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故事,创设文言文教学情境

来源 :课外语文·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ky8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怎样教好文言文,一直是中学语文老师的困惑。故事作为一种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可以在课堂上被灵活运用。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心理,结合文本内容,巧妙利用故事来创设导入情境、活动情境、生活情境和写作情境,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故事;文言文 ;教学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语文教科书中所选文言文,大多是历久传诵的经典名篇。它们言简意赅,是中国文学中的优秀之作,学好它们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长期以来,怎样才能教好文言文,一直是语文老师的困惑。正如钱梦龙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所说:“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这几年,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下功夫。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故事作为一种可利用的资源,可以在课堂上被灵活运用。开展文言文教学时,教师可以針对学生的心理,结合课文内容,利用故事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深刻把握内容和主旨,以达到特定的教学目的。
  一、巧用故事,创设导入情境
  一堂语文课的前几分钟,往往会影响整节课的气氛。而文言文的背后,常常有生动丰富的故事。教师在开展文言文教学时,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在学生对课文充满期待时,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创设导入情境,不仅可以增强文言文教学的趣味性,还能让他们迅速置身文本情境,为把握文意、主旨和情感奠定基础,可谓一石多鸟。
  《陋室铭》作为传统名篇,通过描写恬静、雅致的“陋室”环境,抒写了作者高雅的志趣和安平乐道的情怀。如何让学生对作者、对文本有一个粗浅、快速的了解呢?笔者在课堂开始,就声情并茂地讲述了一个故事: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的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做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的知县为难他,半年的时光,就让他搬了三次家,家也越搬越小。刘禹锡心想,这也实在太不像话了,想作弄我,你要我愁,我偏乐,于是……就有了千古名篇《陋室铭》。这则故事实际上是对这篇文章写作背景的揭示,用此故事创设导入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还能让他们迅速进入课文的情境,对理解作者和把握主旨都大有裨益。
  又如短小经典的文言文《人琴俱亡》,主要讲述王子猷与王子敬深厚的兄弟之情。然而,子敬病卒,他的亲兄弟子猷居然“了不悲”“都不哭”,着实让人纳闷。子猷的这种表现,是和他本身独特的性格特征和当时的“居丧无礼”社会风气有很大关系的。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呢?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就讲述了“王子猷雪夜访戴”的故事作为导入,帮助学生初步感知人物,感受人物的潇洒率真、任性放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趣的课堂是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
  一个有趣、有料的课前故事,可以帮助学生带着好奇心、带着饱满的情绪,开启整堂语文课的学习,更好地领略文本情境,掌握文言文的内容,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巧用故事,创设活动情境
  一个完整的故事,不仅可以作为导入,引出课文或新知,还能用来贯穿教学环节。巧用故事来创设活动情境,把文本转换成适宜的活动,让学生走入故事中去,成为故事中的角色,体会人物的悲欢离合,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快速理解文章内容,还能让课堂充满趣味。这里的故事就像是剧本,老师像是导演,而全体学生则是表演剧本的主体和演员。
  如黄厚江老师在执教《黔之驴》时,就巧用故事创设活动情境,用来推进教学过程。他让学生说驴、说虎,根据课文内容,从三个不同角度讲故事,勾连了整个课堂。不仅如此,他还明确了讲故事的几点要求。比如语调应该适当夸张一点,可以突出形象特征,表达自己的感情;同时要注意口语化,不仅仅是翻译;在不脱离原文、违背原文的前提下,还可以适当想象、补充。就这样,黄老师带着学生,以轻松的方式走进了文本深处,不断地深度理解文义。他用精练的故事语言替代了乏味的字词翻译,用多个角度的变化叙述替代了简单的道理说教,用丰富的语文活动替代了教师的一言堂,让语文课变得生动活泼而又扎实有趣。
  又如《两小儿辩日》,文章本身就是一则有趣的故事。如何让学生忘记文言文的枯燥单调,获得有趣的体验呢?笔者在教授这一课时,是这样尝试的:请同学们找出两小儿“辩斗”的句子,同桌之间分好角色,然后大声朗读两小儿的辩斗,并且面向全班同学表演。就这样,学生们艺术性地重现了“辩斗”的情境,不仅没有脱离文本语言,还巧妙地依据语言造势,演绎了文本故事。这里,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创造者和参与者,不仅完成了对文本的解读,也让我们看到了两小儿的天真烂漫,对生活的敏感和思考。
  因此,教师在教授文言文时,如果能注重增强文章的故事性,或者把课文的情节描述得生动曲折;或者把课文中的人物描述得有血有肉,就能变枯燥乏味为生动有趣,变腻烦为兴趣浓厚,变“苦差”为“美事”了。
  三、巧用故事,创设写作情境
  中学生害怕写作文,和他们生活环境单一、可供写作的素材太少有重要关系。叶圣陶先生说:“写作材料的来源普遍于整个生活里,整个生活时时在那里向上发展,写作材料自会滔滔汩汩地无穷尽地流注出来,而且常是澄清的。”文言文常常蕴含丰富的故事,为何不充分利用这项丰盛的资源,为他们创设写作情境呢?
  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狼》,通过屠夫与狼的故事,描绘了狼的贪婪、凶狠、狡诈以及屠夫机智勇敢、善于斗争的形象。在学习这篇文言文之后,笔者试图让学生转换角色,改写狼的故事。在吃透原文,洞彻作者创作意图的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增加一些起陪衬作用的环境、情节等,对主要事件和人物有效拓展,使枝叶更加繁茂。这样,学生的写作不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是在故事的基础上巧妙改写、个性创作,学生写作变得有话可说、有文可写,改写中无不透露着奇妙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人大为惊叹!   还有经典文言文《愚公移山》,本是一个寓言故事,叙述了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这篇文言文,叙述内容井然有序,故事情节饱满流畅,人物刻画真实细腻,对话生动而又具有个性,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好故事,非常适合改编成剧本。笔者在教授这课时,就要求学生依托故事进行课本剧创作,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和表演欲望,同时加深了对主人公“愚公”的认识和理解,可谓一箭双雕。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其语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教师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如果能巧用文言文故事,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为他们提供改写故事的机会,就有效地阅读教学与写作训练有机融合在一起,水到渠成又自然之至。
  四、巧用故事,创设生活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是新课改之后,很多教师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由于生活阅历较少,对于现代文的一些内容尚且不能准确理解,更不要说对文言文中蕴含的所言志、所载道了。教师如果能利用故事,在讲解文言文时巧妙创设生活情境,就能打通生活和文本的渠道,勾连两者,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文言文中的知识和智慧。
  如《〈论语〉十二则》记载的语录,虽然充满大智慧,但由于时代久远,与现实生活有一点隔膜。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则,学生都知道是在论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但这种认识只是停留在理性的层面之上,缺少生活中的实际感悟。为了打通理性和生活,笔者在讲解这一句时,就联系生活来阐述文意:
  据说爱因斯坦有一次问他的一个学生:“你昨天干什么了?”学生回答说:“看书”。“那你今天干什么了?”“看书”。爱因斯坦听完很生气,说:“你一天到晚看书看书,那么请你告诉我,你用什么时间来思考?”
  这则小故事其實告诉我们,认真读书固然重要,但是思考的过程也不能少。当然,如果不去学习,只是空想,肯定更加不行,只能做思想的巨人。比如我喜欢听电台,也喜欢轻音乐,一直想着什么时候给轻音乐配一段文字,做一个电台节目。但我只是想,想了至少两年,想得头昏脑涨,可是节目却还是空中楼阁。接着,我让学生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论语》中语录的理解和运用,学生明显活跃起来,变得有话可说。补充的小故事也好,自己的生活经历也罢,其实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跳出“言”,走向“文”,让他们去发现经典中的知识和智慧,即使经历了千年的历史变迁,依然历久弥新。
  如果说,文言文课堂教学是一件精美的衣服,那教师就当是一位技艺高超的裁缝,巧妙地把一个个简短有力的故事,裁剪到课堂教学中去,为这一件衣服缝上一抹流苏,加上一段花边。努力地钻研教材,巧妙地利用故事,精心地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活动能力和写作能力,是教师教好文言文的一剂良方。
  参考文献
  [1]钱梦龙.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学语文教学,1997(4).
  [2]叶圣陶.怎样写作 [M].北京:中华书局,2007.
  作者简介:言丽花,女,1986年生,文学硕士,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编辑:张晓婧)
其他文献
近几年来,无论是在教材还是考试中,高中文言文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但是,由于时间距离所造成的学生视界差异,阅读文言文时存在着阅读障碍.这里说的解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
【摘要】议论文写作教学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关系到整个高考的成败,然而学生议论文写作现状却不容乐观。针对这一现象,结合教学大纲和教育前辈的优秀经验,提出几点教学建议,以期能够提高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  【关键词】议论文写作;写作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议论文写作教学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
【摘要】师范院校需要培养具备较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学生,他们需要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水准。当前的高职语文教育中,教师沿用了比较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准难以获得提升,这是当前师范院校语文教育的重要问题,通过引入体验式教学可以有效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本文对相关内容进行研究。  【关键词】师范院校;体验式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摘要】在当前的小学教育教学中,必须在充分考虑学生成长的特点下,结合有效的学习指导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开展小组学习的同时应用“小组捆绑式评价”,不仅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意识,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之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为此,本文针对“小组捆绑式评价”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展开了相关探讨与分析。  【关键词】小组;捆绑式;评价;小学语文 
【摘要】自制玩教具对于幼儿教学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自制玩教具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真正使得幼儿对于事物的认识具有良好的体会,也能够让幼儿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以及思考所带给他们的快乐。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自制玩教具对于幼儿的智力开发作用和教育教学的推动作用是十分明显的。  【关键词】幼儿;大班;自制玩教具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对幼儿教学过程中自制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渐推进,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强调学生能力的提升,而并非单一知识的学习。在语文教学单元教学中,围绕同一主题进行教学活动,这一单元的内容、问题都是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的,便于学生开展举一反三的教学思考,从而获得更好的成长。而“活动探究”是基于这一单元的主题进行具有实践性的思考,将课本上知识点和学生生活相结合,回归到实践中。本文主要从部编初中语文“活动探究”单元教学的重要性、部编初中语
2018年12月26日,广州市番禺区教育局承办藏新粤跨区域互联网+教研深度研讨交流活动,笔者结合当天聆听藏新粤三地教师同课异构统编教材课例《大自然的声音》和同行专家点评,感
【摘要】小学语文生成性资源具有人文性、开放性、生活性、审美性等特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推动课堂生成。要从语文教学的实践出发,努力搭建平等对话的平台,引导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推动生成性课堂建构,让课堂生成如约而至。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成性资源;生成利用;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新课程改革推进了教学理念的转
【摘要】课外阅读是提升学生语文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手段,聋生的听力缺陷使得其对语言的感知、掌握等学习能力受到限制。在教学实践中聋生的课外阅读只能以目代耳,七年级聋生作为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课外阅读的基本条件,但是聋生因自身的缺陷容易丧失对阅读的兴趣,存在阅读范围狭窄、阅读时间短暂的现象。要培养聋生的阅读兴趣,需要结合聋生的特点,通过创新培养的手段,如丰富课外阅读教材、积极利用网络资源、鼓励阅读练笔结合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越来越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而儒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中流砥柱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措施,合理渗透儒家文化,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感,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及爱国情怀。儒家文化在中职語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能够使中职语文教学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又能够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优秀品格的人才。  【关键词】中职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