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尔德莎评看王尔德的美学观念

来源 :文学教育(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1367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尔德以一个反叛者的身份开拓了莎评的新领域,给人们带来了解读莎士比亚及其作品新的视角和观点.细读和分析王尔德的莎评作品,从中反观王尔德“艺术至上”的个性化美学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王尔德美学观念的矛盾性及其时代以及个人的原因.
其他文献
桂馥是清代重要的学者,著有《说文解字义证》,以治文字、金石之学闻名,且在书法、篆刻、诗歌、杂剧方面都有涉猎,各有成就.在学术方面取得如此高的成就,这与他的治学思想和方法密切相关.《晚学集》作为桂馥重要的学术性随笔具有重在考据、学理性强、简洁精炼等鲜明特色,而将其作为单独研究者甚少,所以本文将从版本、学术分类思想、治学思想等三个方面对《晚学集》进行阐释.
近年来热播的《甄嬛传》一度霸占各大荧屏甚至远传海外,它展现出丰富的中华古典文化内涵,剧中运用了大量的诗词曲赋,这些诗词曲赋不仅增添了影视剧的艺术魅力,还具有重要的叙事价值,如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故事发展、弘扬传统文化魅力等.
对美国华裔作家哈金的小说《等待》的阐释往往囿于两种路径:一种是将其视为东方主义的建构,另一种是将其视为手法陈旧的现实主义小说.从叙事伦理的角度切入,进行文本细读,可以发现小说对传统与现代、爱欲与道德这些人类基本疑难的追问.同时,其处理历史事件与个人经验的手法也为当下的文学写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纵观中国翻译史,严复自提出“信达雅”翻译标准之后,对我国翻译的发展影响颇深.本文从笔者对英国著名女作家A.S.拜厄特的文学评论集《论历史和故事》的部分章节翻译的译文进行案例分析,旨在探讨“信达雅”翻译标准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广东省的文化产业振兴政策带动了戏剧艺术行业的发展,省内多所高校也随之积极发展校园戏剧,陆续在非表演专业开展戏剧教育课程.戏剧教育可令学生以全身心参与的方式体验传统文化、领略时代精神、感受民族魄力,对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大有裨益.广东财经大学通过原创戏剧《桃花涧》的排练和演出活动,将戏剧表演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帮助学生深入生活体验和艺术实践、参与文化产业振兴事业,取得良好成效.
《诗经》中记载了圭、璋、璧三种玉礼器,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阿连壁1891年出版了英译本《诗经》,其对玉礼器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中国传统玉礼器文化的理解,但也存在一些失误.本文以玉礼器词汇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原文与译文的异同,分析阿连壁对玉礼器文化的理解,进而探讨阿连壁对玉礼器文化的跨文化诠释之得失.
近年来,中国传统技艺题材网络纪录片层出不穷.与文字相比,把具有独特纪实性与视听结合的纪录片作为传播传统技艺的媒介,更能还原传统技艺醇厚的文化内涵与原生态性.网络纪录片《爸爸的木匠小屋》在对传统木工技艺传承的同时也不断探索多种创新性地表达,展现了独特的艺术价值与文化自信.
阅读在个人成长和发展道路上具有重要作用,其意义最终指向“自我实现”.因此,自我成就型动机是阅读行为的主要动力之一.数字时代阅读模式的转向,导致社交型阅读在移动阅读行为中占据了较大比重.文章以江西省大学生为研究样本,采用量化研究的方法,对成就型阅读动机与社交阅读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考察.研究发现:虽然社交本就是人们的基本需求,为社交阅读提供了动力,但成就型动机也同样驱使了社交阅读行为.
贾宝玉作为《红楼梦》中的男主人公,无论外貌还是言行举止都表现出强烈的女性化倾向,无独有偶,当代人气小说《失恋33天》中的男主人公王小贱也有同样的特点.本文将贾宝玉与王小贱两位人物进行古今对比,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的女性化倾向,继而探讨两个人在性格、情感方面的差异,最后分析女性化倾向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以及对待女性化倾向的态度与接纳度上的古今差异.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精神活动和产物,是一个群族智慧的结晶,对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具有明显的导向作用.古代汉语课程蕴含了丰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古代汉语教学也是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形式.借助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情操等方面对他们施加影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增加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形成普遍的文化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