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报道应体现专业水准与媒体情怀

来源 :媒体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dancaoz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相较于汶川和玉树地震,雅安地震的灾难报道更加迅捷与专业,但媒体与记者的某些表现还是引发了批评与争议。以这些新问題為分析对象,本文认為在灾难报道中,媒体应体现专业水准与自身情怀,记者采访应恪守职业准则。
  关键词:灾难报道 专业水准 媒体情怀 芦山地震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各类媒体分秒必争地快速报道新闻,满足受众信息需求,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体现了媒体责任。与此同时,媒体与记者的某些表现还是引发了批评与争议。对这些问题进行辨析,有利于我们深入认识灾难报道的新闻伦理与操作规范。
  一、媒体报道应体现专业水准
  相较于前两次地震,微博、微信在信息传递中发挥了更大作用。雅安地震时,新浪微博、腾讯微信的用户数量分别突破了5亿人和3亿人,智能手机和移动终端也已大面积普及。灾难面前,微博、微信的正面作用毋庸置疑,但也让虚假信息有了可乘之机。在地震发生一周后,《人民日报》梳理了“芦山地震的网络谣言”如图所示:
  这些网络谣言的始作俑者多是普通网民,但传统媒体的参与报道或微博转发,则成了一些网络谣言的催化剂。不实报道之所以出现,或是记者没有严格核实,或是记者的凭空捏造。《信息时报》这篇报道的记者事后承认,稿子其实是通讯员采写,自己只是加工整理;并未采访相关当事人,也未找学校和相关学生核实。通讯员则声称自己采访了几个爆料的学生,也没有找学校进行核实。
  新媒体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新闻生产格局,其价值在于“去中心化”的信息来源和多维视角。新媒体让话语权力从“少数人”回归“多数人”,体现的正是大众传播的要旨,即让最广泛的受众听到来自社会各方真实的声音。但新闻信源的多元、传播格局的改变,无疑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让公民更有话语权,使多维舆论监督变成可能;另一方面,也会导致虚假新闻泛滥,网络谣言满天飞。新媒体的这些特征,在灾难发生后表现更為明显。
  因此,传统媒体不能满足于“网友曝料”这类采写模式。如此报道虽能提高时效、少花力气,却使真实性难以得到保证。灾难发生之后,谣言和谎言多、且后果往往不堪设想。《人民日报》及时求证,梳理“芦山地震的网络谣言”,这是责任媒体的体现。但更重要的是,记者应该遵守报道规范,严格甄别与求证网络信息。避免不实报道的出现。只有在不断的求证中,与网民和微博相比,记者才能体现专业水准,传统媒体才会有竞争力。
  二、记者采访应恪守职业准则
  在网络话语中,网民為了引起关注,常会為事件主角贴上。“最X”标签。而记者在报道典型人物和模范先进时,长期以来就有无限拔高的思维定势。于是,网络话语与媒体报道一拍即合:给孩子喂奶的女志愿者,被冠以“最美妈妈”;坚持在抗震救灾一线的战士,又被称以“最美战士”;披着婚纱上阵的电视台主持人,也成了“最美新娘”。问题在于,滥贴“最美”标签的煽情报道,不仅违背真实与客观的操作规范,也会刺激公众狂热的情绪,常使舆论陷入毫无意义的争论。
  在报道灾难时,媒体之所以乐于拔高或煽情,出发点或许是為唤起人们守望相助的爱心。但过度拔高或煽情,不仅可能导致新闻失实,也会引发公众的抵触情绪。我们看到,在雅安地震后的舆论中,已出现“别再生硬讴歌,别再凶猛煽情,别再强调领导有方,别再吟诵大爱无疆”的呼吁。而在雅安地震次日,各地报纸的封面与5年前一样,满眼皆是整版灾区照片、专题专版,以及“雅安不哭”、“挺芦山、在一起”、“我们都是芦山人”的大字标语。如此重复操作,不仅失之过于主观,在报道上也属雷同,当然容易引起受众反感。
  煽情式报道思维,不仅会伤害新闻的客观性,也已不能适应现实需要。因此,“在灾难面前,记者应该保持理性和克制,不要被情绪所干扰。任情绪泛滥的报道是肤浅而不客观的,只会让人丧失理智,进而影响判断力。一味地煽情除了证明旁观者的存在感以外,对灾民丝毫没有帮助。”媒体是社会良心的守护者,社会风气的瞭望者,公众情绪的稳压器。随意煽情带来的激情或眼泪,持续的时间毕竟有限;当公众回归理性和冷静之后,媒体所带给他们的,不过是失落。亢奋有余,冷静不足,历次灾难报道中体现的这类问题,仍然值得重视。
  三、灾难报道应展示媒体情怀
  地震等灾难事件具有与生俱来的新闻价值,地震带来的伤害会集中引爆全社会的同情和关注。记者要以同情之心面对自然灾害、空难、车祸、犯罪、战争等意外事件的受伤害者及其家人,记者的采访报道应尽量避免成為灾难和噩耗报告者的角色,不加重受难者及其亲属的痛苦。
  4月21日,四川新闻网上的一篇题為《直击:一母亲儿女分别在汶川和芦山地震中身亡》的引起广泛关注。两次地震,失去两个孩子,悲剧的特殊与巧合,让报道登上了门户网站首页头条——腾讯甚至通过QQ弹窗,发送给了几亿用户。
  更多记者也看到了其中的新闻价值,纷至沓来。在搜报网上搜索,关于岳凤琼夫妇的报道,记者原创采访的大概有20篇。这就意味着,岳凤琼夫妇至少要面对记者20个人次的采访,讲述一双子女的遇难过程,诉说心如刀绞的心路历程。这样重复的采访,又有多少新闻价值可言?灾区遍地是新闻,為何要重复再重复?对岳凤琼夫妇,每多一次采访会否多一次伤害?
  是的,记者要以同情之心面对受害者及其家属,采访他们时应遵从知情者意愿、减少二次伤害的原则。所谓知情者意愿,就是作為知情者的受害者及其家属,愿意接受采访,且情绪已经平复——没有平复心态,这样的信息源也是不可靠的。情绪平复也表明了另外一种状态,家属已能坦然面对,这时采访,伤害或许能减到最低。
  帮忙而不添乱,应该是媒体的一个底线。4月24日的《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记者手记《不要打扰救援工作》,批评的矛头直指一些“添乱”的媒体人。记者们奔赴抗灾一线采访,当然不会是為了去添乱。事实上,这篇采访手记也承认,“在灾难现场,新闻媒体的存在非常重要,它们是抗震救灾队伍中重要的一员,真实的灾难报道,不仅有助于外界了解灾情,还可以引导社会做出合理的救援决策。”凤凰卫视记者闾丘露薇同样认為,“不同的媒体,因為关注的角度不同,因此可以给受众提供更全面的报道,可以让受众有足够的消息来源以便自己来还原和拼凑对灾情的了解,判断救援工作进行的是否理想,政府的表现是否称职”。
  是否会打扰救援工作,并不在于灾区记者人数的多少,而是取决于媒体与记者的情怀。所谓情怀,是对社会的关心与责任,是对生命的悲悯与尊重,对灾难的不惧和记录。只有遵循灾难报道的伦理,突出对人的生命、生存和尊严的关注,才能传达出爱与信心,才能懂得如何与受灾民众一起面对灾难。
  结语
  媒体在报道灾难时,是在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和公共义务。因此,灾难报道应是客观与真实的,也是冷静与节制的。在灾难报道时,记者不能為了追求时效而忽视求证,媒体不能為了多发稿件反复报道同一个受害者。忽视客观与真实、缺乏冷静与节制,会使得灾难报道在热闹过后,常常只剩下一地鸡毛。这不仅对救灾无益,也会损害媒体形象。
  总体而言,相较于汶川地震和玉树地震,雅安地震的灾难报道更加迅捷与专业。但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式与报道模式,使这次灾难报道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反思这些问题,认清自身差距,应能赶上与发达国家媒体的差距。
  责编:李甜甜
其他文献
2013年,《长江新闻号》乘风破浪,实现湖北电视新闻的多个创新之举,收视连创佳绩:最新数据显示,《长江新闻号》2013年1月对湖北卫视收视贡献排名第一;2月《长江新闻号》在CSH32城市网同时段省级卫视排名第4位,比前一月提升2位,《长江新闻号》在市场同类节目中收视提升幅度最大……  为此,我们采访了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长江新闻号》总制片人梁云。“拼命团队”打造45天的奇迹  记者:20
期刊
我仍然保持着愤怒,愤怒能让我保持清晰。我愤怒是为了告诉自己要做一些好的东西,好的音乐,来抵抗这个不好的人生。  每一首歌都像是一张名片,是我对世界的认识与看法。我只是向大家传递了一种我的想法,一种比较正能量的东西。让年轻人觉得,“我也可过这样的生活”,给大家多一种命运的可能。  我有一个小本子,记录着十多年来自己写的词和曲,这就像一本我的自传一样,抒写着我从前到现在的变化。  最开始学吉它也好,唱
期刊
压力越大说明越辉煌,压力越大说明越精彩。抱怨什么呢?抱怨多吐槽多,就说明你见识短浅。每个人都是生命的经历者,每个人都是命运的实践者,有点风雨算什么?  曾经的经历是最好的幸福  很多人看我平常嘻嘻哈哈,总是问我是否也会抱怨。其实我平时也难免会抱怨汽油价格过高,其实抱怨不多。抱怨什么呢?抱怨多吐槽多,就说明你见识短浅。每个人都是生命的经历者,每个人都是命运的实践者,有点风雨算什么?  压力越大说明越
期刊
芒果画报邀约我谈人的价值观问题,我欣然应允。作为一个具有20几年写作经验的诗人、作家,从投笔自今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也有些时日,随着人生阅历的累积正日趋成熟。芒果画报是一个以时尚、生活为主的畅销杂志,定期围绕人性、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很有意义。我以自己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来谈谈对人的价值观的认识。  当今社会,因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们对物质追求的过热,导致对精神追求的渐冷。这样的现象直接或间接地影
期刊
生活在一段时间里头,让摄影师的观察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人记住。这是我追求的价值,用影像记录时代的痕迹,同时也能把自己的思考灌注其中。  选择真实影像,简洁中充满力量  摄影区别于绘画等其它艺术门类,源于它能够比较真实地再现某一瞬间。而我选择了摄影,就应该追求它最有力量的这一面。但是真实中间包含着摄影师的取舍,有选择地呈现真实,纪实摄影的重要性由此产生。  20年来,我将拍摄主题定在平凡生活状态中的人,
期刊
“知青时代对我的压抑,现在都反弹过来了,爆发了。很多人不愿意回忆那段历史,回忆起来就头痛。但是那段时间对我的人生是一个特有的经历。我遗憾,但我也感谢。”  陈乃广算是艺术家中的“另类”:头发梳得很顺,没有胡须,眼神里透露着谦顺和坦然,衣着庄重、气宇轩昂,全然没有想象中的犀利和张扬。  他年近古稀,没做过大展,鲜有名利上的追求,甚至连自己作品能卖几个钱,心里也没有底,脑子里想的全部是画,如何挤时间作
期刊
我的出版是非盈利的,所以我更加明白一本书的意义。总有人问我为什么能坚持做书店,可我总觉得坚持比放弃容易。  我的当代意识不是一种时髦。我反对任何时尚,尽管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时尚,但它不应当成为观念。我的当代意识中时间和个人的比重较大,所以看起来更像是传统的延续。此外,任何意识都是网状的,我对它的复杂性感兴趣。我的当代意识是从个人实践中来的。因为是个人实践,所以能够坚持。  比方说,我的出版是非盈利
期刊
笔者有缘曾数度拜访画家黄永厚先生,先生一贯画里有话,笔墨狂放不羁、风骨峥嵘,说古论今,讥俏辛辣。现将聊天内容稍加整理,似可为“舌尖上的画坛”添一道菜,或健脾开胃,或出汗流涕,您下筷子前得赔一分小心,别让书画市场的盛宴闹坏了肚子,那可就不是“美的享受”了。  刘舰平:黄先生,现在学书画的人很多,书画市场也活跃起来,您对此有何评价?  黄永厚:书画既是智力活动,似乎应区别于武功的拳脚吧?能活跃市场又不
期刊
摘要:回归新闻价值是媒体“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系列报道的共识,本文以中央电视台“走基层”系列报道为例,从“走”、“转”、“改”三个方面对新闻价值及媒体责任进行分析,并提出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央电视台“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  新闻价值媒体责任  2011年8月9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正式开始。自活动启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人民日报等国内媒体迅速启动推出大量走基层
期刊
频道包装是指电视台频道主管部门为适应电视媒体发展规律和观众收视需求,对频道节目内容和频道特点采用鲜明的整体介绍和宣传,并对频道节目进行精心编排和美化。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以及社会各方面的不断进步,我国电视媒体行业竞争激烈,电视媒体产业进入频道规模竞争和质量优化期。频道的包装越来越被重视并开始考虑用频道战略和设计等方法提升品牌的建立。所以,在频道包装设计上理性思想表达成为一种时尚。作为电视媒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