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印记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ang08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山旺是举世闻明的化石产地之一。硅藻土页岩中保存有大量丰富的各门类精美化石,是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及地层对比必不可缺的依据,一直受国内外古生物学者的高度重视,被誉为“化石宝库”。
  关键词:洪荒印记;山旺;动物化石
  山旺的动物化石可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两大类别。
  1 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种类繁多,在山旺动物群中的主要代表是昆虫,如室长足蜓(图1)。山旺昆虫化石种类丰富,保存完整,有的个体甚至保留绚丽的色彩,实属罕见。我国地域辽阔,区域地质构造十分复杂,在众多淡水湖泊相沉积物中富含昆虫化石。自Grabau(1923)发表我国第一篇有关昆虫化石的研究报告以来,已累积描述了我国境内的昆虫化石约800余种。目前山旺地区已研究的计12目84科221属400余种。此外,尚有不少化石正在研究中。山旺昆虫群在我国古生物学研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新世山旺昆虫群具有现在昆虫区系的基本面貌,具有昆虫群的某些特殊性,具有某种程度的原始性。从山旺昆虫化石面貌分析,绝大多数种类可与我国长江以南诸省和印度等地区的现代种对比,个别种类目前仅生存于我国南方和印度等地区。在昆虫区系上山旺应属于东洋区。
  2 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根据发生时代的早晚和进化水平的高低分为鱼类、两栖、爬行、鸟类和哺乳动物五个纲。它们在山旺动物群中都有代表,构成了山旺动物群中最令人瞩目的一个组成部分。山旺组地层已知的脊椎动物化石计32属37种,其中哺乳动物19属23种。
  2.1 鱼类化石
  山旺盆地含有丰富的鱼化石,最大的鱼类可达30厘米左右,十分完整,不论是脊椎还是棘刺历历可数。其中以10厘米左右的雅罗鱼最为丰富,成群的形成化石,栩栩如生。
  山旺鱼类形成化石的原因经近年来科学工作者研究,认为成群的鱼类死亡并形成化石,是由于山旺湖属火山喷发形成的玛尔湖。湖中生活着近百种藻类植物,藻类是鱼类赖以生存的食物,鱼类粪便又供养藻类生长。长时间后,造成湖中环境恶化,水中缺氧,鱼类大量死亡被埋葬形成化石。
  山旺鱼类化石具有显著的区域性特征,是我国特有的鱼群组合。它们主要包括鲤形目的鲤科、鳅科及鲈形目的鮨科,仅鲤科化石6属9种。其中大部分的种属都已灭绝,少数种属至距今二、三百万年前已接近现在鲤科鱼类的面貌。
  鳅科化石1属1种,是一种小型底栖的淡水鱼类,生活环境主要在水流缓慢区域,以食小型的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当时的山旺湖泊水流缓慢,气候温暖,有丰富的无脊椎动物,适合鳅科鱼类生存。
  鮨科1属1种,山东少鳞鳜(图2)于1999年在我国首次发现。鳜类是鲈形目中的一群淡水鱼类,体被圆鳞,头顶从前端到顶骨,裸露无鳞,尾椎呈圆形。少鳞鳜是山旺鱼群中唯一的食肉类鱼类。
  2.2 两栖类化石
  中国新近纪两栖类化石发现不多。1986年,我国著名的古生物学家杨钟健教授首先发现了山旺地区第一个两栖类化石——玄武蛙。玄武蛙当时驰名中外,作为化石保存的一个特例被许多教科书引用。1965年和1977年他分别发表了中新原螈和临朐蟾蜍化石研究报告。其中有尾类原螈,是蝾螈科的一个新属。它是一种个体小,四肢纤弱,尾长仅为身体1/2的两栖类动物。此后山旺的两栖类化石不断增加。近年来,山旺地区发现近千件完整的化石标本。目前已鉴定的包括有尾类蝾螈科、无尾类锄足蟾科、蟾蜍科、雨蛙科、蛙科、姬蛙科及树蛙科等十几个属种的代表。无尾类除成蛙外,还有大量蝌蚪和正处变态过程中的变态蛙化石。其化石保存之精美,种类之多,举世罕见。
  2.3 爬行类化石
  我国现在常见的现生爬行类仅三类:龟鳖类、鳄类、有鳞类(蜥蜴和蛇)。在一千八百万年前的山旺化石中都有它们的代表。第一块完整的蛇化石标本——硅藻中新蛇(1961年)就是在山旺被发现的。这件标本保存了152块脊椎骨,全长70厘米,宽2.6厘米,保存的完整程度为目前罕见。
  1983年,在山旺发现一件鳄类化石——鲁钝吻鳄(图3)。鳄类化石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山旺动物群,且为研究鳄类在亚洲的早期历史提供了新资料。鲁钝吻鳄为一较小的鳄类个体,头骨仅长10.5厘米,头骨扁平;吻端浑圆,吻部短而宽,吻长5厘米,只占头长的47.6%;吻颈部宽5.5厘米,为吻长的1.1倍。这种情况在钝吻鳄中极为罕见。鲁钝吻鳄的现生种仅分布在北美西西比河流域和我国长江下游,两地区的气候极为相似,为湿润的亚热带。
  2.4 鸟类化石
  鸟类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我国辽西发现的恐鸟化石,还保留了一些爬行动物的特征。鸟类的骨骼中空、骨壁很薄,以减轻其重量适应飞行。但对保存下来成为化石十分不利。加之鸟类的生活环境变化很大,死后遇到适宜沉积的机会很少。它是脊椎动物中发现化石最少的一个门类,特别是完整的骨架更为罕见。但在山旺曾出土了多件完整的鸟类骨骼化石及羽毛化石。共发现4科4属6种,成为我国迄今所知发现鸟类化石最多、保存最好的产地。
  山旺山东鸟(1996年),鸡形目雉科,填补了我国新近纪中新世鸟类化石的空白,是我国首见的中新世鸟类,也是我国第一次发现的完整鸟类化石。
  硕大临朐鸟,雉科,是我国已知部分完整的最大鸟类化石。其体形大小与现生的孔雀相近。该鸟可能营陆地生活,出没于近水的丛林草地,用其粗健的趾爪在地面上觅食为生。
  似山旺山東鸟,雉科,个体大小和骨骼构造和山旺山东鸟近似,但又不完全相同。
  硅藻中华河鸭,雁形目鸭科,是已知鸭科甚至雁形目保存最完整、时代最早的化石代表。它的骨骼构造和现生绿头鸭近似,应与现生家鸭的祖先有一定亲缘关系。
  秀丽杨氏鸟、齐鲁杨氏鸟(图4,图5),鹤形目秧鸡科,是已知秧鸡科甚至鹤形目保存时代最早的化石代表,是我国已知保存最好的化石秧鸡。它肌胃中保存的胃石,在化石鸟类中少见,首开我国记录。该鸟是一种个体较小的涉禽,生活时体长约在300厘米左右,生活习性有点和现生的小田鸡近似。泰山齐鲁鸟,隼形目鹰科,大型肉食猛禽类,第一趾特别大而粗壮,趾爪大而沟曲,具有很强抓握、飞行能力。
  矢木氏近獏化石。现代獏在美洲和马来西亚森林中才能找到,个体比现代猪稍大些。在山旺发现獏化石以前,所发现的獏化石几乎全是零散的牙齿。因此,人们对獏类早期进化历史了解很少。山旺獏化石是目前亚洲新近纪地层中保存最好的标本,为研究獏类早期进化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山旺獏大小与现生最小的南美獏相近,鼻骨已大大缩短,已具现生獏同样的活动软鼻,以柔软的树叶为主要食物,是典型的亚热带动物。山旺獏化石为研究和探讨亚洲大陆、日本鸟屿之间陆生动物的迁徙开拓了新篇章。
其他文献
摘 要: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古以来吸引着无数求知者。最初,抄录是书籍制作与传播的唯一方式。后来虽然大批量制作的印刷术发明后,迅速成为书籍制作的绝对主流方式,但抄录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山东博物馆典籍搜藏素以精善闻名,善本中不乏抄本,该馆参与申报的前三批《珍贵名录》收录多达31部,文章举例其中十种。  关键词:山东博物馆;珍贵古籍;抄本赏析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自古以来吸引着无数求知者。最初,
期刊
摘 要:名家艺术馆是以典藏书画名家艺术作品、研究名家艺术影响、宣扬名家艺术精神为建馆目标,具有收藏与展示当代艺术、彰显现代美学功能的地方区域级艺术展馆。艺术馆同典藏与陈列人类文化遗产、展现古代文明的博物馆相辅相成,共同承担着知识传播、教育推广和艺术熏陶等社会职能。文章以依托博物馆管理模式运营的湘潭西泠二李艺术馆为例,从展览类型、学术活动、文化推广和公共服务方面来阐述开馆以来的运营情况,并针对问题提
期刊
摘 要:古老的城市中最具代表性和具有规模的历史文化遗产就是老式建筑,这些曾经普普通通的房屋,往往代表着过去一段时期的文化,或者拥有特定时期的历史背景,甚至建筑物本身就有一个古老的故事,特别是承载着历史意义的地标性建筑,更是一个城市生命的象征与城市过往的记忆。这些象征与记忆承载着过去的风俗人性和历史文化,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文章以福州“三坊七巷”为例,探讨在最大限度地保持历史街区真实性的前提下,让
期刊
摘 要: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对中国具有深刻的历史影响。太平天国立国期间曾经铸造过自己的钱币,这些钱币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文章主要针对太平天国中的圣宝镇库钱币做出综合的研究与讨论,并兼议圣库制度与太平军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太平天国;钱币;综述  1 镇库钱  镇库钱,镇库者,顾名思义,镇守库存。它是指古代铸钱局在正式开炉浇铸某一(国号、年号)制式的钱币前
期刊
摘 要:近期在嘉绒吉岗出土的雍仲苯教擦擦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通过田野调查,以当地雍仲苯教信徒对擦擦的认识和理解为基础,对此地擦擦的材料和造型进行简要的介绍,更直观地突出吉岗地区擦擦的特殊性和研究价值。  关键词:嘉绒;雍仲苯教;擦擦;脱模泥塑  1 地域文化  嘉绒吉岗位于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沙尔宗镇米亚足村,目前当地发现了大量其他地区少见的雍仲苯教擦擦。此地地势险峻且偏僻,四面环山且水流湍
期刊
摘 要:筒瓦是古代建筑屋面的重要构件之一,宋《营造法式》对其制作、修整工艺记述较为详备。“解挢”是《营造法式》内记录的一道修整筒瓦内部的工序,代表了宋代官方规定的筒瓦修整的最高标准;“瓦削”是北朝时期“瓦文”中记录的一道制瓦工序。通过对文献、已有研究成果和不同时期考古发现筒瓦实物的考察,初步廓清了南北朝以来筒瓦内部修整技术——“解挢”与“瓦削”的做法、流布、功能、使用等情况。“解挢”是在“瓦削”的
期刊
摘 要:中国书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结晶。书画因其自身的特质,非常容易受存放环境的影响,温湿度、光照、有害气体、微生物及人为因素等都会对其造成损坏。做好书画藏品的日常养护和科学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合理利用馆藏书画资源,通过将做好展览、搞好学术研究、开发文创产品等多方面的工作进行结合,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与价值,为推动博物馆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提供更广阔的空间。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齐白石的绘画虽以草虫花鸟最为著名,但人物画也在其艺术生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齐白石衰年变法之后的人物画。在变法期间,齐白石的人物画也相应变异升华,初步形成了简练、风趣、雄健的粗笔写意风格。  关键词:齐白石;天津博物馆;肖像画  在天津博物馆收藏的齐白石众多作品中,有两件巨幅人物画像格外引人注目,它们分别是《汉关壮缪像》与《宋岳武穆像》。  1 创作背景  《汉关壮缪像》与《宋岳武
期刊
摘 要:石碑内容分为给示严禁、杜卖屋契两部分。通过解读碑文和查阅文献,发现第一部分内容是民办消防机构——普清局的消防警示,进而解读了清代安庆消防机构和设备。第二部分内容为普清局购置房产时签订的不能赎回契约,考证了普清局的位置和设置原因。  关键词:给示严禁碑;杜卖屋契凭证碑;普清局  近日,在安庆城区进行文物调查时发现一通石质碑刻。该碑文系楷书,碑长135厘米,宽70厘米,厚12厘米,石质呈青白色
期刊
摘 要:清代闵贞写意人物画是西安美术学院博物馆的藏品,文章以作者接受修复其人物画立轴为例,简述修复过程及方法的应用。  关键词:古旧字画;修复理念;保护修复  1 基本信息简述  1.1 作品介绍  《醉仙图》立轴为清中期闵贞所作,纸本水墨,画心纵81.5厘米,横49.9厘米。图中画一老者醉态之状,身着素衣,席地而坐,庄重而自在。运笔逸笔草草,酣畅淋漓。整个人物的描绘中五官最为精妙,醉态的嘴微微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