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的困境及对策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estjmal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要实现新课改确立的目标,推进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农村小学的管理者校长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校长,必须具备先进的教学管理思想和教学管理策略,以化解教学管理中的重重困境。
  【关键词】新课改 农村 小学校长 教学管理 对策
  目前,小学的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但是我国农村小学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不仅存在着许多的阻力,还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如何化解农村小学校长在教学管理中的实际困难,按新课改的要求建立和完善校长的教学管理策略,成为当今基础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重大问题。
  1 新课改下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的困境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课程目标的重新定位,传统的农村小学教学管理模式难以适应新课程改革后的现代化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因此,从目前的农村小学校长的教学管理现状来看,存在着诸多问题。
  1.1 教学管理的手段落后
  目前农村小学在新课程的实施中,由于教学所用资金的短缺,普遍面临着教学管理方式硬件跟不上的现象,影响了校长管理理念的更新和知识的更新,由此,造成的农村小学落后的教学管理手段给新课改的实施带来了重重困难。
  1.2 教学管理的理念与实践脱节
  新课程改革后小学校长在教学管理方面有了更大的自主权,校长有了更大的创新空间,对校长的教学管理理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给农村小学校长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难度,造成了理论与实践脱节。
  1.3 教学管理的工作围绕“分数”进行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学生学习的直接目的就是升学,教师的教学也是仅仅围绕升学考试范围來进行,新课程改革后,教师的负担也丝毫没有减轻,相反还增加不少,可见新课程改革后学生和教师的负担明显加重,压力明显增大,当然新课改的理念是先进的,但新课改实施的制度还不健全。
  1.4 教学管理的评价体系矛盾重重
  现行教育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仍是应试性教育评价,仍以应试的观念、考试的方式、分数和升学率为尺度去评价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评价逻辑为高分数一好学生一好教师好学校一好校长好教育。传统的考试评价制度严重滞后于课程改革。
  1.5 教学管理的对象素质滞后
  农村教师已经习惯了在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传统教学模式,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新课改则强调的是学生的发展,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而且要求教师做科研型教师,在这种新型理念的冲击下一方面使农村教师感到自身的素质与之相差甚远。
  2 新课改下影响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的因素
  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一系列新的理念,其先进性是无疑的,但它一旦在农村小学付诸于具体的操作中,就遇到两难的境地,给农村小学校长的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困难。造成这种困境既有外在原因,也有校长的自身因素。
  2.1 新课改下影响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的外在因素
  1,社会因素2,政府因素3,学校层面的因素4,农村小学教师整体素质的因素
  2.2 新课改下影响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的自身因素
  2.2.1 教育观念的保守
  农村小学校长自身教育观念的保守,相当多的校长还仅仅停留在认识水平上,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更没有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转变为教师的教学行为。
  2.2.2 教育理论的缺乏
  新课程改革要求校长具有一定的教育理论功底,教育理论的缺乏导致农村小学校长对新课程改革所带来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变革中出现的新问题难以解决。
  2.2.3 科研意识的淡漠
  当下的农村小学校长片面追求考试成绩,不惜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搞残酷的应试教育,不去反思工作,去真正研究课堂,研究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意识相当淡漠。
  3 新课改下农村小学校长教学管理的对策
  3.1 转变农村小学校长自身的观念
  农村小学校长要转变学校管理观念,按新课程实施的要求,树立为小学推进教学改革服务的教学管理理念,从传统的以应试教育的小学教学管理理念转变为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小学教学管理理念。
  3.2 转变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内容
  新课程改革后农村的小学教学管理应以教学为主,坚持走质量内涵发展的道路,集中精力推进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3 转变农村小学的教学管理方法
  新课程的改变要求校长从传统的刚性的小学教学管理方法转变为弹性、对话式的小学教学管理方法。
  3.4 转变教学管理的评价标准
  新一轮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教师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校长教学管理也要由以往的终结性、选拔性的评价标准转变为过程性、发展性的评价标准。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农村小学校长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要摆脱这种困境,农村小学校长必须从教学管理的理念、内容、方法、教学质量的评价等方面加以改变才是办好学校的根本保证,只有这样,才能最终实现新课程改革所赋予的培养人的目标。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中职学校的学生存在着综合素质偏低,学习习惯不好,学习的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同时由于他们赴在一个青春激昂,富有活力的年龄段上,学习和接受能力强,对知识和技能的渴求也较为强烈。针对中职学校学生的特点,美术教育要求中职美术教师注意总结教学经验,以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起到美术教育应有的作用。本文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职美术教学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中职学校 美术教学 创新能力 审美
期刊
【摘要】长期以来,中长跑教学一直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头痛的难题。究其原因有中长跑练习动作单一,缺少趣味性,学生易感枯燥、单调。学生练习过程中怕“极点”的出现,故常常“谈跑色变”。加上学生的速度赢差,不会合理的分配体力,无计划乱跑,成绩提高缓慢,因而学习缺乏激情。上述存在问题,严重的影响差中长跑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解决上述矛盾,提高学生中长跑的成绩。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就这一问题作粗浅介绍。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专家访谈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来浅析发展柔韧素质的新方法。以影响柔韧素质发展的几点因素作为切入点,剖析了健美操專项学生在教学中如何发展柔韧素质。其方法分别是:本体促通技术(PNF)、中枢神经兴奋法。这两种方法时健美操的柔韧素质分别起到增强肌肉伸展性、增加肢体表现力以及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健美操 柔韧素质 本体促通技术 中枢神经兴奋法  柔韧素质
期刊
【摘要】信息时代的到来,使信息技术成为一个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生存技能之一。如今,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了各个行业和领域,对我们的学习、生话,工作、思维等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式的可在其它学科得以充分应用,与其它学科完全结合的一门跨学科的课程科目,这种结合衍生出了许多新兴的技术和职业。如电子美工、动漫设计,电脑谱曲等。  【关键词】浅谈 信息技术 教育  教育应面向未来,面向社会实际需求
期刊
【摘要】新课标下高效课堂的教学理念,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最终目标。《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新课程 综合性 实施  新课程改革把拓展语文学习的空间,丰富语文学习的资源和途径,加强语文学习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作为重要目标。语文综合性学习
期刊
【摘要】随着多媒体资源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如何发挥多媒体这一先进教育技术的作用,更好地驾驭这种新式的教育教学手段,就成了教育工作寿的重要任务。本文从多媒体的优势,多媒体在基层的现状及对多媒体与数学课程相结合三方面探索了多媒体资源在数学教育教学的运用。  【关键词】多媒体资源 数学课堂 教学教师 主导作用  随着多媒体资源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多媒体与课题整合的议题已摆到广大教育者的面前。在多媒体
期刊
【摘要】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互联网上的资源日益丰富,宽带校园网的逐步建成和日渐普及,基于互联网。局域网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活动开展已具备了较为成熟的条件,中小学在教育实践活动中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网络教育。本文就如何发挥网络教育的优势浅谈几点体会: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充分利用网络教育优势,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注重各学科的差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  【关
期刊
【摘要】针对教学手段的不断丰富,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现代教育技术起来越重视,探讨了中职的计算机教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来开展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中职计算机 教学  1 前言  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手段和课程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在这个教学过程中,针对为不一样的教学内容和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做出一个完善的教学管理机制,在这个管理机制当中,有一个自我评价
期刊
【摘要】新时期赋予了高校教师师德建设新的内涵,对师德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让师德建设的意义和作用更加凸显,好的师德建设需要教师自身不断努力和学校,社会营造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新时期 师德建设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教育实践中,形成了优良的师德。随着大批70后、80后研究生充实到高校教师伍,随着学生主体逐步转变为90后,新时期的师德建
期刊
【摘要】在经济、信息和价值观多元化的当今时代,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本文试图通过自身的教育实践,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对当前未成年人思想品德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未成年人 思想品德 教育方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步伐的加快,整个社会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现在的中小学生不仅可以从学校、教师那里取得知识和教益,而且还可以从影视、录像、书刊、网络、家庭和社会交往中获得大量的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