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11148914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无处不在、无所不包,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任何形式的语言都具有内在的文化涵义。这就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讲解语音、语汇和语法等语言知识,训练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要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本文阐述了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文化导入 导入方法
  
  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的信息”。语言是交际工具,因此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以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我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发现,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比以前均有所提高,但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在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过程中,使用了一些不恰当甚至是不得体的句子。因此我认为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非常有必要融入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使外语教学深入到语言之外的实际生活中去,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所学的语言,达到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目的。
  一、语言和文化两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由生活在一定语言使用区域内的人们在一定的语境中通过口语或书面语形式相互交际而使用的。文化是人们在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过程中所创造的一切财富,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存文化、交流文化和反映文化的不可缺少的工具。正如西安外国语大学杜瑞清教授所说:“我们可以把语言比做树,把文化比做森林,如果只顾语言,而不了解所学语言所赖以存在的文化,等于见树不见林,就很难完全理解和正确、得体地使用所学语言。”
  文化在语言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化与语言是紧密相连的,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语言和文化,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下建立了各自的文化体系。表达同一理性概念的词由于在不同的文化氛围下不断使用,获得了附加在理性意义之上的不同联想意义,因而会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所以,不了解目的语(target language)的文化,便无法正确理解和运用外语。
  因此学习一门外语只掌握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知识是不够的,要想进行成功的交际活动就必须了解目的语的文化背景知识,包括了解操这种语言的人是如何观察世界、如何用语言表达思想的、他们的行为习惯是什么等。
  二、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英语学习可以说是一个人的语言知识、文化背景知识,以及其他专业知识共同起作用的过程,是根据已有的语言材料,文化背景知识和逻辑推理不断进行认识和理解的过程。阅读中的困难除了是由于语言知识的缺乏造成的以外,最大的障碍便是对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不知晓。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传授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来提高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政治、文学艺术是十分必要的。也就是说要把对英美文化的了解和掌握贯穿在英语教学的始终。影响英美文化最大的三个方面有: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圣经》以及一些广为流传的文学作品。了解这些文化传统对于准确地理解、阅读材料是非常有益的。如下面几句话:“He would be an excellent candidate for the position. He has energy,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But he’s got an Achilles,heel his terrible temper.Three months ago he beat up a colleague in an argument.(他是这个职位的理想候选吸:他精力充沛,有知识,有经验。但他有个致命的弱点——脾气很坏。三个月前,他和一个同事争论,把人家打了一顿。)”Achilles’heel在这里是用典,它出自于荷马的叙事诗《伊利亚特》。阿基里斯(Achilles)是一位希腊英雄,他出生后被他的母亲倒提着在冥河中浸过,以便使之刀枪不入。阿基里斯全身浸入水中,唯独脚跟抓在他母亲手里未湿,所以脚跟成了唯一的弱点:以后阿基里斯在战斗中恰恰因脚跟受伤而死。知道了这个典故,就会理解Achilles’heel是“致命的弱点”了。
  再如下面这段话:“When he keeps looking over the other person’s shoulder,as if hoping to find someone more interesting in another part of the room.If anyone has ever done this to you,you probably didn’t like him very much。”从这一句可以看出,在西方国家进行语言交流时,双方眼光对视表示互相尊敬,这是一种礼仪,如果这时一方把眼光投到别处,或通过对方的肩头看出去则表示极不耐烦,是不礼貌的。无论是同性或异性间都是这样。而中国就不同,中国人比较忌讳双方目光长时间的对视特别是异性之间。由此可看出,教师在讲解分析文化语言交际产生影响的同时,有必要有目的地对学生分析非语言文化(身势语)所存在的文化差异,并提醒学生注意身势语(body language)的异同。
  在几年来的英语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结合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能在语言之外增加学生对英美国家文化的了解,这样对语言教学也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三、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方法和途径
  (一)中西文化对比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对比法是跨文化语言交际教学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只有通过对比才能发现学生的母语和目的语语言结构与文化之间的异同,从而获得一种跨文化交际的文化敏感性。
  例如,有些词汇虽然在汉语和英语中都有对应的词汇,但它们所蕴含的宗教文化信息则不同。如“龙”与“dragon”,虽然其本义相同,但其引申义和蕴含的宗教文化信息则大相径庭。英语中“dragon”的文化意义为“魔鬼、怪物、凶残”等,它是一种没有“地位”的爬行动物,是可僧可恶的象征;而汉语中“龙”字则恰恰相反,它有着浓厚的宗教文化意义。自古以来,“龙”在汉族文化中具有“神圣、高贵、珍异、吉祥、民族精神”的象征。在我国古代,“龙”是传说中“上天”的神物,所以皇帝自喻为“龙”。在一定意义上,“龙”是中国民族源远流长的五千年文明史的象征。因此中国人常常把自己比喻成“龙的传人”,汉语中也常讲“望子成龙”、“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等。
  再如“狗”与“dog”,“狗”一词在中国人看来多为贬义的,如我们常用“懒皮狗”、“丧家之犬”、“走狗”等来描述所厌恶的人。但英美人对“狗”很有好感,把它当作庞物来喂养,因此常有这样的谚语:
  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日。)
  You are,indeed,a lucky dog.(你真是个幸运儿。)
  Last night my father came home dog tired.(昨晚我父亲回到家中非常累。)
  如果以上几句按字面意思直译的话,就可能会曲解原意。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中西对比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差异。
  (二)典故讲解法
  很多人在说话和写作时都引用历史、传说、文学或宗教中的人物或事件,这些人物或事件就是典故。运用典故不仅可润饰语言,使之丰富多彩、生动清晰,而且使人们更易于沟通思想。但是如果对与目标语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缺乏了解,那么学习的时候就会遇到许多障碍。例如听到这么一句话:The project,which seemed so promising,turned out to be a Pandora’s box.如果听者不知道希腊神话中“潘朵拉之盒”的故事,就不能理解“Pandora’s box”是指那些看上去有用却引起祸害的礼物或其他物品。同样,听到这样一句话:The talk about raising taxes was a red flag to many voters.中国学生往往会误认为“许多选民欢迎增税的谈论”。因为red flag(红旗)在社会主义国家意味着“革命的胜利”。其实,英语中red flag源于西班牙斗牛的民俗,则代表“令人生气的事物”(公牛看见红布,就会分泌过量的肾上腺素,处于激动或愤怒的情感状态)。
  (三)专题讲座法
  教师可对学生学习中遇到的英语文化难题进行总结,然后采取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集中讲解,这样可以使学生对英语文化有一个全面认识,在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时,顺便一提就可以。这种集中式的教学方法省去了很多时间精力,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后补充法
  英语课堂教学毕竟有限,除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外,还应鼓励学生课外大量阅读外文书籍杂志,或观看电视外语节目,与外籍教师和留学生接触交谈,举办专题讲座,开设“英语角”,收听VOA和BBC英语广播等,留心积累有关文化背景方面的知识,逐渐深入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学、教育、艺术、哲学、政治、科技、风俗习惯等各方面的文化知识,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拓宽自己的视野。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学习英语和学习西方文化是分不开的。教师必须将文化背景知识贯穿于教学中,有目的、有步骤地介绍外国的文化习俗、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及习惯禁忌,以致一些交际中的礼仪(如餐桌礼仪等),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分析等教学形式及培养学生课外自学形式,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进行文化教育,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交际应用能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马会灵.谈文化差异引起的英汉习语的非对应及其翻译[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7,(05).
  [2]刘敏,薛仁喜.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
  [3]张莉,孙国玲.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因素——词汇的文化内涵[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02).
  [4]张莉,孙国玲.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因素——词汇的文化内涵[J].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02).
  [5]吴昕.文化差异(英文)[J].师范教育,2004,(02).
其他文献
期刊
实现信息化是高校档案管理工作的必然结果,因为随着高校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传统“纸质+手工”的档案管理模式很难适应现实需求,其中的不足逐渐突出,而且严重影响到档案管理效
省委在全省部署开展干部下乡住村包村增收活动,对我们扶贫开发重点县来说,是加快脱贫致富进程的重大举措,也是培养锻炼干部、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手段。对此,我们高度重视,在
真情实话最动人肺腑,充满真情实话的文章不但能感动自己,也能感动他人,情更真意更浓,作文才会更具活力.然而传统作文教学更多地承担了政治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和评价的任务,学
到目前为止,济南轻骑铃木摩托车有限公司投放市场的车型不算多,但款款是精品,这话一点不假。征服者GSX250、超人QS150T、铃木王GS125、风暴太子QS125—A、悠e QS125T,每款车
摘要: 职业学校有其特殊群体和环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学生素质各异、心态各异,给职业教育教学带来了困难。因此,职教教师应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目的,调整教学观,提高教学质量,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 职教教师 学生个性发展 策略    1.职教教师教学观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的关系  1.1职教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认识与学生的个性发展。  近年来,合作教学的兴起为我们探求一种合理的师生关系做
环球广场工程中采用二排混凝土支护桩(人工挖孔)和其间梁组成的桩-梁框架结构作为基坑的支护体系,克服了其它几种支护体系在此工程中应用的一些不足,较好地满足了保障安全、
主持人:《哈利·波特》让让位。《通向特拉比西亚的桥》靠边站吧。如今称霸儿童读物畅销书榜的是一套新作,书中不带任何幻想情节。它就是《小屁孩日记》系列,由杰夫·金尼撰
采用反应蒸发法在提高了缓冲层的生长温度 ,通过对Si基上GaN样品缓冲层区域的高分辨透射电镜像 (HRTEM)和界面区域的选区电子衍射 (SAED)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本系统GaN外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