象的演变历程。  关键词:英国文学 异国情调 东方形象  一直以来,东
期刊
摘要 建立在语言符号系统之上的象征性秩序形成之前,自我曾是艺术本源的一部分,那由无限指向自由意志的符号所构成的初始艺术。象征性秩序实现自我意识的社会性存在,却限制了心理的本源艺术性。现代作家在生活或阅读的某个场景遇见艺术的“罗格斯”,一个画面或文字式的意义符号,与自然的瞬时交流唤起本源性记忆,从而感知到隐藏着神秘快乐的模糊意义,一种“愉悦的启示”。为使其重现,或置身其中,作家便开始在语言与风格的自
期刊
摘要 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英国戏剧舞台上一颗耀眼的明星,其戏剧作品以生动的世态人情的展示,以及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给英国戏剧舞台注入新的活力,带来了英国戏剧的复兴。本文从人物塑造、语言特点以及爱情婚姻观三个方面对王尔德的两部戏剧《理想丈夫》与《不可儿戏》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探寻王尔德戏剧的思想内涵与创作风格。  关键词:《理想丈夫》 《不可儿戏》 人物塑造 语言特点 爱情婚姻观  奥斯卡·王尔
期刊
摘要 《水浒传》可以看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精彩的武侠小说。《水浒传》通过描述以宋江为首的一系列梁山英雄人物闯荡江湖的场景,不仅展现了北宋社会的真实情况,更展现了梁山一百零八将的武术绝技,展现了北宋期间的武侠风采,展现了中国古代“以武乱禁”的任侠风格。本文通过多角度、多元化的描述,彰显北宋习武者的性格差异。  关键词:《水浒传》 武侠文化 梁山好汉  《水浒传》可以看成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精彩的武侠小说。
期刊
摘要 辽西地秧歌是东北秧歌的一种类型,属于中国民间最为常见的集体舞蹈。地秧歌是一种不踩高翘表演的秧歌,俗称“地蹦子”,主要流传于抚顺、辽阳、沈阳一带。辽西地秧歌的表演形式受到中原文化的熏陶,在其秧歌表演中呈现出明显的华北大秧歌的特征。在这种南北交融的大背景下,辽西地秧歌这种下层民众自娱自乐的文化样式,保存着大量的民俗文化信息,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关键词:辽西 地秧歌 美学价值  辽西地秧歌是东
期刊
摘要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日益加剧,作为美国文化主要传播方式之一的好莱坞电影不仅在全球市场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同时影片中的强势文化也向各个接受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思想价值提出了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具有代表意义和产生深远影响的好莱坞电影来探讨美国强势文化的传播。  关键词:电影 好莱坞 强势文化  电影作为文化产品中的一种,其具有特殊性,它包含的声音、影像和图画以及文字等元素与文化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目前
期刊
摘要 在电影进入彩色时代后,如何利用大荧幕营造出良好的视觉效果成为电影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之一,而在目前电影商业化的大潮之下,能构建出强大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的电影作品往往能够取得票房上的大丰收。在视觉效果中,色彩设计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电影能够适应于情绪和观影需要的色彩设计不仅可以辅助剧情发展,而且能够依靠色彩形成独特的色彩语言,构成电影艺术性的组成元素。动画电影的受众人群较为特殊和局限,但是近年来出
期刊
摘要 当代文学生产的“传媒化”是当代文学生产的系列病症,这也使文学主体的问题再次成为文学界的一个热点。文学的主体性逐渐病态化,这使得文学的生产程序,尤其是文学的生产、文学的传播消费等关键点都需要厘清文学和传媒的关系。文学生产的主体逐渐多元化,文学的传播和文学的存在逐步被传媒媒介化,文学的消费呈现多样性。传媒化文学如何重塑文学的主体性,化解文学的“传媒化”病症,将是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