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让学引思”投放时机探索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sky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适时引入“让学引思”操作模式,让学生在深入学习探究中学会思考,并通过不断“实践——思考——再实践——再思考”的操作体验,完成学习认知的内化。教师要对“让学引思”切入时机进行筛选,以此提升学生的思考习惯。政治概念学习时、难点突破时、实践训练时,都属于重要教学发动时机,教师要适时切入,以启动学生学习思维,为课堂教学创造良好环境。
  一、概念学习时切入思考
  高中政治学习中,学生对概念解读存在不少困惑,在具体操作时,很多学生会选择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这当然是不科学的。因为学生死记下来的概念,并不能灵活运用到实践中。此时投放“让学引思”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概念学习过程中,通过不断思考,掌握概念内在联系,充分理解概念要义,这样的学习是高效的。
  例如,教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关于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需要学生掌握几个概念,如我国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的政治职能、经济职能、文化职能、政府的作用、公民意识等。在具体教学操作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相关内容,梳理概念定义内涵,找出不理解的地方,展开互助讨论,然后由教师对学生存疑的问题进行集中解读,或者组织学生展开争辩活动,逐渐掌握概念内涵,能够运用这些概念认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师适时提出思考问题:我国政府属于便民利民的政府,作为人民的政府,需要为人民提供哪些社会公共服务呢?学生自发展开热议,并利用所学概念给出个性解读。教师对学生良好表现给出专业评价,课堂中“教与学”达成高度和谐。教师发动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学习,这无疑属于“让学”操作;而组织学生展开集体讨论,为学生解读疑惑,这当然属于“引思”环节。“让学引思”有机融合,极大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学生“学与思”都有了明确方向,学习效率自然提升了。
  二、难点突破时启动思维
  政治课堂教学涉及难点突破时,教师常常喜欢一味讲解引导学生学习,但效果并不理想。教师讲得很细致,但学生并没有真正理解,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依然存在短板。因此,教师要在教法和学法上作出调整,要让学生主动展开学习探究,由学生展开质疑释疑活动,教师负责点拨和提示,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思考基础上完成重点难点突破,这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
  学生对学习难点有畏难情绪,教师需要在关键节点展开教学引导,帮助学生顺利进入学习思考状态,以形成重要学习主动力。如“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这个章节内容教学的难点在引导学生理解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教师在教学推进时,先引导学生展开认知梳理:大家对人民代表大会有哪些认知呢?请展示自己的认知。学生开始议论纷纷。有学生说:“宪法上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这说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是最高的。”也有学生说:“宪法都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人民代表大会当然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还有学生提出质疑:“国家出台政策都来自党政部门,按说党中央是最高权力机关。”教师针对学生的各种观点展开引导,党政机关属于执行单位,无论出台多少政策,都需要体现人民代表大会的意志……学生跟随教师引导展开深度思维探索,最终完成重点突破任务。
  三、实践训练时展开反思
  课堂训练阶段引入“让学引思”,这属于教学创新设计。课堂训练内容选择时,需要对教情和学情展开调查,提升训练实践性、思考性,这应该是训练设计的重要考量。列举学生熟悉的生活案例,引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辩论,让学生结合实践操作交流学习心得,都能够成功调动学生学习意识和学习思维。高中学生有较为成熟的学习思维,只要教师给出必要的引导,学生会顺利进入学习状态,并自觉展开多重思考,在不断认知更新中完成训练操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课堂训练设计时,教师从实践角度展开,歌颂中国共产党的歌曲、诗歌有很多,给大家展示一下,并说说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是如何确立的,怎样才能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列举生活实例展开论述。生活中常常发生一些公共安全事故,从这些事故处理中,体现了哪些政治常识呢?学生快速进入课堂讨论之中,并在不断思考、分析、归结中形成学习认知。教师为学生设计理论联系实践的训练题目,给学生带来丰富学习契机,学生对生活中的社會现象有一定认知,教师以此作为教学设计发动点,自然能够顺利启动学生学习思维,并在不断历练验证中形成有形学习认知,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让学引思”是现代课堂教学主流认知,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对“让学引思”教法展开优化处理,抓住最佳投放时机,以成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赢得教学主动权。“让学引思”是对学与思关系的科学规划,在“学”基础上发动学生展开“思”,体现学与思的辩证关系。教师作为教学发动者,需要发挥促进作用,为学生充分“学”广泛“思”创造良好条件。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侯集高级中学
其他文献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话习作就是自我表达与相互交流,是一种对话,与他人对话,与社会对话,与自己对话的一个过程。这就需要老师在每周的作文指导课上下工夫,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语文教材上安排的习作类型都是学生最常见、最经典的,如果按照课标习作的要求,再将不同类型的习作写法给学生讲透彻,对学生“扶一扶”,给他们一点启示,那么学生在写话习作实践中就经历了完整的
山东省蓬莱市一手抓新社区规划建设.一手抓老社区规范提高.拟完成100个农村社区新建任务.实现农村社区全覆盖。并在此基础上,完成30~50个示范社区创建任务。
4月16日,陕西省新闻出版局与陕西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联合在西安召开了2009年陕西省科技期刊审读评比表彰暨办刊经验交流大会。大会总结了2009年科技期刊审读评比工作,
小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上好小学数学课是数学教师的职责。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本文就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作粗浅的探讨。  一、组织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果,必须要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片自主学习的天地,真正使学生成为探
【课堂实录】在一节中班的美工区活动中,孩子们都在装饰自己制作的传声筒,其中一个幼儿和老师的对话如下:糖糖:老师,小宇不借水彩笔给我.老师:小宇,你为什么不借水彩笔给糖糖
期刊
2008年2月19日至3月1日.民政部办公厅、救灾救济司、信息中心共同组团赴美国、加拿大进行了为期11天的应急管理工作考察学习,基本了解了美国和加拿大应急管理工作的相关情况,并
在学习高中化学理论知识的同时必须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就得从培养学生化学实验技能入手,笔者采取了以下几点做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分析一个典型实验,阐明一类实验规律  一般说来,每一类实验的原理、装置、操作等方面总有规律可循。因此我在讲每一类实验中的第一个实验时,首先向学生分析这类实验的设计原理和内容要求。而后再指导学生亲自动手完成实验,在此基础上师生通过分析、对比,共同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标准》是民政部门编制的第一个民政服务设施建设标准。2008年11月24日,民政部举办《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标准》新闻发布会。该标准将
6月19至20日.江西省丰城市普降特大暴雨.此次灾害导致我市32个乡(镇)街道重复受灾.内涝更加严重,再加上万安水库泄洪,赣江水位暴涨,最高水位达28.93米.由于内涝外涝夹击,造成赣江流域的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课堂教改的重大问题。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涵。为此,我们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开掘创新人才成长的“肥沃土壤”,让创新的阳光洒满语文课堂。如何构建创新的语文课堂呢?根据实践经验,我粗浅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诱导创新  兴趣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巨大推动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起点,是学习成功的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