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烁在每一次引燃改变中,赢得自由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56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烁能轻易说出人生中的几次重大转折:年少时只身闯北京,下决心回家乡高考,进入中央戏剧学院,接拍《生死线》和《欢乐颂》。面对这个问题,他几乎是不假思索地给出了答案。对他而言,这些人生中前所未有的第一次尝试,都蕴藏着改变的契机。正是这些第一次,让他得以成为现在的他——身材健美,双目放电,酒窝分明,举手投足都帅气外露。
  因为《欢乐颂》,这副形象以“小包总”之名征服万千少女心,谁也无法忽略他的外貌,很明显,杨烁自己也深知这点——他几乎自如地控制着周身的气场,何时该外露多少,该散发何种气质,分分毫毫都透出演员的专业素养。
  驾轻就熟地把控自我,或许是最值得人羡慕的自由之一。然而,这自由的前身,曾是忤逆一切的不服从,也曾是伤痕累累和挣扎无望。人生转折是表象,在杨烁的每个转折背后,最终让自由获得其意义的,是常人难以想见的自律。这自律让他得以鼓起一切能量,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尝试崭新的第一次。
  叛逆少年的第一次转变
  见到杨烁的时候,他在酒店的洗漱间里裹着件大浴袍。一米八几的大高个,头发上的水珠还在一滴一滴往下掉。镜子里出现了外人,毫无慌张之色,立马进入角色寒暄问好,声音一如既往似低音炮,自然得让人忽略他的穿着。
  面对眼前这个成熟男人的标杆,很难想象出年少时桀骜不驯的他。天性叛逆的男孩,长到青春期最让人头疼,对这段经历,杨烁的父亲最有发言权。那是杨烁的初中时期,爷俩天天对着干,最后妈妈看不下去了,下了最后通牒:这个家,你们俩共处一室是处不下去了,必须走一个。
  结果,是14岁的初中生杨烁背起行囊,坐上了从黑龙江伊春到北京的列车。这是杨烁生命中第一次翻天覆地的改变。这选择似乎违背常情,杨烁却没觉得:“东北嘛,那时候十四五岁结婚的都有,大家都把你当大人看了,出去自己谋生有什么大不了?”
  到北京,主要目的是参加新丝路模特培训。杨烁天生条件好,但从前没想过进演艺圈,虽然他曾对初中同学放过这样的话:“以后要让你在电视上看到我!”同学把曾经的豪言壮语写成微博,但他自己并不太记得:“嗨,那都是瞎吹牛。”
  但无论怎样轻描淡写,初中辍学独自在北京谋生,想也知其不易。他犟,不愿向家里要钱,每天勒紧裤腰带,减少进餐餐量。为了补贴生活费,他在餐厅端过盘子,在街上卖过羊肉串……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曾真切地和生存与尊严赤身肉搏。山穷水尽时,他意识到,这已经不是生活的问题了,这是生存的问题。
  他必须做出选择。回,还是不回?
  惟一能肯定的是,无论做何选择,他都不再是两三年前那个青春期的杨烁。社会世事打磨掉他些许最初的尖刺,然而要寻找的东西,一时半会儿却并无影踪。那几年他也遇上贵人,是歌手戴娆,但就连她的建议也是先回去读书高考。
  改变,意味着跳出舒适圈。如今回看这段经历,杨烁方知,当时的选择尽管带来种种艰难,却是为了给未来更大的自由——这一切的经历,让杨烁在同龄人中多了几分成熟和对社会的领悟,也是成为一个成熟演员的必经之路。
  紧紧攥住改变的契机
  身边的几个助理正在紧锣密鼓准备活动穿的衣物,尚未来得及收拾出杨烁的私人洗漱用品。一个多小时后就要走红毯,时间不等人,他拿起酒店的一次性刮胡刀,回头跟我们说:“不好意思啊,我马上就好。”
  转头过去,话音刚落,一道浅浅的血口刮在抬起的脖颈上。他没叫,保持下巴抬起的姿势,对着镜子反复看了看。确认没事,没过多纠结,继续下一步。
  这点小伤,对他算不得什么。“那时候剧组只要说有人受伤了,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是我。”杨烁说的是2007年拍《生死线》时的经历,剧中,他扮演的是“手里两道风,脚底两道风”的四道风。人物设定是黄包车车夫,为了凸显他风一般的速度,杨烁每天常要冲刺十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尽管从2000年起杨烁就开始健身,至今几乎一天没断过,但巨大的运动量还是让他的身体不堪负荷,腿肿得像多了个膝盖。
  但戏必须拍,杨烁想了个招。他拿纸巾按了按当初肿痛的位置,云淡风轻地演示:“每次拍戏前,我都拿绑腿布把这绑起来,不过血,就不疼了嘛,拍完再解开。后来,导演无意中看见了,吓了一跳,说赶紧送医院,但是没用。最后还是因为张译生病,他叫了中医跟着剧组,那中医给我开了几副膏药,每天敷,后来才慢慢好了。”
  “还有一次,我用的那两把刀不知为什么开刃了,结果拍戏的时候,手给扎透了,拔出来的时候肉都是翻着的。”当时,孔笙导演在一旁拍特写,正看到这一幕,赶紧找人来包扎,但杨烁只是按了按酒精,若无其事。“后来,我的痛神经几乎没有了,再受伤我就几乎没什么感觉了。”
  让杨烁至今心有余悸的是跑炸点。他曾是抗战剧里的熟面孔,火药、炸弹自然是剧中不可少的标配。有一次,导演安排他从高处往下跳,无巧不巧,正落到炸点附近。看到火药“呲呲”往外迸,他吓得快失了魂,除了逃别无他念。有惊无险,但这几乎留下了心理阴影:“后来我就对打枪、包括跑炸点特别恐惧,以至于听到特别大的关门声都会吓一跳。”
  拍《生死线》,整整173天,艰苦不消说,却足以怀念。杨烁后来说,他把最纯洁真挚的创作都给了四道风这个角色。
  这也是他的第一次——第一次扛起重要角色,第一次争取到能够改变人生的重要机会。为了赢得人生的改变,他紧紧抓住机会,拼尽全力,把身体的小伤小痛抛在一边。庆幸的是,命运没有亏待努力的人。
  花开前的等待
  变成四道风前,他正经历着人生的低谷。
  沙哑的低音炮如今被认为是迷倒少女的磁性嗓音,对大三的杨烁来说,这却是个致命的弱点。杨烁回忆,中央戏剧学院对表演系学生的要求是,毕业大戏时,老师站在礼堂门外,也能清楚听见舞台上每个角色的念词。杨烁的低沉嗓音,与老师的要求大相径庭。
  杨烁演的是《死无葬身之地》男主角。这是萨特的剧本处女作,是一个二战期间的故事:几名游击队员在民族解放运动中被捕,行刑前一夜,他们恐惧、彷徨、无助、绝望……那段时间,杨烁看萨特的存在主义,读杰克·伦敦,整个人都沉浸在消极厌世的情绪中。某天,消息传来,领导要求换男主角。尽管老师坚持由杨烁来扮演主角,但质疑和蔑视在杨烁心里毕竟留下了痕迹。   毕业后,时运不济的那几年,初出茅庐的他无剧可拍,好不容易有机会饰演某电视剧的配角,又因为过分加戏而被换角。像是推翻了霉运的多米诺骨牌,事业家庭感情几乎全出岔子,杨烁彻底陷入低谷:“你了解杰克·伦敦的话,就知道他最后选择在登峰造极的时候自杀嘛。我那个时候对人生无望了,就想,即使我真的好了,又能怎样呢?我能像他们一样去选择自杀吗?”他又点了一支烟。
  他开始一次又一次怀疑自己:我到底适不适合做演员?
  最初只身在北京时,年少的他从一个陌生人那听到对演员的评价:“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当时他不懂其意,听到“金玉”,傻乎乎地以为是个好词。后来明白过来,反而激起了好胜心:那我就要做个内外兼修的演员!
  无数个失眠的夜晚,无数次的自问自答之后,他给自己吃了一颗为期十年的定心丸:给自己十年时间,来证明自己适不适合做个演员。所有改变都需要迈出第一步的勇气,但每个第一次背后,也同时有着坚定、耐心和不骄不躁的力量,如同等待花开。
  而立之年,重新思考第一次
  好日子来得措手不及,因为《生死线》的四道风,他只花了一年就证明了自己。杨烁的生命之线,第一次被引燃,灿烂火花一鼓作气冲上夜空。
  但事情并没有完全往好的方向发展。因为硬派角色深入人心,他开始接大量抗战题材电视剧。受政策鼓励,2010年前后,国内抗战剧出奇的多,演员们对此感受尤深——这个片场杀完鬼子就去下一个片场杀。
  杨烁开始觉得厌倦:戏就是这样演的吗?我还会演戏吗?
  “那段时间算是赶上了行业内认为的一个最好时期,片酬不断上涨。演员们最初是比拼演技,到后来开始比拼物质,慢慢地自己被带偏了。”造型师开始吹头发,嘈杂的背景音中,他更大声地说:“我觉得一切都不对了,我不快乐!现场没人跟你聊戏了,大家都开始扯闲天了。那个时候我就觉得自己格格不入了。”
  “那你为什么要接呢?”
  “我得生活呀!所以慢慢地就忘记最初的理想了。”他停了停,又继续说道:“全是理由,我后来想得特别明白。但是好在我也经历过那些时候了。”
  演艺圈常常有个怪象,部分投资方在选角时对商业价值的要求大于对演技的要求,而一些得到投资的团队,开始拍戏后,就不再仔细斟酌细节,为了节约成本缩短周期,在制作上不再树立高的标准,只是将生产与再生产的变现过程加快。团队的要求降低,一些演员又对自己的演技极度膨胀。这大概是名利场对大部分人的考验,有的人进入漩涡,有的人慢慢觉醒。
  “2013到今年年初我一直在反思,没人重视演技,没人看剧本了,我已经想放弃了。我不想做演员了,看不到希望。”
  而立之年,杨烁开始对演员这条路重新思考:是保持老路走下去,还是像年少的自己一般,再次尝试崭新的第一次?
  再次转型
  如果演员路走不通,“那我去做剧本,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拍好的作品,可以吗?”
  他去考了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他想转型做导演了。
  犹疑不决时,当年《生死线》的侯鸿亮团队再次找到了杨烁。这次,老东家带来的作品是《欢乐颂》,他们想让杨烁帮忙客串一个配角。他立刻答应下来。时隔八年,那个团队给了自己第一次成长的机会,如今,像是在外的孩子再次回到温暖的家,又像是要给家长交答卷。他忐忑不安。
  杨烁这次有备而来。他事先做了功课,摸清剧中其他男性角色的性格,为尚未出场的“小包总”找到了定位——缺一个又坏又有魅力的。仔细揣摩,一字一句斟酌,结果也有目共睹:小包总穿着浮夸的皮草一出现,艳惊四座。
  “怎么可能会火呢?42集电视剧里28场戏,怎么可能呢?”他至今觉得不可思议。演了那么多主角,结果客串的戏被接受了,他一直不被喜欢的嗓音突然也成为了优点。之后,他对自己开始了新一轮的怀疑:
  “现在这个阶段,我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大学,好像又不懂怎么演了。特别害怕错,有的时候在现场说错一个字,我就会说,对不起,导演我再来一遍。导演说怎么了。我说我缺个字。他们都没听出来,但我说导演不行,我不能让观众觉得这个演员连台词都说不好。或者对不起,这表情不对,那个时候不应该抬头。导演都说,啊,没关系,有剪辑师。我就说不行,我那时候的心理节奏不对,我这条再来一遍。”
  “就现在,我已经纠结成这样了。”杨烁的佯装无奈中带着不由分说的认真。
  但正是这不由分说的认真,让杨烁从一贯的硬汉形象,一跃转变为雅痞的都市型男——曾经的糙汉子“四道风”,第一次以眼神带电的“小包总”形象,赢得万千观众的心。
  一次次改变,引燃新的自由
  “我尊重市场的规律,因为这个团队里的每个人都很优秀。”如今的杨烁,在演员身份之外,也是一名成熟的管理者。他似乎想得很明白,他已经过了那个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危险期,过了盲目逐利的时期,到了有资本慢下来、思考方向和意义的时候。
  遇到现在的经纪团队后,他似乎没过去那么焦虑了。对于杨烁和他的整个团队而言,现在最重要的,就是慢慢走,一步一个台阶平稳地走。他的上一个十年计划提前实现,他又为自己找到了新的十年计划:无论做演员还是将来做团队,都是为了“多拍一些有意义又影响力的作品”。新的自由在等待着他。
  造型终于做完,服装师带他去换衣服。
  他曾穿了七八年“军装”,换上一个个小人物的面孔,迷失在杀鬼子的混沌之中。
  这一次,他脱下四道风的军装,穿着西装从更衣室走出来,举手投足都是活脱脱的小包总。
  见缝插针,我问:“当年刚出道的时候,你被定义为偶像派……”话音未落,他扬了扬头,反问:“我什么时候被定义为偶像派?”
  他已经不是那个因为别人一句“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就决定做演员的少年,不是那个在剧院里听到老师一句“我很看好你”就泪如雨下的大学生,也不是现在被定义为“雅痞”或者“行走的荷尔蒙”的小包总。
  提问和答案都已经不重要,他看起来自信极了。一个崭新的杨烁,他似乎已经准备好了。经纪人在旁边说:“今天所有的造型都是新的尝试。”
  他看了眼自己的装扮:“这不就是不好好穿衣服嘛!”
其他文献
冒险飞行:我们都知道旅途的尽头是什么  乘飞机近年来变得越来越日常、普遍和便宜。人们从旅途中归来,抱怨安检站无休止的排队、机上拥挤的空间和糟糕的三明治。加上对于气候的良心不安,飞行似乎从一个梦想变成一场噩梦。没人料到一场真正的烦恼来了:新冠病毒。现在飞行重新成为一场冒险,但并不美好。民调机构Civey受《明镜》委托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13.4%的德国人计划在未来三个月内因公或因私乘机。即使在经
士兵们手里的武器就是阿富汗当代史的最好写照。自从美国人进入这个国家,阿富汗国民军的士兵就拿起了精密昂贵的M-16,扔掉了原来皮实便宜的AK-47。  阿富汗是一个内陆国家,国防力量由陆军和空军组成,陆军即国民军,是最重要的军事力量,更换武器只是凸显美国在阿富汗影响的一个小插曲。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并在这里建立了十余年的统治,直到冷战结束,苏联势力才被逐出阿富汗。苏联人走了,但和平并没有
引子  深秋十月,微风掠过孙武湖,波澜不惊。夕阳的余晖下,26件雕塑在湖边的开阔地静默着,摆开阵势,等待检阅。    两千多年前,在屹立着这群雕塑的广阔而富饶的土地上,曾经诞生过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孙武。  孙子,名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人。公元前532年,齐国发生内乱,孙子离开齐国,到了南方的吴国过起隐居的生活。孙武在他隐居之地,一边灌园耕种,一边
帕维尔·阿努汝叶维奇·舍夫琴科  1954年生于列宁格勒,是俄罗斯圣彼得堡列宾美术学院雕塑系的教授,是俄罗斯著名的雕塑家。俄罗斯最优秀的动物雕塑家之一。获俄罗斯艺术科学院“银质奖章”。  1979年列宾美术学院毕业,毕业作品是由苏联著名雕塑家М.К.阿尼库申指导的《十二月党人》。自1980年以来。他主要以铜、合金、不锈钢和玻璃为材料,创作出一系列作品。其作品在欧洲多国展出,并多次在俄罗斯和国际雕塑
[摘 要]高职教育通过不断实践与总结,通过国家和省级示范院校的引导,明确了办学方向和教学改革思路,使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本文通过对高职经管实践教学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对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情况进行调查与研究,转变实践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通过教学改革,以实践和教学的优化,以及人才培养技能强化为目标,最终实现高职院校经管专业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实践教学;经管专业;实训  [中图分类号]G712 [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和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一、利用人物语言欲
摘 要 伴随着大众化的普通教育的不断发展,已经发展为高校教师的需求呈逐年递增的上升趋势,青年教师正逐渐成为高等教育的主力军,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重视高校青年教师群体职业道德建设成为这一时期无法忽视的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 新时期 高校教师 职业道德建设 需求  中图分类号:D6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20)04-0046-01  1 新时期高校青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费尔德曼曾做过一个试验,让所有志愿者在身上都携带一个微型录音机,以记录自己一天的谈话。结果并不让他感到意外:在这一天中,几乎每人每10分钟的谈话里,就会出现3个谎言。   不管你承不承认,我们的确生活在一个被谎言包围的世界,同时我们也在说各种各样的谎言。而且,相信不少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很多时候我们说谎是不加思考,就能脱口而出的。真如人们常说的那样:“说谎都不用打草稿!”  
文学家刘再复被称为“漂泊的思想者”是名副其实的。这位80年代的风云人物在海外漂泊了30年。他当初既没有像某些漂泊者那样亢奋,后来也没有像他们那样颓唐。他始终在创作、在探索、在思考。  去国以来,他把自己一点一滴的思想用笔记录下来,出版了7卷、数百万字的《漂流手记》。不仅如此,他还反思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程,和李泽厚一起系统地提出了《告别革命》的主张。不管你是否认同这个主张,至少说明漂泊中的刘再复一直
摘要:探究型教学是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英语教学中要设计好topic discussion,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探究,以提高教学实效和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探究型教学 topic discussion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共同活动中采用的方法。探究型教学是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