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程下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yuan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在新课程体系中,更为强调学生的能力的发展。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更为有效地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呢?本文试从三个方面论述这个问题。
  关键词: 新课程 思维能力 情境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只懂得传授知识,不懂得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师是不完全的教师。”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在新课程体系中,更为强调学生的能力的发展。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更为有效地去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呢?在此结合教学实践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吃透教材,提供给学生思维的情境
  
  数学教学的内容有其学科的独特性,它没有丰富多彩的素材,但许多内容对于学生的思维都是极富吸引力的。曾听过特级教师华应龙一节公开课《神奇的带子》,莫比乌斯圈这一内容不仅仅是好玩,而且有用。教者抓住这一极富吸引力的内容,创设了许多学生感兴趣、想思考的情境,没有过多的多媒体辅助,没有过多的渲染,学生的思维却异常的活跃,整节课在师生互动中不知不觉地过去,学生的兴趣与思考却经久不衰,以至于华老师几次想下课都没有成功,全场师生震动,原来数学有这样的“魔力”。当然在数学教学的内容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内容,教师要善于发现,善于运用。
  
  二、运用手段,激发学生思考积极性
  
  1.抓好课前预习,促进学生认真思考。通过课前预习,使学生明确自己尚未理解的知识,听课也就有了重点。如在学习“三角形”时布置了这样的预习作业,每个学生用小棒搭两三个不同的三角形,并分别量出各边的长,看有什么发现,学生会发现三条边之间应当有什么关系,但具体是什么关系可能并不十分清楚,他们怀着获取这个问题答案的心情走进数学课堂。几经比较,学生弄明白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后,会感到学得轻松,且尝到积极思考问题的甜头。
  2.运用直观教具,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的过渡。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直观教具,组织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模型、教具、图片等,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思维,主动地获取知识。如讲观察物体时,我充分发挥了教具的作用,让学生用小正方体去摆,去拼,对自己在头脑中思考的物体形状作出印证,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充分运用旧知识、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如认识分数的几分之几的教学,在旧知识的基础上,从学生熟悉的分蛋糕出发,首先让学生回忆出几分之一,再改变情境,引出几分之几的图示,这样帮助学生搭好思维的阶梯,提高思考的效率。
  4.提出启发性问题,引起学生积极思考。小学生注意力的特点是易于分散且不持久。为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进行思维活动,还谈《神奇的带子》一课中华老师的几个问题:“你想知道为什么吗?可我不想告诉你们。”“你可以设计一下吗?哪里可以用上这种神奇的带子?”这些问题无一不吸引了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
  
  三、教给学生运用科学的思考方法
  
  1.分析法。分析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方法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我往往把一个问题、一个概念分解成若干部分,找出其间的内在联系,从对个别部分的认识经过综合达到对整体的认识。如行程应用题,往往把它分解成若干个一步应用题来计算。小华和小红从家出发相向而行,小华每分钟走50米,小红每分钟走40米,他俩的家相距多远?这道题我引导学生先进行读题,分析题目要我们求的问题“他们两家相距多远?”根据示意图提问,要想求到他们两家相距多远,必须知道什么?学生发现他们两家的距离就是两人所走路程的和,必须先求出两个人所走的路程。“小红走的路程知道吗?可以怎样求?”“小华所走的路程知道吗?可以怎样求?”于是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对于此类问题,都可以从问题出发,经过独立思考,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
  2.发现法。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发现包括着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发现法效果比较好。一般的做法是让学生利用教师或教科书所提供的材料亲自去发现应得的结论。如高年级圆锥体积的教学,课前准备好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若干个,一盆砂,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有的学生用圆锥容器装满砂,然后倒入圆柱容器,倒三次正好装满;有的学生用圆柱容器装满砂,然后倒入圆锥容器,三次也正好倒完。在实验中要求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思考,有的学生发现,圆锥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还有的学生发现:圆柱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三倍。这两种说法都揭示出等底等高圆柱和圆锥体积间的关系。由于圆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学生都已经掌握是“底面积×高”,所以不难得出圆锥的体积是(底面积×高×1/3)。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和积极的思考,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发现了规律。
  学生认真思考问题能力的形成,要教师的精心培育。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善于鼓励、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给学生开拓思路,把学生的思维搞活,同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掌握方法,认识规律,使学生思维少走弯路,逐步培养他们遇到问题善于思考的习惯和能力。
其他文献
PLC是利用以存入的程序来控制机器的运行或工艺的工序.它通过输入/输出(I/O),装置发出控制信号和接受输出信号.由于PLC综合了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大大超过其出现时的技术水平
金山农民画的艺术特色和国内外的广泛影响力,使它在中国当代文化中具有独特的价值。金山农民画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是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当代图书馆需要具有“文
随着露天矿山的迅速发展,新的露天矿坑的形成和老的深大矿坑的强化开采,排土场的占地面积一天天扩大,与农业争地的矛盾日益突出,此外排土场的变形,滑坡及泥石流不仅威胁着安
进入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呈现出不断升级的态势,国内外一些舆论形象地称之为“贸易战”。美国作为中国农产品进口前列国家,长期存在着较大逆差,中国自然将从美国进口的农产品作为反制对象,对进口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今年4月2日,中国已经对进口美国水果及坚果加征了15%的关税,对猪肉及其副产品加征25%的关税。到7月6日,针对美国根据301调查对中国出口到美国340亿美元产品加征25%关税,中国被迫采取对
期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数学教学就是要再现结果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会思维。为此,数学教学应走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路子,依据科学的认识论基本原理,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教师创造性设计的具有教育性、探索性、思考性、创造性的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活动为主要形式。数学课的目的,不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课堂教学作为教学
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正是本所要讲述的话题.本文通过笔者多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经验,分析小学语文
摘要: 校本培训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是教师成长的源泉。校本培训多样的形式可以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课例研究是校本培训的一种方法,通过校本培训中课例研究的方式,可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巩固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学校的教育内涵以及培养学校的教育骨干等,从而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关键词: 课例 校本培训 模式 实践    校本培训是教师成长的奠基,是学校发展的源泉。通过校本培训可以提高教师的理
摘要: 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整体能力,其目的就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弥补缺陷,转变学生的状况,让每一个学生都掌握数学,让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这是由素质教育的本质决定的。  关键词: 实际能力 潜在能力 自学能力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面向大众培养学生的整体能力的教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要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差异
目的:用寡核苷酸基因芯片的技术方法,检测结核杆菌耐药基因的热点突变,为结核病的耐药性诊断探索快速、准确的基因检测途径与方法。方法与结果:第一部分:结核杆菌检测基因芯
为了保护含煤地区内正在使用的和设计的房屋,目前苏联急需解决的问题是: 1、在用不同采煤方法开采缓倾斜、倾斜和急倾斜煤层时,确定塌坑形成的条件。塌坑的形成决定着在含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