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雾深处有洞天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s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蒙的小说《葡萄的精灵》被选入北京版的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这篇用散文的笔法写成的小说,看似情节简单但细细咀嚼之后,便可体会到云雾深处别有洞天。
  一、不喝酒的穆敏老爹为什么要酿酒
  “穆敏老爹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而一个严肃的穆斯林,是既禁烟又禁酒的。”这是小说中的第一句话,它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全文就是从烟和酒这两个角度塑造了穆敏老爹这个人物。但这句话说得饶有兴味,王蒙肯定了穆敏老爹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但是不是一个严肃的穆斯林呢?作者留给读者来判断。我们先从穆敏老爹,这个虔诚的穆斯林为什么要做葡萄酒入手, 用穆敏老爹的话就是“您(穆敏老爹的妻子)做得那些饮料都太没劲”,什么是“有劲”的生活呢?那就是穆敏老爹这样的生活,“他让老太婆把瓶子反复洗刷清洁,然后,他用煮过的白纱布挤压和过滤葡萄原汁,先用一个搪瓷盆子把葡萄汁盛起,再通过漏斗,将葡萄汁灌入两个玻璃瓶里。”虽然自己不喝酒,穆敏老爹做葡萄酒却如此恭敬而有诚意。可是老爹拒绝了“我”的酒药,“这是最好的葡萄酒。好葡萄挂在藤上自己就会变成酒。老王,您没有吃过吗?摘晚了的葡萄本身就有一种酒味。哪有酿葡萄酒还要放酒药的道理?”饱经风霜的穆敏老爹明白生活本身就是酒药,葡萄经过“挤压和过滤”,承受了生活的压力和磨难后,哪里还需要酒药呢?当“我”报告穆敏老爹“瓶子里出现了气泡,液体开始变得浑浊起来”,老爹满意的摆动着胡须说:“就是要这个样子。”并胸有成竹预示:“它要沸腾的,沸腾几次,再平静,就变成好酒了。”这哪里是说酒,这分明就是说生活,王蒙的一生不就是这样几次沸腾最终变得纯净了吗?苦难就是生活的酒药。于是经历了晚秋的阳光,初冬的雪和来自西伯利亚的北风后,葡萄汁经历煎熬翻滚几次后,在不断挣扎中升华、提纯。夏季来到了,老爹的葡萄酒就做成了。这不就是穆敏老爹在告诉我们生活的过程吗?穆敏老爹酿酒的过程,就是酿造生活的过程。
  与其说“饮料太没劲”,不如说穆敏老爹的“有劲”的生活就是酿酒过程,那就是找一件事认真地去做,感受劳动过程的快乐。这不禁让我想起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只要你有一件合理的事去做,你的生活就会显得特别美好。”
  穆敏老爹决定请几个朋友来享受他酿的酒。“至于老爹,还从来没有见过他请客呢,更不要说请客饮酒吃肉了。”老爹是个虔诚的穆斯林,自然不会请客饮酒。“是的,请谁呢?谁是我的朋友呢?好像都是我的朋友,又好像都不是……”恭敬而又真诚的穆敏老爹,当然会觉得“都是我的朋友”,但“又好像都不是”,因为穆敏老爹不敢确定喝酒的人是否都能体会出他酿酒的全部情感?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之中,虔诚的对待生活所给予我们的一切,无论是风雪,还是阳光,无论是磨难,还是快乐,生活的酸甜苦辣浓缩成了酒,喝酒的人能体会出他酿酒的整个过程的辛劳和快乐吗?老爹惶惑了。
  一天夜里,大队民兵连长艾尔肯来讨酒时,“老爹的样子非常愉快,好像十分乐于为这两瓶酒找到这样体面的出路,好像他早已在等待需要他的酒的人的到来。”他不喝酒,但他能体会别人喝酒的快乐,“拿去吧,这酒的力量可大了!”这就是穆敏老爹要的火热的生活,他能感受到大家聚会的火热情怀。
  他经历生活的苦难,但从不抱怨,他经历生活的曝晒煎熬,最终晶莹剔透,超凡脱俗,如深山秋水,心清目明。他早已化作那幽香的葡萄精灵,滋润着所有的人,这就是他酿酒的原因。
  二、为什么第二次品酒才品尝出味道
  穆敏老爹认真虔诚地酿造的葡萄酒,第一次“我把一点点‘酒’倒在一个小木勺里,用舌头一舔,几乎叫了起来:‘这不是酒!这是醋,不,这不是醋,是盐酸!’确实:酸得我舌头像着了火。”然而到了艾尔肯家喝,就不同了,仅仅是和许多热情乐观的维族兄弟喝酒的缘故吗?显然不是这样简单,第一次品酒只是用舌头一舔,就像蜻蜓点水一样,当然只会觉得酸,所以我愈是说酸,穆敏老爹愈得意地说他的酒造得好,有劲,根本不理睬我的分辩。穆敏老爹知道我此时并不能体会出这酒的真正味道。经过一个月的沉淀,在维族兄弟的热情邀请下“我”第二次“拿起这杯酒,一仰脖,咯地吞了下去。“我”整个嘴都是火辣辣的,我张大了口”,但“刚刚闭上嘴的我忽然辨出了一丝沁人心脾的幽香”。这一次“我”不是用舌头一舔,而是一仰脖咯地吞下去,只有这样你才能品味出这浑厚的酒中的全部滋味,这就像那些永远站在生活边上,感受到了生活中的一点点苦难就因害怕而逃避生活,感到生活苦不堪言,不敢再投入生活的人。
  当你深入到生活中去,你就不仅仅会感受到生活中的苦难,而更多的是苦难之中的幽香。这也是智慧的穆敏老爹告诉我们的。
  所以“我”在大口的品尝穆敏老爹的酒后,“我”忆起了这酒的前身前世,“我”体会到了穆敏老爹的内心,而“酒杯轮流下传,每人一杯,转了一圈以后,又一圈,大家又唱又跳又笑,齐声赞美老爹的酒好”,穆敏老爹化作葡萄的精灵让所有的人快乐。大家称赞“好酒!赛过伊犁大曲!穆敏老爹做的还能有错?”“穆敏老爹做的还能有错”,这一句话意味深长,真诚善良的老爹得到所有人的敬重。这些苦中作乐的汉子们当然体会出穆敏老爹这酒的滋味,穆敏老爹找到了他的朋友,他为他的酒找到了好出路。
  穆敏老爹就是那入口火辣辣,继而一丝沁人心脾的幽香的葡萄酒,他就是那充满柔情的葡萄的精灵。
  三、小说题目为什么是《葡萄的精灵》
  如果说穆敏老爹酿造的葡萄酒浓缩了“一个轮回以前的玫瑰紫葡萄的甘甜、芬芳、晶莹、娇研”,这酒便是葡萄的精灵,也是穆敏老爹性格的精灵,那么酿酒这个情节和题目“葡萄的精灵”之间的联系是十分明显的,但“吸烟”这情节和“葡萄的精灵”似乎没有联系,为什么题目是“葡萄的精灵”呢?
  这便是这篇小说的独到之处。
  穆敏老爹“吸烟”是由批评队长哈尔穆拉特的生产没计划引出的,一句“头脑在哪里呢”,惹恼了火爆性子的队长,队长极力辩解自己脑袋的价值和尊严。小说中写道:“队长一着急,老爹就笑了,别的队委也笑了,旁观的阿依穆罕大娘与我也笑了。”
  这里作者先让老爹笑,然后别的队委笑,再是大娘和“我”笑,哈尔穆拉特笑,为什么作者不简洁地写“大家都笑了”,而要按照这个顺序让他们一个个地笑?
  老爹必须先笑,面对火爆性子的队长的急切辩护,老爹的笑表现出真诚和宽厚,他是对事不对人,老爹宽厚的笑化解了会上的火药味,于是其他的队委放心地笑了,看到矛盾消除,大娘和“我”自然也笑了。老爹不就是葡萄的精灵吗?一个笑化解了所有的矛盾。
  在笑声中副队长批评哈尔穆拉特,哈尔穆拉特也尴尬地笑了,为了挽回面子,他慷慨地请大家吸烟,“队长忽然给从不吸烟的穆敏老爹手中塞了一条纸,并宣称:‘今天我们要请穆敏吸烟,不吸不行。’”
  队长是真诚的道歉,还是真诚中有狡黠地难为对方的情绪呢?穆敏老爹是虔诚的穆斯林,他该怎么办?不抽队长的烟不行,因为这样不利于团结,会使今后他们之间心存芥蒂。于是智慧的老爹“很认真地向外吹,发出一种只有五岁以下孩子才可能发出的呜呜声”,穆敏老爹自如的化解了这件事,他的这一举动,是恭敬而又诚意的接受队长的歉意,这不正是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吗!老爹的智慧和虔诚让“所有的人笑成了一团”。饱经风霜的智慧老人这样化解矛盾,他怎能不是一个“精灵”呢?他就是一颗晚摘的葡萄,他本身就是酒,他就是酒的灵魂,他能自然的化解生活中的种种困境,这和下文“动乱岁月、少数民族的朋友、农村劳动,使我愈来愈爱上了酒”是相呼应的。所以看似和题目无关的“吸烟”的情节,实际是文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生活的艰辛和苦难,在穆敏老爹宽广的胸怀里,经过沸腾、沉淀,最终化作酸涩中充满幽香和柔情的葡萄美酒,新疆的生活也让王蒙思想上走向成熟,他在底层获得了生活的快意,找到了超越苦难的精神之光。
  [作者通联: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其他文献
由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上海市中学语文教育研究会、上海语文学会、上海市写作学会、上海市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上海市语文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语文学习》杂志社、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等九个单位联合举办的“‘黄玉峰语文教育’研讨会”于2011年12月23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及上海市50多所学校的教师代表20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
毛乐耕先生的《翻书小语》(线装书局2014年4月初版)摆在我的案头已有好些日子了,我迟迟不敢贸然下笔,唯恐在这位学识渊博的长者面前暴露了我的浅薄和无知。因为在我看来,这是一部严谨扎实的读书随笔集,是毛乐耕读书、读人、读社会的集中展示。  全书分为两辑,一为“书灯盏盏”,一为“书声琅琅”,两辑文字,通篇不离一个“书”字,使人想起窗明几净、香烟缭绕、清茶悠悠的读书人的世界来。毛乐耕是一个爱书的人,他爱
一、课例背景  网络平台被越来越多的学校应用于教学中,并为教学增添新的活力。对于它如何发挥最大平台效能,很多学校也都在积极的探索中。两年来,本人非常幸运地参加了今日学校《依托网络平台,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逐渐地了解到今日学校作为第一批“上海市信息化实践学校”的背景和运作情况,于是开始关注今日学校如何结合学校实情,依托网络平台,与学科教学进行多元整合,促进教师业务发展的情况。
一、导入新课  写议论文,什么最难找?素材!素材的匮乏正是我们的短板。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知道怎么写,而是不知道写什么。唉,作文,想说爱a你不容易!写作文找素材真的有那么难吗?其实没有那么难,中学生的生活储备足够了!不信,咱们试试!  二、素材展示  师:下面,我们来看几道作文题,你们点题目,我来说素材。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老师说,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潜力,就如每一粒米都有它的潜
一直以来,我钟情于记叙性作品,因为它以鲜明的形象给我情绪感染;执着于议论性作品,因为它以严密的思辨给我思想启迪;无视于说明性文章,因为它那干涩的术语让我味同嚼蜡。近日品读过现代画家吴冠中先生所作的小品文——《桥之美》,才蓦然发现,原来说明文同样具有华美的文采,感人的魅力。  一、音节整齐匀称,韵脚和谐,给人荡气回肠之感  “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气”中,“做”和“透”,“一次”
生命的产生、存在及其价值实现问题一直伴随在教育过程中,因为教育的目的直接指向人的发展。“生命是教育之本,是教育存在的根本性依据,离开了生命,再发达、再繁荣、再重要的教育,都因为失去了根本,而丧失教育的本真。”①而今天我们又反复地强调生命教育,是因为目前的教育出现了一些异化现象:第一,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知识的识记而轻视理解和运用,注重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意愿和态度问题,注重理性思维训练而忽视生命体验
应用文是指日常生活或工作中经常应用的文体,如公文、书信、讣告、收据等。[1]应用文作为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文体,不管是古代抑或现代社会,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代如祭文、昭策、文书、奏议等,都属于应用文范畴,敦煌文书中保存有大量的官私文书,如符、牒、状、帖、榜文、判辞、公验、度牒、契券﹑社司转帖﹑帐历﹑书牍﹑分家产文书﹑遗书等。   目前我国中学应用文教学方面,存在着不重视甚至忽略应用文写作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教学建议”部分,有一段谈及“阅读”及“阅读教学”的重要话语,称“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
《童年的朋友》是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的第一篇课文,可能是因为教学习惯的原因,又可能是因为学生时代积累的学习习惯的原因,笔者对每册第一篇课文都会感觉到非同一般的兴趣。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即使不教初一年级,也常常将这篇文章拿出来琢磨琢磨。在某个时候,当笔者试图以童年的高尔基、童年的自己两种身份来读这一课文时,收获到了以往未曾收获到的东西。  一、作者视角下的那“一根不断的线”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
【评议文章】郑宇《PIRLS研究概述及其对国内小学语文教材编制的启示》,原载《课程·教材·教法》,2013年第2期。  【内容提要】从2001—2011年,PIRLS有关阅读素养的定义、项目内容以及评价框架体系在不断地调整和充实,PIRLS的这些研究成果对国内小学语文教材编制有重要借鉴意义:从目标来看,阅读教学的最终指向是要实现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从过程来看,可以构建一个相对独立而清楚的阅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