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与“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来源 :速读·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up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是“教”与“学”相结合的行为。顾名思义,“教”的主体是教师,“学”的主体是学生。如果以韩愈《师说》中“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论断来看,学生还有可能成为“教”的主体,而老师则会成为“学”的主体。这要看教师和学生怎样把握和处理“教”与“学”的关系。初次走上三尺讲台,每一个老师的教学经验基本为零。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老师从自己“教”的对象(学生)那里获得反馈的信息并通过补偏救弊,通过理论——实践——新理论的提升,自己的知识点也从感性认识逐渐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都离不开与学生动态化的促进与攀升。如果没有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既无对象,老师的教学经验也无从提升。因此,处理好“教”、“学”关系的关键在于老师。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是否学得好,与老师的“教”密切相养。起码,一个不会教学的老师是培养不出好学生的。
  当然,一个孩子在七岁入学时,已经从家庭中耳濡目染并形成了一定的习惯。让老师在短期内把孩子家庭中已经形成的不良习惯(如果有不良习惯)完全改掉似乎是不可能的。《弟子规》中已经说的很明确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上学之前,孩子就应该懂得“孝悌、谨信、爱众、亲仁”的道理。这些道理是孩子学前家庭教育的基本因素,也是家庭教育良莠的一个印证。如果孩子不懂也没关系,怕就怕孩子已经成为一个“问题孩子”,或已经成为“孝悌、谨信、爱众、亲仁”的反面。这须引起家长们的注意。从这个角度讲,似乎“学生是否学得好,关键要看老师是否教得好”这个论断好象真是在为难老师。但老师就是老师,应该懂得“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乾”的道理。
  前面已经阐明,“教”与“学”涉及老师和学生两个主体,但“教”与“学”并不是相互孤立、片面存在的两种活动,而是相互关联、共同促进,相互融合、共同提高的将“教”与“学”融为一体的实践活动。如果“教”与“学”处理得当,教学质量提高了,老师和学生就相互得到彼此的认可,说明我们的教学目的得以实现,老师幸甚,学生亦幸甚。那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注意哪几个方面的问题,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自己的观点,以期抛砖引玉,共同进步。
  一、“教”须针对“学”
  “教”须有的放矢。所谓“的”,就是学生,或是学生的学习需求。不懂学生需要什么,“教”就失去了方向和目标。如果学生没有需求,或者需求欲望不高,老师则要巧设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没有问题、不提问题的“教”是生硬的、死板的,是不会引起对象感应的。巧设问题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需要老师巧设疑问,让学生回答;另一方面,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向自己提问问题。思维产生语言、语言产生逻辑、逻辑形成问题。没有问题,没有任务,就不会产生积极性的思维活动。因此,教学的第一步,就是老师在备课时就要不断地设置疑点,设置思考题,并在授课时予以落实。用多几个“为什么”来提高学生与“教”的同步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教师要善于巧设疑问,同时,更要善于指导学生向自己问问题,以便及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习惯。让学生在疑中学、在学中解疑解惑。教学的密诀和最高境界在于老师和学生共同学。这样,“教”和“学”才能有机地统一起来,使教、学活动的两个主体成为高度的融合体,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教”须针对“材”
  我对材的理解有三种:一是不同年龄;二是不同能力;三是不同性格。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是易行的,也是便于理解的。但对于相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因能力和性格不同而施教则是需要老师认真思考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认真落实的难题。学生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基本上是呈“橄榄型”的,即中间大,两头小。也就是能力较大者与能力较小者均在两头,比率小;能力不大不小或能力均衡者在中间,占大多数。而能力的充分发挥也有早有晚,有人早熟有人却大器晚成;能力结构上也有差异,有的长于想象,有的长于记忆;有的长于感性,有的长于理性等等。故我们应根据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而教。在性格方面,每个人性格不同,很多学习不好的根本原因往往是性格造成的,而且不同性格的人对于学习的方式和内容的敏感度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有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适应每个学生的“材质”。
  三、“教”以平等为舞台
  老师要平行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因其它差异而厚此薄彼,这也是公平教育的基本内容。平等是树立学生自信心的保障和前提,不平等的教学心态很难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小的方面来讲,教师对学生认知偏见表现在;第一印象与近因效应;光环效应;刻板印象。情感缺失、经验主义、浮而不实、目光轻视等等。消除对学生的认知偏见,一方面要倾注爱心;二要情操感染;三要巧妙沟通。尤其是对哪些“问题学生”、“留守儿童”以及家庭经济条件差的学生,更要给予母爱一样的温暖和呵护。这种倾斜并不违背平等对待的内涵。平等,既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如果在这方面留给学生不公平印象和待遇,提高学生的学生成绩基本上一句空话。
  四、“教”与管控相联姻
  管就是管理,控就是监控。教师要管控学生的发展过程并适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这里所说的错误,既包括学生的学生,也包括学习外的其它行为。其一,老师要通过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纠错,力求时空对称。如果时空不对称,出现时间差异,学生的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学生一方面很容易摆脱老师的监控犯错,另一方面会产生庸懒和拖拉思想。学生会把今天的问题带到明天甚至后天,日积月累,积重难返。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苗头,力争不让学生把问题带到今晚的梦里,就会让学生产生警惕心,自然而然让学生自己成为自己错误的纠正者。其二,学生的行为表现也必须在老师的监控之中,其行为表现实际上是记忆力、兴趣和爱好、反响速度、摹仿能力和耐力等五种行为特征的综合反应。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客观上存在着相互适应的过程。师“因材施教”,生也应“因教而学”。师与生均应选择自己良好的方面并予以加强,不良的“教”与“学”的习惯应当得到及时的改正。同时还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特殊情况进行自由的发展。只有这样,“教”与“学”才能达到高度和谐的统一,教学的潜力才能得到更大程度地扩展和发挥。
其他文献
Facing the challenges on how to improve spectrum efficiency and how to realize heterogeneous network convergence in future wireless networks,a cognitive radio n
摘 要:介绍单片机教学仿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阐述研究价值,规划重点研究内容并提出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  关键词:单片机教学;仿真资源  1现状  目前高职院校电子信息工程、应用电子、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应用、数控设备维修和自动化等专业都开设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学院一般都配套建成了单片机硬件实训室,但存在硬件实验费用和实验室维护开支高,应用范围有限等问题,很有必要在教学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任课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适应小学生成长特点,实施具有针对性地教学活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教学效果.相对其他学科,小学美术教育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让学生在学会(知识与能力)、会学(过程与方法)、爱学(情感态度价值观)语文之间获得和谐发展.教师要实现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组织
摘 要:高职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具有一定设计与应用能力的技能型人才,这要求无论是教材、教法、学法等方面都要围绕培养目标进行,首当其冲就是教法和学法的改革。《电子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长久以来,教学中都存在课时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等问题。如何让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可通过教学模式上的改变进一步地完善。本文就针对“翻转课堂”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子技术;
摘 要:创造性思维就是指人在创造过程中的思维,通过创造思维,产生新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因此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造性思维  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我认为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独立性  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不"唯书"不"唯上",
摘 要: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大学教学方法的改革是关键。本文针对统计学课程的特点,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内容日益丰富、理论性强,学生的学习难度和教师的教学难度加大等方面分析了统计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如何消除学生的惧怕心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善于利用案例教学, 多种教学方法结合运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讨。  关键词:统计学;教学;方法  统计学是高等院校财经及管理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是一门重要的
英语的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技能中,听力既是英语的基本技能之一,又是学习英语的重要手段,小学英语教学中有一条原则,就是听说领先,读写跟上,可见听力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位置,如果听力这一关不过好,就会给英语学习造成极大的障碍。而小学生正处在英语学习的起步阶段,可塑性强,所以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当抓住时机,培养小学生的听力能力。  我们现实中的困难是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加上我们又是农村小学,大部分学生只
在高中数学课程内容中,数列作为离散函数的典型代表之一,不仅在高中数学中具有重要位置,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作用,同时,数列的教学也是培养观察、分析、归纳、猜想、逻辑推理以及运用数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因而,研究数列的教学设计可以洞察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的一般规律,进而在高中数学教学研究的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起一座更为坚实的桥梁。  一、新理念下数列教学设计的内容 
摘 要: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及时更新教学观念,根据教学需要,积极采用师生合作式教学方法,以此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从而不断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师生合作;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很多高中语文教师都习惯于沿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而这种教学方法过分限制学生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发挥,致使课堂气氛呆板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低下,不符合社会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