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美术教学中欣赏教学与审美评价

来源 :中国教育科研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w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艺术欣赏活动,本质上是欣赏对象与欣赏主体之间发生的一种审美关系,这种关系不仅表现为审美对象对审美主体的审美观与审美能力本质上的制约,还体现在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审美价值的评价与认可标准。因此在高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欣赏水平与审美评价能力对学生进行教学,通过大量的审美体验与审美交流去教会学生客观地去欣赏,多层次、多方面地进行审美评价,以达到美术教学的目的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在美术教学实践中的感悟与总结,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高中美术 欣赏教学 审美评价
  但我们同时也要认识到当代的世界正处在一个巨大的历史转折期,学生经历着空前的观念撞击和文化震荡,正如电脑和算盘同在,洗衣机和搓板并存,生活在同一时代的精神并非同代。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美术也显得希奇古怪。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艺术家那里,艺术的含义更加宽泛,既包括美的,也包括丑的:既有善的,也有恶的;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既有纯实体的东西,也有纯形式的纯数学的东西。
  1 艺术的审美价值与评价
  1.1 审美价值的客观性。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建立在实践价值基础上的,具有客观性。在欣赏中,由于地区和民族等文化差别,会出现价值观的差异,甚至会有完全不同的价值标准。但这不意味审美价值无客观性,因价值不等于评价,它们之间可以统一,也可以对立。文化习俗和个人特殊经验是造成不统一的主要原因。在对某一作品实际判断中,不同主体会出现不同感受。
  1.2 审美评价的功利性。在美术欣赏中,对作品的审美感知具有社会功利性。一方面,审美意象和信息在激发主体审美经验的同时,也可能激发起个人的现实意识,即审美判断中潜伏着利害判断。另一方面,美感中包含着人类社会有益的内容,如果将壮观的战争场面看成是一种总体艺术,那么人们是不会想往那种艺术的。因为审美价值的判断要受认识价值和伦理价值的制约,即对人类社会有益的内容制约着审美价值判断。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存着知识和经验的差异,这些都会影响审美判断和评价,故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理解作品形式和内容最普遍的审美意义,以宽容的态度容纳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启发引导学生以审美意识去感知作品,将日常情感升华至审美的判断。
  1.3 审美评价是主客观的统一。审美价值的客观性并不排斥主体感受在审美现象上的多样性。欣赏是在主体参与下进行的,个人的视野和知识经验决定了评价具有主观成份,这些成份造成欣赏活动的复杂性,也造成评价难于统一。教师在讲解作品前,首先对自己的判断作内省的理性分析,理清情感中审美的和非审美的成份。在教学中,把自己的判断从推测性的语言引导学生去感知和评价作品。如,“我体验到……”和“我感觉到……”等非定性语气。使学生觉得教师的评价也并非是权威的和终极的。如此反复开展教学评价活动,使学生养成自觉验证判断,减少盲目冲动的评价,使评价达到主客观的统一。
  2 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一般认为,再现性作品形式服务于内容,而表现性作品内容往往体现于形式的本体之中。尽管二者的侧重有所不同,但任何绘画都具有表现性和再现性的多重性内容。在具象绘画中,再现性内容处于显处,而表现性内容处于隐处。如达芬奇和丁托莱托所创作的《最后的晚餐》,其再现性的内容相同,但因形式处理(构图、人物造型、透视等)不同,就有了隐藏着的另一种不同的内容,即不同的形式因素给观者造成不同的心理感受。试想,让一个不知此圣经故事的人去欣赏这两幅画时就出现这样的情况,达芬奇的画透视焦点居中,呈一种对称式构图,加之空间处理的平板装饰性,给人一种平静稳定之感。在平衡中人物的动态变化,略使画面产生从静到动、从安稳走向骚动之感,使观者体验到一种事物处萌芽状态,但预示着即将来到的运动最普遍的经验。而丁托莱托的画,由于透视焦点偏向一边,长形餐桌向纵向消失产生倾斜的纵深感。不对称的画面失去了稳定性,加之人物的前俯后抑相互重叠,以及画面上方飞动着的小天使,更加剧了动荡不安的感觉,使观者体验到事物发展中矛盾对抗即将解体的一种普遍经验。而在表现性绘画中,表现性内容处于显处,再现性内容则相反。
  3 欣赏和形式分析
  在这一阶段的评价,需要我们把注意力比较长久地固定在作品上,并试图把握其中那些相互作用着的主要成份。如塞尚的《苹果与桔子》,产生顺畅、和谐及愉快情绪的形式机制是由那些主要成份造成的,线条是流畅的、形状是柔滑圆润的、色彩是暖调的;静物在大面积白衬布映衬下,整个明度是高调的。构图是由各种大小方向不一的三角形组成,变化而统一。桌面向左倾斜造成圆滑的果子不稳定感,但似乎又在右倾斜的果盆强力牵制下取得了平衡。这样画面既有欢快的动感,又有祥和定静的均衡感。但这些定性的分析必须后于学生的评价,教学应当首先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因为对形式因素的剖析是胜不过对形式的直觉,直觉是对形式全面综合性感知——是动态的。而剖析是将形式分解后逐一定格——是静态的。在教学中,两者缺一不可。一方面,我们需要直觉形式,但不能把直觉神化;另一方面,直觉后的理性分析帮助我们了解所能直觉的东西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我们要求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尽管对形式的剖析会使欣赏失去了愉悦性,但对提高形式的直觉水平是极为重要的。
  总之,尽管教学活动的各阶段和各层次都有不同的目的和要求,但都必须围绕着以提高学生对形式的审美感知水平和对形式意味的直觉能力为宗旨。对实际作品进行多维的和有效的审美评价,是达到这一宗旨的唯一途径。
其他文献
江泽民同志指出:“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中。”我认为,爱国主义教育应包括爱国知识的教育、爱国情感的激发、爱国行为的引导。应该说这三者都是主要的,相辅相成的,但爱国主义归根到底最终要体现在行动中。今天,二十一世纪正在向我们招手,我们培养的学生将面对世界、面对祖国,面对二十一世纪,如果从小以爱国行为严格要求学生,长大后就能以赤诚之心热爱祖国,为祖国作出奉献。  本文就如何进一步搞好爱
期刊
【摘 要】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的经验。”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角色的定位必须适应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关键
期刊
【摘 要】 音乐教学应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关键词】 德育 音乐  音乐教学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自然、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1
期刊
【摘 要】 美术欣赏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的课业形式,它和绘画及工艺教学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随着多媒体技术的介入,通过利用多媒体中图片、声音、影视、动画等功能为美术欣赏教学开拓了崭新的途径,倍受师生的青睐。运用多媒体教学给艺术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通过数字化的艺术教学能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在情感和行为上都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优化课堂
期刊
【摘 要】 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课堂教学为学生的发展服务。以问题为思维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研究性学习的动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问题的分析、解决,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运用学习的知识、动作技术去解决问题,让知识、动作技术在实践的过程中延伸,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体
期刊
【摘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心理健康的人对生活充满希望,对未来充满信心,总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来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病态心理的人的行为总是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这不仅危害他们自身的健康,甚至有些行为过激的话对身边人的人身和财产构成威胁。因此加强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心
期刊
【摘 要】 队列队形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老师若要活跃课堂气氛,刺激学生潜在的天分用来提高练习效果,达到锻炼身体陶冶情操的目的。  【关键词】 小学体育 队形队列 教学反思  队列队形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身体的正确姿势,培养学生自信坚毅的个性,具有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品质,使学生拥有良好的气质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对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具有良好的锻炼效果。因此,教师必须认清队列
期刊
Everyone has a hobby. Different people has different hobbies. Hobbies can make our free time colourful.  My name is WangYan. I’m 14 years old.I like collecting stamps. I have collected stamps for thre
期刊
【摘 要】 为了全面提高体育的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的数据检测和数据的收集,从而展开了一系列的有关体质健康的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而有的教师在开展测试工作中,产生或存在不少的质量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本文采取实地走访、抽查取样法对教师提供的学生体质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查阅文献及资料对本文论点进行分析、阐述得出在中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过程中确实存在一定
期刊
现代信息技术是一门以培养创新意识、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价值目标取向的必修课程,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不断促进教学技术的信息化,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网络及各种多媒体资源的优势。正确灵活地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构筑了新的教学模式。可以使课本上的文字、图画,通过鲜明的视觉、听觉而更形象直观,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