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启蒙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19830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何为“科学的钢琴启蒙教学方法”?“少走弯路”想必是所有老师可以达成共识的,然而“少走弯路”与“最终目的”有关。无论钢琴演奏就其弹奏技术有多复杂,但其最终的目的是表达情感,传递感情。由此可见,当起点“钢琴启蒙”与终点“情感表达”联系在一起时,就已经构成了笔者所要研究的本文的主题:钢琴启蒙教学中的音乐性问题。
  [关键词] 钢琴启蒙教学;音乐性;“落提”叹气语气;分句与收束;层次;和声;想象力和感知力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12-0060-03
  钢琴启蒙教学在中西方的钢琴教学中都是一个重要的课题。特别是近些年我国钢琴事业蓬勃发展的前提下,启蒙钢琴教学更是一个非常具有研究价值的课题。很多启蒙教程从国外引进,很多书籍探讨钢琴启蒙教学,很多论坛探讨如何启蒙。即便如此,科学的钢琴启蒙教学法在广大的基层钢琴教育工作者们中仍有待大量的研讨与普及。何为“科学的钢琴启蒙教学方法”?“少走弯路”想必是所有老师可以达成共识的,然而“少走弯路”与“最终目的”有关。无论钢琴演奏就其弹奏技术有多复杂,但其最终的目的是表达情感,传递感情。由此可见,当起点“钢琴启蒙”与终点“情感表达”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就已经构成了笔者所要研究的本文的主题:钢琴启蒙教学中的音乐性的问题。
  根据笔者多年在基层钢琴教育的调查,现今钢琴启蒙教学中仍不乏枯燥乏味的机械式的手指启蒙、急于求成的代替式识谱、以及急功近利的跳级式启蒙。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艺术教育的意义是陶冶情操,而人的最大特征就是思想和情感。本文中所提及的“几个音乐性问题”指的就是与人的内在感受相关的,如何引导学生表达音乐情感的几个方法。
  在钢琴启蒙教学中少不了教程的选择。不同的教程有着不同的侧重点。本文将选择较为普及的钢琴启蒙教程《小汤姆森》为例,探讨几个音乐性的问题。钢琴启蒙教程《小汤姆森》在国内已是钢琴启蒙教学中最为常见,也是最广泛使用的教材之一。这一套启蒙教程一共八册,曲目具有相当的音乐性。音乐性简单地表现为:音乐体裁丰富;乐理知识全面;音乐内容贴近儿童心理,简明易懂,但又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在对该教材八册的使用调查中惊奇地发现,多数老师只使用该教程中的一至五册,而六至八册常被忽略,甚至完全丢弃。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国内的启蒙教学偏重于手指机能的启蒙,例如手指的独立性、颗粒性、灵活性等。 然而,对于音乐的歌唱性、连奏的能力、音乐层次弹奏的听觉和控制能力等则置于次要地位。甚至有一些观点认为,音乐性的问题是更高层次的能力,有待于后续的教学,不属于启蒙的范畴。与此相反, 笔者恰恰认为所有音乐性能力的培养若不能在启蒙阶段得到很好的引导与铺垫,后续演奏能力的发展将受到极大的制约。技术是由音乐赋予生命力的,没有音乐的技术就会生硬和死板。再回到《小湯姆森》六至八册,在教学中被忽略的原因正是由于忽略了启蒙教学中的音乐性问题。因此,本文的重点要突出钢琴教学音乐性启蒙的重要性以及可以从《小汤姆森》全套教材中体现的音乐性教学要点。
  以下本文将从“落提”叹息语气、分句与收束、层次、和声的敏感性、音乐感知力五个方面来探讨钢琴启蒙在音乐性上的具体做法。
  一、“落提-叹息”语气
  “落提”作为一种钢琴启蒙教学中的技术弹奏方法已被广泛运用,也称为“落滚”。这一奏法的中文名称来自于对弹奏动作的直译:手臂力量自然下沉于键盘—— “落”;手腕带动离开琴键—— “提”。这样的弹奏方法在谱面上有一个固定的记谱符号,就是两个音上的一条弧线。
  在西方国家,这一固定形式的演奏方法在名称上并不以弹奏的动作为之起名,而是从第一个音强,第二个音弱的音乐表现力上称之为: Seufzen(德语),英语翻译为:to sigh,中文译为:叹息。出发点不同导致命名的不同。笔者认为在启蒙阶段有必要在原有名称“落提”之后加上“叹息语气”,以此强调它在音乐表现力上的意义和作用。也让学生从“叹息”这个名字上直观地体会到音乐的目的。
  以钢琴启蒙教程《小汤姆森》为例,在第一、二册完成了基本的识音与节奏之后,第三册中就出现“落提”叹息语气的学习。 这是钢琴启蒙教学中第一个音乐性上需要解决的问题。要让学生不仅仅从单纯的技术动作上做到“落提”,更要从音乐的理解与情感的表达上体会“叹息”的语气。在《布吉乌吉舞曲》中,“落提”叹息语气的连线跨越两个小节。此时,教学中要明确的一个问题是:当“落提”叹息弧线与强弱拍冲突时,弹奏要遵循的首先是“落提”叹息的强弱规则,而非三拍中的强弱规则。
  二、分句与收束
  简单地说,音乐情感的记谱就反映在弧线上。因此,启蒙钢琴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落提”叹息语气上的弧线尤为重要。千万不要小看了这小小的弧线,它即将延伸出来的就是本文第二个音乐性的问题:分句与收束。
  在乐谱中,有的曲子带有分句的弧线,而有的则没有标注分句弧线。启蒙阶段的学生不仅要看得懂乐句的分句线,就如同语文中的逗号和句号一样;更要在感知上体验音乐语言的停顿和收束。即使乐谱上没有标注分句线,音乐的呼吸和收束依然存在。
  例如,第4册中的最后一首《水仙》。该曲的篇幅对于启蒙阶段的学生来说较长,乐谱上完全没有标注分句弧线,因此分句的理解就成为了该曲学习的重点内容。
  如何教孩子们体会分句?首先视唱要弹奏的曲子,学习找出乐句发展的最高点;找出乐句之间的规律,相同与不同。渐渐地,乐句感就会在孩子的内心生发出来。把句与句分开,意味着有三个知识点:前一句的收尾(收束),句与句之间的呼吸,后一句的起始。在音乐的自然流动规律中,收束与起始都应该是柔和的,而对于启蒙的孩子们来说收束和起始往往都会出乎意料地加重,原因是呼吸的动作似乎是一个额外负担,加大了难度。因此,启蒙的分句教学不应单单从呼吸动作上下功夫,而是要培养内心的一种音乐收尾感,结束感。这种内在的音乐修养和听觉会大大改善外在生硬的动作,从而使音乐更加柔美动听,动作也会由此协调起来。   三、层 次
  素描中有黑、白、灰三色的层次对比。“黑”是暗面;“白”是亮面;“灰”则是自然色调。没有层次对比的艺术不能称之为艺术。同样,没有层次对比的音乐是听觉上是没有艺术性的。启蒙钢琴教学中需要手指独立、颗粒、力度等方面的训练,但是万万不能少了层次听觉和层次性触键的启蒙教学。没有层次的技术只能是生硬且没有生命力的敲击。以《小汤姆森》第六册中的《池中百合》为例,是一首非常好的启蒙层次听觉和层次性技术训练的练习。中间声部是“亮”面,主旋律突出。左手分解和弦伴奏相比起高聲部更具有和声功能的作用,所以可以称之为“灰”面,自然色。高声部右手小指是“黑”面,需要控制得非常暗淡。这样一首非常具有层次训练目的性的小作品,在启蒙阶段是让学生受益匪浅的。
  钢琴弹奏层次的启蒙训练首先可以从主旋律和伴奏开始。这样的例子随处可见,关键是教师需要在启蒙教学中提高对层次听觉的意识训练,同时结合“暗部”贴键弹奏与“亮部”抬指弹奏的多种技术结合训练。此外,《小汤姆森》第七册中的《纯朴的坦述》更是一首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层次分明的音乐性训练。从记谱的大小音符差别就可以看出作曲家对于层次的要求。
  四、和声的敏感性
  和声作为情感表达最具体的手段,在启蒙阶段的引导尤为重要。和声进行有诸多的法则,但是对于启蒙阶段的听力引导最基础的两种是:和谐与不和谐。和谐与不和谐关系也可称为张力与解决。音乐的内在推动力是靠张力进行的,而这种张力在一定的时刻需要得到和谐的解决。随着张力与解决的循环推进,音乐中就形成了其内在的结构。
  对于启蒙阶段的儿童来说,和声是很难理解的一项内容。但是不能因为难而置之不理。儿童钢琴启蒙需要运用儿童的语言,由此启发听觉的感知。比如,可用他们常用的生活化词汇“打架”与“和好”来解释音乐中的不和谐张力与和谐解决的含义。“打架”意味着强f,“和好”意味着弱p。这样的听觉意识引导在启蒙阶段是非常重要的,它为和声的理解做了一个铺垫。
  以《小汤姆森》第8册中的《音诗》4至7小节为例,最不和谐的一个和声是第4小节中的降A、升F、降E。尤其是左手的降A与升F增六度音程的出现一定要引起启蒙阶段弹奏者的听力感知不和谐的认知。
  五、想象力与感知力
  想象力和感知力是儿童天性中的最大特征。在艺术教育中首要的责任就是将其尽可能地发挥和更长久地保留。音乐相比较于绘画而言,它是更抽象的艺术形式。用声音传递情感和“画面”,这对儿童的感知力和想象力的精密度是更高的要求,同样对于教师在教学的引导方法上也更具挑战性。应该如何入手启发想象力和感知力成了第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众所周知,孩子们的内心是一个童话的世界,他们是编织美妙的的故事小能手。因此,在启发音乐想象力和感知力的第一步就可以从故事入手。也许有人会问,钢琴教学和故事又有什么关系呢?其实,每一首音乐作品都在讲述一个有形或无形的故事,而情感的流露正是随着故事的发展而变化。比如,《叙事曲》这一曲式标题就是“讲故事”的意思。要让孩子有“用音乐讲故事”这样的想法对于音乐性的培养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很多孩子坐在钢琴前脑子里充满的就是如何动手指、是什么音、如何不要弹错……这些想法都是需要思考的,都是必经之路,但不是最终的目的。真正舞台上的演奏在驾驭所有技术要点的同时,脑子里是充满艺术想象的,感知力是非常活跃的。要做到这一点是需要有相当高的艺术修养的,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要靠平时积累,特别是想象力和感知力的积累。回到我们启蒙钢琴教学的话题,每一首曲子的标题对于整个作品的学习过程是不可忽视的。
  比如小汤第三册中的《中国大戏院》可以成为教师教学中一首很好的素材。老师和孩子一起编织一个中国大戏院的场景,由此当学生在演奏这首曲子的时候就会身临其境地投入在一个戏院场景的想象中以及感知其中的热闹欢快的氛围。正是因为有了感知上的热烈,记谱中的跳音和快板也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得更加有精神,音色也更加饱满。就这一点而言,很多演奏中技术和音色的不到位不仅仅是演奏技巧的问题,其内在的原因正是由于感知上的不到位和情绪的不到位所引起。技巧方式和方法是外在原因,而想象力和感知力是内在原因,两者必须齐头并进才会突破演奏瓶颈,更上艺术的一片新天地。
  结 语
  钢琴演奏外在的技术能力离不开内在的音乐性内容。音乐性的内容不能作为技术的补充,而应该成为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向导。这个主要向导的具体内容表现为音乐的语气、分局和收束的理解、层次的把握、和声的敏感性和音乐的想象力与感知力培养。所有这一切形成了启蒙音乐性内容的一条脉络,这条脉络的作用需要在启蒙的第一步就充分发挥其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责任编辑:张洪全)
其他文献
[摘 要]  大学生美育已成为近年来热点词汇,苏州大学每年开设大量通识类课程的同时,积极建设网络视频课程学习平台,截至目前,苏州大学网络视频课程学习平台开设课程507门,其中美育相关课程15门。笔者研究苏州大学美育课程之际,参与“江南音乐文化之美”慕课网络课程幕后工作,故拟结合实践经历,以苏州大学传统课堂课程与苏州大学慕课课程做比较,探讨当代大学生美育教育课程的全新途径。  [关键词] 美育;网络
期刊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233(2019)12-0001-03  “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  从1963年到现在,50多年来,每当耳畔响起这首悠扬的歌儿,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想到一个名字:才旦卓玛。  她的歌声已经融入时代的血液,流淌在历史的脉搏里,牢牢地扎根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2017年繁花盛开的六月,才
期刊
[摘 要]  2017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这对教师在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音乐鉴赏课作为高中音乐课程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审美感知和文化理解素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潍坊一中高中音乐鉴赏课中鉴赏加评析的形式为启发,探析了高中音乐鉴赏课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方法,希望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关键词] 高中音乐;核心素养;音乐鉴赏;实践
期刊
[摘 要]  湘鄂边地区是指湖南西部和湖北西部交界的武陵山片区。石门县、鹤峰县地处湘鄂边武陵山区。石门、鹤峰土家山歌分别于2011、2012年入选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笔者分别于2017至2019年连续三年对石门、鹤峰土家山歌进行了较全面的田野调查。本文拟以石门、鹤峰土家山歌为例,探讨湘鄂边区土家山歌传承与创新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  [关键词] 石门土家山歌;鹤峰土家山歌;传承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  合唱是歌唱的最高形式,它有着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过程中,儿童合唱团又以其独特纯净的艺术魅力深受国内外好评。本文以儿童合唱团为研究对象,在学习歌曲的同时,融入蒙古族民歌素材,将儿童合唱团演唱的作品丰富起来。主要内容包括蒙古族民歌素材的整理提炼、儿童合唱团训练的特点、遇到的问题,以及蒙古族民歌素材在儿童合唱团中的应用对我们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有怎样的作用和意义
期刊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是我对刘聪老师的第一印象,此“声”不仅仅指他的经典代表作——艺术歌曲《故园恋》,还指从别人口中传来让我略有耳闻关于老师的口碑和声望,以及各种声乐比赛和音乐会的演唱曲目等。幸运的是自己能亲自与老师对话,短短的数小时,行间一席话,让人无限回甘,若有所思。  一、特殊年代的阴差阳错  在采访过程中,刘聪老师说:“走上学习音乐的道路,也算是一个契机吧,也许是悲剧,也许是喜剧,也或许是
期刊
[摘 要]  19世纪的著名作曲家瓦格纳在他创作的歌剧作品中颠覆了浪漫主义风格时期传统歌剧的基本范式与“他律”性特征的审美传统。在其歌剧《汤豪瑟》的选段《伊丽莎白咏叹调》中就彰显出了很多瓦格纳的综合性、戏剧性内涵特点。本文从分析这些咏叹调的“音乐”“审美”等元素,来透视歌剧内涵中的“戏剧性”特征。  [关键词] 戏剧性思维;戏剧性语言;终曲;无终止  [中图分类号]J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  本文主要论述了以创作、教学、研究、艺术实践四维一体构建地域音乐特色课程“黎族合唱”在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教育传承、传播体系。文章分为三个部分:其一,独树一帜的黎族合唱是黎族音乐现代传承的成功典范;其二,以四维一体的模式构建地域音乐特色课程“黎族合唱”在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传承样态;其三,以四维一体模式构建地域音乐特色课程“黎族合唱”在海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育传承的价值及意义。  [
期刊
[摘 要]  上海当代音乐周步入第12个年头,开放性的定位、高品质的演出以及全方位的执行使其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音乐盛事。2019年9月13日晚,上音歌剧院灯火璀璨、座无虚席,第十二届上海当代音乐周开幕式驻节作曲家交响音乐会携手上海爱乐乐团、著名指挥家咸信益、小提琴家亚历山娜·马瑞卡·科尔诺维兹开启了当代音乐的视听之旅。本场音乐会共上演了六位作曲家颇具规模且风格各异的交响乐作品,表达了不同国度地域
期刊
[摘 要]  本篇文章的题目看似很长,但是笔者想谈的却很多。辽宁省鞍山市——这个由一个特大型钢厂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城市,是新中国建国初期城市发展模式中一个非常典型成功的范例。的确,鞍山——是我们所熟知的钢铁铸造起来的一座“钢铁”之城;一个由鋼铁催生并形成钢铁文化、钢铁意志、钢铁精神的红色之都。钢铁铸就了这座城市的精神品质,钢铁是这座城市灵魂,钢铁是这座城市经济支柱,那么钢铁文化则是这座城市建设发展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