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曲听其真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zhenm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圆的认识;说课;教材;教法;教学步骤;板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33.6〔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10(B)—0049—01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圆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圆”的教学的第一课时。
  2.教材编排的地位、特点和作用:“圆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它是研究曲线的开始,是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3.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圆,知道组成圆的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4.教学重、难点:感知并了解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二、说教法
   以学生亲自动手制作车轮为主线,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的名称,掌握圆的特征。教学圆的画法时,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学生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量一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
   三、说教学步骤
  在整个教学设计上我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以赏圆→玩圆→用圆→知圆”四个环节构建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
   1.赏圆——揭示课题
  (1)师: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圆,你能找出来吗?下面大家说一说从哪里能找到圆。
  (2)学生介绍生活中的圆(注意圆和球的区别)。
  (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圆,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
   (3)师:有人说,因为有了圆,我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美丽而神气。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揭示课题并板书:圆的认识。
   2. 玩圆——发现新知
   (1)做车轮(画圆)
   师:要做车轮,首先要做什么?
   生:画圆。
   师:你是怎样画这个圆的?(学生介绍不同的画圆方法。)
   师:你是怎样用圆规来画圆的?用圆规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完后,教师再归纳总结圆规的结构及用法。
   (2)安车轴(认识圆心)
   师:我们把安装车轴的地方看作一个点,那么车轴应装在哪里呢?
   生:圆规画圆时,针尖固定的一点。
   师:不是用圆规画的圆,怎样找车轴?
   学生介绍方法。
   师总结:圆中心的一点就是圆心。
   (3)装钢丝(认识半经)
   投影出学生所画的钢丝,问:你是怎样安装这些钢丝的?它们都是怎样的线段?师小结: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这样的线段你能画出几条?你还有什么发现?
   (4)认识直径
   ①用学生剪出来的圆进行对折,让学生观察折痕有什么特点,告诉学生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②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思考直径有什么特征。
   ③归纳、总结直径的特征。
   (5)掌握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师:刚才我们通过设计车轮,知道了圆的各部分的名称,那么你们还有什么发现?
   学生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在圆上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
   (设计意图:通过“做车轮、安车轴、装钢丝”等一系列开放性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圆的基础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用圆——巩固所学知识
   举行趣味“套圈”比赛,场地设计如下: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延伸,首尾呼应,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现实生活,又服务于现实生活。)
   4.知圆——拓展运用(略)
   四、说板书设计(略)
其他文献
〔关键词〕 语文教学;榜样;自主学习;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10(B)—0015—01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是单纯教给学生语言文字知识,而是要培养他们对语言文字的使用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了对语言的使用能力,才能说达到了语文教学的目的。语文教学是一台“戏”,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做一名高明的“导演”,才能唱好这台育人的
期刊
〔关键词〕 中学数学;活动课;设计原则;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10(B)—0017—01    数学活动课旨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获得直接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因此,教学时,教师应尽量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课,增加实践环节,重视数学思维的训练,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等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
期刊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想象力;培养;创设情境;续编故事;仿编;仿写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10(B)—0026—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因势利导,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各种因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创
期刊
〔关键词〕 生物课堂;开放性教学;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33.91〔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10(B)—0022—01    一、教学内容的开放    生物学科教学内容的开放应在《生物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改变以“教材为中心”的观念,灵活运用教材、拓展教材、开发教材,并把先进的、具有时代特征的科学研究成果及时引
期刊
〔关键词〕 幼儿教育;音乐氛围;丰富;游戏内容  〔中图分类号〕 G61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10(B)—0039—01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有组织的声音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所以音乐又叫情感艺术。实践证明,用音乐教育幼儿,能培养幼儿的性格,净化幼儿的心灵,升华幼儿的情感,启迪幼儿的智慧,陶冶幼儿高尚的情操。   
期刊
〔关键词〕 物理教学;逆向思维;设置问题;思维训练  〔中图分类号〕 G633.7〔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12(B)—0049—01    逆向思维就是反过来思考问题,逆转时间和空间顺序,把过程、条件、目标、原因和结果都沿着相反的方向去思考,以未知为起点,运用有关概念、定律、定理找出有關物理量之间的联系,层层倒推,一直推到已知条件出现为止,从而确定解题路线
期刊
〔关键词〕 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推荐;课外读物;传授;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10(B)—0059—01    一、激发兴趣,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阅读包括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而课外阅读是巩固课内所学知识,丰富、积累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内阅读只是教个阅读
期刊
〔关键词〕 化学教学;合作实验探究;运用  〔中图分类号〕 G633.8〔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 11(B)—0056—02    “合作实验探究法”是通过提出问题令学生产生异议,从而使其进入合作探索的情境之中进行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可以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设计方案,再通过交流、讨论、师生评价、寻求最佳实验方案,最后合作进行实验的过程去探索问题,从
期刊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名师讲堂;实践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9(B)—0010—02    学校若想发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必不可少。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全国现已有1200多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在校学生人数也占到了全国高校学生人数的近乎一半。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我们应始终坚持以格调
期刊
〔关键词〕 作文;批改;交流;互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9)09(B)—0018—01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这是一种软化的宽松的评估要求。批改,本身就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态度,它着眼于学生的不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