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茶馆》背后的故事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ksmile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梗概
  在满清王朝即将灭亡的年代,北京的裕泰茶馆却依然一派“繁荣”景象:提笼架鸟、算命卜卦、卖古玩玉器、玩蝈蝈蟋蟀者无所不有。年轻精明的掌柜王利发,各方照顾,左右逢源。然而,在这个“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整个社会令人窒息的衰亡:洋货充斥市场、农村破产、太监买老婆、爱国者遭逮捕。到了民国初年,连年不断的内战使百姓深受苦难,北京城里的大茶馆都关了门,唯有王掌柜改良经营,把茶馆后院辟成租给大学生的公寓,正厅里摆上了留声机。尽管如此,社会上的动乱仍波及茶馆:逃难的百姓堵在门口,大兵抢夺掌柜的钱,侦缉队员不时前来敲诈。又过了三十年,已是风烛残年的王掌柜,仍在拼命支撑着茶馆。
  日本投降了,但国民党和美帝国主义又使人民陷入了内战的灾难。吉普车横冲直撞,爱国人士惨遭镇压,流氓特务要霸占王掌柜苦心经营了一輩子的茶馆。王利发绝望了。
  这时,恰巧来了两位五十年前结交的朋友,一位是曾被清廷逮捕过的正人君子常四爷,一位是办了半辈子实业结果彻底垮了台的秦二爷。三位老人撒着捡来的纸钱,凄惨地叫着、笑着。最后只剩下王利发一人,他拿起腰带,步入内室,仰望屋顶,寻找安然了结一生的地方。
  综合评价
  《茶馆》创作于1956年,作者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把三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的社会变迁状况,装进了不足五万字的《茶馆》里,以话剧的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茶馆》的创作意图是十分明显的,它通过“裕泰”的茶馆陈设由“古朴→新式→简陋”的变化,昭示了茶馆在各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茶馆》的艺术价值不仅在于通过一个茶馆反映了一段历史时期的社会变革,同时也在于反映了社会变革对茶馆经济和茶馆文化的影响。用老舍的话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曹禺先生晚年评价说:“《茶馆》是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
  一、《茶馆》的艺术魅力首先表现在它构思上的独具匠心。
  《茶馆》是一出三幕话剧,三幕戏写了三个时代。第一幕: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晚清末年;第二幕:军阀混战后的民国初年;第三幕:抗战胜利后解放战争爆发前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
  这三个时代是我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个重要时期。剧作家在表现清末以来半个多世纪旧中国的历史变迁,揭示出只有共产党、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重大主题的时候,截取了三个时代的横断面,并通过裕泰茶馆的盛衰把前后近三十年的社会历史画面连缀成一个浑然的整体,展示出众多的人物和漫长的历史。这种横断面连缀式的写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现实生活的无限性和戏剧情节有限性之间的矛盾,而且也突破了传统话剧作品的陈旧模式,充分显示了老舍艺术构思的高超巧妙。
  二、在话剧结构上的创新,是《茶馆》最重要的艺术成就。
  从结构形式上看,《茶馆》与传统话剧截然不同,表现了老舍大胆而独特的探索和创新。纵观《茶馆》整部剧,它既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也没有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戏中三幕的划分不是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而是着眼于时代,且时间跨度相当大。另外从剧情上看,幕与幕之间也无必然联系。为了使跨度极大、情节松散、人物众多的剧作保持连续性和完整性,老舍打破了传统的情节式的结构,采用“人像展览式”的形式,以茶馆为人物活动的舞台,在三个历史横断面上对社会世态、风云变幻进行描绘。同时安排以王利发、常四爷、秦二爷这三个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以人物带动故事,把众多人物的生活片断,巧妙地同作品的主题罗织在一起,组成若干幅时代的剪影,从而在更广阔的背景上反映纷纭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风貌,表现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心理。
  首先,茶馆的设置与剧作的整体构思有直接关联。
  《茶馆》的三幕戏之间几乎都间隔着大约二十年的时间距离,而且在三个生活横断面上出现的人物之间、事件之间也不都存在必然的联系。把这三幕戏的场景设定在一个不变的空间——裕泰茶馆这个舞台进行,就能使观众摆脱因各幕时间相距太远而导致的脱节感,这座具体的茶馆及其人物的命运就像一条潜在的红线,把三个时代串联起来共同表达变迁的深刻内涵。
  其次,剧本不采用“一人一事”为主线的结构,不追求面面俱到的故事,而是从塑造人物、表现主题出发,把众多人物的生活片断汇总为一个大故事,从而更广泛地反映社会历史面貌。以人物带动故事的发展,以刻画人物取胜,是《茶馆》艺术结构的生命和灵魂。
  《茶馆》中共写了七十多个人物,其中有名有姓的就有五十来个。除了世袭的茶馆老板,还有吃皇粮的旗人,办实业的资本家,清宫的太监,信洋教的教士,以及职业特务、打手、警察、流氓,拉纤的,相面的,说书的等等,三教九流,无奇不有。为了写好且安排好这些人物,老舍采用了四种方法:
  1.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
  2.次要人物父子相承,使其连缀下来。
  3.每个角色都说他自己的事。因为他们每个人物的故事都与那个时代有密切联系。
  4.无关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
  这四种处理人物的方法综合运用,既使每个人物性格鲜明,眉清目楚,又重点突出,多而有序,从人物的身世遭遇和继承关系方面,揭示出时代的全貌。
  三、精练生动、独树一帜的戏剧语言。
  1.《茶馆》的语言精练到三言两语便能写出一个人物的性格,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人物肖像来。
  2.《茶馆》的语言又是性格化的,什么人说什么话,什么话也只能由什么人说。戏剧艺术的这一特征,在这部剧作里体现得很鲜明。
  要写出人物的性格,必须在语言上下功夫。《茶馆》中经过提炼的个性化的、鲜活的人物语言,既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也与它的“人像展览式”的结构形式相契合,充分显示了老舍驾驭语言的高超的能力。
  老舍作为一名优秀的戏剧家,他的大胆尝试是成功的。在《茶馆》中,他从容地驾驭了众多的人物,纷繁的情节,在动中取静,使得“茶馆”这个舞台有条不紊地运行,并反映了严肃而重大的主题。《茶馆》集中体现了老舍的多重艺术才华,同时也为我国话剧创作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其他文献
女子出嫁时,经过涂脂抹粉、描眉画眼、盘头梳妆等一番打扮,即使相貌一般的女子,也会变得光鲜亮丽、光彩照人。  凉茶行业的正宗“王老吉”原本名头最响,如今,却几乎被脱胎于它的“加多宝”的铺天盖地的广告所淹没。  二三流的商品,如果加上一流的包装,可能就会卖出不错的价钱;而一流的商品,如果包装粗糙,就可能只卖出二三等的价钱。  俗话说,人要衣裳,佛要金装。善于包装,重视宣传推销,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对
期刊
文言文中词类的活用比较难,而文言文中存在大量的活用词,“一”就是其中之一。那么,“一”字到底有哪几种活用情況呢?我们不妨来说一说。  数词“一”,通常活用的情况有两种。一是活用为动词,二是活用为形容词。  一、活用为动词  “一”字和名词连用,往往会活用为动词。譬如:  “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句中的“一”字就活用为“统一”之意。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句中的
期刊
现场作文一  一个让我又敬又恼的人  ◎柏艾辰  于天雨是我见过最有侠气的女孩儿。  浓密的睫毛似是为了挡住“大漠风尘日色昏”的滚滚尘埃,让她如夜色中的一轮明月般的眼睛更好地看清“倚伏信难分”的纷乱世事,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浓黑的眉毛在刘海中若隐若现,右眉间的一颗黑痣,给她本就充满正气的脸平添了一份英姿。  当然,最重要的,是她有一把不离身的刀。注意,这可不是在“仗剑走天涯”的古代!因此,这样一
期刊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世界需要阳光。有了阳光,万物吐绿,百花争妍;有了阳光,社会和谐,人情浓厚。一缕阳光传递的是温暖,彰显的是爱意。  要求:以“一缕阳光”为题目,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思路引擎  根据“有了阳光,万物吐绿,百花争妍;有了阳光,社会和谐,人情浓厚”可知,材料中的“世界”既可指万物生存的外部世界,也可指人的内心世界。而“一缕阳光传递的是温
期刊
【试题展示】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以1994年创办的“焦点访谈”“新闻纵横”为代表,广播电视的舆论监督不仅成为我国扩大民主的一个标志,而且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改革的一大突破。  B.大力推广普通话数十年来已经取得很大成就,虽然还不到人人会讲的程度,但利用各种方言腔调的普通话来交流一般没有太大的障碍。  C.“生存美学”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实践美学一枝独秀的格局,形成了多元
期刊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4.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5.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6.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7.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8.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9.探讨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1.传记的定义和分类
期刊
2016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多少有点引导(考查)考生“读万卷书”的命题倾向,比如全国Ⅱ卷要求阐述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天津卷要求谈谈“我的青春阅读”,北京卷Ⅱ要求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山东卷则着眼在“行万里路”上独辟蹊径。这一方面有利于避开猜题嫌疑,另一方面又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命题空间,为考生搭建起一个具有亲和力的写作平台。  下面以山东卷高考作文原题为例解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
期刊
在这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都依赖现代科技,由于它们的便利、快捷,使得我们动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汉字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是否应当放下手中的键盘、手机,再提起那熟悉又陌生的笔来写一写方块字呢?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这样评价汉字:“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这是一句多么了不起的评价,这句话足以使任何一个中华儿女感到骄傲与自豪,然而
期刊
【考点直击】  所谓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是被动关系。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文言文表被动的方式较多,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有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1.单个介词作被动标志。  (1)“于”  例:①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前赤壁赋》)  [注]有时候,这个“于”也能省略掉。  例:荆州之民
期刊
【原文在线】  揭开月亮神秘的面纱  李琳琳  太空中的圆月,一个带着面纱的美人儿,凄美、孤傲、神秘,充盈着神奇的传说。你想了解一个真实的月亮吗?揭开月亮神秘的面纱,让我们一识月亮的真面目吧。  其实,“月亮不亮”,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指的是月亮本身并不会发光。月亮所以光光亮亮,靠的是反射太阳的光。月亮反射太阳的光,是跟太阳有“君子协定”的,是有条件的;月亮靠“借光”给太空和地球增添了光彩,并且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