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照年段目标,抓好语言训练点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tiz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抓语言训练理所当然是阅读教学的主旋律。但是一篇课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见啥抓啥,抓起来不分主次。一篇课文的整体训练,皆始于“点”。精选语言训练点,抓好语言训练点。可以极大提高一堂课的效率和效益。精选语言训练点,提炼语言训练点,当然要抓文本本身典型的语言信息——如内容的精彩处、表达的精妙处、理解的关键处。但更重要的是,在进行语言训练时,必须观照年段教学目标要求。深不得也浅不得。年段教学目标的要求是随着年段的增高而螺旋上升的,不同的年段要求不一样。比如《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目标的第三条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这一段话,既是对达成目标的陈述,也是对训练方法的提示,我们在3—4年级的课堂教学中就应该根据年段目标要求来抓“语言训练点”,不能随意拔高或降低要求。下面,我们以全国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一等奖获得者陈金龙老师和王玲湘老师的课堂教学片段为例,简要分析他们是如何在教学环节中观照年段目标,抓好语言训练点的。
  先看陈金龙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白鹅》中的一个教学片段
  (生读:先吃一口冷饭,再……)
  师:明白了,先吃一口冷饭,再吃……然后再到别处吃……,这种吃饭的方法作者用了一个词语是——
  生:三眼一板。(师板书)
  师:三眼一板也叫一板三眼,就像我们音乐课上的节拍,原指京剧里的一种板式,四四拍会打吗?看老师打,会吗?伸出小手打。(生打节拍)
  师:真好,再来一遍。(生再打)
  师:哎,真好,这就是三眼一板的本来意思,那么文中指的是什么呢?
  生:做事不打乱顺序。
  师:那鹅吃饭的顺序是什么,你读给大家听听。(生读)
  师:明白三眼一板了吗?
  生:明白。
  师:有趣吗?
  生:有趣。
  师;吃饭的东西能少吗?
  生:不能。
  师:顺序能打乱吗?
  生:不能。
  师:这就是——
  生:三眼一板。
  师:再有趣地读一读这句话。(生读)
  师:多有意思呀,就是它这三眼一扳的吃饭方法,我们的鹅老爷为我们上演这样一幕,读读这一幕,这生动的一幕。(生读)
   “三眼一板”这个词对学生而言是很生疏的,如果直接问学生这个词的意思,我想没有学生会举手,如果布置查字典,时间不允许,而这个词又是课文内容理解的一个关键处,教师便直接告诉学生这个词的本义。演一演之后,着重引导学生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其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这就将年段教学目标较好地落实到了语言训练点中。
  再看王玲湘老师执教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搭石》中的教学片段。
  师:那么“青年人”和“老人”来走搭石,又是怎样的情景呢?
  生(读):“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你会带着问题读书,这有个生字(课件中“伏”字变红),齐读三遍。(生读)
  师:这个句子读一遍是不够的。你们再读读,读着、读着,有的词语会让你的心头轻轻一颤,你就抓住它,多读几遍。(生自由地读几遍)
  师:哪个词语打动了你?
  生:“理所当然”打动了我,家乡的人觉得是应该这么做的。
  师:有你的读书体会,还有其他的吗?
  生:我觉得“伏”字打动了我。
  师:是的,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读书体验。我们先来看看“伏”字,“伏”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弯”的意思。
  师:我们再看看这个“伏”字,什么结构?
  生:左右结构。
  师:(出示字理图)左边——
  生:一个人。
  师:右边——
  师:在甲骨文时代,“犬”是人类崇拜的一种象征,弯得是那样恭敬,是那样心甘情愿啊,(展示“伏”字从甲骨文到篆书到楷书的字理变化过程)我们的祖先就这样造了“伏”字。
  师:现在我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请个小伙子。(一男生上台)
  师:请你做做“伏”的动作。(男生深深地弯下身子)
  师:(手搭生的肩)你真是老年人的知音,这样,老人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你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
  师:(扶起年轻人)到了对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谢吗?
  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多好的年轻人,(问另一位同学)老人没有向年轻人千恩万谢,年轻人会生气吗?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就在想啊,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指课件文字)——
  生(齐):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
  师:因为(指课件文字)——
  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
  生: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
  师:因为——
  生: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透过这个“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生:尊老爱幼。
  师:是尊老还是爱幼呢?
  生:尊老。
  师:你们的这份美好情感也是(指板书)——
  生: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透过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当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生:我觉得家乡的人一代一代都是这么做的。
  生:家乡的人十分谦让。十分淳朴。
  师:我注意到你的发言中有两个“十分”,那也就是说,这已经积淀成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景美情更美,这更是家乡的——
  生:一道风景。
  师:让我们捧起书,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
  王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独具匠心。在这个语言训练点中。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到家乡的人互相谦让的美,应该说,这时的感受还是平面的、肤浅的。如何把学生的感受引向深入,教师作了巧妙的提示。学生找出了“理所当然”“伏”两个词,于是,教师展示“伏”字的字理变化过程,师生表演“伏”的情状,然后调动生活积累,理解“理所当然”的丰富内涵,让学生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深入地感悟山村淳朴的乡风、民风。学生不仅学习了语言,而且受到了情感熏陶。教师运用多种方法,巧妙落实教学要求,是在年段教学目标观照下进行语言训练的一个成功范例。
  
  本栏责任编辑 徐纯军
其他文献
~(137)Cs作为大气核试验所产生的人工放射性核素,以其独特的理化性质而成为研究土壤侵蚀和泥沙沉积的一种良好的示踪源.在青藏高原风蚀地区应用~(137)Cs法研究了土壤风蚀的现代过程,初步查
新课程所倡导的探究学习对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康人格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政治教师要大胆实施探究学习,鼓励学生按照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全面发展,以促进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很少给学生发言的机会,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能进行多角度的考察和思考。久而久之,学生失去独立思考的兴趣、习惯和
自古以来,人类寻找下一个“地球”的努力与尝试,未有停歇时。而随着太空科技的发展,正有越来越多的星球进入候选的名单。波多黎各大学阿雷西博行星宜居实验室发表的研究报告,列出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中国是诗歌与辞赋的国度。从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到唐宋时期辉煌的诗词再到元曲等,无一不是这个国度可爱的精灵。古典诗词承载着传统文化最精粹的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是,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当前的中学古典诗词教学在教学观点和教学模式上少有新的突破,课堂教学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多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种强调接受学习、强调对诗词死记硬背、强调机械训练的教学要求极大地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影响着
一、对教材设置综合性学习板块的认识    设置“综合性学习”板块,尤其是高年级段大综合性学习的编排,起到了改变语文课程学习环境。转换学习方式,整合学习资源,构建课内外、校内外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发展的作用,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的一大特色,是小学语文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亮点。  大综合性学习单元,不再以阅读教学为中心组织教材,而是围绕学生实施综合性学习提
Model validation and updating is critical to model credibility growth. In order to assess model credibility quantitatively and locate model error precisely, a n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文学素养”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发展被忽视的一个方面,而它恰恰是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有关“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基本理念极为重要的前提条件。要充分发挥文学因素的情感熏陶、形象感染、审美情趣等独特的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语文教师当然首先必须大力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否则无法真正走进文本,充分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挖掘教材深含的意蕴,建立起一种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联系,架起学生与文本沟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