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吸氧疗法治疗冠心病78例

来源 :中国健康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stdzi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配合吸氧疗法与冠心宁注射液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差别。方法:治疗组以内关、膻中、三阴交、厥阴俞、足三里为基本穴加减,配合3~5 L/m in氧气吸入;对照组静滴冠心宁注射液,每日20ml,另每日口服参松养心胶囊,1.2g,3/日;总结两组治疗3个疗程对冠心病的疗效。结论:治疗组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82.05%;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 <0.01)。
  【关键词】冠心病; 针灸; 吸氧
  【中图分类号】R64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9-0036-01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属中医的“胸痹”、“真心痛”和“厥心痛”的范畴,笔者采用针灸配合吸氧疗法治疗冠心病78例,疗效较好,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情况:共观察病人138例,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78例,对照组60例;二组间年龄、性别、病情、病程基本一致。治疗组中男27例,女51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56.2岁;病程4个月~26年,平均5年;临床主要表现为胸闷,憋气,胸痛等,心电图提示缺血性ST段改变,ST段下移≥0.10 mV;缺血性T波改变, T波倒置、低平或T波高尖, 窦性心动过缓, 室率<58次/分。
  1.2诊断标准及疗效判定标准:全部患者均符合1974年全国心血管会议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疗效判定标准按此次会议制定的标准;中医辩证标准按1980年5月冠心病辨证论治研究座谈会制定的执行标准。
  1.3治疗方法:
  1.3.1 治疗组:针灸治疗基本处方为内关、膻中、三阴交、厥阴俞、足三里。随证加减,阴虚阳亢者加气海、太溪,气虚血瘀者加气海、膈俞、心俞;针刺时选用1.5寸毫针进行徐疾提插补泻手法,根据病情补虚、泻实,同时配以较高流量的氧气吸入, 一般3~5 L/m in, 以激活经络, 提高经络的调节作用。每次留针、吸氧30 分钟, 10 次为1 个疗程。每一疗程间休息3天,共治疗3个疗程。
  1.3.2 对照组:给予静滴冠心宁注射液,每日20ml,另每日口服参松养心胶囊,1.2g,3/日;15天为一个疗程,每一疗程休息5天,共治疗2个疗程。
  1.4治疗前均做心电图、眼底学常规检查,有的需要做冠状动脉造影,入院后每10天查一次心电图;治疗组治疗期间禁服扩血管及降血脂药物。
  2 治疗结果
  2.1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SPSS11. 0软件行χ2 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2治疗效果:治疗组痊愈21例,显效39例,好转1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31%;对照组痊愈17例,显效32例,好转15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82.05%;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 <0.01)。
  3 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胸痹”之病因病机分虚实两方面,总系本虚标实,本虚指心气、心血虚,标实指气滞血瘀、痰浊壅滞而致的心脉瘀阻,《内经》中说:“经脉者, 所以决生死, 处百病, 不可不通”。我们正是根据这一理论,刺激不同经络, 同时吸入高流量的氧气, 激活经络, 从而达到“处百病”的目的。
  针刺主要选用心经及心包经俞募穴,因为俞募穴是脏腑精气输注、汇集之所,针刺其穴可直接调节心及心包之气血,达到治疗胸痹目的。另取二经络穴。内关为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有宁心安神、理气镇痛之效,为治疗主穴。三阴交为脾经穴位,与心经相通,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有补肾益心、调理肝脾之效。足三里为胃经合穴,根据“脾胃居中焦而运四旁”的理论,益中气而补心气。膻中为心包之募穴,与厥阴俞配伍,能振奋心阳。诸穴合用,通过调整阴阳、扶正驱邪、通络止痛而达到治疗胸痹的效果。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针刺内关穴能够促进缺血心肌氧代谢、能量代谢,就诊心肌收缩力学和血液动力学的紊乱,增加冠脉流量,促进侧枝循环的建立,从而改善左室功能,维持电稳定性[1];针刺膻中、三阴交、厥阴俞等穴能够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血管弹性,特别是通过降低血压而就诊心肌供血不足的情况[2]。本文心电图改变也证明了这一点。总之,针灸配合吸氧疗法,简便实用,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治疗组中治疗后心电图改变
  参考文献
  [1] 沈宁,姜海英,曲丽,等.针刺内关穴抗心肌缺血机制的研究进展,黑龙江中医药,2009,(01):43~45
  [2] 宋春华.冠心病心绞痛作用机理研究进展,针灸临床杂志,2008,24(4):49~51
其他文献
中风病即脑血管病,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与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中的阴闭证虽较少见,但致死率、致残率更高,且临床主要采用西医疗法,疗效不确切。为此,我们根据国内外相关的文献及祖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对中风病阴闭证辩证应用救急稀涎散加涤痰还魂合剂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及《
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周口市腹泻病中志贺氏菌菌群分布、发病规律及耐药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对策,方法:采集2009年医院报告为腹泻病人粪便标本,分离培养,对不同职业人群志贺菌患病率进行统计分析,并对阳性菌株进行血清学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共采集粪便标本894份,阳性率3.58%。农民和商业人员检出率最高,B群为优势菌株,阳性菌株对氨苄西林、甲氧苄啶、四环素、链霉素、奈啶酸药耐药率达88.6%以上,福氏
期刊
【关键词】东莨菪碱;有机磷中毒;阿托品;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9-0035-01    自2005年3月至2009年3月,我院在有机磷农药中毒传统治疗基础上,应用东莨菪碱,共抢救30例,临床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30例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16~55岁。中毒后就诊时间10分钟至3小时。中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观察助力主动正骨法治疗旋转式错位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旋转式错位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助力主动正骨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颈椎牵引术治疗.结果: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助力主动正骨法治疗旋转式错位颈椎病优于传统的颈椎牵引术,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助力主动正骨法;颈椎牵引术旋转式错位颈椎病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流感流行病学、病态趋势与治疗。方法:2009年10月15日至2009年11月25日通过诊治456例新型流感,进行局限性分析。结果:发病与年龄组有很大关系,病情轻重与机体状态,治疗合理性和入侵病毒的毒力,有无伴发病和病发症有关。  【关键词】新型流感;流行病学;病势与结绝  【中图分类号】R6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9-0035-01 
期刊
随着介入影像的不断发展,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及栓塞术治疗肺癌,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1~3]。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肺癌治疗多数采用外科治疗,既然手术切除病灶,但术后肺内复发和转移较多。主要根源是肿瘤体积过大,同时有分叶改变,肿瘤包膜不完整。目前尚无防范术后复发和转移治疗措施。本文报告84例肺癌手术切除术后,早期预防多次给予大剂量抗癌药物介入治疗。在国内尚未见报道。旨在进一步探讨减少肺癌术后再次复发和转
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在腹腔镜术中联合B超切除子宫肌瘤临床价值。方法 69例子宫肌瘤患者于腹腔镜术后继续使用B超探查将存留的子宫肌瘤继续在腹腔镜下剔除。结果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B超可发现残留肌瘤核,并予切除,术后1年复诊无残留或复发。结论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联合B超,可以最大限度避免肌瘤核的存留,大大降低术后子宫肌瘤的复发率  【关键词】腹腔镜;B超;子宫肌瘤  【中图分类号】R846.5【
期刊
【摘要】目的:运用疏血通注射液、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观察其疗效。方法:选择发病在一周以内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疏血通和小牛血蛋白提取物治疗组(简称治疗组,63例)和维脑路通组(简称对照组,63例)进行临床观察。两组都常规给予综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4%,对照组为60.3%,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和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注射液联合应用优于单纯维脑
期刊
【摘要】为配合肺外科的发展,近年来我们研究制作了系列的肺管道铸型标本,为肺外科术式设计,提供局部位置准确,能从三维空间展示的实物标本。方法 :采用肺血管灌注技术和腐蚀铸型技术 ,将3年来30具局部解剖学试教标本进行灌注观测。结果 :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间存在大量毛细血管的吻合 ,吻合支位于支气管壁、肺动脉壁和肺胸膜下 ,长度为 13.89.7 mm(3.6~29.4 mm) ,直径为 215±61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表现及内镜特征,探讨其发病情况及病因。 方法:回顾性分析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85例在用药1周后,上腹痛、胀饱感明显减轻,恶心呕吐减少,近期疗效较好。所有病例在用药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本组病例采用以普瑞博思为主的药物治疗方案,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特别是胃肠道运动功能紊乱者,效果更显著。  【关键词】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分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