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技法 文趣盎然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ir_m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文在线】
  揭开月亮神秘的面纱
  李琳琳
  太空中的圆月,一个带着面纱的美人儿,凄美、孤傲、神秘,充盈着神奇的传说。你想了解一个真实的月亮吗?揭开月亮神秘的面纱,让我们一识月亮的真面目吧。
  其实,“月亮不亮”,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指的是月亮本身并不会发光。月亮所以光光亮亮,靠的是反射太阳的光。月亮反射太阳的光,是跟太阳有“君子协定”的,是有条件的;月亮靠“借光”给太空和地球增添了光彩,并且美化了自己,赢得了欣赏和赞美。我们不能不赞赏月亮生存的机智和圆通!
  一旦撕破了美妙神话的包装,月亮的真实面目是:一个赤裸裸的死寂的星球。月亮质量很小,表面根本吸引不住空气,是个真空地带,所以无法传播声音;由于月亮表面没有大气层,不能进行热传递,所以表面温差太大。月亮是个干枯的可怜的世界,表面没有一丝水,因此根本没有任何生命迹象,只能是个死寂的世界……这都是客观事实,你不会因此对月亮大失所望吧?认清了月亮的真面目之后,平静以待就行了。晚上那个光灿灿的月亮,不是照样妙不可言吗?
  但是,俄罗斯物理学家却没有平心静气地对待月亮,他们认为是月球的引力使地球倾斜且旋转缓慢了,因而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灾难。他们竟主张用6000万吨级的导弹将月亮一举轰毁。是的,月球委实存在着一些有损人类的缺点,可怎么就因此忽略了月球对于人类的巨大益处呢?何况月球一旦毁灭之后,会给我们人类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谁也不知道。首先,如果将月球炸毁,是否就一定能使地球的现状得到良好的改观,这还是个未知数。但月球的丧失一定会对地球的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有可能是极为不利的影响,例如,如果没有月球整天使地球减缓一半的自转速度,地球将12个小时就自转一周。想象一下,一天只有12个小时,会是怎样的情景?人类学习、工作和休息的时间规律将会乱了套,一团糟。那时,我们再后悔,怕是也来不及了。其次,月球被炸毁后,剩余的碎片会严重污染地球大气层,那可真算得上是“一举多失”了。第三,月球的矿产资源特别丰富,如果人类在未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里能够开发利用月球,那将会使地球和人类受益无穷。如果月球被炸毁,那损失将如何估量?第四,没了月球,人类将月球作为外星移民基地的设想,也就黯然破灭了。何苦呢?第五,没了月球,就没有了隆重的中秋节,也就没有了月亮给世人带来的诗意、浪漫和向往。这又是多么巨大的精神损失!
  月球是属于太空,属于全人类的。少数人无权置月球于死地。人类呀,善待月球吧。
  人类万岁!月球万岁!
  病文细评
  这篇作文读来文从字顺,富有知识性。可稍加品读,便觉平淡无味。作者只是忙于把自己所了解的月球知识和素材较有条理地说明了一番,总的来说缺乏一種新意和亮色。
  第一,本文的表达手法陈旧老套。说明文最基本的要求是平实而有条理性,但如果在表达手法上别出心裁地选取一个新颖的角度,能够生动有趣地介绍事物,阐释事理,就能避免文调的平淡乏味,从而生动多彩。比如把被说明的对象拟人化,用第一人称的口气,自叙身世,现身说法,这样,表达和文笔不就一下子活了?例如高士其的《庄稼的朋友和敌人》,就运用了拟人手法介绍庄稼的五个朋友和三批敌人,把庄稼与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的复杂关系说明得清清楚楚,文章既易懂又风趣,诱人一读。
  第二,本文的说明语言单调乏味。说明文的语言以简明朴实为常见。但这样的语言却难以生动起来。如同《揭开月亮神秘的面纱》这篇作文的语言。叶圣陶先生说过:“说明文不一定就是板起面孔来说话,说明文未尝不可带一点风趣。”因此,说明文的语言若能够增强生动性,自然是上策。怎样才能使说明文的语言生动形象起来呢?可在语言表达中多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多多恰当加入描写文字或风趣幽默的文字,引用俗语、歌词等,这样的语言自然能活泼出彩,趣味盎然。
  【升格作文】
  人们啊 你听我说——月亮自白
  李琳琳
  嗨,我是月亮,学名叫月球,是太空中的流浪汉,地球的儿子,地球人的好友。(开门见山,简洁明快,拟人口吻,新颖生动,吊人胃口)
  我时常受到地球人的赞美和尊崇,自己很是以此为傲。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我神秘的面纱被一层层揭开,却不料招来了一些误解和非议,我好委屈好伤心。我招谁惹谁啦……(文笔陡转,情趣盎然,意蕴横生,别开生面)
  有人说我“月亮不亮”,本身并不会发光,我之所以光光亮亮,无非是靠反射太阳的光来臭美,骂我是虚张声势,狐假虎威,是猪鼻子里插大葱——装蒜!可是,我反射太阳的光,是跟太阳有“君子协定”的,并不是偷来的;何况,我有自知之明,“借光”的动机也是好的,是想给太空和地球增添光彩,并没有借机炫耀自己,自傲自大。这一点,大多数地球人都知道。我好憋屈呀!(诙谐的倾诉,俏皮的辩白,诱人一读)
  还有人说我是“驴粪蛋子表面光”,徒有虚名,还说一旦撕破了我美妙神话的包装,我只是一个赤裸裸的死寂的星球。说我质量很小,表面根本吸引不住空气,是个真空地带,所以无法传播声音;说我表面没有大气层,不能进行热传递,所以表面温差太大;说我是个干枯的可怜的世界,表面没有一丝水,因此根本没有任何生命迹象,只能是个死寂的世界……这都是客观事实,我从来不曾为此隐瞒过什么。问题是,认清了我的真面目之后,平静对待我就行了,为什么非要大惊小怪,甚而嘲讽责骂呢?(正话反说,暗渡陈仓,巧妙地说明了有关月亮的知识)
  更可气的是,俄罗斯物理学家认为,是我的引力使地球倾斜且旋转缓慢了,因而给人类带来了诸多灾难。他们竟主张用6000万吨级的导弹将我一举轰毁。天哪,我月球委实存在着一些有损人类的缺点,可怎么就因此忽略了我对于人类的巨大益处呢?何况你们知道我一旦毁灭之后,会给人类带来什么严重后果吗?首先,如果将我炸毁,是否就一定能使地球的现状得到良好的改观,这还是个未知数。而我的丧失却一定会对地球的运行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有可能是极为不利的影响。例如,没有我整天使地球减缓一半的自转速度,地球将12个小时就自转一周。想象一下,一天只有12个小时,会是怎样的情景?你们人类学习、工作和休息的时间规律将会乱了套,一团糟。那时,你们人类再后悔,怕是也来不及了。其次,我被炸毁后,剩余的碎片会严重污染地球大气层,那可真算得上是“一举多失”了。第三,我怀抱里的矿产资源特别丰富,如果你们在未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里能够开发利用我,那会使地球和你们受益无穷。可我若是被炸毁,那损失将如何估量?第四,没了我,你们将我作为外星移民基地的设想,也就黯然破灭了。何苦呢?第五,没了我,也就没有了隆重的中秋节,没有了我给你们带来的诗意、浪漫和向往。这对你们也可算作是巨大的精神损失!(娓娓申诉生存理由,入情入理,达意传神)
  我月球是属于太空,属于全人类的。少数人无权置我于死地。人类呀,善待我吧。请给予我生存的权利!我会一如既往地给你们以厚爱和回报!
  人类万岁!月球万岁!(结尾新颖生动,善始善终)
  升格小结
  其实,本文无非是一篇介绍月球知识的说明文。未修改文因运用了一般的表现手法和说明方法,所以读来难免平淡乏味。修改文却举重若轻,巧妙地选取了一个新奇的表达角度,别具匠心地运用拟人手法,通过月亮的娓娓自白,委婉而生动地揭示了关于月球的奥秘,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别开生面。
  一是寓知识性于拟人化之中。就因为运用了拟人化叙述方法,文字读来鲜活生动。如针对俄罗斯物理学家主张炸毁月球的观点,文中的“我”作为受害者,据理力争,条分缕析,字字融情,句句在理,令人心服。较为深奥的月球知识被诠释得深入浅出,生动易解。文字缘何诱人读?唯有使用修辞手法方能出彩。
  二是寓知识性于趣味性之中。文中的“我”诙谐俏皮,饱尝委屈,满腹牢骚,妙语连珠。如“有人说我‘月亮不亮’,本身并不会发光,我之所以光光亮亮,无非是靠反射太阳的光来臭美,骂我是虚张声势,狐假虎威,是猪鼻子里插大葱——装蒜”“这一点,大多数地球人都知道。我好憋屈呀”“却不料招来了一些误解和非议,我好委屈好伤心。我招谁惹谁啦……”“我会一如既往地给你们以厚爱和回报!”等等,都值得借鉴学习。
  简明的开头,生动的结尾,俏皮的话语,都是此文的亮点。
其他文献
一、设问质疑式  这种方法就是先设问破题,再引起下面的议论。这种开头方法,其目的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文章的布局之美。  如学生邓扉叶的议论文《让心灵在书中净化》的开头:  喧闹和繁杂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主旋律,人和人的碰撞,人和物的摩擦是一门无从逃避的必修课。快节奏的生活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烦恼。心灵,时常被揉搓得疲惫不堪。那么,我们怎样去
期刊
女子出嫁时,经过涂脂抹粉、描眉画眼、盘头梳妆等一番打扮,即使相貌一般的女子,也会变得光鲜亮丽、光彩照人。  凉茶行业的正宗“王老吉”原本名头最响,如今,却几乎被脱胎于它的“加多宝”的铺天盖地的广告所淹没。  二三流的商品,如果加上一流的包装,可能就会卖出不错的价钱;而一流的商品,如果包装粗糙,就可能只卖出二三等的价钱。  俗话说,人要衣裳,佛要金装。善于包装,重视宣传推销,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对
期刊
文言文中词类的活用比较难,而文言文中存在大量的活用词,“一”就是其中之一。那么,“一”字到底有哪几种活用情況呢?我们不妨来说一说。  数词“一”,通常活用的情况有两种。一是活用为动词,二是活用为形容词。  一、活用为动词  “一”字和名词连用,往往会活用为动词。譬如:  “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句中的“一”字就活用为“统一”之意。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句中的
期刊
现场作文一  一个让我又敬又恼的人  ◎柏艾辰  于天雨是我见过最有侠气的女孩儿。  浓密的睫毛似是为了挡住“大漠风尘日色昏”的滚滚尘埃,让她如夜色中的一轮明月般的眼睛更好地看清“倚伏信难分”的纷乱世事,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浓黑的眉毛在刘海中若隐若现,右眉间的一颗黑痣,给她本就充满正气的脸平添了一份英姿。  当然,最重要的,是她有一把不离身的刀。注意,这可不是在“仗剑走天涯”的古代!因此,这样一
期刊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世界需要阳光。有了阳光,万物吐绿,百花争妍;有了阳光,社会和谐,人情浓厚。一缕阳光传递的是温暖,彰显的是爱意。  要求:以“一缕阳光”为题目,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思路引擎  根据“有了阳光,万物吐绿,百花争妍;有了阳光,社会和谐,人情浓厚”可知,材料中的“世界”既可指万物生存的外部世界,也可指人的内心世界。而“一缕阳光传递的是温
期刊
【试题展示】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以1994年创办的“焦点访谈”“新闻纵横”为代表,广播电视的舆论监督不仅成为我国扩大民主的一个标志,而且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改革的一大突破。  B.大力推广普通话数十年来已经取得很大成就,虽然还不到人人会讲的程度,但利用各种方言腔调的普通话来交流一般没有太大的障碍。  C.“生存美学”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实践美学一枝独秀的格局,形成了多元
期刊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4.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5.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6.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7.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8.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9.探讨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1.传记的定义和分类
期刊
2016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多少有点引导(考查)考生“读万卷书”的命题倾向,比如全国Ⅱ卷要求阐述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天津卷要求谈谈“我的青春阅读”,北京卷Ⅱ要求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山东卷则着眼在“行万里路”上独辟蹊径。这一方面有利于避开猜题嫌疑,另一方面又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命题空间,为考生搭建起一个具有亲和力的写作平台。  下面以山东卷高考作文原题为例解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
期刊
在这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都依赖现代科技,由于它们的便利、快捷,使得我们动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汉字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是否应当放下手中的键盘、手机,再提起那熟悉又陌生的笔来写一写方块字呢?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这样评价汉字:“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这是一句多么了不起的评价,这句话足以使任何一个中华儿女感到骄傲与自豪,然而
期刊
【考点直击】  所谓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是被动关系。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文言文表被动的方式较多,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有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1.单个介词作被动标志。  (1)“于”  例:①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前赤壁赋》)  [注]有时候,这个“于”也能省略掉。  例:荆州之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