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纲要继往开来,科学发展再谱新篇

来源 :世界教育信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zhengnan801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在新中国第61个生日前夕,我们召开第四次全国来华留学工作会议。教育部选择在今年召开全国来华留学工作会议,主要有三点考虑:
  第一,自1998年全国来华留学工作会议以来,国内形势、国外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的形势使来华留学工作的意义和作用更加凸显,也赋予来华留学事业新的历史使命,需要我们进行认真研究和规划;
  第二,今年7月,中央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刘延东国务委员做了总结讲话,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作为我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华留学工作必须更加紧密围绕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精神进行战略部署,精心筹划;
  第三,今年是新中国来华留学60周年,应该隆重庆祝,并认真总结60年来华留学工作所走过的道路。明天将召开来华留学60周年庆祝大会,众多来华留学毕业生代表将来华参加庆祝大会,为见证这一历史时刻,更好地总结过去的工作,描绘未来来华留学工作的发展蓝图,十分必要。
  
  一、来华留学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主要成绩
  
  1. 来华留学事业规模迅速扩大
  1997年,全国330多所高等学校共接受了来自160个国家的4.4万名来华留学人员。2009年,共有来自190个国家和地区的23.8万名来华留学人员在我国610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与1997年相比,来华留学人数增长了4.5倍;接收来华留学人员的机构不仅数量上几乎翻一番,而且已从单一的高等学校扩展到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生源国和地区也增加了30个。1998至2009年间,我国累计接受来华留学人员143万人次,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接受来华留学人员总数的85%。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来华留学得到迅猛发展,年均增幅超过两位数。
  2. 中央财政投入持续稳步增加,来华留学资助渠道更趋多元
  1997年,中央财政对来华留学工作的投入约6 000万,2010年达到了8个亿,增加了12倍,增加的经费大部分用于扩大中国政府奖学金生的规模。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在华学习的留学人员数量由1997年的4 677人,发展到2009年的18 245人,增加了近3倍。
  在中央财政对来华留学工作的支持不断增加的同时,教育部还采取措施,积极支持、鼓励和推动各省市、高校及其他机构和组织主动开展工作,扩大来华留学生的规模。在地方政府层面,自2004年起,北京市、上海市和云南省率先设立了地方政府来华留学奖学金,截止目前,已有12个省级地方政府设立来华留学奖学金,总计经费超过1.1亿。在事业单位层面,孔子学院也设立了奖学金,每年接受外国汉语教师、学生来华学习汉语。在高等学校层面,985和211工程建设的部分高等学校也纷纷设立了来华留学奖学金,以吸引更多的优秀来华留学生到校学习,扩大学校的国际影响。在企业层面,自2007年起,中国石油、国家开发银行、华为集团、中国路桥公司等国有大型企业也出资设立了来华留学奖学金项目。
  3. 来华留学质量不断提高,管理工作不断改进
  在规模增长的同时,外国青年来华接受学历教育的人数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1997年,全国来华留学人员数中攻读学历的留学生数占当年留学人员总人数的25%。2009年,全攻读学历项目人数已占当年留学人员总人数的39%。专业分布也趋于优化,虽然汉语、临床医学、中医学的本科生仍占较大比例,但其他专业人数的比例已经越来越上升。
  12年来,为保证来华留学培养质量,教育部出台了几项重大举措:第一,优化环境,建章立制,不断增加便利保障措施,完善相关法规建设。第二,探索设立中国政府奖学金本科来华留学生预科教育制度。第三,鼓励高校开设英语授课课程。
  12年间,来华留学历经了1998的亚洲金融危机、2003年的非典事件以及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在重大危机和事件面前,我们完善突发事件处理的应急机制,努力克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特别是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针对性地设立了来华留学优秀自费生奖学金,资助因金融危机影响而处于困境的自费来华留学生,不仅稳定了来华留学生的规模,也增强了我国道德上的感召力和形象上的亲和力。
  
  二、新时期来华留学工作面临的国际教育形势
  
  教育国际交流已经成为世界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与国交往、人文交流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实施人才政策的有效途径。
  1. 教育国际交流是美国实现“巧实力”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联邦教育部部长邓肯最近在外交关系委员会上发表了《通过教育开展国际关系》的讲话,阐述了美国近期教育国际交流的重点和思路。邓肯说,奥巴马政府建立基于共同利益、分享价值观并相互尊重的国际关系的主张,被称作“巧实力”外交,提高教育成就、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教育交流合作是该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阐述了教育国际交流对于全球竞争和合作的重要意义,并将现在的教育竞争比作几十年前的登月计划。现在不仅美国需要这样的登月计划,世界其他国家也需要这样的计划。在当今紧密联系又充满竞争的全球经济环境下,对未来的唯一保障就是教育,这是唯一一条真正摆脱贫困,克服不利背景、文化差异和特权限制的途径。21世纪,一个公平的教育体系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芯片,同时也可以让各国就此团结在一起。邓肯及其他美国有识之士认为,必须用“邻居”的方式和他国打交道,学习别国的历史、价值观和看问题的方式,在语言和文化上的短视行为会失去朋友、机会和世界各国的尊重。
  2. 留学生教育是世界各国谋划人才争夺的重要战略举措
  不仅美国,世界各国都把留学生教育作为吸引人才、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强调吸引海外科技人才是实现俄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并计划用5-7年的时间在莫斯科附近建设370公顷的科技城,集中发展能源、信息、通信、生物、医疗和核技术,打造俄罗斯的“硅谷”。印度总理辛格在今年印度全国科技大会上发表讲话,指示印度各有关部门研究出台进一步吸引海外人才的特别激励措施。印度不仅吸引海外本国人回国工作,还搜罗西方高端人才为其服务。印度调研报告显示,过去两年来,申请印度长期工作的海外人士增长了5倍以上。巴西银行业、能源、矿产等部门大力创造条件,吸引更多有高级工商管理知识背景的人才来巴西工作。巴西还规定拥有较高学术和科研成就的专家学者出国以后,国内可永久保留其工作职位,为其日后回国工作解除后顾之忧。
  新兴国家大力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发达国家也在反思调整中继续谋求占据国际人才竞争制高点:一是纷纷扩大招收外国留学生;二是降低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标准,吸引国际高端人才为其所用;三是启动“人才孵化计划”,设立各种奖项,在全球中小学生中寻找、选拔优秀人才苗子,服务其长远发展战略。
  3. 留学生教育是推动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吸引外国留学生不仅从长远来看可以吸引人才,营造有利国际环境,从现实角度来看,也是不少发达国家开展服务贸易的重要途径,对发达国家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加拿大为例,从1998年至2008年,加拿大国际留学生的数量从8.5万人增长到17.8万人。2008年度国际留学生在留学期间所付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旅费以及其它开支为加拿大经济贡献了65亿加元,上述金额已经超过了当年加拿大煤炭(61亿加元)和原木(51亿加元)出口带来的收入。国际留学生的相关支出还提供了近3亿加元的政府税收,创造了8.3万个就业机会。留学生教育的这些经济影响在经济危机期间的作用更为突出。
  4. 教育国际化趋势加快,区域内的国际学生流动更加显著
  以欧盟为例,今年3月,欧洲地区47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部长召开会议,对博洛尼亚进程十年进行总结评估。经过十年的发展,博洛尼亚进程取得了诸多进展,欧洲高等教育体系更具兼容性,学生和教师的流动也更为便利,高等教育现代化进一步推进,“3-5-8三段式”的学制以及欧洲教育质量保障标准已经得到推行。同时,欧盟强调还需要进一步推动学生和青年教师的流动,来提高欧洲高等教育质量和国际吸引力。
  从亚洲来看,今年8月首届中国-东盟教育部长圆桌会议在贵阳召开,会议宣布将进一步扩大双方互派留学生规模,实现2020年东盟来华留学生和中国到东盟的留学生都达到10万人左右的“双十万计划”。中国和东盟将从长远角度和战略高度对计划进行规划和设计,重点进行高端人才交流和培养。
  5. 招收国际学生的海外侨校成为新的关注重点
  教育机构赴海外办学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其中海外侨校不断发展的新趋势值得我们关注。法国海外侨校起初是为了在法属殖民地国家培养有利于法国的社会精英,此后办学目的逐渐转变为保障在海外的法国侨民能够接受法国教育。目前在海外的460多所法国侨民子弟学校接受了24万学生学习,其中16万是外籍学生。法国的侨校坚持文化多样性和开放性,课程设置有机地融入所在国的地理、历史和社会等课程,同时也针对性地制定学习计划,鼓励学生通过高中会考后进入法国大学学习,获得跨文化的教育背景。法国还为在侨民学校中成绩优秀的外国学生设立专门的奖学金,吸引优秀的外国学生进入法国高校学习深造。
  2009-2010年度,美国国务院支持了分散在136个国家的196所海外侨民子弟学校,年度预算约5亿美元。美国的海外侨校一方面保证美国政府的海外雇员子女得到高质量的教育,另一方面也向国外民众展示美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这些海外侨校也对所有外国学生开放,对加强美国与其他国家民众相互了解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这些学校录取了12万多名学生,其中美国公民3万多人。美国海外学校提供的核心课程可以帮助学生为升入美国本土高校做准备,同时也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提供所在国语言和文化课程,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往能力。
  世界各国的这些措施为我国提供了有益启示。我们需要通过贯彻规划纲要,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吸引我国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吸纳更多海外高层人才到我国工作,推动我国高校海外办学,并且进一步扩大来华留学的规模,以服务于国内发展。
  
  三、我国教育在吸引来华留学生方面的不足和今后的工作方针
  
  1. 我国教育在吸引来华留学生方面的不足
  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对外开放事业确实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宝贵经验,但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形势和蓬勃发展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局面,我们还存在观念落后,工作整体谋划不够,合作的广度、深度不够,“走出去”战略没有落实到位,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等不足的情况。具体到来华留学工作中的不足主要有:
  (1)学校在发展中对来华留学的定位不明确,战略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
  虽然近几年高校对来华留学工作的力度不断加大,但仍存在认识不足及认识不清的情况。
  从国家层面来讲,来华留学工作应主动配合国家发展战略,服务于国家整体外交大局,增强国家软实力建设。从上世纪50到70年代接收东欧、亚非拉国家留学生为主,到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全面接收各国留学生,再到新世纪重点为周边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培养高层次管理人才,都是服务于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利益的,是我国整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学校层面来讲,招收更多来华留学生,推动学校国际化发展是高校建设国内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战略。相比较本国学生外语学习、和国外学校进行学生互换、外籍教师占在校教师比例、教师的海外经历、举办国际会议次数和层次等等,来华留学在所有的指标中,反映学校国际化程度最为直接。通过招收来华留学生,加强外语授课建设,可以推动学校国际化教材体系的建设,提高学校师资队伍水平和办学水平,培养校园多元文化,提升学校的吸引力,为建设一流大学做好铺垫。高校国际化战略还应和城市、区域的国际化战略结合,积极为所在城市和区域服务,并争取支持。
  (2)主打特色专业不明显,不够强
  客观上看,我国高校在国外影响力较低,高等教育学历学位的国际认同度还不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对自己学校的主打特色专业建设得还不够。在2009年的来华留学生统计中,学习汉语等专业的学生占了57%,学习医学的学生占了13.5%,学习经济的占6%,学习管理的占5%,学习工科的接近5%,其他学科就更少了。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留学生教育还是完全采用中文授课,对非中文专业学生特别是人文社会学科和理工科专业的学生难度大。有的高校即使能开设一些用英语授课的课程,也没有形成较为完备的英语授课的学科体系,能开出的英文课程分散、零碎,难以产生合力。
  2. 贯彻纲要,精心筹划落实《留学中国计划》
  此次留学工作会议的任务之一就是贯彻落实规划纲要,部署实施《留学中国计划》。我们也将在适当的时候陆续出台一系列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建立来华留学部际协调委员会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建设一批来华留学示范教育基地,并打造一批国际学生认可的品牌课程。在此,我提出以下几点希望:
  第一,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人对教育外事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规划纲要的具体部署,全面推进来华留学工作跨越式发展。
  学习和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是当前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更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教育系统的中心工作。教育国际合作在规划纲要中单列一章,提出了很多新观念、新命题,为我们进一步扩大教育开放提供了新的机遇。
  第二,要充分认识来华留学工作是新时期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外交战略的大局出发,不断扩大来华留学的规模
  目前,各方越来越重视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人文交流领域的作用,来华留学对我国公共外交和人文国际交流的最大贡献,是培养了大批了解中国的外国友好人士。越来越多的留华毕业生在其本国各个部门和机构担任要职,为改善和发展其本国与中国的关系起到了积极地作用,为促进其本国和我国在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做出了努力。来华留学工作已成为培植友好人脉的重要平台。
  第三,从学校战略发展的需要出发,把来华留学工作作为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当前各高校都在学习贯彻规划纲要,制定学校的“十二五”发展规划。各高校要从学校战略布局出发,把来华留学作为学校国际化战略的重要内容, 与学校的学科布局、师资建设、课程建设等相结合,制定长期工作计划。各高校要紧跟国际教育发展新趋势,不断改革创新,提高留学生教育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稳步增加留学生数量,提高高校国际化水平。世界一流大学都有较高的国际学生比例,比如牛津大学国际学生比例为35.8%,剑桥大学为31.3%,哈佛大学为20%。这些大学较高的国际学生比例是学校底蕴积累、学科师资建设和长期致力于国际化发展的成果,不是一朝一夕突击、攻坚能够取得的。
  第四,挖掘高校师资潜力,打造特色专业,加强外语授课建设。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等学校的师资结构逐步改善,在国外留学的博士逐渐回归我国高校。国家和高等学校也大力培养教师,设置了骨干教师出国进修项目等。我国高校目前特别需要集中优势力量,组织学校一批中青年优秀教师,有针对性的建设一些特色品牌学位和一批精品英文授课课程。
  第五,结合需要务实求真,努力提升内涵质量。我国高等院校的办学水平差异较大,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做法。我们愿意促使影响大的、有条件的地区或高校发展得快一点,并积极帮助暂时还不具备条件的地区或高校。
  来华留学必须强调内涵发展,其重要内容是提高质量,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发展能力之间的关系。对发展不能理解成只是发展规模,它还应包括学生生源结构、学历层次、学科分布等内容。此外,还要考虑结合中外两方人才市场和学科建设的需要,研究国际留学市场的规律,以求得来华留学高质量的发展。只有一步一步走得扎扎实实,才是有内涵、有质量的真发展。
  第六,调动地方积极因素,发挥学校主动能力。不少地方政府从城市和区域国际化战略发展的需要出发,加大资金投入,支持高校招收外国留学生。高校也要将学校的发展战略与地方的发展战屡相结合,以服务争取支持。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来华留学的总规模就会进一步扩大,留学的针对性也能进一步增强。
  同志们,教育事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虽然来华留学工作仅仅是其中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但却是一份意义深远的事业,每一位工作在来华留学战线上的同志都应该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自豪感。老一辈的来华留学工作者已经用他们的辛勤工作为来华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来华留学工作正在巨大的机遇中不断发展壮大。
  (作者系教育部副部长)
  编辑:陈 敏
其他文献
罗马尼亚:高中生成绩不佳大学自费名额吃香  近年来,罗马尼亚高中毕业生成绩普遍下降,越来越多的高中生选择自费上大学。   罗马尼亚现实电视台4月28日援引索罗斯基金会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罗马尼亚81%的大学教授认为,目前罗马尼亚高中毕业生成绩优异者寥寥;但由于高校大幅度增加自费生名额,越来越多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高中生得以进入大学。  目前,罗马尼亚国立高校的自费生名额平均是公费生的一倍多,而私立高校
编者按:办学特色,是一所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自己独特、优质、稳定的办学风格,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创新的教学模式和突出的育人效果。当前,我国一些地方高中教育发展存在着因循守旧、不思创新的误区。相反,河南省商丘市第四高级中学——曾经的一所不起眼、比较落后的普通高中,却能在近几年迅速崛起,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一匹冲破传统教育羁绊的“黑马”:最近四五年,学校已有600多名学子被北京大学、清
我希望把这部分的内容精简成一个案例,跟大家介绍中国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情况。为了解决中国农村ICT的应用问题,我们主要推出了三种模式。  首先,农村是我们ICT推进的重点。为什么是重点?我们有两方面的考虑。第一,我国农村地区幅员辽阔,有些地处山区、草原和沙漠。在这些地方,ICT特别能够发挥作用。第二,这些地方是教育发展的薄弱地区。我们非常希望通过ICT,带动这些地区教育的发展。所以在我们推进IC
摘 要:欧美官方教育合作发端于1990年,其中亚特兰蒂斯项目(Atlantis Programme)于1995年启动。该项目致力于推动欧美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的学位合作、人员交流与教育政策研究,其实施主体包括政府、教育机构及社会组织。政府主要从决策层面对项目的运行产生影响,教育机构主要负责项目的具体运行,社会组织主要以第三方机构的身份参与教育质量评估等活动。  关键词:欧美教育合作与交流;
编者按:2014年5月6日,英国《卫报》(The Guardian)刊登了一篇题为“OECD and PISA Tests are Damaging Education Worldwide-Academics”的信①。在这封给经合组织PISA项目主任安德烈亚斯·施莱克尔(Andreas Schleicher)博士的信中,来自世界各地的80位学者表达了对PISA所产生的影响的深切关注,并呼吁停止实施
据泛非网(allafrica.com)2014年2月25日报道,西非国家喀麦隆于2014年2月21日在首都雅温得举行第十四届国际母语日庆祝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法语国家国际组织(OIF)共同庆祝了这一活动,并在学校中发起了母语实验教学。  今年国际母语日的主题是“地方语言和科学”。喀麦隆基础教育部部长尤素福·阿蒂加·阿丽姆认为,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普世价值,能够增强民族团结和社会凝聚力。  母语
据美国《教育周刊》网站(edweek.org)2014年10月16日报道,如今有一种新的慕课,即大规模网络公开课程,可以为正在准备大学预修课程(AP)测验的高中生提供帮助,那就是由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联手打造的edX。edX不只是一个免费的在线学习平台,还堪称目前教育界最有雄心的一项计划。  以前,edX提供的课程以大学生和研究生为对象,并未针对高中生设计课程,最近却新增了26门免费AP在线课程
摘 要:作为教师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教师入职教育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教师职前培养阶段的延伸,也是贯穿整个教师职业生涯的众多在职教育的起点,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需要。文章介绍了英国巴斯-东北萨默塞特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的内容与流程,以及英国教师入职教育的三大特点。  关键词:英国;初任教师;入职教育;巴斯-东北萨默塞特  随着终身教育思潮影响的不断加大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师教育
信息技术技能本身(如基本的电脑操作技能和OFFICE软件操作能力)早已成为世界许多地方教师信息技术专业化发展的核心。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标准和定义经过多次发展,涵盖了运用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实践改革——特别是支持“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以及对学生批判性思维、沟通与合作技能的重新关注。这一点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教师ICT能力标准》中体现得尤为明显(UNESCO 2008a, 2008b)。回顾教育信息
据英国世界大学新闻网2014年10月24日报道,经合组织最新公布的各国教育概览报告称,许多国家都希望通过发展高等教育来增强知识经济实力、扩大入学机会、实现高毕业率并保证高等教育财政系统的稳定运转等。虽然各国在政府、学生、家庭及企业界如何分担高等教育费用及如何资助学生这些问题上观点有别,但总体来说可归为以下四类。  模式1:免(低)学费-高资助。实行这一模式的有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等北欧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