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苏教版教材中每个练习都安排了“语文与生活”这个版块的内容,它呈现的是一个个生活化的场景,是直接指向学生语文实践活动的,在鲜活的、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与生活”的根本思想是以“语文素养”为根本目标,将知识、能力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文“习得”的环境。因此对于“语文与生活”的教学,教师必须切实转变观念,坚持以发展语文素养为理念,遵循语文学习的客观规律,引领学生将理解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连,并融入学生个人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语文与生活”的目标定位
实现“语文与生活”这一板块的高效教学,准确的目标定位尤为重要。
1、注重《语文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
“语文与生活”中“潜藏”着语文知识,这些知识有“现象性知识”、也有“策略性知识”,教师应注意将其与课文、习作有机相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用一双双慧眼去发现每一个学习机会,让这些“语文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自主语文实践活动。
2、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渗透
“课标”明确指出,“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学知识是为了运用,是为了向能力方面转化”。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就精选了必要的和有用的语文基础知识巧妙地渗透于课文练习和单元练习之中。
3、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与生活”要站在“语文素养”的高度,要有“联络”、“板块”的意识,认真揣摩每个练习中各个板块之间的联系,有效利用教材的“语境”,尽可能地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与学生的生活和思考紧密地联系起来,体现语文学习的生活化,使学生学得有兴趣,有收获,达成三维目标。
优化“语文与生活”的教学策略
优化的教学策略,才能实现高效的教学。下面以六年级下册《练习3》中“语文与生活”的教学为例,谈谈教学策略的优化。
第一部分:赏析美文
1、激趣导入: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个 “ 我说动作你来做 ” 的游戏吧。老师说几个关于笑的词语,大家来做一做动作好吗?
2、赏析美文: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也都留下了关于笑的诗句篇章。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就有这么一段众人被刘姥姥逗得哈哈大笑的情节,十分精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学生自由读短文,看看曹雪芹是怎样描写这一情景的。想想从各人的笑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学生汇报之后,通过表演读,模仿文中人物的动作,想象当时的情景朗读片断。
第二部分:学用字词
1、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笑。看看下面这些不同的笑的方式,做做动作,体会一下这是怎样的笑。
2、(出示书中四个句子)思考在这些句子中该是什么样的笑?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然后选一选,填一填吗?
3、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4、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学生齐读四个句子。
第三部分:积累运用
1、除了我们刚才说到的几种笑,你能照样子再写几个表示“笑”的词语吗?
2、教师指导完成练习。
3、你能用刚才出示的表示“笑”的词语,任选一个说一句话吗?
第四部分:回归生活
笑是我们生活的润滑剂,笑可以化解人们之间的摩擦,笑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快乐。当然有的笑也是不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课后呀,大家都来做一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拿起手中的照相机,把生活中笑的瞬间记录下来,并用我们积累的有关笑的词语在相片背后写一写这生活中的小故事。
[评点]这一课的教学给我们的启迪有这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与生活”兴趣。本课的教学,教师通过孩子直观、具体地去感受不同方式的笑,引发学习兴趣。在学习与能力训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
2、增强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教师通过让学生自由读—理解读—表演读等不同层次的读来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达到赏析美文的教学目的。与此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能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寻找与文中描写相似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的情感和文本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3、搭建“学”、“用”平台。积累词语为学生的自主写作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有利条件。学以致用,马上将学生所积累的词汇与生活情景相联系,既为词语赋予了形象,注入了生命,又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是语文,语文中处处有生活。
“语文与生活”的目标定位
实现“语文与生活”这一板块的高效教学,准确的目标定位尤为重要。
1、注重《语文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
“语文与生活”中“潜藏”着语文知识,这些知识有“现象性知识”、也有“策略性知识”,教师应注意将其与课文、习作有机相融,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用一双双慧眼去发现每一个学习机会,让这些“语文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自主语文实践活动。
2、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渗透
“课标”明确指出,“不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学知识是为了运用,是为了向能力方面转化”。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教材就精选了必要的和有用的语文基础知识巧妙地渗透于课文练习和单元练习之中。
3、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与生活”要站在“语文素养”的高度,要有“联络”、“板块”的意识,认真揣摩每个练习中各个板块之间的联系,有效利用教材的“语境”,尽可能地将听说读写结合起来,与学生的生活和思考紧密地联系起来,体现语文学习的生活化,使学生学得有兴趣,有收获,达成三维目标。
优化“语文与生活”的教学策略
优化的教学策略,才能实现高效的教学。下面以六年级下册《练习3》中“语文与生活”的教学为例,谈谈教学策略的优化。
第一部分:赏析美文
1、激趣导入:上课前我们先来玩个 “ 我说动作你来做 ” 的游戏吧。老师说几个关于笑的词语,大家来做一做动作好吗?
2、赏析美文: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也都留下了关于笑的诗句篇章。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中就有这么一段众人被刘姥姥逗得哈哈大笑的情节,十分精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学生自由读短文,看看曹雪芹是怎样描写这一情景的。想想从各人的笑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在学生汇报之后,通过表演读,模仿文中人物的动作,想象当时的情景朗读片断。
第二部分:学用字词
1、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笑。看看下面这些不同的笑的方式,做做动作,体会一下这是怎样的笑。
2、(出示书中四个句子)思考在这些句子中该是什么样的笑?并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然后选一选,填一填吗?
3、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4、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学生齐读四个句子。
第三部分:积累运用
1、除了我们刚才说到的几种笑,你能照样子再写几个表示“笑”的词语吗?
2、教师指导完成练习。
3、你能用刚才出示的表示“笑”的词语,任选一个说一句话吗?
第四部分:回归生活
笑是我们生活的润滑剂,笑可以化解人们之间的摩擦,笑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加快乐。当然有的笑也是不利于我们身体健康的。课后呀,大家都来做一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拿起手中的照相机,把生活中笑的瞬间记录下来,并用我们积累的有关笑的词语在相片背后写一写这生活中的小故事。
[评点]这一课的教学给我们的启迪有这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与生活”兴趣。本课的教学,教师通过孩子直观、具体地去感受不同方式的笑,引发学习兴趣。在学习与能力训练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注入生活内容,巧妙地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进到语文学习中来。
2、增强学生主体参与的意识。教师通过让学生自由读—理解读—表演读等不同层次的读来领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从而达到赏析美文的教学目的。与此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能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寻找与文中描写相似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的情感和文本情感产生共鸣,进而更好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
3、搭建“学”、“用”平台。积累词语为学生的自主写作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有利条件。学以致用,马上将学生所积累的词汇与生活情景相联系,既为词语赋予了形象,注入了生命,又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是语文,语文中处处有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