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朋满座、群英荟萃

来源 :中学语文·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ub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上海市中学语文教育研究会、上海语文学会、上海市写作学会、上海市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上海市语文工作委员会办公室、《语文学习》杂志社、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等九个单位联合举办的“‘黄玉峰语文教育’研讨会”于2011年12月23日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及上海市50多所学校的教师代表20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全国首届教书育人楷模、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金炳华,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程天权等发来贺信。
   研讨会上,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邓正来、上海作协副主席赵长天、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院长王德峰、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骆玉明,原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上海市教委巡视员尹后庆、原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张民生、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等领导与嘉宾致辞。黄玉峰老师致答谢词,并接受青年教师代表与学生代表的献花。上海师大附中副校长、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复旦附中2000届毕业生、《第一财经》《头脑风暴》执行制片人、总导演茹晨,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尚文上台进行了主题发言。研讨会分别由兰生复旦中学副校长李海静与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特级教师黄荣华主持。
   各位嘉宾的致辞与发言都高度肯定了黄玉峰语文教育思考与实践的意义。黄玉峰老师从事中学语文教育已45年。几十年来,黄玉峰老师的名字和他的“大语文”教育观一直与中国基础语文教育改革联系在一起。从1980年代的“还我琅琅书声”,到1990年代的“文化学旅”,到2000年代的“教学生活得像个‘人’”,黄老师始终将“读书做人”放在语文教育的中心。读怎样的书?怎样读书?做怎样的人?怎样做人?这些问题是黄玉峰老师“大语文”教育关注的核心所在。几十年间,黄玉峰老师以他的“大语文”教育视野迎来了一批批稚嫩的学生娃,以他的“大语文”教育艺术培育了一批批有文化、有思想、有性灵的现代公民。
   在下午的观摩课与评课上,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特级教师黄荣华老师执教《中国新诗的审美范式与民族心理》,特级教师黄玉峰老师执教《我所认识的蔡孑民先生》。课后,著名语文教育专家、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孙绍振、上海师大教育学院教授王荣生进行了评课,他们都高度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语文教学理念与课堂实践。原杨浦区教师进修学院院长、特级教师杨先国,浙江省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胡勤等与会老师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与体会。
   本次研讨会历时一天,各方对“黄玉峰语文教育”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相信其中所获得的有关语文教育的启示,定将助推中国基础语文教育改良。
  [作者通联:上海复旦大学附中]
其他文献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文章开头短短的几句话,就散发着早春清新活泼的气息,作者热爱生活之情溢于言表,让读者心旷神怡,一下子进入春天的节奏。  《春》这篇散文,朱自清运用了“小清新”的笔调,书写了一篇“春的赞歌”,文章语言生动优美、主题简洁明朗,贮满了诗情画意。这篇文章是作者写于工作顺利、家庭生活和谐时期,心情较为平静恬淡,笔调也清新自然。作者不是单一的去描写春天的景色,而是把
林语堂先生在谈到晋人陶潜《归去来兮辞》的时候,赞颂道:  陶渊明是整个中国文学传统上最和谐的人物,我想没有一个中国人会反对我的话吧。他没有做过大官,很少权力,除了本薄薄的诗集和三四篇零星的散文外,在文学遗产上也不曾留下什么了不得的著作,但至今还是照彻古今的炬火,在那些较渺小的诗人和作家心目中,他永远是最高人格的象征。  ……  陶渊明仅是回到他的田园和他的家里去,所以,结果是和谐,而不是叛逆。① 
杜郎口现象给人们的启示是多元的,而笔者感触最深的则是他们在学习方式变革方面的独特探索,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高度自主、高效合作、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杜郎口中学在新课改实践中创立了“三三六”课堂教学模式,即“课堂自主学习的三特点: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自主学习三大模块:预习、展示、反馈;课堂展示的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其思想核心是“相信学生、依靠学
一次偶然的机会,童话大王郑渊洁在一个针对小学生的作文辅导班上听了半节课,“真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郑渊洁觉得,作文辅导班的老师对孩子讲的几乎全是让人今生今世永远写不出好文章的话,“就好比给孩子注射了永远写不出好文章的疫苗。”  郑渊洁回到家,找出一些出版社近年寄给他的连信封都没拆过的作文类书刊,仔细研读,读完毛骨悚然。在学生的一篇篇习作上,专家们在文末写几十个字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通用评语。
用“本质”这样的词来描述靴子这样的制品,大概只有高尔斯华绥想得出来。如同一匹文字黑马,它突然出现在读者眼前:  “只有亲眼看过靴子灵魂的人才能做出那样的靴子——这些靴子体现了各种靴子的本质。”  还有一处是这样的:  “人们不可能时常到他那里去,因为他做的靴子非常经穿,一时穿不坏的——他好像把靴子的本质缝到靴子里去了。”  然而,“靴子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笔者注意到,《品质》入选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
作文说到底是个性的表达,表达自己的发现,以己之心去洞察生活,感悟人情,力避落入公共话语的俗套,力避在故纸堆中徘徊。近几年的高考作文也在有意地引领学生关注生活,写出当下青少年的人生体验与认知。  表达的价值在于真实,说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心实意(意志)、真情实感(情感)、和真知灼见(思想),并为自己的表达负责。但学生作文中丢失自我的问题已成为最大的弊病,也是考场作文宿构、套作成风的缘由之一,因而,
课文解读方法是直接决定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当前中学语文课文解读方法却存在着两种情况:阐释过度与解读不足。  一、阐释过度  这种分析多将文本与历史背景、政治意义、社会影响相结合,任意“拔高”主题,课文解读成为了政治学的附庸,社会学的奴仆。  比如《荷塘月色》中的“颇不宁静”。许多教师在讲解时仍然沿袭几十年前的政治话语:朱自清的不宁静是由大革命失败后白色恐怖笼罩全国造成的,心忧天下的爱
所谓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能激发、支持、促进学生内部学习过程的系列事件。心理学家奥苏泊尔阐释自己提出的“有意义学习”时这样表述:“当学习者运用某种内在的认知操作来主动解释其经验时,意义就产生了”,“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所以,探测学生的已知,评估学生的学习起点,进而确定自己的教学起点及教学内容,对教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以《中学语文》2012年第5期刊登的宋登水
下面是2009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  时尚表现为语言、服装、文艺等新奇事物在一定时期内的模仿与流传。各种时尚层出不穷。其间好与坏,雅与俗,美与丑,各种观点交错杂陈。创新与模仿永不停息地互动。有的如过眼云烟,有的能积淀为经典。“人们追逐时尚,不是因为它适合自己的气质,而只是因为大家都是如此。”  请以“品味时尚”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当前中学生学写议论文有一个极大的弊端就是不会说理,不会分析事例,它直接导致学生议论文出现两种很呆板的文章格式:一种就是开头提出观点,然后堆叠一些事例,最后一个“由此可见”转到结尾的结论上来;第二种就是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列举两个或三个分论点,在每一个分论点后写一两个例子,最后得出结论来证明论点。这两种文章论点与论据之间互相脱离,只叙写事例,没有分析,属于“不讲道理”的议论文。因为论证简单,内容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