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知识构建型试题分类例析

来源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aod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教学在强调知识记忆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构建化学知识网络,将各章节中一些分散的“点”连成“
  线”对化学知识进行加工整理,使之系统化,并进一步形成“知识网”,这对于解决化学问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现就几道有关知识构建的中考题谈谈这类题型的解题思路.
  一、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知识的构建
  例1(2012年天津)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TP<4H11
  .tif>,Y#][TS(][HT5”SS][JZ]图1
  [TS)]
  (1)将“分子”、“原子”、“元素”填入如图1序号所对应的横线上.
  ① ;
  ② ;
  ③ .
  (2)蔗糖是贮藏在某些植物(如蔗糖、甜菜等)中的糖,其化学式为C12H22O11,它由 种元素组成,每个蔗糖分子由 原子构成.
  解析: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可以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因此右侧圆圈应填元素,原子,分子;根据蔗糖的化学式可以看出,蔗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每个蔗糖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为:12+22+11=45,故填:3,45.
  点评:本题考查了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之间的关系以及物质的化学式,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
  二、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性质知识的构建
  例2(2011.遵义)小宇同学学习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性质后发现许多不同类别的物质反应都能生成盐,于是他构建了如图2所示的知识网络图.
  请你写出编号A、B所代表的一个具体的化学方程式:
  A ,
  B .
  解析:根据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化学性质可找出能生成盐的化学反应,盐和盐反应生成另外的两种盐,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需要有沉淀生成,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为
  AgNO3+NaCl=AgCl↓+NaNO3
  碱和盐反应生成另外的碱和盐,需要有沉淀生成,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03=CaCO3↓+2NaOH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和总结规律的能力,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对于化学方程式的考查是中考的一个重点.
  三、有关反应类型知识的构建
  例3(2010年芜湖)有人将物质的化学性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是指自身分解为更简单的物质.图3表示物质化学性质的分类与化学反应类型的关系.
  (1)请用下列两种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序号填空:
  ① ,② .
  a.硫可以在氧气中燃烧b.氧化汞受热易分解
  (2)请用除图中以外的两种化学反应类型的名称填空:
  ③ ,④ .
  解析:本题考查四大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分析题干不难得出:自身分解为更简单的物质,这种反应是分解反应,所以示例②选择b,④填写分解反应;与其他物质反应生成新的物质,这样的反应包括置换反应、化合反应、复分解反应,所以示例①选择a,③填写复分解反应.
  答案:(1)①a②b(2)③复分解反应④分解反应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物质的反应类型和物质的化学性质,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常见气体知识的构建
  例4有A、B、C、D、E五种气体,它们分别是氧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对其进行如图5所示的实验:
  请回答1~4题.
  (1)B气体的化学式是 .
  (2)D气体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固态A物质在生活中的一种用途是 .
  (4)实验室制取E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解析:在这五种气体中,氧气有助燃性,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二氧化碳不燃烧,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有可燃性,本身能燃烧,一氧化碳燃烧只产生二氧化碳,无水珠生成,氢气、甲烷燃烧有水生成,且甲烷燃烧还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可以区别.所以A是二氧化碳,其固体为干冰,在生活中的用途是做制冷剂;B是甲烷,化学式为CH4;C是氢气;D是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点燃2CO2;E是氧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点燃2H2O+O2↑
  答案:(1)CH4(2)2CO+O2
  点燃2CO2(3) 做制冷剂等(4) 2H2O2 MnO2 2H2O+ O2↑或2KMnO4 加热 K2MnO4 + MnO2 + O2↑
  点评:利用几种常见气体性质或变化规律的不同,完成对几种气体的鉴别,此为解答该问题的关键.
  五、溶液中离子反应知识的构建
  例5(2010年南宁)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后,对课本中的“酸、碱、盐之间并不是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这句话产生了兴趣,并对此展开了探究性学习.
  (1)提出问题:发生复分解反应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2)活动探究:该小组的同学做了以下四组实验,发现均能反应,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①硝酸钡与稀硫酸;②稀硫酸与碳酸钾溶液;③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
  ④硝酸钡溶液与碳酸钾溶液: .
  (3)理论分析:上述反应为什么能够发生?是因为在这些反应物中有特殊的阴、阳离子,它们两两结合生成了沉淀或气体或水.如①中有Ba2++SO2-4 →BaSO4↓,②中有H+ + CO2-3 → H2O + CO2↑,③中有H++ OH-→ H2O,④中有 .从而使化学反应得以发生.   (4)得出结论:经过分析,该小组的同学得出以下结论:生成物是否有沉淀或气体或水,是判断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的重要条件.
  (5)形成网络: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某些离子,就可以形成一个知识网络.在网络中,用“—”相连接的阴、阳离子之间能两两结合生成沉淀或气体或水.现有Ca2+ 、HCO-3两种离子,请将它们填入图中合适的“○”内,使其形成一个更完整的复分解反应的知识网络.
  (6)拓展应用:根据得出的结论,解决以下问题:
  t ℃时四种化合物在溶剂A和溶剂B的溶解度如表.
  物质在溶剂A中的溶解度/g在溶剂B中的溶解度/g
  AgNO317086
  Ba(NO3)29.397.2
  AgCl1.5×10-40.8
  BaCl233.3约为0
  t℃时表中四种化合物在溶剂A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aCl2+2AgNO3 =2AgCl↓+ Ba(NO3)2.
  则表中四种化合物中某两种化合物在溶剂B中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中的特殊阴、阳离子两两结合生成了沉淀、气体或水;硝酸钡溶液与碳酸钾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NO3)2 +K2CO3= BaCO3↓+2KNO3,二者之间之所以发生反应是因为Ba2++ CO2-3 →BaCO3↓.初中化学中常见离子的组合能生成沉淀、气体或水的有:Cu2++ OH-→Cu(OH)2↓、H++OH- → H2O、H+ + CO2-3 → H2O + CO2↑、H+ + HCO-3→ H2O+CO2↑、Ca2++ CO2-3 →CaCO3↓等;由四种化合物在溶剂B中溶解度可知,在溶剂B中BaCl2为沉淀,故在溶剂B中发生反应生成BaCl2的化学方程式为
  2AgCl+ Ba(NO3)2= BaCl2↓+2AgNO3
  答案:(2)Ba(NO3)2 +K2CO3= BaCO3↓+2KNO3(3)Ba2+和CO2-3(5)HCO-3Ca2+ (6)2AgCl+Ba(NO3)2= BaCl2↓+2 AgNO3
  点评:本题比较全面的考查了复分解反应的条件,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就要理解和熟记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然后根据所给的实验、问题情景、图表信息,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细致地分析实验、图表中的化学反应等,并细心地探究、推理后,按照题目要求进行认真地选择或解答即可.
其他文献
该文对集成光学频谱分析仪进行了理论分析,介绍了共线声光作用频谱仪的结构及原理,并着重对输入信号与声光器件的输入匹配以及高的频率分辩率的实现进行了设计。
测定物质的密度实验,除了可以用教材中介绍的以天平、量筒为测量工具的方法外,还可以用一些特殊手段进行特殊测量,下面以2012年中考真题为例逐一介绍.  一、与常规测定相比缺少一种测量器材  [WTBX]  常规的测定固、液体密度的方法,就是用天平(和砝码)称出固、液体的质量,用量筒(和水、细线)测出固、液体的体积,然后根据密度计算公式ρ=m/V求出密度.  若实验中缺少天平或量筒,我们可以采用等质量
物质推断题作为一种常见题型,以其涉及知识点较多,综合性较强,从而使学生感到比较棘手.其实,解题时只要能抓住物质的特征现象作为突破口,解题时则会顺理成章,迎刃而解.下面就其常见的突破口特征现象解题例析于下.  一、以CO2为突破口  例1(2012年娄底市中考题)图1是初中化学中某些常见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图,其中X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A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B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
一、铜绿受热分解、人的呼吸、碳酸氢铵受热分解、木炭燃烧都能产生CO2,实验室为什么不用它们来制取CO2?  答:铜绿受热分解能产生CO2,但不适宜实验室制CO2,因反应需要加热,不节约能源,且铜绿价格较贵.人呼吸能产生CO2,但不适宜实验室制CO2,因人呼出的气体不卫生、且收集的气体不纯净.碳酸氢铵受热分解能产生CO2,但不适宜实验室制CO2,生成的气体有两种:NH3、CO2,收集到的CO2不纯净
一、在盐与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碱的问题  例1(2012年铜仁市中考化学试题)烧杯中装有一定量盐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已知该溶液中含HCl的质量为3.65 g.某同学为测定该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向烧杯中逐渐加入10%的NaOH溶液,得到沉淀的质量如表1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最终得到沉淀的总质量为 g,该混合溶液中硫酸铜的质量为g.  (2)参加反应的NaOH溶液的总质量是多少克?(
该文利用CAD工作站和微机,对65mm(8片孔)特种电影摄影机抓片机构进行了实体造型、运动学和动力学问题的分析与设计、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利用超薄SiO作缓冲层,在Si(100)衬底上成功地制备了高度c取向的PZT薄膜,SiO的厚度对PZT薄膜的单相单一取向性有重要影响。所得PZT薄膜极化性能良好,饱和极 化、剩余极化分别为26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即根据初中化学教材的内容,结合中学生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圆满完成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能力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则是化学教学的核心.
针对大学英语课教学中口语教学这个薄弱环节,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尝试口语教学新路、更新口语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 Aiming at the weak link of oral English teaching in
该文论述了单件小批量生产条件下计算机集成质量系统的概念,给出了系统的组成框图,详细阐述了针对单件小批量生产质量子系统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