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节入手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air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对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怎样让学生在品读中有所思考,在感悟所收获?教师应能够引领学生发现文字的细节之处,沙里淘金,找准切入点,或读中思考,或读中感悟,或读中想象,或读中体验。给学生顿悟和惊喜,让其领略和享受母语的精妙无限与魅力无穷。
  
  一、重点字词处
  
  重点词中蕴涵着丰富的内涵,在理解这些词语的时候不能仅仅停留于字典的解释,我们要引导学生读到词语的背面去,把词语“读厚”。如在学习《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时,为了体会谈迁编写《国榷》的信念的坚定,老师首先引导学生找到了“面对孤灯、奋笔疾书”等词语,接着老师又引导学生想象体验:读着这些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交流。有的说“看到了滴水成冰的寒冬腊月,谈迁在一所破败不堪的茅屋里不停地写呀写,毛笔都快冻住了”;有的说“看到了炎炎的夏日,谈迁在昏暗的油灯下奋笔疾书,汗水都浸湿了他的衣衫”。学生的感受是丰富的、多元的。
  
  二、文章空白处
  
  在文章空白处切入,丰富学生的体验,这是我们语文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感悟的的方法。因此在课前老师要有意识的寻找到课文中有价值的空白点,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体验。如:想象并描绘《二泉映月》中阿炳卖艺度日的情景;想象并描绘《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中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倾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想象并描绘《游园不值》中的满园春色。如学完《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展开想象,说一说40年后,美穗子和她家人专程前来看望聂将军的情景,然后再写下来,学完《半截蜡烛》后,想象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再与小组同学合作,将故事演一演。许多课文后面的思考题都提出了语言训练的要求。因此,必须重视积累、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通过说、写、演、画、搜集资料等方法,丰富学生语言、拓宽学生视野。
  
  三、联系生活,加深感悟
  
  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调动学生以有的生活体验,寻找与文中的生活相类似的体验,使学生的确情感和作者的确情感产生共鸣。
  如在《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时,我试图让孩子们真正走进课文,与作者一起经歷一个发现母爱、理解母爱的过程,唤醒他们爱的体验,激发他们爱的情感。于是在学到“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句话时,我引导学生围绕“你的母亲是这样的吗?”进行交流。学生们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有的说:我的母亲也是这样的,凡是我学习上、生活上需要什么,妈妈总是满足我的要求,可她总合不得帮自己买点什么;有的说:每天妈妈都早早地起来为我准备好营养充足了早餐,每天晚上,我睡觉了,妈妈还在洗衣服,还有的说:我的妈妈原来脸上很光洁、很漂亮,但现在她的脸上已经出了皱纹,这都是因为她太辛苦了。说着说着,学生就动情了,孩子的眼里甚至闪动着晶莹的泪花,此时的他们比任何时候都爱自己的母亲。
  
  四、抓住细节,引导想象
  
  叶圣陶行生曾说:“领会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扩大了,因而想想这意境多美,这也是一种愉快,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中看出一幅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课文第三自然段对壁画上的飞天进行了描绘,一个个优美的词语,一串串整齐的句子,包含着鸟语花香,也包含着喜怒哀乐。怎样让这些美妙的意象与作者的的感情步只是附着于语言文字表面呢?我以“你最喜欢哪种飞天?仔细读读,展开想象,说说你头脑中这种飞天的样子”为问题,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描绘,展开大胆的想象,更好地感受飞天姿态的优美与众多,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飞天只是壁画的一部分,莫高窟共有壁画四万五千多平方米,教学时,我又引导学生将教室四壁与顶部的总面积与壁画的面积进行比较,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莫高窟壁画面积巨大、内容丰富、画面精美的特点。
  
  五、标点藏真情
  
  作者的真情不仅跳跃于文章的字里行间,有时还藏匿于一个个看似平常的标点问。“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一连3个感叹号,你深深感受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已见——“我感到太危险了,那3个感叹号就像是马上要爆炸的炸弹!”“这3个感叹号让我觉得这3个感叹号就是诺贝尔已经命悬一线了!”“我感到这3个感叹号就是诺贝尔“咚!咚!咚!的心跳,他既紧张又兴奋,不知实验能否成功。”“我还能感受到诺贝尔为了实验都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了!”这触目惊心的感叹号让学生置身于诺贝尔用生命进行的科学实验之中。
  还有一句“他,就是诺贝尔。”如将这个逗号去处掉,你们再读读,觉得行吗?学生们轻声朗读,细心比较,举手发言——“这个逗号让我读出了惊喜,诺贝尔没有死,他竟然还活着!”“这个小小的逗号,仿佛让我们的眼前出现了诺贝尔高大的形象,他不畏死亡,坚持研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使他那样高大。”“这个标点包含了作者和人们对一个科学家的敬意和热爱。”标点符号所传达的更多的是丰富细腻的情感,真是此处无声胜有声。
  语文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每个老师就应最大限度地亲近文本。沉潜于文本语言的内部,品味着每个不经意却饱含着深意的地方,感悟文字的魅力。这样,语文的美好便落在学生心中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语文教学的效率也在这过程中不断提高。
其他文献
英语教师必须认真研究的课题是“向效率要时间”,而不是用时间补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    一、以新奇的方式呈现新知识。深化感知印象    要提高学生外语记忆的效率,就要使教学活动更加符合心理学规律。心理实验证明:人最初感知印象的深浅,关系到记忆的速度和牢固程度。最初的印象深刻,记忆就快。也会记得牢。根据这一原理,教师在课堂上应尽力使学生对所要记忆的知识形成深刻的印象,
[摘 要]在数学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情感将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关斑做好九个“实现”,认真处理认知与情感的结合点,改进情感教育的方法,提高情感教育的艺术,做到知情相补、以知激情,知情交融。  [关键词]小学 数学 情感教育    一、情感及其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的认知在发生着变化,人类的情感也在发生着变化。尤其是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人的情感在学习、生活、工作中
[摘 要]广东高校外省籍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常常表现一些“不适应性”,本文通过几个案例进行分析,试图让人们关注重视这个课题。  [关键词]广东高校 外省籍学生 不适应性 案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域、不同环境让人们生活、学习、思维习惯表现不同。随着近几年高校扩招,广东省来自外省的学生也逐年增多。笔者在主管学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发现,外省籍部分同学与本省学生相比出现“状况”的较多,表现出对广东明显
[摘 要]本文从五个方面深入阐述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新型教学模式。特别强调了新课标下现代体育课堂教学探索创新的重要性。一系列有益的探索与尝试,为体育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体育教学 探索创新 素质教育    积极推进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迎接新世纪挑战,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
【摘要】科学技术的全速发展,使各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教育技术正以其独特的优势,介入了课堂教学。利用声色俱全的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好各种因素,处理好各种关系,将使课堂更加熠熠生辉。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 优化    随着教育现代化工程的推进以及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魅力和功效,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并广泛地进入了课堂。它不仅具有直观教学的优点,而且溶形、声、光、色于
[摘 要]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低效现象,这些现象的出现有多方面的原因,也影响着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效果。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研究、寻求克服这些现象的有效对策,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思想品德 课堂教学 低效现象 现象的成因 采取的对策    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现象:老师在课堂上教得认认真真,或者讲得疲惫不堪,可不少学生却学得三心二意,懈怠厌倦。思想
[摘要]加强文化史教学,是新编历史教材的突出特点之一。然而文化史教学长期以来是高中历史教学的“软肋”,不少历史教师对文化史教学不够重视,对文化史所涉及的知识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授课时由于底蕴不足。大多只能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落后。受应试教育模式的操纵,教师授课的目的就是力求与高考的方向和要求接轨,鲜活的文化史教学几乎因此而窒息。那么如何才能让文化史注入时代的活力,让文化史走进学生的生活,让
[摘 要]当然的美术教育,过于强调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而忽略了“以陶冶感情为目的”人文素质教育。作为美术老师,应该想方设法多方面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的培养和熏陶,做到真正的审美教育。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 人文素质    我国的学生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美”就是我们常说的美育——审美教育。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说过:“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
目前的初中物理课程中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与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写作原本是一件简单的事,是一种倾诉,是一种交流,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抒写。而在考试作文中常见学生绞尽脑汁费劲心思才挤出一篇空洞乏味平淡无奇的文章来。究其原因在于一是学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和学校里,接触面窄,对社会缺乏认识,觉得没什么东西可写,二是学生不善于捕捉自己现有生活中的浪花,有些有意义的事情当时没有记录下来就成了过眼云烟,等到作文时再回顾起来就有些模糊不清,叙述不详了。因此学生在考场上“巧妇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