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相关因素监测 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来源 :江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xin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相关因素指标框架的构建是相关因素监测的顶层设计,是相关因素监测工具编制的依据。江苏省苏州市学生相关因素指标框架编制以目标导向、政策导向和问题导向为基本原则,在构建过程中坚持专家引领、科学规范和本土实践,不断完善和创新,形成了相关因素监测指标框架。
  【关键词】学业质量监测;素质教育;指标框架
  【中图分类号】G52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42-0014-03
  【作者简介】羊子轶,江苏省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江苏苏州,215000)办公室副主任,助理研究员。
  以教育质量监测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已经成为当前国际、国家和区域教育发展的战略举措。学业质量监测的主要目标是分析、诊断教育环境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改进性指导,这依靠单纯的学业水平测试较难实现。因此,江苏省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监测中心)组织的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学业水平的监测,二是影响学生学业质量相关因素的监测。
  学生相关因素监测在学业质量监测中的独特作用,决定了它的科学性和适切性,直接影响到监测能否实现其诊断现实问题、营造良好教育生态的目标。这就对相关因素监测的顶层设计——指标框架的编制提出了高要求。

一、指标框架的构建原则


  相关因素监测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是当下各项教育政策、理论和实践的要求。基于此,我们确立了相关因素指标框架编制的基本原则:坚持目标导向,推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坚持政策导向,推进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教育重点难点问题。

二、指标框架的构建过程


  监测中心在指标框架的构建过程中,始终坚持专家引领、科学规范和本土实践相结合,建立起一套科学规范的编制流程。
  1.依托专家引领,对标国家标准。
  为确保指标框架的构建既具备科学性和系统性,又能反映一线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服务,2015年,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与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建立了相关因素监测专家组,合作推进相关因素监测工作。专家组在监测首年便确立了符合科学规范、国家标准和苏州实情的框架编制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同时,监测中心在全市、全省及全国范围内特聘了一支包括教育部门行政管理人员、中小学一线教育工作者和高校教授及科研人员在内的专家队伍,为指标研制提供了专业人才保障。
  2.坚持科学规范,严格编制流程。
  我们依据科学缜密的流程,结合教育学、心理测量学等相关领域的理论,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学业成就影响因素模型开展深入探究。同时,借鉴了国际国内大规模测评项目的经验,重点把握指标框架整体架构、每级指标的核心要素、各级指标及其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全面和科学原则搭建初始框架。在此基础上,聘请高校教授、各中小学校一线骨干教师以及教育部门行政领导,通过数轮深入研讨,收集指标修订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现实意义的指标框架。
  3.立足本土实践,凸显苏州特色。
  我们深入研究苏州学情,立足本地教育的实际和需求开展指标框架的编制。例如,针对外来人口子女比例上升的情况,连续多年将学生流动等情况纳入指标。考虑到各区市和学校差异、学生的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现状,将区市和学校、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及工作情况等纳入指标,这为后期对不同区市、学校、群体的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提出改进对策奠定了基础。
  我们采用“追踪监测、周期监测、热点监测”相结合的方式,从历年监测以及实证研究积累的大量数据中,提炼出与学业成绩密切相关或变动明显的因素进行每年追踪测查,对部分指标则采用隔年测查的方式。同时,我们利用矩阵取样设计的方式,提升了框架的全面性和简洁性。

三、指标框架的主要内容


  苏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项目的学生相关因素框架包含成长背景、身心健康、学习品质、学业负担和学业支持等五个一级指标。
  1.剖析成长背景,助力教育优质均衡。
  成长背景是对个体在其中生活并影响其发展的各种条件的总称,它与青少年的发展紧密相关。成长背景的调查主要用于分析不同区域、群体学生的优势和问题,对薄弱群体给予关注,为后期分析原因、研究对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我们引入家庭社会经济地位(SES)指标,分析处于低SES的学生的发展状况,探究学校教育对于改善低SES带来的作用,评估教育公平,助力教育优质均衡的实现。
  2.关注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身心健康既是学生学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也是教育质量的重要表现,构成了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前提。青春期是身心急速发展的阶段,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监测和关注他们的身心动态,可帮助学校守护学生健康成长。
  身心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健康。在身体健康方面,我们选取了睡眠和视力状况,调查学生的睡眠时间和近视率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心理健康包括自我意识和情绪状态两个部分,自我意识主要测查构成学生人格核心的自尊和自信;情绪状态则包括主观幸福感(正向)、焦虑和抑郁(负向)等。
  3.聚焦學习品质,揭示高效学习规律。
  学习品质是反映个体以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态度、习惯、风格等,是个体学习与发展必备的素质。我们将学习品质的测评与学科监测相匹配,分语、数、英、科四个学科,用于分析影响学生各学科学业水平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等,用数据揭示学习品质对学业的作用机制,推广有利于提升学业质量的经验。
  4.评估学业负担,推动学生减负增效。
  学业负担是当下教育的热点话题,过重的学业负担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发展都可能产生不利影响。考虑到学生对负担和压力的感受或承受力有不同,我们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进行测评,便于进一步探究负担来源,针对性地为学生减负增效。   客观学业负担通过作业负担和补习负担反映,其中作业负担分别考察校内和校外作业情况。主观学业负担指与学生完成学业任务相关的压力感受,主要包括外部压力感受和自身压力感受,前者包括各外部压力来源(父母、教师和学校等)带来的压力。
  5.细化学业支持,帮助学校精准诊断。
  学业支持指学生获得的来自学校、教师、家人、同学对其学业的帮助以及精神上的鼓励,它是学生获得学业成功必不可少的因素。
  教学支持指学生学习过程中感知到的来自教师对其学业的帮助,主要着眼于在各门学科课堂教学、评价反饋等方面的情况,为分学科教学改进提供针对性建议。
  课程支持包括课程资源和课程开设。课程资源指各学科课程资源及其使用情况,例如科学学科考查学生动手实验的情况,语文学科则考查阅读资源的提供及利用等。课程开设考查课程计划实施情况,尤其是体美劳以及校本选修课程是否开齐、开足、开好,引导学校五育并举,真正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人际支持主要考查学生个体周围与其有接触的人在彼此交往活动中给予的支持。我们测评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和亲子关系是学生在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关系,对学生人格发展、学校适应和学业发展都存在较大的影响。

四、指标框架的改进完善


  苏州市学业质量监测学生相关因素工具经历了三轮比较大的修订和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科学、完整的指标框架,但仍有一些方面有待完善。
  1.要在指标框架的丰富性与简洁性之间取得平衡。
  在2015年首次监测中,相关因素指标框架比较简略,采用了所有指标全测的方式。之后,指标框架不断丰富完善,其内在逻辑关系更加合理,框架结构也更符合学生发展的现实模型,能立体化、多层级反映学生自身的发展和环境状况。
  但在实际监测中发现,学生在作答时,仍存在整体时间偏长,容易产生答题疲劳的情况。为此,还需在指标丰富性和简洁性方面进行优化,通过构建周期性测试以及矩阵取样的方式,进一步找到两者的平衡点。
  2.要在指标框架的描述性和诊断性之间取得平衡。
  目前的指标框架强化了对影响学业质量关键指标的测评,并提供了指数化的描述,使得学校在探寻影响各个学科学业水平的影响因素时有迹可循,为后期基于结果的改进奠定了基础。
  然而,如果学校需要对监测数据进行二次挖掘,开展基于监测结果的专项研究,那么目前监测数据的精细度尚不足以提供支撑。为此,还需研究如何兼顾学校的监测数据诊断性的需要,为学校基于监测数据进行针对性教学改进服务。
其他文献
好累!本来以为,上了高中就会轻松一点,毕竟现在考大学容易得多,不像过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结果,老师却在家长会上说,高中啊,这明白人都知道,3年都像初三一样累,不累就是没学好……我晕!  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我们这条路仿佛已经被限定死了,很少有人敢越雷池一步。美好的青春年华,就是个笑话。  昨晚又跟我在北京读大学的表哥聊了会儿QQ。结果发现,大学这几年,也不可能会轻松。表哥说这4年他总共要学
3年前的6月,嘉兴市实验初级中学中考考点门口,潘世友紧紧拥抱了刚出考场的女儿潘倩怡。中考后,为了更好地发展女儿的艺术特长,潘世友把她送去杭州的一所艺术高中读书。女儿在杭州的3年里,潘世友几乎每个周末都去看望她,数一数,他已积攒了200多张火车票。  仪态课、声乐课、模特班……凡是女儿参加的艺术课程,潘世友都会一起参与,记录下老师的指导意见。打工以外的时间,他几乎全都倾注在了女儿身上。  3年后,女
■五月天,花到荼蘼,万物丛生,寒暑不侵,正宜读诗。况且,《中国诗词大会》掀起的“诗词热”仍在延烧中。  ■其实,“全民读诗”是老早就开始的事。从牙牙学语时的“鹅鹅鹅”,到似懂非懂给客人们表演的“床前明月光”;从餐桌上被教育的“粒粒皆辛苦”,到情窦初开时内心涌起的“众里寻他千百度”;从相聚开怀时的“人生得意须尽欢”,到散落天涯后触景生情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要是中国人,谁不会吟几句古诗呢
1    我做了一件很出格的事。  我把后桌的名字写进了投给校刊的一篇小说里,后来全校都知道了叫宁飞的这个十恶不赦的反面人物。  宁飞脸绿了好几天,因为他无论走到哪儿,都有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这就是那个靠卖血的钱上网打游戏的宁飞?”“是呀,也不知是真的还是假的。”  可宁飞依旧像往常那样不冷不热地对待我。这不,他用一支笔轻轻捅我后背,低声地说:“唐格格,交数学作业。”我扭过身去,把作业拿给他,发现
当我丢掉了自信,发现世界一片昏暗。 我不敢去做任何事,害怕失败,感觉身边所有的人都比自己好。好想做个透明人,挖个洞钻进去不出来。  5岁的时候,我不会骑车,爸爸鼓励我说只要把车后面的小轮子取了,我就会了。可是我不敢,所以至今仍不会骑;15岁时去滑雪,所有同伴都从高处俯冲下去,而我迟迟不敢前进。明明知道就算是摔了也不会疼,可是我不敢,就是不敢; 17岁,学校有一活动需要答辩,走上台的我不敢直视台下,
·主持人语·  不同种类的语言文字都有其独特的规律和特点,不同民族的母语教育又有其鲜明的人文特征、民族特色,这就决定了母语教育的发展虽可借鉴其他民族,但不可丢失“自我”。语文作为中华民族共同语的课程,民族性是它的文化个性。母语教育应走一条“民族化”之路。  母语教育“民族化”是一种教育理念。它不是“复古”,也不是“排外”,而是遵照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遵照现代先进教育思想来进行和改造母語教育,以
我将此火高高举起  此火为大  开花落英于神圣的祖国  没有光的黑夜  夜里,总是带着恐惧入睡。  记不清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这样的,我的夜晚接受不了光亮,却又在黑暗中惶恐难安。  是害怕黑夜里充斥的沉寂,还是害怕那难以摸索的道路?我不清楚。我只知道,在那些没有光的夜里,无论眼睛是睁是闭,总有一个声音在问自己:你到底想做什么?  每天早晨顶着浓重的黑眼圈坐到教室里,大脑依旧陷于昏昏沉沉的梦中状态。早
记:你的父母一定非常支持你画画吧?  桂:我爸爸在计量局工作,妈妈是研究教育心理学的老师,他们都很支持我。我小时候就爱画画,逮哪儿就往哪儿画,妈妈从不阻止我,甚至墙面被我画满了,她就在上面贴一层白纸或者报纸,然后我就继续画,画满了她就继续贴,反反复复。最让我感动的事情,是妈妈陪我一起办《春蕾报》,我画画,妈妈负责用蜡纸刻版。那时每份报纸油印出来,我都很兴奋。还有很多同学来我家里投稿。这让我慢慢走出
我们为什么去太空?   了解宇宙演化及现象;探寻人类和地球生物在宇宙中的地位及意义;发展太空技术,并将其运用到不同领域……   这些都是我们探寻太空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对做客本期中天会客室的火箭工程师楚龙飞来说,驱动他探寻太空的,还有一个重要却简单的原因——星空在那里。   楚龙飞是谁?他是火箭工程师,也是中国第一家民营火箭公司翎客航天的联合创始人、CEO。2014年,他辞去中国运载火箭技
我是一个很平凡的女生,一个各方面都中等的高中生。有着不算漂亮也不算丑的相貌,一份中等的成绩(当然只是就我所在的学校来说),一个普通的家庭,没什么特长,也不是老师的“眼中钉”。总之,是一个丢在人群里就不见了的普通人。  从小到大我干什么都是普普通通的,不是最好也不是最差。这可能是我的性格造成的吧,我希望自己面面俱到,是个全才,可又没有恒心,没有自信,没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最终成了个“半吊子”。其实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