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句式之被动句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h20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点直击】
  所谓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是被动关系。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文言文表被动的方式较多,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有被动标志的被动句。
  1.单个介词作被动标志。
  (1)“于”
  例:①不能容于远近。(《五人墓碑记》)
  ②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前赤壁赋》)
  [注]有时候,这个“于”也能省略掉。
  例:荆州之民附操者,逼(于)兵势耳,非心服也。
  (《赤壁之战》)
  (2)“为”
  例:①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
  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
  (3)“见”
  例:①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屈原列传》)
  [注]“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
  例:①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②生孩六月,慈父見背。(《陈情表》)
  ③君既若见录。(《孔雀东南飞》)
  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请见谅”等。“请见谅”表“请你原谅我”之意。类似的还有见笑、见教等。
  (4)“被”
  例:①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
  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受”
  例: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报任安书》)
  (6)“所”
  例: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五人墓碑记》)
  2.介词配套使用表示被动。
  (1)“受……于……”
  例:受制于人。(《三国志·诸葛亮传》)
  (2)“见……于……”
  例: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贱妾不幸,今日见辱于长者。(《柳毅传》)
  (3)“为……所”
  例:①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
  ②为婢仆所感,日以厌薄。(《柳毅传》)
  (4)“……为所……”
  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5)“为……之所……”
  例: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六国论》)
  [注]“……为所……”和“为……之所……”实际上就是“为……所……”格式。“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即“不者,若属皆且为之(或“其”指刘邦)所虏”,“之”或“其”只是省略了。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即“为积威所劫”,“为”仍是表被动标志。“之”放在“为”后的动作出发者与动作之间,是结构助词,无义,用来调节音节。
  二、无被动标志的被动句,即意念被动句。
  例:①妇女无所幸。(《鸿门宴》)
  ②兵挫地削,亡其六郡。(《屈原列传》)
  ③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孟子》)
  ④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陈情表》)
  ⑤洎牧以谗诛。(《六国论》)
  [注]此种被动句多用来表示不幸或不愉快的事。还如“比干剖心”“城必克”“城之破”等。
  【同步训练】
  1.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A.禹,汤被之矣
  B.恐为操所先
  C.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
  D.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C.盖当蓼州周公之被逮
  D.受制于人
  3.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A.行将为人所并 B.视为止,行为迟
  C.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D.激于义而死焉
  4.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A.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激昂大义,蹈死不顾
  C.使不辱于诸侯
  D.败秦师于崤
  5.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
  D.不能容于远近
其他文献
【素材一】  太过分!湖南大学标志性塑像遭涂鸦  4月4日,有湖南大学学生反映,该校标志性雕像“朱张会讲”雕像惨遭涂鸦——眉毛和嘴唇均被人涂红,两座塑像的额头处还被涂上朱熹和张栻各自的名字。据调查,“涂鸦”系居住在学校附近的小学生4月3日使用红色指甲油所为,目前正由专业保洁人员清洗涂鸦痕迹,但效果并不是很好,隐约还能看到红色。工作人员表示,要完全还塑像“清白”还很难,不过他们将尽最大努力。  据悉
期刊
一、设问质疑式  这种方法就是先设问破题,再引起下面的议论。这种开头方法,其目的是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关注,激发读者的兴趣,同时增加文章的曲折,显现文章的布局之美。  如学生邓扉叶的议论文《让心灵在书中净化》的开头:  喧闹和繁杂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主旋律,人和人的碰撞,人和物的摩擦是一门无从逃避的必修课。快节奏的生活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了烦恼。心灵,时常被揉搓得疲惫不堪。那么,我们怎样去
期刊
女子出嫁时,经过涂脂抹粉、描眉画眼、盘头梳妆等一番打扮,即使相貌一般的女子,也会变得光鲜亮丽、光彩照人。  凉茶行业的正宗“王老吉”原本名头最响,如今,却几乎被脱胎于它的“加多宝”的铺天盖地的广告所淹没。  二三流的商品,如果加上一流的包装,可能就会卖出不错的价钱;而一流的商品,如果包装粗糙,就可能只卖出二三等的价钱。  俗话说,人要衣裳,佛要金装。善于包装,重视宣传推销,不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对
期刊
文言文中词类的活用比较难,而文言文中存在大量的活用词,“一”就是其中之一。那么,“一”字到底有哪几种活用情況呢?我们不妨来说一说。  数词“一”,通常活用的情况有两种。一是活用为动词,二是活用为形容词。  一、活用为动词  “一”字和名词连用,往往会活用为动词。譬如:  “六王毕,四海一。”(《阿房宫赋》)句中的“一”字就活用为“统一”之意。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句中的
期刊
现场作文一  一个让我又敬又恼的人  ◎柏艾辰  于天雨是我见过最有侠气的女孩儿。  浓密的睫毛似是为了挡住“大漠风尘日色昏”的滚滚尘埃,让她如夜色中的一轮明月般的眼睛更好地看清“倚伏信难分”的纷乱世事,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浓黑的眉毛在刘海中若隐若现,右眉间的一颗黑痣,给她本就充满正气的脸平添了一份英姿。  当然,最重要的,是她有一把不离身的刀。注意,这可不是在“仗剑走天涯”的古代!因此,这样一
期刊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世界需要阳光。有了阳光,万物吐绿,百花争妍;有了阳光,社会和谐,人情浓厚。一缕阳光传递的是温暖,彰显的是爱意。  要求:以“一缕阳光”为题目,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思路引擎  根据“有了阳光,万物吐绿,百花争妍;有了阳光,社会和谐,人情浓厚”可知,材料中的“世界”既可指万物生存的外部世界,也可指人的内心世界。而“一缕阳光传递的是温
期刊
【试题展示】  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以1994年创办的“焦点访谈”“新闻纵横”为代表,广播电视的舆论监督不仅成为我国扩大民主的一个标志,而且成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改革的一大突破。  B.大力推广普通话数十年来已经取得很大成就,虽然还不到人人会讲的程度,但利用各种方言腔调的普通话来交流一般没有太大的障碍。  C.“生存美学”的发展彻底改变了实践美学一枝独秀的格局,形成了多元
期刊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4.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5.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6.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7.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8.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  9.探讨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1.传记的定义和分类
期刊
2016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多少有点引导(考查)考生“读万卷书”的命题倾向,比如全国Ⅱ卷要求阐述提升“语文素养”的途径,天津卷要求谈谈“我的青春阅读”,北京卷Ⅱ要求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山东卷则着眼在“行万里路”上独辟蹊径。这一方面有利于避开猜题嫌疑,另一方面又最大限度地拓展了命题空间,为考生搭建起一个具有亲和力的写作平台。  下面以山东卷高考作文原题为例解说。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
期刊
在这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都依赖现代科技,由于它们的便利、快捷,使得我们动笔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汉字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是否应当放下手中的键盘、手机,再提起那熟悉又陌生的笔来写一写方块字呢?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曾这样评价汉字:“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这是一句多么了不起的评价,这句话足以使任何一个中华儿女感到骄傲与自豪,然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