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专题博物馆建设创新思路之初探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r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各地市新建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但是,由于运行经费、专技人员、文物数量、场馆规模等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中小型专题博物馆的发展现状良莠不齐。文章以许昌塔文化博物馆为例,从立馆站位、名家指导、精准选题、创新手段、社会效益等方面做出初步分析探讨,对地市级中小型专题博物馆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专题博物馆;创新;许昌;塔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人们在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强烈。而博物馆作为收藏历史、记录文明、传承文化的机构,无疑是一座城市文化的灵魂。在这种形势下,新建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但是,由于运行经费、专技人员、文物数量、场馆规模等诸多客观因素的限制,中小型专题博物馆的发展现状良莠不齐。怎样打破传统博物馆的思维模式,值得博物馆从业人员去思考。
  位于河南省许昌市的许昌塔文化博物馆经过三年多的筹备建设和五年的运行,把一个馆舍破败简陋、文物数量几乎为零、仅有4名专技人员的小馆建设成为全国目前唯一一座以收藏、展示、保护、研究塔文化为主题的特色专题博物馆。2014年4月28日开馆至今,接待各级领导、外国友人及观众数十万人次,先后被中央电视台、河南电视台、许昌电视台、大河报、大河网等几十家新闻媒体争相报道,业内和社会各界好评如潮。
  许昌塔文化博物馆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创新之路,对地市级中小型专题博物馆的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站位高远指明方向
  许昌市本没有专题博物馆,许昌市博物馆为综合博物馆,其馆址建于20世纪80年代,在市博物馆新馆选址建设时,原馆址如何使用和利用就纳入了议事日程。许昌市政府面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全民参与度空前高涨。基于市博物馆原馆址优越的地理位置,有建议改建为美术馆、科技馆的;有建议成立钧瓷文化研究院的;有建议改造为戏曲博物馆的;甚至建议搞开发建成商场的等。许昌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现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经过认真深入的调查研究,组织省内外专家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数十次反复论证,多方征求意见和建议后力排众议,向市政府提议可以依托许昌文峰塔和现有仿古建筑群,面向河南省乃至全国丰富厚重的塔文化资源,建设一个特色专题博物馆,不仅有利于保护管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昌文峰塔,也有利于依托文峰塔的人文资源优势、地理环境优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物收藏、钧瓷花卉、文博展览等文化产业。同时可与综合性许昌市博物馆互为延展、互为补充,共同促进许昌市的文博事业,不仅能够凸显许昌高雅的文化品位,而且还能够提升城市的软实力,成为许昌市东门户上又一道靓丽的文化景观。
  这一建议得到河南省文物管理局和许昌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认为建设许昌塔文化博物馆切实可行,符合河南省文博事業发展座谈会上“兴办一批特色鲜明、主题突出的专题博物馆”的精神,符合许昌市委、市政府“文化立市”的指导思想。2010年7月,许昌塔文化博物馆经许昌市编制委员会批准成立。
  2 名家坐镇扩大影响
  “未建其馆、先闻其名”,为了提高许昌塔文化博物馆的知名度,扩大影响力,为筹建工作提供高水平的智力支持,2012年10月,许昌市政府聘请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先生(已故)为许昌塔文化博物馆名誉馆长,河南省古建专家、省文物局原局长杨焕成,河南省古建专家、省古建研究所原所长张家泰为首席顾问。三位专家多次到许昌塔文化博物馆实地考察,听取工作汇报,指导筹建工作,提出建设“小而精、小而特”的办馆理念。罗哲文先生题写了馆标。
  为了确保博物馆顺利建设,很多工作按照程序压茬儿进行。在此期间,许昌塔文化博物馆一方面聘请富有博物馆建设经验的郑州创意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进行整体环境改造提升方案的设计,一方面集中许昌市文博系统的专业技术力量,成立了陈列大纲编写小组,组织撰写陈列大纲,有效地弥补了塔文化博物馆专技人员不足的短板。陈列大纲初稿编写完成后,又经过近20次的论证、修改和完善,最后请河南省博物院研究员、副院长李宏审核定稿。
  3 提升改造旧馆新颜
  许昌塔文化博物馆位于许昌市文峰路中段,比邻文峰广场,该馆占地面积14000平方米,分为东西两院。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昌文峰塔位于东院中心位置,规划后成为游览区;西院是一组仿古建筑群,主要为展览区,展区展厅呈南北对称的两个U字形,中间由亭台、回廊连接,组成三个开阔的庭院。
  由于老馆建于1985年,馆舍破败、园内景观单调、服务功能缺失,2013年1月,许昌塔文化博物馆整体环境改造提升方案通过了市规委会批准,并被纳入许昌市2013年城建重点项目中。2013年5月22日开工建设,整个工程包括馆舍修缮,水、电网改造,空调安装,长廊彩绘,主题雕塑的设计、制作、安装,西门、西北垂花门改造,北门改造及卧石馆标制作安装,消防、安防设备,馆舍及许昌文峰塔亮化工程,陈列布展,整体环境改造,文化旅游纪念品的研发等。
  根据实际需要,北门改造成为新馆亮点之一。博物馆原大门是西门,位于许昌市文峰路上,该路段根据许昌市政规划由原来的地面交通改为隧道交通,原有地面双向六车道改为地面单向单车道,道路距离西大门仅剩人行道的距离,已远远不能满足博物馆的客流交通的需求。而北门位于前进路,是通向许昌市东大门的主要干道,站在许昌塔文化博物馆的北门,将馆标、甬道、文峰塔置于三点一线上,视觉效果震撼美观,且有通透感,在大门馆标处既能观赏到文峰塔的全貌,方便观众、游客拍照留念,又是许昌东大门主干道上一处亮丽的景观。
  院落中央由中国雕塑学会会员马天羽设计为印玺造型的主题雕塑,采用中国艺术表现形式,传达出深刻而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印钮设计为瑞兽之形,象征祥瑞之意;印面由全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赵红旗用朱文篆书镌刻“文峰耸秀”四个大字,印面字体苍劲洒脱、古朴简率。这方印章雕塑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完美结合,表达了对传统的承继,对文明的发扬。   西院回廊的内外檐为百塔图,由国家一级美术大师范有信设计,能工巧匠们将全国各地的名塔通过手绘这一艺术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展厅内外、所到之处,不经意间,处处是塔的画卷,充满了塔文化的气息。
  提升改造后的许昌塔文化博物馆面貌一新,单檐卷棚式的仿古建筑群落,白墙灰瓦,红漆染柱,飞檐挑角,错落有致;园林小品集小桥流水、假山小瀑、四季花木于一体,清新雅致、意趣盎然。这些都与古朴的许昌文峰塔相互映衬、相映生辉。
  4 选题精准塔韵华章
  塔文化博大精深,仅从数量上来看,中国古塔数以万计,河南现存古塔825座,居全国之首,许昌历史上最盛时也有372座。曾有人这样说过,每一座古建筑都是一座博物馆,每一座古塔都是历史的缩影,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
  以展示塔文化为主题的陈列,在我国尚属首例,既无模式可鉴,又无经验可循。怎样将丰富厚重的塔文化通过1600平方米的展厅最大限度地展示在观众面前,成为摆在面前的新课题。经过陈列小组反复研究、热烈讨论,又吸收国家、省市专家的意见建议,最后敲定整个专题展采用小专题、大陈列的形式,每个专题既可相对独立,又在主题陈列中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围绕塔文化这一主线定名“塔韵华章”,分为“浮图溯源”“宝刹英姿”“古塔灵境”“颍水塔影”“名塔览胜”五部分。其中“浮图溯源”部分就“塔之源”“塔之史”两个单元叙述塔的历史、发展和演变;“宝刹英姿”部分就“塔之形”“塔之构”两个单元讲述塔的类型、构造和修建;“古塔灵境”部分则通过“塔之韵”“塔之华”两个单元展示了塔的实用价值、艺术魅力、文化内涵等;“颍水塔影”部分作为其中的一个专题,全面介绍了许昌境内的古塔,重点展示许昌文峰塔的建造历史、内外部结构、科学价值、艺术价值等;“名塔览胜”部分采用开放、散点式的形式表现塔在世界范围内的奇异景观。
  该主题陈列融知识性、观赏性、艺术性、趣味性于一体,展线沿顺时针方向依次展开,展示方式主要运用文物、图片、模型、浮雕、壁画及多媒体技术,用现代化的陈列语言展示出每座塔不同的文化内涵,揭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5 整合资源发挥作用
  文物是博物馆的物质基础,是陈列展览的核心,是展览主题最生动、最直观、最具说服力的实物语言。而塔文化博物馆是新建的专题博物馆,建馆之初仅有文峰塔及其附属文物3件——素面铜镜、铁剑、铭文铁炉。面对文物如此匮乏的现状,怎样撑起主题陈展,工作人员一筹莫展,真是应了那句俗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为了破解馆藏文物数量严重不足这一难题,举办出融独特性、知识性、趣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主题陈列,在许昌市文物局的指导下,认真研究、专题讨论,大胆创新、拓展思路,制订了两步走的工作方案。一是积极申请市财政文物征集经费,征集与主题陈列有关的文物;二是集全市国有文物收藏单位之力,组织专業人员对所有不在展线上,收藏于库房内的藏品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摸底,根据《塔韵华章》陈展大纲的需求,采用“产权不变、资源共享、有偿借用、成果惠民”的办法,有偿借用文物,借展期为三年;三是面向社会公开发布启事,接受各界人士有偿或无偿捐赠;四是制作古塔模型。目前,征集的34件文物、借用的88件文物、捐赠的塔门券135枚以及制作的27座塔模型,支撑起主题陈列,在展览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6 技术创新手段新颖
  在展陈空间的设计中,依托许昌塔文化博物馆仿古建筑群的风格,巧妙地使用中式仿古设计原则,将原始建筑空间进行整合贯通,运用灰色、土色等古拙质朴的色调,简洁统一的形式,以写意的手法对塔文化进行全面展示,追求“精、巧、雅、奇”的特色,在空间布局上力求舒朗细致,配合一系列辅助展陈手段及现代科技的合理运用,营造出庄重典雅、静谧闲适的艺术氛围,完美地诠释了陈列大纲的主旨,给观众创造了记忆深刻、特点鲜明的展陈环境,彰显了许昌塔文化博物馆的独特气质。
  7 功能完备人文关怀
  博物馆由北大门进入东院游览区,东侧为讲解接待中心、志愿服务站,设置有休息沙发、长椅等,配备有医药箱、针线包、饮水机、轮椅、雨具等便民设备,在显著位置设有意见簿、观众投诉箱等,及时受理观众意见和投诉,改进博物馆各项工作。
  西院为展览区,主要功能设施设置于该区域。西院由三个并排院落组成,中心为主题雕塑区域,北侧设置有接待室,可供接待来宾使用。
  南区一层四个展厅和北区一层两个展厅为主题展览区。南区二层西侧和北区一层东侧两个展厅辟为临时展厅,增强博物馆承接各种临时展览的能力,丰富塔文化博物馆的展示内容。
  南区二层东侧为3D影视体验区,定期定时播放《中原璀璨的明珠——许昌塔文化》影视片,作为对塔文化主题的扩充和延伸,既丰富了陈展内容,又填补了许昌文化项目中的空白。
  北区二层东侧为多功能报告厅,在此可以举办文化研讨会、艺术讲座、文化大讲堂等活动;西侧为文峰艺苑功能区,可以定期组织艺术沙龙、小型读书会、书画欣赏等各种文化聚会,搭建一个开放的平台提供给优秀艺术家进行交流、展示,并开展文化咨询、对外交流和艺术品鉴定等业务。
  除此之外,还有双语导示系统及临时停车场的设置等,满足接待省内外乃至国际友人的参观需求。
  8 免费开放效益斐然
  许昌塔文化博物馆于2014年4月28日开馆,至今已运行五年了。在建馆之初,大胆创新,建成了一座独具特色的专题博物馆,在运行过程中,依然坚持创新思路,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社教功能和作用,形成了自己独到的工作模式,推出一些亮点主题活动,比如3D播放宣传片、传统文化大讲堂、志愿服务乡村行、小小讲解员专场讲解等主题教育活动,社会反响热烈,受众范围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如今,许昌塔文化博物馆形成了完整的景观规模和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焕发出勃勃生机,以崭新的面貌接待五湖四海的观众,共同领略和分享古塔的风采和魅力。它既具有厚重的文化质感,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凸显了许昌市高雅的文化品位,为历史文化名城许昌又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其他文献
摘 要:石碑内容分为给示严禁、杜卖屋契两部分。通过解读碑文和查阅文献,发现第一部分内容是民办消防机构——普清局的消防警示,进而解读了清代安庆消防机构和设备。第二部分内容为普清局购置房产时签订的不能赎回契约,考证了普清局的位置和设置原因。  关键词:给示严禁碑;杜卖屋契凭证碑;普清局  近日,在安庆城区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一通石质碑刻。该碑文系楷书,碑长135厘米,宽70厘米,厚12厘米,石质呈青白色
期刊
摘 要:清代闵贞写意人物画是西安美术学院博物馆的藏品,文章以作者接受修复其人物画立轴为例,简述修复过程及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古旧字画;修复理念;保护修复  1 基本信息简述  1.1 作品介绍  《醉仙图》立轴为清中期闵贞所作,纸本水墨,画心纵81.5厘米,横49.9厘米。图中画一老者醉态之状,身着素衣,席地而坐,庄重而自在。运笔逸笔草草,酣畅淋漓。整个人物的描绘中五官最为精妙,醉态的嘴微微上
期刊
摘 要:山旺是举世闻明的化石产地之一。硅藻土页岩中保存有大量丰富的各门类精美化石,是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及地层对比必不可缺的依据,一直受国内外古生物学者的高度重视,被誉为“化石宝库”。  关键词:洪荒印记;山旺;动物化石  山旺的动物化石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别。  1 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种类繁多,在山旺动物群中的主要代表是昆虫,如室长足蜓(图1)。山旺昆虫化石种类丰富,保存完整,有
期刊
摘 要:客家炒米糖是极具客家特色的传统食品之一,承载着无数客家人的舌尖记忆。炒米糖原材料虽然为大米、黄元米果等寻常食材,但是它制作讲究、工艺传统,需借助爆米花机、风箱、专用的成型工具木框等进行传统工艺及古法加工。文章从馆藏品研究着手,记录整理客家人逐渐消失的炒米糖传统手艺。  关键词:文物藏品;客家炒米糖;传统手艺  江西客家博物院是展示客家文化的专题博物馆,馆藏有大量客家民俗生产生活用具,不少物
期刊
摘 要: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大众生活水平的日渐提升,设计人员在对室内空间予以设计的时候,不但应注重设计品质,还需格外关注人文还有文化要素的融入。借助对室内环境的设计,帮助使用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相关文化设计要素的熏陶和感染,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于传统文化要素的传承。在室内设计阶段,部分人会存在一个担忧,即过分注重传统文化要素的融入会不会间接造成这一设计和当代社会有所隔阂,亦或是无法很好地融入周
期刊
摘 要:绥化市博物馆馆藏一通皇清诰封奉直大夫刘府君宜人祖姓孙太君“万古流芳”墓志碑(简称“孙氏碑”),它是绥化境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一件有关绥化开辟的实物载体资料,文章即以“孙氏碑”中所提供的有限信息,参以地方文史资料中零星的相关记载,考证北团林子(今绥化市区)正式设治的时间。  关键词:绥化市博物馆;“孙氏碑”;碑文;设治  绥化市博物馆馆藏一通镌刻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的花岗岩石碑,其上
期刊
摘 要:安徽博物院收藏了一锭民国胡开文制地球墨以及赴美参加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并荣获金奖的得奖证书,这锭墨选料上乘,制作精美,文化内涵丰富,是清末民初有识之士想要改变落后的状态,“振兴实业,开通民智”,积极“加入国际团体”的历史见证。  关键词:地球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南洋劝业会;陈琪  安徽博物院藏有一锭民国胡开文制地球墨,该墨直径12.2厘米,厚1.5厘米,重365克。呈圆
期刊
摘 要:铜镜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唐代是铜镜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高峰期。宣城市博物馆收藏唐代铜镜40面,形制有圆形、葵花形、菱花形等;主题纹饰有人物故事、瑞兽葡萄、瑞兽鸾鸟和花鸟等,制作精良,照映出欣欣向荣的大唐社会风貌。  关键词:唐代铜镜;纹饰;宣城  铜镜,亦称“铜鉴”“照子”。正面光亮,清晰可鉴,可正衣冠,是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具。铜镜背面多有花纹或铭文,折射出时代特征与审美情趣
期刊
摘 要:博物馆教育是当今博物馆界发展的重点和热点,随着博物馆教育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全国各大博物馆积极转变角色,认真践行“以人为本,以教育为中心”的价值理念。我国纪念馆较多,纪念馆与博物馆同中求异,重在“纪念”二字上。陈嘉庚纪念馆秉承陈嘉庚先生的“博物馆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教育理念,营造核心优势,注重服务网络的建设与特色建设,在“引进来,走出去”的形势下,以此来丰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纪念性博
期刊
摘 要:现阶段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在石窟文物的保护中,但其数据利用率低的问题依然存在。下阶段的任务应系统深入地规划石窟文物数字化建设,将文物保护与研究、数字化技术和文化艺术整合為一体,以全新的方式呈现给公众。  关键词:龙门石窟;石窟文物数字化;建设  文物是脆弱的,也是不可再生的,利用数字化技术保护文物日渐被人们重视,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龙门石窟是集建筑、造像、碑刻为一体的石窟群,始凿于北魏孝文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