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腺上皮内瘤变诊断方法的探讨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66726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宫颈腺上皮内瘤变 (CGIN) 不同诊断方法的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北京妇产医院就诊的106例CGIN患者的临床表现、宫颈细胞学检查、宫颈活检及切除宫颈后的病理检查结果等资料。

结果

(1) 106例CGIN患者中,低级别CGIN (L-CGIN) 62例 (58.5%,62/106) 、高级别CGIN (H-CGIN) 44例 (41.5%,44/106) ;单纯CGIN 25例 (23.6%,25/106),混合CGIN患者[即合并宫颈上皮内瘤变 (CIN) ] 81例 (76.4%,81/106) 。 (2) 106例患者中,15例 (14.2%,15/106) 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TCT) 提示不典型腺细胞 (AGC),其中L-CGIN 4例 (6.5%,4/62) 、H-CGIN 11例 (25.0%,11/4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italic>P</italic>< 0.05) ;TCT提示AGC的15例患者中,单纯CGIN 11例 (44.0%,11/25),混合CGIN 4例 (4.9%,4/ 8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italic>P</italic>< 0.01) 。 (3) 28例行宫颈管搔刮术的CGIN患者中提示AGC者7例,占25.0% (7/28) 。101例行宫颈切除术者术前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为CGIN者23例 (22.8%,23/101),其中L-CGIN 11例 (19.0%,11/58) 、H-CGIN 12例 (27.9%,12/43),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italic>P</italic>> 0.05)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为CGIN的23例患者中,13例 (52.0%,13/25) 为单纯CGIN,混合CGIN 10例 (12.3%,10/8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italic>P</italic>< 0.01) 。 (4) 106例CGIN患者中,行宫颈冷刀锥切术85例,环形电极切除术16例,子宫全切除术5例,宫颈或子宫切除术前宫颈活检诊断CGIN者23例,术前诊断率为21.7% (23/106) ;83例 (78.3%,83/106) 为术后诊断。

结论

CGIN的常规检查手段诊断率均不高,多在宫颈切除后诊断,宫颈锥切术对诊断CGIN有重要价值。TCT筛查H-CGIN的阳性率高于L-CGIN。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对不同级别CGIN的诊断率无差异。单纯CGIN术前诊断率高于混合CGIN (合并CIN者) 。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GnRH-a) 治疗内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北京安贞医院2010年1—12月收治的198例内异症患者,分成3组,腹腔镜组52例,单纯行腹腔镜手术治疗;亮丙瑞林组76例,腹腔镜手术后加用国产醋酸亮丙瑞林 (其他名称:贝依) 3.75 mg/28 d×3;戈舍瑞林组70例,腹腔镜手术后加用进口醋酸戈舍瑞林 (其他名称:诺雷德) 3.6 mg/
目的评估国内现有的有创性产前诊断技术中母体细胞污染 (MCC) 的发生率及其对产前诊断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中心大样本量研究方案,在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期间采用PowerPlex 16系统对519例孕中期羊水标本、57例孕早期绒毛标本及对应的576例孕妇外周血标本进行短串联重复序列 (STR) 分型,根据分型结果判断是否存在MCC及MCC的程度;结合核型分析结果和分子遗传学诊断结果分析
期刊
目的探讨年轻的早期 (Ⅰa1~Ⅰb1期) 子宫颈癌患者行不同方式的宫颈广泛性切除术 (RT) 后的安全性和生育情况,并分析其复发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04年5月至2012年7月间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行RT的32例年轻 (< 40岁) 的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32例患者分为两组:行阴式RT (RVT) +腹腔镜下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RVT组),共1
目的探讨体外延伸野调强加腔内放疗联合化疗治疗子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1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46例Ⅰb1期~Ⅳa期 (包括Ⅰb1期1例、Ⅱb期8例、Ⅲa期2例、Ⅲb期33例、Ⅳa期2例) 子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46例子宫颈癌患者均予体外延伸野调强加腔内放疗联合化疗,具体方法为:采用体外延伸野调强放疗,延伸野
期刊
目的了解大剂量孕激素保守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的妊娠结局及相关因素。方法1996年6月至2010年1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年轻早期子宫内膜癌 (38例) 及子宫内膜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 (13例) 共51例,采用连续口服大剂量孕激素治疗,每3个月诊刮了解子宫内膜变化情况,病理检查证实完全缓解后给予个体化的后续治疗。回顾性分析其妊娠结局及相关因素。结果51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29岁。有
期刊
目的初步探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干细胞样 (SP) 细胞对醋酸甲羟孕酮 (MPA) 的抵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1) 采用流式细胞仪Hoechst 33342 (是一种荧光染色液) 染色法分选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细胞中的SP细胞 (即Ishikawa-SP细胞) 和非SP细胞 (即Ishikawa-non-SP细胞),采用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Ishikawa-SP和Ishi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