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会赢得 社会各界点赞

来源 :南风·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lle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青年音乐家丁晓君:宝安文化活力四射。晚会上,宝安戏曲娃带来大型戏曲节目《薪火相传扬国粹》,他们舞台上的精彩表演,展现出民族的气质、中国人专有的风采。这让我们了解到,宝安“戏曲进校园”做得很扎实,是件功德无量的事情。传统戏曲文化的耳濡目染,会让他们影响身边没有学习京剧的孩子,这也是一种传播和传承。通过此次晚会,我深切地感受到宝安文化的欣欣向荣之势。文化只有根植于人民,向群众汲取营养,才有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这一点,宝安做得很好,不得不让我为每一位宝安文化工作者、文艺工作者的创新和实干精神“点赞”。
  宝安区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李希文:以歌献礼倍感光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庆即将来临,作为一名宝安居民,今晚能上台表演、向国庆献礼,我感到非常兴奋、光荣。我们演唱的歌曲《大国梦想》,从今年5月开始创作,分四个部分讲述了我国自五四运动以来的百年历史,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等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发展的重要影响,也蕴含着身为创作者的我对祖国的热爱,希望通过创作、演唱歌颂祖国歌曲的方式,表达我对祖国的深情挚爱,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希望更多人特别是下一代能从歌曲中了解我们祖国的发展、奋斗历史,培育和增强爱国情怀。
  市民王小莉:以前只在电视上听过丁晓君老师唱歌,今天能够有幸在现场听丁晓君老师演唱《天下乡亲》,既被这首歌中所唱的背景故事感动,也被丁晓君老师的唱功折服。尤其是最后丁晓君老师表演了一段京剧,让我们大饱耳福。
  市民林婉英:方陣队拉歌这个节目太精彩了!各个不同行业的人们聚集在一起,每个方阵都唱了一首具有代表性的歌曲。他们代表了从事不同职业的宝安人,在新时代中共同奋发前行、不畏艰苦,唱出了宝安人的气势和风采,我觉得非常有意义。
其他文献
深圳宝安区慈善会与区文联开展慈善书画创作交流活动  用笔墨表达爱,发挥各界优势,合力推动宝安区慈善事业新发展。2021年1月19日下午,深圳市宝安区慈善會举办的慈善书画创作交流活动在一雍博物馆举行。宝安区政协副主席项健,宝安区慈善会、宝安区文联、宝安区书协、宝安区美协等单位负责人和书画艺术家一起,座谈交流和创作,现场创作的作品全部捐赠给区慈善会用于慈善交流。  交流活动中,深圳市宝安区慈善会会长张
期刊
近日,著名画家、深圳市宝安区文联主席、南风国画院院长史文集,经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艺委会严格遴选,并报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理事会批准,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这也是宝安区首位获此殊荣的画家。据悉,按照《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章程》,书画院研究员的选聘既注重艺术造诣,又注重个人品格和社会影响力。书画院研究员享有参加书画院组织的活动,获得书画院的有关资料,享有书画院对其艺术成就的宣传服务等权利
期刊
独特的审美视觉 来自扎实的写生功底   众所周知,艺术的本质就是创造美。美的根源在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的自由创造是人类最珍贵的特征。中国水彩从引进、内化到发展,已经经过了一个多世纪,目前正在进入当代性转型,中西视觉艺术的互动和影响日益频繁。陈小平在这个转型的关键时刻,始终把准着审美的价值取向,他的作品在意境方面比西方水彩画更有深度,又弥补了中国画在色彩和光线表现方面的不足。他的作品表现大自然美妙的
期刊
红莲  夏天  是荷的季节  古镇外的池塘  梦水轻烟  淡白粉红的花  在风中摇曳  模样儿甜  汪柳弯  是谁  泊舟在月起的山前  碧叶筛下金碎  把绿荫下的鱼儿  斑斓  花朵尖尖  怿动蜻蜓的  眷恋  黄昏里  谁吟唱而归  打破了  山谷的宁静  那诗意  悱恻缠绵正如清泉濯濯  飞吻  红莲  木屋  沉睡  像昨夜的酒  不舍  是今晨的思念  在寂寥中等候  难为情的挣扎  放
期刊
为喜迎新春,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讴歌特区四十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推动楹联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深圳市宝安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楹联学会春联研究院和深圳市楹联学会的指导和支持下,宝安区诗词学会开展“联颂鹏城”2021年全国春联征集活动。  本次征联自发布之日起,至2021年1月5日止,收到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投稿,以及居住在美国、西班牙等地的海外华人投稿,共1200多位楹联爱好者投稿近
期刊
翻开杨凡周从广东佛山寄来的一本沉甸甸的新著——《当代石湾陶艺论稿》,我蓦然惊觉,昔日熟悉的大学同窗,竟然让我有几分“陌生”。其实,准确地说,是杨凡周将他多年来浸淫其间、观察、思考的当代石湾陶艺世界,以其理论的建树和思辨的文笔,构建成这部二十四万字的学术论稿,将读者带进了一个或许不曾关注、却发现竟是这般引人入胜的陶艺世界。我所感受到的陌生或者说意外,是欣喜的发现,杨凡周竟然在这个世界中走了如此之远,
期刊
我国山水画“以感为体”,故于物象有真情实感,画境自然迥异流俗。“感”要“诚”,也就是要至诚恻怛。天道是诚,地道是诚,人道是诚,画道岂能例外?“诚信如神”,故通天地人者,唯有“诚”。此乃“至诚感通之道”。“诚”是我国传统艺术之本。不诚无物,“自诚明”,故能体物为妙,得物象之神明,因而物皆光华遍布。不“诚”,则不“明”,不“明”之心境,不能与物象相应,不能画天地之辉光。“诚”不是“真”,“真”不能等于
期刊
于黄家塆,我为过客;而于我,黄家塆是非同寻常的一程山水。  据族谱记载,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诗人黄庭坚的第15世孙——德只公,元末明初,从江西修水双井村迁徙到平湖,在该村一带繁衍生息,为黄庭坚的后裔,因居民皆姓黄,故此地就叫黄家塆。原来,黄家塆一开始就生长着故事,是一本悠久的历史书,无论是合上还是打开,都是古色古香的一卷,深远而厚重。  黄家塆地形奇特,四面青山环绕,一条“S”形的河流从塆中逶
期刊
又见炊烟  有些东西永久的丢了  有些正走在丢失的路上  而更多的事物我要一一认证  比如新农村建设,比如厕所革命  在宽阔的路上找旧时光很难  比如找从前的村口、稻场  稻场上的石碾和石碾旁的瓦屋  我好像提着一只采花的篮子  而面前打开了一本新书  遍布的花草和绿树是插图  一个方形的小湖是封面  清清的水,能照见岸上的格桑花  又见到炊烟了!  像一根白色的藤蔓,袅袅不断  它从绿色的小院飘
期刊
最初真的是不知道,看着那瘦不伶仃的一丛长在后院阴角,不见开花,不见抽茎,和满院的姹紫嫣红大相径庭,她自作主意,在婆婆每天离开后,悄悄地把它搬到了院中朝阳的地方。  叶片儿长着细微的斑点,她心痛,守着那丛瘦不伶仃的绿,又延长了不少日照时间。  婆婆爱花,但工作忙,早出晚归的,难怪叶子会缺少光照而发霉。而她,新妇初嫁,上司陈畅,不,应该是丈夫陈畅,有心留她在家多适应。  叶儿似与她较上了,越是搬来搬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