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加强文化史教学,是新编历史教材的突出特点之一。然而文化史教学长期以来是高中历史教学的“软肋”,不少历史教师对文化史教学不够重视,对文化史所涉及的知识缺乏深入全面的了解,授课时由于底蕴不足。大多只能照本宣科,教学方法和手段陈旧落后。受应试教育模式的操纵,教师授课的目的就是力求与高考的方向和要求接轨,鲜活的文化史教学几乎因此而窒息。那么如何才能让文化史注入时代的活力,让文化史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体验历史呢?在此略陈已见。
一、前言
所谓的教学方法就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在教学原则指导下,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活动的方法。教师有好的教学方法将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的历史五彩斑斓,千姿百态,正是这样的多元性和丰富性才使得每一阶段的历史都有其独特性,一旦行走在历史的画廊之中,你就会发现长长的历史画卷,却没有一片相同的色彩。而过去的历史教育过滤了太多的色彩,过多地强调共性与规律,历史的教育走向僵死机械,历史课程的学习慢慢的成为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其中更糟糕的是思想文化科技史,本来就没有受到教师们的重视,再加上教师陈旧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基本上都放弃了这方面的内容。
导致上面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教思想文化科技史时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呢?教师又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二、教师在高中思想文化科技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思想文化科技史不够重视
由于原来高中的历史知识体系过多的强调政治史,将文化科技史列为附属,使得高中历史教师对文化史教学不够重视,大多数高中教师在讲授文化史时只是采取“三点一示”式(画重点、讲难点、突出考点和典型示范)。
不注意分类、列表、联系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不注意分类、列表、联系比较,而思想文化科技史由于理论性强、流派纷呈、时代跨越大等特点,没有分类、列表、联系比较使得原来很好理解的问题变得非常的复杂。
(二)对思想文化科技史的教学主旨不是很明白
思想文化科技史的教学主旨是让学生明白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发展的进程。然而很多的教师在讲思想文化科技史时根本就不知道这一主旨。
三、关于上述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对思想文化科技史的重视
教师应该知道思想文化科技史与政治文明发展史和物质文明发展史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将思想文化科技史提高到与政治史和经济史教学同样重要的高度,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由于思想文化科技史没有得到高中历史教师的足够重视,使得思想文化科技史教学往往没有个性、灵性,没有了审美情趣和生活气息,更没有了人文精神。往往在讲课时只是划一下考点而后就让学生去背,导致学生根本就对那些知识没有理解,然而没有理解的东西学生往往不太容易去记忆。这样对待思想文化科技史使得在教学过程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学生丧失了对真理的热爱与渴求,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增加对思想文化科技史的重视。
(二)学会分类、列表、联系比较
分类、列表、联系比较会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的优点。怎样将思想文化科技史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列表、联系比较呢?
首先关于分类可以按三种方式进行:1、按时期进行分类。如隋唐文化、秦汉文化、宋元文化、明清文化等。2、按某一文化成就进行分类,如文学、科技、艺术等。3、按国别分类,如中国、印度、古罗马、埃及等。
其次关于列表可以按两种方法进行:1、可以对处在不同时期相同方面的内容进行列表。2、可以对处在同一时期不同方面的内容进行列表。
最后关于联系比较可以按两种方法进行:1、横向联系,所谓横向联系就是中外文化科技在一定时期内的联系进行比较,如中国与其他国家古代文化联系比较。2、纵向联系,所谓的纵向联系就是对不同时期涉及的相同的内容进行比较。
教师通过分类、列表能使学生更清晰的理顺文化知识的脉络;通过联系比较即可对相同的知识加以区分,也可以进一步使学生认识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三)理解思想文化科技史教学的主旨
根据新课程的规定,高中思想文化科技史一共安排了八个单元来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技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当中的内容覆盏古今中外,体现了人类思想文化的重大成果。
八个单元中的五个是从中国方面着手的。从中国方面着手的五个单元中的两个是从古代中国着手,另三个则是从近现代中国着手。
古代的两个单元主要是要求学生了解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演变和中国古代骄人的科技成就以及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学艺术成就。通过这两单元老师还要使学生能透过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史,了解什么是中国。什么是中国的传统,要怎样的承继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而怎样承继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才是这两个单元的主旨。
近现代的三个单元主要是要求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和科技与文化成果。也就是近现代中国的思想史如何走出封闭学习西方并根据中国的国情而制造自己的新文化历史的过程。在探索中国自己的文化历史过程中得到了很多的理论成果,比如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些成果都改写了中国的近现代史,但是这三单元的主旨是: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科技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以及对文化应该采取的重要态度。
相对于中国而言,世界思想文化史的内容较为简单,仅仅用了三个单元来做讲解。安排的单元少。显然不能反映世界思想文化的全部,不过世界思想文化的精髓基本上得到了反映。这些世界思想文化的精髓是全人类文明的共同财产,教师应该通过讲解使同学们理解它们,当然这三单元的主旨并不是仅仅要求老师教同学们来认识几个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成就和作品。而是要使得同学们能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过程的多样性、尊重和理解全世界各民族、各国家文化传统,通过对全世界各民族、各国家文化传统的了解使其能少一些民族狭隘主义。
只有老师把握了思想文化科学史教学的主旨才能使思想文化科学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才能使自己上课既轻松又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总结: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他的独特的一面,所以不可能一种教学方法能过适应于所有的学科,本文通过对现在的高中思想文化科技史教学中问题进行探讨,给出了一些对策,希望通过本文能引起更多高中历史老师对思想文化科技史教学的关注,使得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前言
所谓的教学方法就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在教学原则指导下,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活动的方法。教师有好的教学方法将会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众所周知,人类社会的历史五彩斑斓,千姿百态,正是这样的多元性和丰富性才使得每一阶段的历史都有其独特性,一旦行走在历史的画廊之中,你就会发现长长的历史画卷,却没有一片相同的色彩。而过去的历史教育过滤了太多的色彩,过多地强调共性与规律,历史的教育走向僵死机械,历史课程的学习慢慢的成为了学生学习的负担。其中更糟糕的是思想文化科技史,本来就没有受到教师们的重视,再加上教师陈旧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基本上都放弃了这方面的内容。
导致上面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那么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教思想文化科技史时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呢?教师又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
二、教师在高中思想文化科技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思想文化科技史不够重视
由于原来高中的历史知识体系过多的强调政治史,将文化科技史列为附属,使得高中历史教师对文化史教学不够重视,大多数高中教师在讲授文化史时只是采取“三点一示”式(画重点、讲难点、突出考点和典型示范)。
不注意分类、列表、联系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都不注意分类、列表、联系比较,而思想文化科技史由于理论性强、流派纷呈、时代跨越大等特点,没有分类、列表、联系比较使得原来很好理解的问题变得非常的复杂。
(二)对思想文化科技史的教学主旨不是很明白
思想文化科技史的教学主旨是让学生明白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领域发展的进程。然而很多的教师在讲思想文化科技史时根本就不知道这一主旨。
三、关于上述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对思想文化科技史的重视
教师应该知道思想文化科技史与政治文明发展史和物质文明发展史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只有将思想文化科技史提高到与政治史和经济史教学同样重要的高度,才能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由于思想文化科技史没有得到高中历史教师的足够重视,使得思想文化科技史教学往往没有个性、灵性,没有了审美情趣和生活气息,更没有了人文精神。往往在讲课时只是划一下考点而后就让学生去背,导致学生根本就对那些知识没有理解,然而没有理解的东西学生往往不太容易去记忆。这样对待思想文化科技史使得在教学过程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学生丧失了对真理的热爱与渴求,学习变成了一种负担。所以高中历史教师应该增加对思想文化科技史的重视。
(二)学会分类、列表、联系比较
分类、列表、联系比较会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便于学生理解的优点。怎样将思想文化科技史的知识点进行分类、列表、联系比较呢?
首先关于分类可以按三种方式进行:1、按时期进行分类。如隋唐文化、秦汉文化、宋元文化、明清文化等。2、按某一文化成就进行分类,如文学、科技、艺术等。3、按国别分类,如中国、印度、古罗马、埃及等。
其次关于列表可以按两种方法进行:1、可以对处在不同时期相同方面的内容进行列表。2、可以对处在同一时期不同方面的内容进行列表。
最后关于联系比较可以按两种方法进行:1、横向联系,所谓横向联系就是中外文化科技在一定时期内的联系进行比较,如中国与其他国家古代文化联系比较。2、纵向联系,所谓的纵向联系就是对不同时期涉及的相同的内容进行比较。
教师通过分类、列表能使学生更清晰的理顺文化知识的脉络;通过联系比较即可对相同的知识加以区分,也可以进一步使学生认识中国古代的灿烂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热情。
(三)理解思想文化科技史教学的主旨
根据新课程的规定,高中思想文化科技史一共安排了八个单元来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想文化和科技领域的发展进程及其重要内容。当中的内容覆盏古今中外,体现了人类思想文化的重大成果。
八个单元中的五个是从中国方面着手的。从中国方面着手的五个单元中的两个是从古代中国着手,另三个则是从近现代中国着手。
古代的两个单元主要是要求学生了解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演变和中国古代骄人的科技成就以及中国古代传统的文学艺术成就。通过这两单元老师还要使学生能透过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史,了解什么是中国。什么是中国的传统,要怎样的承继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而怎样承继中国古代的传统思想才是这两个单元的主旨。
近现代的三个单元主要是要求学生了解近现代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和科技与文化成果。也就是近现代中国的思想史如何走出封闭学习西方并根据中国的国情而制造自己的新文化历史的过程。在探索中国自己的文化历史过程中得到了很多的理论成果,比如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些成果都改写了中国的近现代史,但是这三单元的主旨是: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科技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以及对文化应该采取的重要态度。
相对于中国而言,世界思想文化史的内容较为简单,仅仅用了三个单元来做讲解。安排的单元少。显然不能反映世界思想文化的全部,不过世界思想文化的精髓基本上得到了反映。这些世界思想文化的精髓是全人类文明的共同财产,教师应该通过讲解使同学们理解它们,当然这三单元的主旨并不是仅仅要求老师教同学们来认识几个哲学家、艺术家科学家的成就和作品。而是要使得同学们能认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过程的多样性、尊重和理解全世界各民族、各国家文化传统,通过对全世界各民族、各国家文化传统的了解使其能少一些民族狭隘主义。
只有老师把握了思想文化科学史教学的主旨才能使思想文化科学史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才能使自己上课既轻松又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总结:任何一门学科都有他的独特的一面,所以不可能一种教学方法能过适应于所有的学科,本文通过对现在的高中思想文化科技史教学中问题进行探讨,给出了一些对策,希望通过本文能引起更多高中历史老师对思想文化科技史教学的关注,使得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