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与血脂水平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85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 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血脂浓度异常的关系,了解其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脑卒中患者107例。无脑卒中同期住院对照组107例。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OA1、APOB。结果 所有脑卒中患者血脂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结论 病人血脂浓度的检测至关重要,为预防脑卒中的发生提供依据.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 血脂浓度
  中图分类号:R25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3-0064-02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俗称脑中风):是由脑部动脉或支配脑的颈部动脉发生病变,导致脑血管破裂出血或血栓形成而引起的一组发病突然的急性脑血管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临床上80%以上脑卒中是缺血性脑卒中。血脂异常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发脑卒中的祸根。长期血脂异常,会使大脑的动脉血管发生堵塞或破裂,导致脑卒中。通过观察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与血脂浓度异常的关系,了解其临床意义。
  1 对象和方法
  1.1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收集2009年至2010年我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107例(男50,女57),平均年龄(65.1±7.2),无肝肾疾病,CT或MR诊断证实,符合1995年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规定的诊断标准[1],
  1.2 对照组
  选择同期我院住院的非脑卒中患者107例(男50,女57),平均年龄(61±6. 81).两组严格按照年龄,性别配比,平均年龄无明显差异(P>0.05)
  1.3 仪器与试剂
  1.3.1 标本 所有患者于发病24h内,并空腹12h后抽取静脉血,对照组空腹12h后抽取静脉血. 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POA1、APOB。
  1.3.2 测定 森龙股份有限公司SELO803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试剂是该仪器配套试剂。
  1.3.3 统计学分析 采用EPINFO软件把数据输入计算机,统计分析用Logistic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检测结果
  脑卒中患者与对照组比较 总胆固醇(TC)(P<0.05)、甘油三酯(TG)(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01)、APOA1(P<0.001)、APOB(P<0.01)。(见表1)
  3 讨论
  在脑血管疾病中,缺血性脑卒中约占75%,该病是人类致死和致残的重要疾病之一,给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成为全球第2大死因,在亚太地区的发生率较高[2]。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血清TG,TC,LDL-C, APOB水平显著升高,HDL-C, APOA1显著降低, 多数临床观察认为,高脂血症是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其中LDL-C、APOB的升高和HDL-C、APOA1的降低是共同的特征,而TG, TC虽然升高,但认为与脑血管疾病仪有微弱的正相关. 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升高则有助于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生. 有研究表明,高脂血症也是脑卒中主要的危险因素。在3个现有的大样本长期观察的队列人群中,血清总胆固醇与缺血性脑卒中事件年龄标化发病呈显著正相关,结果显示在我国人群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增高会增加缺血性脑卒中发病危险[3]。在临床上根据检测,调节血脂,来预防缺血性脑卒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2] guyen-Huynh MN,Johnston SC.Regional variation in hospitalization for stroke among Asians/Pacific Islanders in the United States:a Nationwide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BMC Neurol,2005,5:21.169-172.
  [3] 魏岗之.应重视脑卒中的综合预防[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2,35(5):257.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将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 2组,均采用常规药物降糖、对症治疗及护理。观察组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传统健康教育。结果 观察组病人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心理承受能力、饮食自我管理、自测血糖、自注胰岛素方法的掌握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糖尿病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降糖、对症治疗及护理。对照
期刊
[摘 要] 随着留置导管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也随之增多,目前已成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工作中不可避免的问题,这一导管相关并发症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加重了患者的医疗负担。因此,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就显得非常重要。本文就近年来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归因死亡率、病原学、预防、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导管相关性血流感
期刊
[摘 要]目的 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自体血回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9月对212例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手术的病人进行自体血回输,记录术后回收量、回输量和各种不良反应,观察患者血压及脉搏情况。术前、术后1天及出院前检测患者血常规,记录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变化情况。结果 212例自体血回输血液均在术后六小时内输毕,患者术前HGB1平均128.25 g
期刊
[摘 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手术患者焦虑程度和特点,为心理评估和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对9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焦虑状态进行测评。结果 焦虑是食管癌手术患者主要的心理反应,且手术前后焦虑测出率亦不同,术前显著高于术后(P50作为判断焦虑症状的标准[1 ]。得分越高焦虑症状越重。  2 结 果  90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焦虑自评量表总均分:术前41.26+-9.37.,术后45+-8
期刊
[摘 要]目的 归纳总结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早期清创、创口的封闭、固定方式的选择及时间的长短对愈后的影响。方法 统计分析2007~2010年收治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的治疗及随访。结果 皮肤坏死占8.8%,化脓性感染占4%,骨髓炎占0.8%,延期愈合占5.6%,骨不连占2.4%,无并发症占78.4%。结论 早期彻底清创、创面的一期闭合、固定方法及固定时间是影响愈后的关键。  关键词: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并发
期刊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大面积脑梗塞由于其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危重、致残率高,且有一定的死亡率,已严重危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回顾性总结我院25例大面积脑梗塞病例的CT诊断,探究其对临床的实际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7年3月—2010年3月明确诊断为大面积脑梗塞的患者共25例,
期刊
[摘 要]目的 探讨百草枯中毒抢救中的护理措施,以降低其死亡率。方法 患者来院后,在医生指导下,立即进行洗胃,排除毒物,防止毒物继续吸收,减轻对重要脏器及组织的损害;及时进行血液灌流,吸附血液中的毒物,净化血液,在血液灌流时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加强呼吸道、消化道、口腔的护理,强化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根据病情变化,采取综合护理措施。结果 成功救治1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结论 在百草枯中毒的抢救中,护士
期刊
甲亢性心脏病(简称甲心病)是甲亢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约占甲亢患者的10%~22%,是由于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对心脏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引起一系列心血管系统症状和体征的一种内分泌代谢紊乱性心脏病,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多以心律失常为主要症状。下面就对甲心病的心电图特征做一综述。  1 甲心病的诊断标准[2-3]  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及血清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测定,确诊为甲亢。在原有甲亢的基础上表现为
期刊
[摘 要]目的 探讨宫腔镜在诊断异常子宫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00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200 例中,子宫内膜增生过长55 例,子宫内膜息肉25 例,子宫内膜炎30 例,子宫内膜癌1例,子宫黏膜下肌瘤18 例,节育环异常20 例,妊娠物残留10 例。本组除20 例节育环异常未做病理检查。其余患者均行病理检查。宫腔镜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97% 。结论 采用宫腔镜检查可以直视宫
期刊
前庭大腺位于女性外阴两侧大阴唇后部,有球海绵体肌覆盖,在无感染时如黄豆大小,左右各一。腺管开口于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性兴奋时分泌黏液起润滑作用。因其解剖部位特殊,在性交、分娩、经期均可因卫生不良或损伤而被病原体污染,病原体入侵后引起炎症。常见的病原体为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及肠球菌等混合感染。当炎症急性发作时首先腺管肿胀、阻塞,使脓液不能外流而积存,造成前庭大腺脓肿。2009-06~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