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莎乐美》的插图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love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王尔德的《莎乐美》
  王尔德的莎乐美之美,是“把颓废倾向与狂放的享乐主义调和起来,追求感官享受的美和精神价值的美”,这是王尔德唯美主义艺术观的和谐统一,是一种灵肉合致之美,也是美和恶的统一。
  先知约翰视“女人是人间的万恶之源”,莎乐美则是“罪恶之地的女儿”。而莎乐美则把约翰看作“美的化身”。为了得到他的爱,莎乐美才忍受着希律的淫恶,在血泊中跳起七层纱巾舞。当薄纱在希律及众宾客面前层层褪去后,莎乐美跪下,求希律给她用大银盘端来“约翰的头”。
  一缕月光照亮正在狂吻约翰血淋淋的唇的莎乐美:“全世界没有任何东西象你的嘴唇那样鲜红。……啊!我吻到你的嘴唇了,约翰。我吻到你的嘴唇了。”“爱之神秘远比死之神秘更神秘啊,爱才是唯一应该考虑的。”
  “杀死这个女人!”希律王一声令下,士兵纷纷用盾猛击莎乐美——这枝纯美的罂粟。她用火一样的激情毁灭了她所爱的人,自己也得到了同样的命运。当莎乐美以全部的激情乃至生命换来对约翰的一吻的这一刹那,瞬间便成永恒。美、爱、快乐三位一体,构成了唯美主义的永恒主题。
  二、“致命女人”莎乐美
  在西方文学传统中,莎乐美属于“致命女人”(femme fatale)系列,这些女性包括《奥德赛》中的塞壬(Circe),《圣经》里的大利拉(Deliab),梅里美的卡门(Carmen),济慈《无情美女》中的无名女子,戈蒂耶的克利奥佩特拉(Cleopatra),福楼拜的萨朗波(Salammbo)以及爱伦·坡小说里阴阳怪气的丽琪亚(Ligeia)等等。她们热烈奔放,敢爱敢恨,神秘莫测,冷酷无情,充满魅惑,为了自己的目的可以抛开一切,甚至生命。
  莎乐美的原型,出自《圣经》(马太福音14:1-12;路加福音9:7-9):
  起先希律为他兄弟腓力的妻子希罗底的缘故,把约翰拿住锁在监里。
  因为约翰曾对他说:“你娶这妇人是不合理的。”
  希律就想要杀他,只是怕百姓,因为他们以约翰为先知。
  到了希律的生日,希罗底的女儿在众人面前跳舞,使希律欢喜。
  希律就起誓,应许随她所求的给她。
  女儿被母亲所使,就说:“请把施洗约翰的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我。”
  王便忧愁,但因他所起的誓,又因同席的人,就吩咐给她。
  于是打发人去,在监里斩了约翰,
  把头放在盘子里,拿来给了女子,女子拿去给她母亲。
  《圣经》中这个意蕴丰富的故事,为历代文人所喜爱,并加以渲染、演绎。海涅诗歌《Atta Troll》中出现了希罗底对约翰头颅的“热烈的吻;”在福楼拜剧本《希罗底》和马拉美的诗歌《希罗底》中,莎乐美单纯无邪;于斯曼《逆向》中的莎乐美则魅惑妖娆……
  莎乐美的故事同样被色彩和音符所书写。十九世纪末法国浪漫主义画家居斯塔夫·莫罗的系列绘画,展示了一个情感热烈、奔放不羁的莎乐美;理查德·施特劳斯则根据王尔德的作品创作出经典歌剧《莎乐美》。
  在中国,1920年,《莎乐美》首次被译成中文(译名《萨洛姆》,陆思安和裘配岳译,载1920年3月27日至4月1日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1929年,田汉执导的“南国社”在南京和上海巡演《莎乐美》,引起轰动。“莎乐美之吻”在“五四”文学中也定格为一种唯美之爱的模式。郭沫若剧本《王昭君》中,汉元帝为吸吮王昭君留下的“香泽”而“捧毛延寿首,连连吻其左右颊”;王统照《死后之胜利》的结尾,女主人公不顾一切“吻其血唇”;袁昌英《孔雀东南飞》中有“我愿和你吻死在白焰炙骨的太阳光里”;梁实秋《题壁尔德斯莱的图画》组诗中有一首歌颂莎乐美的诗:“唯有你的嘴唇吻过的人头/将永远地含笑,亘古的不朽”;白薇在致杨骚的信中说:“啊,爱弟!你不杀我我要杀你!我非杀你不可!我是‘salome’哩,我比‘salome’还要毒哩。敁死在你美不可思议的嘴上比什么都好,我将死迷在你含情蕴娇的美嘴上。”这些莎乐美体的狂语,显然都是在向莎乐美之吻致敬。
  三、《莎乐美》风波
  王尔德完成《莎乐美》的时间是1891年10月至12月,且前后几易其稿。王尔德希望凭这部戏而成为法兰西学院的院士,所以不但用法语写,而且还要用法语演出。但首演地他却选择了伦敦。1892年6月,《莎乐美》在伦敦皇家剧院开始排练,但6月底,张伯伦突然下令禁演此剧,理由是该戏涉及《圣经》。
  王尔德深受伤害,大病一场。他对英国人的平庸大为震惊:
  令人觉得奇怪的是:在英国,除了演员的艺术之外,一切艺术都是自由的;只有戏剧检查官认为舞台只会使人堕落,好的题材一经男演员演出就被亵渎了,因此检查官不但禁演《莎乐美》,而且禁止其出版。……认为应该对演员和演出实行检查制度!这表明我们的舞台是多么糟糕,也表明了英国的报纸撰稿人是多么平庸。(1892年7月信)
  震怒之下,王尔德多次公开宣称,如果《莎乐美》在英国被禁演,他就放弃英国国籍,因为他无法忍受英国这样一个艺术判断力如此平庸狭隘的国家。
  1893年2月22日,法文的《莎乐美》在法国和伦敦同时出版,整个伦敦“被《莎乐美》的出版搞得就像一只怒不可遏的怪兽一样”(王尔德1893年2月信)。1893年2月23日,《泰晤士报》这样评价《莎乐美》:“这部戏血腥、残忍、病态,让人反感,而且因为在一些亵渎神圣的情景中采用《圣经》中的语言而尤其让人作呕。”
  王尔德对这种英国式的批评早已习以为常,毫无兴趣了。
  1894年1月9日,《莎乐美》英文版终于得以在伦敦出版。
  四、比亚兹莱的插图
  比亚兹莱(Aubrey Beardsley,1872—1898)一向被视为鬼才,他善用黑白对比,线条简洁、流利,画风怪诞、病态,充满性的美感。1893年2月,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比亚兹莱读完《莎乐美》后灵感大发,主动为《莎乐美》作了一幅插图,表现的是莎乐美亲吻约翰的场景。之后他一发不可收,又接连画了八幅。1893年4月出版的《画室》(Studio)杂志创刊号发表了这些插图,比亚兹莱由此一举成名,稿约不断。后来他索性辞去工作,成了专职的插图画家。   比亚兹莱的这些插图引起了王尔德和出版商的注意。1893年,比亚兹莱受邀为英文版的《莎乐美》设计插图。但1893年底插图完成后,王尔德并不满意,主要是因为比亚兹莱所画的凶恶、怪异、性别不明显的人物与《莎乐美》的人物性格并不符合。比亚兹莱的插图采用黑白色,而王尔德的剧本却是色彩丰富、气息浓艳的唯美剧,如描绘月亮时的清冷,描绘约翰肉体时的白色,描绘约翰头发时渲染的黑色,描绘其嘴唇时各种重叠出现的浓艳的红色,这些构成了一盘色彩的大餐,而只靠黑白二色自然无法传递出这样丰富的色彩。就以服装来说,莎乐美是《圣经》中人物,生活在以色列,但在比亚兹莱的插图里,她的服装却类似日本的和服。王尔德因此抱怨这些插图过于日本化,与他剧本的风格相差万里。
  比亚兹莱插图的《莎乐美》1894年2月9日出版,普通版印了五百册,豪华版印了一百册。普通版封面为粗纹蓝帆布,豪华版封面是绿丝面。也许是因为从一开始就不满意整本书的设计和插图,王尔德一看到书的封面就牢骚满腹:“《莎乐美》的封面真是面目可憎。别糟蹋一本可爱的书……目前封面的材料既粗糙又平庸,简直是目不忍睹,破坏了内在的真正美感。把这种可恶的材料用到小说上吧;别让它玷污了《莎乐美》这样的艺术作品。……每个人都说它粗糙和不合时宜。我讨厌它。”(1893年12月致出版商的信)
  比亚兹莱有点神经质,但自我意识很强。这种自我意识,让比亚兹莱并不因王尔德的意见而改变自己的观点。他虽然也承认这些插图“只是好看,但相当离题”(1893年11月致王尔德好友罗伯特·罗斯信)。但在他看来,他的插图完成之后就成了独立的艺术品,具有了自己的生命,没有必要再现作家已经用文字描述的东西,完全可以和原作的内容不相符合。当然,王尔德不喜欢这些插图的另外一个原因是:比亚兹莱的十五幅插图里有四幅出现了王尔德的形象。也许,另外一个王尔德不愿承认的原因是:比亚兹莱的插图获得了高度评价,甚至有人认为比亚兹莱插图的价值远远超出了《莎乐美》本身的价值。
  好事于是变成了坏事,插图事件严重影响了两人的友谊。之后,虽然比亚兹莱也曾代《黄面志》向王尔德约稿,但王尔德始终没有投稿,最后两人甚至彻底断交。
  1898年3月16日,比亚兹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王尔德闻讯大为感伤,称比亚兹莱的作品虽然给人生增添了一种恐怖,但其人却在花一样的年龄死去,实在令人感到可怕与可悲。显然,《莎乐美》已成一条无法斩断的纽带,将二人永远联系在一起了。
  在中国,比亚兹莱为《莎乐美》所画的黑白插图,最早出现在田汉翻译的《莎乐美》中,1923年1月由中华书局出版,书中收有插图、封面、尾饰等共十六幅之多。但他真正为国人所熟知,则是因鲁迅先生一句话:“视为一个纯然的装饰艺术家,比亚兹莱是无匹的。”(《比亚兹莱画选》小引)
  五、安吉洛的插图
  相比于比亚兹莱,另一位装帧艺术家瓦伦蒂·安吉洛(Valenti Angelo,1897—1982)为《莎乐美》所画的插图似乎更切合王尔德要在剧本中追求的风格和表达的内涵。
  安吉洛1897年出生于意大利,八岁到美国。他没受过什么正规教育,凭自学而成为一名书籍装帧艺术家、插图画家和作家。1926年,安吉洛开始为旧金山的格莱布霍恩(Grabhorn)出版社工作,而这一出版社最为时人称道的是其出版物的精美装帧。安吉洛亲手为这家出版社装帧设计了两百多部精美的书籍,既有当代作品,也有古典作品,包括惠特曼的《草叶集》,以及源自《圣经》的作品,其中也包括《莎乐美》。这些插图本精美绝伦,但也价格不菲,因此购者不多,影响当然也不大。1945年,他又受邀为遗产出版社出版的《莎乐美》插图,这个版本因为质优价廉,所以广泛传播。
  如果说比亚兹莱的插图属于异端:怪异而病态,安吉洛的插图风格则沿袭了欧洲装帧艺术的正宗。西方的插图艺术始于中世纪,称为illumination,色彩多用金色、银色。到中世纪后期,这种装帧艺术在修士们的抄写本中达到了极致。但到了二十世纪,世界上已很少有人再用这种方法装饰书籍了。所以,虽不能说安吉洛是当时唯一采用这种中世纪装饰方法的艺术家,但他肯定属于特例。
  安吉洛插图的《莎乐美》封面由黑色布料做成,字体也为黑色。书中每页文字四周都是华丽的黄色边框,上面还有用柔和的波斯红色印刷的波斯花饰,由花果、藤蔓、人物等组成。而每隔几页,则是一幅用波斯蓝色、波斯橙色和华丽的黄色与黑色构成的波斯风格的插图或图案。两种图饰都是印刷而成。而最精妙之处,是他在每一页插图上都手工涂上金液作为点缀。读者透过图案,仿佛看到他在用一把蘸了专门从法国进口的金液的尖刷子,轻快娴熟地涂在装饰图案上。最后,他再用一块光滑的牛骨打磨金饰,使金子发光。
  王尔德的词句本就华丽,设计的场景本就艳绝,如美仑美奂的“七层纱巾舞”,宝石配锦盒,才各得其所,相得益彰,而安吉洛采用的波斯风格崇尚的就是丰富华丽,这与《莎乐美》珠玑般的文字,恰是绝配。可惜王尔德看不到了。
  然而,王尔德若真看到了安吉洛的插图,他就一定会认为这些插图最适合《莎乐美》吗·
  王尔德似乎更喜欢白色:“你的肉体像田野里的百合花一样洁白,从来没有人铲割过。你的肉体像山顶的积雪一样晶莹,阿拉伯皇后花园的玫瑰也不如你的肉体白净……新生海上的皎月的玉胸也不如你的肉体白净。人世间什么东西都不如你的肉体白净。”
  或者……
  矛盾,王尔德本身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矛盾统一体!简单的矛盾是对立因素的统一,如黑和白,美和丑,光明与黑暗,而王尔德不是这样的矛盾,他是黑、美、光明与白、丑、黑暗的统一,是一个各种因素的杂糅体,远看是一个整体,近看却又是一个个独立的碎片。
  什么色彩和风格的插图最适合《莎乐美》,恐怕王尔德自己也讲不清楚。
其他文献
士官教育在军队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而英语是打赢未来战争必须要掌握的技能之一。本文针对士官英语教育现状,提出应当适当采用任务性教学法,注重培养学员积极情感因素,营造良
英语文体分析一般包括从文章中的词汇、 句法、 语义、 语篇分析等角度来进行分析,文章通过进行文体分析,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人想要在诗歌中表达的基本含义,即讽刺教会表面的
目的:观察分析采用心电图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诊断的效果以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我院心血管内科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8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首先通过心
《儒林外史》是中国古典讽刺文学的丰碑、经典之作,《围城》是中国近代小说中的讽刺杰作,在某些程度上对《儒林外史》的传承和创新,本文主要对两者的讽刺艺术进行对比.
《说文解字》 各部字基本按照据义系联的方式排列,女部字为 《说文解字》 中字数最多的部首之一,已有研究众多,但鲜有提及编排中出现的问题.文章通过分析女部字的分类以及编
外婆家在一个古色古香的小镇上,那里盛产许多富有农村气息的特产。每当踏上那片土地,我总会感受到浓浓的淳朴的民风,犹如小镇特有的黄酒一样醇香。但是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却
在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中,有一种美是超乎实用的,那就是犹如宝石般发出耀眼光芒、使人狂喜不断的艺术。从《追忆似水年华》的第一卷,随着叙述者打
规则应当被遵守,但规则应当是合理的。规则的目的是为所有的人提供便利。为此,规则应顺应人的本性引导人正确行为,而不是违背人的本性对其进行强制    1990年第一次去美国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时,这所世界上最著名的学府之一留给我最深印象的,并非校园内的“哈佛先生”的雕像、圣殿般的图书馆和其他众多带有传奇色彩的建筑,而是那些穿越主校园草坪上的纵横交错的小路。  这些小路是用石子和水泥修成的,完全没有刻意追
随着21世纪的网络普及化与文学大众化这两大发展趋势的合流,网络文学日渐成为文学传播的重要途径甚至主要途径,而作为文学中的重要分支,产生时间不久、兴盛时间不长、发展前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对高级应用性技术人才需求的不断加大,高职高专教育事业有了更好更快的发展,高职的大学英语教学也备受关注。本着“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高职院校的大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