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乃广:那个时代的压抑全反弹了

来源 :芒果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ang3403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青时代对我的压抑,现在都反弹过来了,爆发了。很多人不愿意回忆那段历史,回忆起来就头痛。但是那段时间对我的人生是一个特有的经历。我遗憾,但我也感谢。”
  陈乃广算是艺术家中的“另类”:头发梳得很顺,没有胡须,眼神里透露着谦顺和坦然,衣着庄重、气宇轩昂,全然没有想象中的犀利和张扬。
  他年近古稀,没做过大展,鲜有名利上的追求,甚至连自己作品能卖几个钱,心里也没有底,脑子里想的全部是画,如何挤时间作画,如何突破,如何更好地呈现。看上去十分内敛的陈乃广,心底却蕴藏了激情的岩浆。
  从临摹人体解剖书画起
  “知青时代对我的压抑,现在都反弹过来了,爆发了。很多人不愿意回忆那段历史,回忆起来就头痛。但是那段时间对我的人生是一个特有的经历。我遗憾,但我也感谢。”
  1964年下放到农村时,陈乃广就是带着一个画板去的。年轻气盛,总是把现实想得很美好,以为去了农村可以自己得到深造。到了江永看到风景很美,陈乃广很兴奋,觉得一定能画出很美的画。
  但是一个月之后,就发现不可能了。繁重的劳动、艰苦的生活,压得他抬不起头,每天背着锄头,农民喊出工,一切美的东西都没有了。
  “在农民眼里,绘画就是画‘鬼仔’。一个生产队长可以指挥你,不准你画你就得停,叫你画就得画。他们根本不懂艺术,我们却需要听他的,这个对性格实在有太大的影响。那个年代给我的烙印太深了,很难从里面跳出来。为什么老一辈艺术家都很难创新,都是被这枷锁给困住了。”
  为了画画,陈乃广想尽了办法。下雨天不用出工,他选择下雨天在家里画一整天画,清晨起床就画,中午甚至忘了吃饭。晚上他就点着煤油灯,在昏暗的灯光下,拿着向人借来的美国人体解剖书一张张临摹。
  那个年代的压抑,成了现在的动力
  在生产队画了几年安稳画,陈乃广已经是农村非常出色的知青,干活很扎实,表现也很好。“但是一到招工的时候,你成分不好,你当知青的时候表现得再好也不要你。”
  对陈乃广来说,那是最昏暗的日子。他和朋友一起住在生产队上,整体就是脸朝黄土背朝天地干活。在他眼里,下井到矿里去当矿工,当临时工,他都可以。只因为“只要出去就有机会画画,在乡下你是没有机会画画的。那个时候肚子都吃不饱,还有什么心思画画。”“我只要不在农村,不当农民,把户口搞到城里就行了。要我去扫厕所我都干,没关系,只要能混口饭吃。”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他才如愿进了矿山,随后又招工进厂,离开了贫瘠的乡里。
  回顾当年那些时光,陈乃广感到有一股动力在推自己,推着自己赶快画。“我晚上起来,想起在乡下那个矿山,把灯打开就开始画画。我现在这么好的条件,不把时间抢回来该怎么办呢。哪怕有些不愉快的事情,都抛到脑后。因为当时受的苦和压抑太多,就会觉得时间很紧,想要利用这人生美好的时光,画出更多的作品。你说这是弥补也好,激情也好,我就想画下去。”
  得意忘形,把形忘掉
  知青十年,让陈乃广无法接受正规的专业训练,这也是他心里头最大的痛。所以,年近七十的陈乃广每天把自己关在宋庄,夜以继日地画画。
  清晨6点起床,他就开始作画,“因为像我们这个年龄,精力最好的时候是上午。我从上午8点开始,4个小时可以画到下午一两点。中午煮面条吃也好,在外面炒一个菜也行。”
  基本功几乎成了知青那一代人做艺术的软肋,想要突破只能利用自己的特点,发挥自己长处。于是陈乃广选择将水彩与舞蹈结合。
  这条路,陈乃广显然走得很成功。他的画作被美国国画图书馆收藏,馆长给出的理由是:“一千位中国知青里面难得有一位画家,一千位中国画家里难得有一位画舞蹈的。”
  在舞蹈的具象与艺术的意象之间,陈乃广找到了抒发胸臆的语言。“画风景是想把自己的情绪融合到写生里面,把写生画变得很有情调。而舞蹈也是要画精气神,要把具象的东西丢掉,真正艺术不在于去模拟现实生活,表现现实生活,而是体现画家的心灵和个性。”
  现在陈乃广的画作多为写意。写意就是一种内在的情感,表达自己和对社会的一种情绪。“如果是大写意,就是画大的感觉,这个可以说是你的感觉越强烈越鲜明,画的作品会越模糊,越概念化。所以这就叫舍形抓影,这就是大写意。我的感觉就是要得意忘形,把形忘掉。”
  陈乃广的画不太具象,具象的东西一般都是视觉上的美感,抽象的东西就是一个情绪的美感,需要自己去理解。所以他现在就是采取折中的办法,在两者之间,也就是写意的方法。
其他文献
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国梦”成为国内思想界和学术界讨论的热点和媒体宣传报道的焦点,基本上集中于内宣的层面。实际上,“中国梦”的宣传应当是一个立体工程,最终达到的应当是“内聚民心、外结盟友”的效果。从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所处的舆论环境来看,“中国梦”在对外传播层面上的重大意义应当得到决策层、理论界和舆论界应有的重视。  从内容上看,我们向国际社会宣传中国梦,应当顺应国际主流舆论的变局,积极回应国际主流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从技术手段、创作思路等方面对3D纪录片《凯蒂·派瑞:这样的我》进行作品研究,认为现阶段3D技术和2D技术各有利弊,可以在影视创作中根据拍摄题材适当选用。3D技术适用于程式化、规范化制作模式,2D技术更适合随机纪实拍摄。无论技术怎样变迁,“故事”和“情感”都是纪录片创作的核心元素。  关键词:3D 2D 选用 结合  《凯蒂·派瑞:这样的我》(Katy Perry:Part of me
期刊
今年是我编辑生涯最忙碌的一年。在编辑“黄永玉文集”的过程中,这位九十老人,给我的感受特别深。他是世纪老人,像黄苗子、黄裳,包括丁聪、吴祖光、杨宪益等,这些老人都相继离开了。黄永玉是目前中国在世的,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形象的老人。这批知识分子,承担了社会的苦难,他们拥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和深厚的创造力,对待苦难有一种达观的态度。  黄老现在仍然以每天四千字的速度在写小说,今年他完成了《吴卓河的浪荡汉
期刊
自媒体时代最大的特点是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一个媒体。从传播的角度来讲,自媒体的第二个特点是点对点的传播,它很容易带来信息的聚集、扩散和传播的双向运动。一方面,每一个关注者、转发者和评论者都会聚集信息;另一方面,每一个转发者自身又成为信息的发射点和扩散源。所以自媒体可以将聚集和扩散结合在一起。这样可以导致信息在短时间内被放大。  任何时代的民意表达都应该有界限。我认为自媒体有自我调整、自我清理的机制。突
期刊
最近大家都在谈世界末日,所以我发过一条微博,“世界末日的话题,可以供我们娱乐,也可以供我们反省。今天、明天、后天,日月照常起落,万物照常生息。爱着的人们继续相爱,恨着的人们忘掉仇恨。佛祖、上帝、真主及所有的神灵都同他们的信众同在,直到永远。”我可以把这段话当作2013年的憧憬,同时也当作对过去总结。  我平时没想过拿什么作为座右铭,因为现实常叫人心溃败,我们需要坚守的东西太多。但我经常说一句话:“
期刊
2013年,《长江新闻号》乘风破浪,实现湖北电视新闻的多个创新之举,收视连创佳绩:最新数据显示,《长江新闻号》2013年1月对湖北卫视收视贡献排名第一;2月《长江新闻号》在CSH32城市网同时段省级卫视排名第4位,比前一月提升2位,《长江新闻号》在市场同类节目中收视提升幅度最大……  为此,我们采访了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主任、《长江新闻号》总制片人梁云。“拼命团队”打造45天的奇迹  记者:20
期刊
我仍然保持着愤怒,愤怒能让我保持清晰。我愤怒是为了告诉自己要做一些好的东西,好的音乐,来抵抗这个不好的人生。  每一首歌都像是一张名片,是我对世界的认识与看法。我只是向大家传递了一种我的想法,一种比较正能量的东西。让年轻人觉得,“我也可过这样的生活”,给大家多一种命运的可能。  我有一个小本子,记录着十多年来自己写的词和曲,这就像一本我的自传一样,抒写着我从前到现在的变化。  最开始学吉它也好,唱
期刊
压力越大说明越辉煌,压力越大说明越精彩。抱怨什么呢?抱怨多吐槽多,就说明你见识短浅。每个人都是生命的经历者,每个人都是命运的实践者,有点风雨算什么?  曾经的经历是最好的幸福  很多人看我平常嘻嘻哈哈,总是问我是否也会抱怨。其实我平时也难免会抱怨汽油价格过高,其实抱怨不多。抱怨什么呢?抱怨多吐槽多,就说明你见识短浅。每个人都是生命的经历者,每个人都是命运的实践者,有点风雨算什么?  压力越大说明越
期刊
芒果画报邀约我谈人的价值观问题,我欣然应允。作为一个具有20几年写作经验的诗人、作家,从投笔自今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也有些时日,随着人生阅历的累积正日趋成熟。芒果画报是一个以时尚、生活为主的畅销杂志,定期围绕人性、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探讨,很有意义。我以自己对人生价值观的思考来谈谈对人的价值观的认识。  当今社会,因经济的高速增长,人们对物质追求的过热,导致对精神追求的渐冷。这样的现象直接或间接地影
期刊
生活在一段时间里头,让摄影师的观察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人记住。这是我追求的价值,用影像记录时代的痕迹,同时也能把自己的思考灌注其中。  选择真实影像,简洁中充满力量  摄影区别于绘画等其它艺术门类,源于它能够比较真实地再现某一瞬间。而我选择了摄影,就应该追求它最有力量的这一面。但是真实中间包含着摄影师的取舍,有选择地呈现真实,纪实摄影的重要性由此产生。  20年来,我将拍摄主题定在平凡生活状态中的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