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专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研究

来源 :新校园·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lling0699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职业教育是一种与经济关系十分密切的教育。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之后,职业教育也随之进入了市场经济的浪潮之中。然而,在此过程中,职教方向却出现了偏离,一些学校只强调技能知识,人文素质教育严重不足。
  关键词:职专语文;人文教育;问题研究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和主要手段的经济运行方式,职业教育进入市场后决定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要以社会需要和个体需要作为中心,这种市场化的运作更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产业发展的需要和产业调整的需要,与人文素质教育并不违背。
  一、转变职专语文教育理念
  (一)重新认识语文课程,树立全面的语文学科观
  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应是其固有的,语文教学它是同人的思想、情感和个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正如语文教育家刘国正所说:把语文教育看成是孤立的纯技术训练是当前许多弊端的导因。职专语文受应试教育和职业教育功利性的双重影响,教学偏重于单纯的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往往“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而忽视了“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
  (二)重新认识学生,树立学生主体教育观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应有的话语权、质疑权、评价权等各项权利,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以主体性的角色参与课堂。学生不再被动地聆听,而是按照自己的兴趣、情感、理解和想象主动行事,他们有自己的独特体验,审美创造,不惟作者意愿是瞻,甚至有时采取反叛性的阅读。要尊重学生多元的解读,让阅读教学呈现出多声部和谐的状态,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成为文本主动、积极的解读者,并学会感悟,使整个阅读过程浸润了其阅读的灵性。这样才会形成有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生才能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当然,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主体教育观,并不是说教师在课堂中就可以放任自流,空无一言,无所事事;恰恰相反,这一教学观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
  二、回归文本,倡导诵读的教学方法
  (一)诵读——唤醒文本的生命律动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由汉字象形、会意、形声、指示等造字法可知,其形体结构往往具有直观性、象征性等特点。汉字可以说与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密切相联,与民族文化是内在同一的。汉字是“有筋有骨有血有肉的生命单位”。同时,汉字独特的声调又有着音乐般的气韵,具有音乐美。汉字是有温度的,汉语言是有生命的。如果说一个个汉字是音乐中的音符,那么职专语文所选的阅读文本就是一首首优美的乐曲。
  然而,在实际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忽略了语言内涵的诗性因素、情感特点,为了应试和完成教学任务,一味地进行语言技术训练。针对阅读教学来讲,就是简单地增加阅读量,用跳读法、默读法等加快阅读速度,用信息筛选法和排除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做更多的题。
  (二)诵读——唤醒主体人文精神的再创造
  古语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诵读犹如春风化雨,使学生受到文本所蕴涵的丰富情感的沐浴。诵读是人多个感官综合感受的结果,在诵读过程中,人的眼、手、口、耳、脑等都要动起来,多种感官协调活动。抑扬顿挫、错落有致的诵读,会唤醒学生主体人文精神的再创造。
  语音作为文字的声音表达,同样是形成汉语诗性特征、表达文化意蕴的重要手段和方式。特定的语音能象征稳定、永恒、明暗、大小等,能暗示激越、温柔、感伤、愉悦的复杂感情。诵读中,节奏的明快、声音的和谐,能产生理想的音响效果,使学生各种内在情感达与之奇妙的呼应。在诵读中,学生会产生丰富的想象,激发精神的再创造。正如谢冕所说,阅读过程也是艺术再创造的过程。例如,李清照的《声声慢》,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凄凄”七个叠字连用构成三个不同的节拍,一层紧似一层,将那份国破家亡的忧愁、凄楚与悲痛表达的淋漓尽致,委婉动人,叫人心碎。读时不是呼天抢地,而是像山间小溪幽泉,低吟轻咏。
  韩军老师说过:语言是可以用心灵触摸的,语言是可以感到硬度,掂出重量,看见颜色,感觉到温度的。比如“折柳”与送别、“夕阳”与惆怅、“秋雨”与愁绪、“明月”与思念……当诵读到它们的时候,通过联想和想象,通过精神的再创造,读者就会飘飘然沉浸进到一种典型的、具有中国独特文化魅力的情境之中。
  教师要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教育观,就必须尽快地转变教育观念自身的角色,即从知识的灌输者转换为学习的引导者,从课堂的主宰者转换为平等的交流者,从单向的传授者转换为互动的合作者,从呆板的经验者转换为教学的创新者。
  教师一定要努力做到以学生的感悟激活文本的言语,以文本的言语点燃学生的心灵,在诵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说,诵读就是一种充满诗性情怀、洋溢生命激情的教学。在诵读中培养语感,在诵读中感悟文本内涵,在诵读中涵养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傅汝强.职专语文教学应重视人文素质培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03).
  [2]王重.职专语文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之探讨[J].成功(教育), 2007,(02).
其他文献
针对点检受控管理模型、故障分析模型、可靠性管理模型和状态监测管理模型进行研究,建立了以点检和故障分析为核心的设备故障预警体系;基于状态维修、定期维修、可靠性维修等
数学是初中阶段一门基础性学科,随着数学课本知识的不断深入,其难度也在不断增加,对于学生逻辑思维的考察也越来越严格。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数学学科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对高压大功率变流设备中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串联应用的动态过压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磅磅控制原理的快速反馈控制方法对器件端压进行控制,以抑制串联器件间的动态
要让中职生在数学课上有所收获,就要让中职数学课动起来。本文从营造人文氛围,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实行“阶梯式”教学,促进学生乐学、肯学
摘 要:高职公共基础课程不仅是学生学好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需要,也是学生在高技能道路上持续发展的需要,它承担着培养学生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重任。本文重点介绍了德国大学双元制教育模式下数学教学的先进理念与做法,结合我国职业教育中公共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而得出对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德国数学教学;高职数学;借鉴;启示  德国比勒费尔德大学路德维希·胡贝尔(
利用阴极面上承受的来自电解液的压力来反映电解加工间隙的大小.用BP神经网络实现间隙向力信号的非线性映射,把间隙的误差转化为力的误差及误差的变化信号,以此作为模糊控制器的
将可扩展工作域概念引入混流装配线中的传送带中断问题,研究了该问题的相关性质:装配线中断发生的充分必要条件,目标函数的边界等.在此基础上,设计了约束集-蚁群算法求解环型油漆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能够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有利于其逻辑思维的培养。在教学实践中,应用问题导学法,首先应明晰教学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