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丁香 芬芳有声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mesleehp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届哈尔滨音乐比赛(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 Harbin)于2019年8月28日至9月10日在哈尔滨举办。哈尔滨音乐比赛由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哈尔滨音乐学院共同主办,以发掘全世界年轻音乐家卓越潜质、促进世界文化交流、提升哈尔滨城市综合实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助推黑龙江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高层次、高质量、高品质的定位,为全世界音乐家提供了交流学习、展示天赋的平台。本届比赛在上届声乐、钢琴、小提琴三项赛事基础上增加了作曲比赛。大赛延续上届赛程,分为预选赛和现场角逐两个阶段。本届比赛收到了来自22个国家和地区的305名选手报名参赛。经过5月中旬至下旬作曲组的乐谱预选赛、器乐与声乐组的视频预选赛,最终邀请了6位作曲、30位钢琴、30位小提琴、35位声乐选手来到哈尔滨参加比赛,共同争夺多个奖项。
  第二届哈尔滨音乐比赛开幕式暨作曲决赛音乐会于8月31日晚9点在哈尔滨音乐厅盛大启幕,由著名指挥家朱其元先生指挥的哈尔滨交响乐团演奏。钢琴和小提琴组比赛采取四轮制:初赛、复赛、半决赛、决赛,声乐组比赛采取三轮制:初赛、半决赛、决赛。最终,12名选手喜获奖项,每组比赛的前三名,除获奖证书外,第一至第三名将分别获得5万美元、2万美元和1万美元的奖金。来自澳大利亚的吴承昊、中国的张光一、美国的鲍比葛(Bobby GE)分别获得作曲组前三名,获奖作品分别是:《冰风雪地》《冰·雪》《冬至·黄昏》。来自韩国的禹熙英(Se-Hyeong YOO)、中国的郝一雷、韩国的金多率(Dasol KIM)分别获得钢琴组前三名;来自中国的柳鸣、中国香港的陈菁莹、韩国的金哈朗(Haram KIM)分别获得小提琴组前三名;来自中国的张龙、张文沁、陈艺宝分别获得声乐组前三名。
  9月10日晚7点在哈尔滨大剧院举行了隆重的闭幕式暨颁奖音乐会。由著名指挥家胡咏言先生执棒哈尔滨音乐学院中俄乐团,携钢琴组一等奖获得者禹熙英、小提琴组一等奖获得者柳鸣及声乐组前两名获得者张龙、张文沁为广大哈尔滨乐迷奉献了一场顶级音乐盛宴。
  纵观本届比赛,呈现出如下三方面特点。
  一、搭建顶级赛事平台,促进世界人文交流
  哈尔滨的城市发展始终与音乐相伴,不仅拥有交响乐团、芭蕾舞团、高等音乐学校等百年音乐传承,还有哈夏音乐会、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和中俄音乐交流等音乐活动,现如今,更有哈尔滨音乐比赛的强势加盟,并已成功举办第二届。
  本屆比赛仍由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主席叶小纲担任赛事组委会主席、艺委会主任,联合执委会、艺委会支委会联合办公室共同为参赛选手搭建高端专业化国际音乐赛事平台。本届比赛聘请了27位来自中国、意大利、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国际著名艺术大师分别担任作曲、钢琴、小提琴、声乐组别的评委,他们中既有曾被《纽约时报》在20世纪80年代初评为“新音调作曲家”之一的罗伯特·比瑟(Robert Beaser),还有1971年在布鲁塞尔举行的伊丽莎白女王国际音乐比赛获奖并先后在许多重要国际比赛中担任评委的扎克哈尔·布朗(Zakhar Bron),以及我国著名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徐惟聆教授,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主任吴迎教授等专业音乐评委。
  与上届音乐比赛相比,本届参赛选手的国籍更加多元化,不仅有来自中国、美国、英国的选手,还有来自俄罗斯、意大利、德国、葡萄牙等国的选手,在此基础上,不同的学派在哈尔滨音乐比赛的舞台上百花齐放,如:美国学派、德国学派、意大利学派等。本届声乐参赛选手自行准备的曲目范围涉及艺术歌曲、歌剧选段等;器乐组选手的选曲除贝多芬、肖邦、巴赫、李斯特作品外,还包括了斯克里亚宾、肖斯塔科维奇、塞缪尔·巴伯等音乐作品。这些不同风格、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能够多方位多视角地展现选手的音乐技术技能与多风格艺术作品的驾驭能力。除此之外,器乐组选手的半决赛、决赛曲目在大赛规定的具有一定难度系数的协奏曲中自行选择,赛事组还专门要求参赛选手演奏、演唱中国音乐作品。其中,钢琴、小提琴组的中国作品是哈尔滨音乐比赛委约作品,分别是胡祉璇的《木兰——为钢琴独奏而作》、张书浩的《复苏——为小提琴与钢琴而作》,声乐组选手在大赛指定的十首中国作品中自行选择。
  大赛规定必须演奏、演唱中国音乐作品,这一举措有效地向世界输入中国元素,扩大中国音乐作品的国际影响力,一方面无疑促进中国音乐作品的创作与发展,另一方面也加快了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
  二、创造性的音乐创作,凸显精湛艺术水平
  本届赛事的一大亮点即是增加了作曲比赛,以“冰雪北国风光”为创作主题,参赛作品各具特色,审美与风格定位准确,用音乐绘制冰城风景。
  现代音乐创作,作曲家更加注重对声音的挖掘,用“新音色”来表达音乐思想、塑造音乐形象。获得本届比赛作曲组一等奖澳大利亚吴承昊的作品《冰风雪地》,一开篇乐队就以热烈的音响烘托出冰风的呼啸声与人们在雪地上热闹欢腾的景象,尾声处长笛在弦乐组背景的衬托下明亮且空灵,象征着茫茫大地上皑皑的白雪。二等奖中国选手张光一的作品《冰·雪》,运用音色模仿原则展现出不同乐器的音乐角色,通过乐器的特殊奏法模仿了冰凌相互碰撞的声音、寒风的呼呼声并营造出雪花漫天飞舞的意象。三等奖美国鲍比葛的《冬至·黄昏》,开篇以长笛、单簧管、竖琴、三角铁间相互呼应,多变的音色展现初降雪花时的景象,随后乐队音响不断强烈,犹如一场大风中呼啸的降雪,尾声处回归雪后宁静,给予听众无限的思考空间。
  钢琴、小提琴、声乐组选手在本届比赛的舞台上也有着非凡的表现。以钢琴组一等奖获得者禹熙英为例,他的演奏技术较全面,初赛曲目涉及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贝多芬作品,三种风格都把握到位。他的决赛曲目谢尔盖·普罗科菲耶夫《C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以丰富多变的力度层次、绚烂多彩的音色以及乐章之间鲜明的对比、辉煌的演奏效果,博得了评委和观众的热烈欢呼声与掌声。音乐表演的创造性尤其体现在表演者个性的表达,美国钢琴家兼音乐评论家约瑟夫·巴诺威茨认为:“成功的演奏必定是演奏者的个性与作曲家的个性融为一体,而不是任何一方受到压抑。”因此,在注重作曲家个性的同时,期待更多的参赛者富有个性的音乐表达。   来自世界各地的选手们以完美的艺术表现在哈尔滨音乐比赛的舞台上绽放光彩,提升了本届比赛的国际影响力。尤其本届声乐组一等奖获得者张龙,不久又获得2019年德国“新声音”国际声乐比赛第一名,由此更加凸显本届比赛的国际水平。
  三、音乐纽带连接世界,树立城市文化品牌
  一场优质的国际音乐赛事是连接世界各个国家音乐文化的良好纽带,可以促进不同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加快城市音乐文化的发展。在14天的赛程中除进行了21场比赛外,还举办了6场大师课以及1场音乐会。其中大师课包括了乔纳森·弗依德艺术管理大师课、詹卢卡·马切达艺术管理大师课、陈银淑作曲大师课、徐惟聆小提琴大师课、吴迎钢琴大师课、扎克哈尔·布朗小提琴大师课。音乐会包括:瓦西里耶夫·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格拉组诺娃·列金娜、维亚切斯拉沃芙娜大提琴大师音乐会。无论是音乐会还是大师课,多领域顶级艺术大师齐聚音乐之城哈尔滨,不仅带来高水准的音乐会盛宴,同时也向参赛选手、哈尔滨音乐学院的师生及众多的中国乐迷讲授西方音乐文化及前沿的艺术理论。
  本届比赛的颁奖典礼暨闭幕式上,赛事组委会还特别邀请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音乐比赛世界联盟秘书长本杰明·伍德罗先生以及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院长瓦西里耶夫出席,他们的到来,为本届音乐比赛涂抹了一笔重彩,增加了比赛的国际性与权威性。评委与乐评人也对本届比赛大加贊赏,媒体报道中称:“大赛为音乐之城,注入了更强劲的音乐基因。” 在首届哈尔滨音乐比赛结束后,每组的一等奖获得者(声乐为二等奖获得者,一等奖空缺)签约哈尔滨音乐学院青年艺术家,为哈尔滨城市音乐文化发挥自身价值。小提琴组与钢琴组周颖、潘林子获得一等奖后,又分别获得其他国际比赛的大奖,由此说明,哈尔滨音乐比赛所选拔出的选手正是一批成熟、长久、职业化且经得起考验的音乐家。正如组委会主席叶小钢在开幕式致辞中所说:“音乐是一种世界的语言,是一种美,更是一种生活。哈尔滨是一座音乐之城,拥有着百余年的音乐历史。音乐自始至终与这座城市的每一个平凡人共同生存。我相信,哈尔滨音乐比赛会让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收获足够的惊喜,也会让各位参赛选手获得无与伦比的音乐人生经历。”
  结 语
  这场音乐文化的饕餮盛宴不仅为我们带来精彩的视听享受,同时也丰富与提高了市民的音乐审美文化修养。纵观整场比赛,作曲比赛是本届比赛新增项目,选手们用灵动的音符、不同的乐器组合描绘了各具特色的“冬日冰雪”景观。通过比赛的磨砺检验,在音乐创作方面,作曲家们需代入更多的真实感受,与听众沟通做包容的音乐。表演类选手们在比赛过程中不乏清晰、流畅与精彩表现,尤其钢琴组一等奖获得者禹熙英在颁奖晚会上的演出,观众们呼声极高,连续返场两次。通过对评委的赛事专访中,我们也能体悟到比赛并不仅仅只是单纯的技术比赛,正如声乐组评委张立萍女士对选手们参赛提出的建议:要注重对音乐作品内容的表现。现在评委们更加注重对一个作品整体的表现,不仅关注声音的质量,也看重在舞台上对角色诠释的准确性。所以,不论哪个音乐专业的学习,都要在保持技巧练习的同时注重提升个人的文化底蕴,以期对作品做更加完美的诠释。
  从获奖的中国选手的学习经历来看,大都有着在国外音乐学院学习和在专业艺术院团工作的经历。因此,国内音乐学院应更加重视专业教学的国际化,加强与国际音乐院校和艺术院团的联系,源源不断地向世界音乐舞台输送“中国制造”音乐人才。
  (责任编辑:张洪全)
其他文献
[摘 要]  19世纪的著名作曲家瓦格纳在他创作的歌剧作品中颠覆了浪漫主义风格时期传统歌剧的基本范式与“他律”性特征的审美传统。在其歌剧《汤豪瑟》的选段《伊丽莎白咏叹调》中就彰显出了很多瓦格纳的综合性、戏剧性内涵特点。本文从分析这些咏叹调的“音乐”“审美”等元素,来透视歌剧内涵中的“戏剧性”特征。  [关键词] 戏剧性思维;戏剧性语言;终曲;无终止  [中图分类号]J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以创作、教学、研究、艺术实践四维一体构建地域音乐特色课程“黎族合唱”在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教育传承、传播体系。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其一,独树一帜的黎族合唱是黎族音乐现代传承的成功典范;其二,以四维一体的模式构建地域音乐特色课程“黎族合唱”在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传承样态;其三,以四维一体模式构建地域音乐特色课程“黎族合唱”在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育传承的价值及意义。  [
期刊
[摘 要]  上海当代音乐周步入第12个年头,开放性的定位、高品质的演出以及全方位的执行使其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音乐盛事。2019年9月13日晚,上音歌剧院灯火璀璨、座无虚席,第十二届上海当代音乐周开幕式驻节作曲家交响音乐会携手上海爱乐乐团、著名指挥家咸信益、小提琴家亚历山娜·马瑞卡·科尔诺维兹开启了当代音乐的视听之旅。本场音乐会共上演了六位作曲家颇具规模且风格各异的交响乐作品,表达了不同国度地域
期刊
[摘 要]  本篇文章的题目看似很长,但是笔者想谈的却很多。辽宁省鞍山市——这个由一个特大型钢厂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城市,是新中国建国初期城市发展模式中一个非常典型成功的范例。的确,鞍山——是我们所熟知的钢铁铸造起来的一座“钢铁”之城;一个由鋼铁催生并形成钢铁文化、钢铁意志、钢铁精神的红色之都。钢铁铸就了这座城市的精神品质,钢铁是这座城市灵魂,钢铁是这座城市经济支柱,那么钢铁文化则是这座城市建设发展历
期刊
[摘 要]  何为“科学的钢琴启蒙教学方法”?“少走弯路”想必是所有老师可以达成共识的,然而“少走弯路”与“最终目的”有关。无论钢琴演奏就其弹奏技术有多复杂,但其最终的目的是表达情感,传递感情。由此可见,当起点“钢琴启蒙”与终点“情感表达”联系在一起时,就已经构成了笔者所要研究的本文的主题:钢琴启蒙教学中的音乐性问题。  [关键词] 钢琴启蒙教学;音乐性;“落提”叹气语气;分句与收束;层次;和声;
期刊
[摘 要]  新西兰作曲家杰克·波蒂,其创作追求文化的世界民族主义,被定义为“后民族主义作曲”,而获得广泛认可,并以他独特的“迻译”作曲为重要创作手法。《旋律与乐队》则是能很好体现“迻译”作曲理念的代表性作品。本文将通过对此作品第一乐章的乐队音响与配器的分析研究,去了解迻译作曲理念、探究作曲家的创作风格以及作品背后折射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杰克·波蒂;迻译作曲;配器  [中图分类号]J614
期刊
[摘要]  2012年11月,作为一介农夫的“非音乐人”,林中树老人因为在“重建以屈家营音乐会为代表的冀中笙管乐,并对其进行了修复式的传承,使这一续存了数百年的北方笙管乐乐种得以复兴”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而获得了世界性奖项“太极传统音乐奖”,一时轰动了音乐圈内外。林中树也被视为传奇式人物。其实林中树三十余年的“音乐人生”做了很多堪称“传奇”的事情,如“京城问乐”、修路、修音乐堂、让学术会议开到屈家营
期刊
[摘 要]  中国歌剧《逐月》于2019年8月在沈阳盛京大劇院成功上演,该剧由辽宁歌剧院倾力制作,著名作曲家徐占海作曲,剧作家孙浩、丁晓春编剧,汇集了国内一流主创团队,以我国上古神话《山海经》中——“后羿射日”“嫦娥奔月”为题材,力求通过讲述民族故事,创作时代精品,该剧一经上演,便引起了歌剧界的广泛关注。  [关键词] 《逐月》;《情分飞,离别难》;徐占海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  从近几年开始,作为著名音乐人的谭盾以及他的钢琴作品逐渐进入大众的视野,对于他的音乐作品的研究尤其是对《八幅水彩画的回忆》的学术性研究逐渐蓬勃,其中更侧重作品风格以及创作呈现的特征,而作品中演奏处理的研究性占比较少。本文将以笔者在演奏中总结的经验为基础,通过对作品的曲式结构、作曲技法以及演奏处理等全方位的了解以及探究,已达到帮助演奏者对作者以及作者风格有更深入了解的目的,并在现实演奏中
期刊
摘要  郁钧剑,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出版过近百张唱片。其代表作《说句心里话》《什么也不说》《当兵干什么》《小白杨》《家和万事兴》等可谓家喻户晓。“艺术本是一家”,这一点在郁钧剑身上得到了全面的阐释。他在音乐界、书法界、文学界、美术界都有较高的声望。他的演唱可以概括为讲究歌词词意的表达和韵律的韵味,音色甜润醇厚,吐字清晰。他也一直坚持将美声唱法的技巧运用到民族作品的演唱当中,使自己的演唱具有鲜明民族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