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阅读成为语文课堂主旋律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uhuhuan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个性化教育便应运而生,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的追求。作为一线语文教师,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实践着个性化阅读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更为开放、更为多元、富有个性化的语文课堂上获取更多信息,提升语文素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多种方式促进阅读的个性化,让个性化阅读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主旋律。
  习惯和兴趣促成阅读的个性化
  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时,教师就无需再花费太多的精力去思考如何引领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然而,现实状况是,阅读远未能成为学生的个人习惯,远未能成为学生的个人兴趣。缺乏以兴趣为前提的阅读,其结果一定是差强人意的;缺乏以习惯为“支点”的阅读,其收效一定是微乎其微的。作为一线教师,自然明白这中间蕴藏的“玄机”,但很多人仍然在不厌其烦地重复着一种行为——为学生加大阅读训练的强度,增加阅读量。这或许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但纯粹的技术演练,未必能真正使学生练好阅读的“内功”。
  现代语文教育研究表明:阅读本是一件“很私人的事”。当人们手捧书卷进行阅读时,鲜有人想借此来回答几道问题。果真为了如此,或许没有几个人愿意去进行阅读。为什么就不能尝试着让阅读者自主去对阅读材料进行体验、进行发现呢?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是对个性化阅读的最好诠释。以《红楼梦》而言,鲁迅说的就很有趣:“道学家见淫,经学家见易,革命家见排满,流言家见宫闱秘事,才子见缠绵。”可见,开放状态下的平等交流,阅读该有多美。
  在反复阅读中体现
  提升阅读能力的方法固然很多,但再好的方法也是文本与阅读个体的有机融合。显然,对读者来说,重要的不是寻找技巧,而是与文本接触。只有读,才会有感悟,才能有进步。事实上,不管是谁,对一陌生的文本,初始阶段总会表现出懵懂,甚至不知所云。但经过反复,读者就会渐知眉目。一位学者阅读《阿Q正传》时,反复诵读,当这位学者读到第13遍时才发现是“一面镜子”,继续诵读后才觉得是“报警器”。可见深入文本对提升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有多重要。显然,唯有经过大量的、反复的、不厌其烦的阅读,方可积累阅读经验,丰富阅读体验,实现知识的迁移,发挥个性化阅读的“正能量”。
  反复读,读出个性,读出创意,更多靠潜移默化。同一文本,就同一个读者而言,随着年龄增长、阅历增加、知识扩展,其理解会逐渐加深。苏轼曾言,一部作品,二十岁读,三十岁读,四十岁读,感觉会截然不同。著名作家毕淑敏在读《海的女儿》时的感悟就有代表性,她48岁才悟出人鱼公主依靠自力寻找灵魂的伟大精神。所以,每次阅读只求有一得足矣,“不求甚解”又有何妨?
  遵循认知规律
  新课程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有效途径,能让学生认识世界,发展学生的思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与写作可以互相转化。“披文以入情”“情动而辞发”。所以在阅读时,我们可以逆向而为,着力探究作者写此文的背景、动机和目的。这种顺作者思路而行的阅读,会让作品在阅读者面前显得清晰,会使阅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变得容易。
  作为一种交流,阅读不独是为读者个人信息处理能力有所提高;通过阅读,经过思想与思想的交流,它还会丰富彼此的思想,丰富彼此的感情,开阔彼此的眼界。同一文本,在不同的作者眼中,由于阅读的角度的不同、认识水平的差异,所生感悟也会不同。对待同样的一部小说,有的人只注重小说的情节,有的人会注重小说中人物的命运、注重人物冲突,有的人会发现小说中蕴藏着的更深的意义。
  陌生化手法表现
  从作品创作来看,文学写作之所以称创作,都是因为作者超越前人、超越自己的结果。作品中的每一独特的典型相对于读者来说,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比较陌生的,这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作品,像一面镜子再现真实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家创作的作品正是运用了陌生化的手法来表现作者的思考和情感,才有了创造出来的这些成果。所以读者在阅读时,也不可忽视陌生化阅读的力量。
  正确的方法引导
  对教学而言,在认识到阅读教学的独特性之后,如何来有效组织阅读应是头等大事。在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独立阅读基础上,也不能抛开教师的个人素质。作为语文教师,应不断扬弃,不断创新,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新课程理念为准绳,从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从教材实际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不受限于教材,而敢于“跳出教材教教材”,适时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认真研读教材,要肯在教材上下功夫。
  独立地阅读文章,意味着教师在阅读课文时要有自己的见解,能和作者进行一番对话。这个对话的深浅,会直接影响到教学对话水平的高低。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敢于大胆质疑文本,进行有效整合,努力开发文本资源,丰实教学“功力”,不断积淀自我、提升自我、超越自我。例如:在教学《人琴俱亡》一课时,教师就应该在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发现“王子猷‘语时了不悲’”的根源在何处,然后再引导学生做深入探究和挖掘。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磨头镇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对家蚕幼虫5龄期第2天、第5天和第7天的中肠蛋白质进行分离,并利用ImageMaster2DPlatinum对所分离得到的蛋白图谱进行比较,并对一些蛋白质斑点进行了质谱鉴定
电视新闻的文字稿是对电视画面的说明、阐述,它与电视画面相辅相成,共同发挥着作用。电视新闻文字稿的结构和写作方法,具体到口播新闻、图像新闻、现场报道各有不同的要求和特色
地方民族院校师范专业总体条件相比重点院校并不占优势,如何充分挖掘地方资源成为推进师范生质量提升的关键。教师个人教育观念对其今后的教学行为有重大影响,需要在校期间充
以口蹄疫病毒株OA/58RNA为模板,反转录并扩增目的cDNA。通过分子克隆技术将前导蛋白编码序列Lab与逆转录病毒载体pBPSTR1连接,将构建正确的重组载体命名为pBPSTR1-Lab。通过
《崂山道士》一文中,王七心中的"道"是道术,而道士心中的"道"是完整的道教思想。道为本,术为末,王七的"道"是为了满足个人欲望,而道士的"道"则包含着更为宽广的救世理想,是蒲松龄对中
布洛陀文化是壮族先民留给人类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合理开发和利用布洛陀文化资源意义重大。优势与机遇叠加的结果,使田阳县布洛陀文化的开发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物理师范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对培养、提高师范生职业技能方面显得越来越重要。新课程背景下以技能培养为导向、课内课外相结合、学校社会相补充、高
为了应用Red重组工程技术实现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染色体上的表达,寻找染色体上外源蛋白的稳定高效表达位点,使用Red重组工程系统和kan/sacB无痕迹修饰技术,将易于定量分析的荧光
在重庆市江津区教育党工委提出“平安教育、和谐教育、幸福教育”三大教育命题后,重庆市江津区吴滩中学便积极行动,在师生和家长当中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重庆市江津区吴滩中学将“和谐教育”作为发展的突破口,对学校教育展开了一系列探索研究。  教师关系是实现和谐教育的基础  构建和谐的教师关系,倡导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是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学校要以教师发展为本,充分挖掘教
为了办成全面合格的本科院校,新建本科院校在实验教学管理方面必须深化对实验教学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完善实验教学管理体制,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实验教学以提升实验教学质量,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