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顺耳更利行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ckybx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将心比心 扬长避短润物无声 沉默是金
  中国有句古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非得苦口才能利于病吗?不是的,医药工作者已经研制出糖衣药片,使良药不再苦口,更快地达到利于病的目的。逆耳的“忠言”利于行吗?历史上有哪个君臣是因为勇于向君王献逆耳忠言而受到重用呢?是屈原,吕不韦,还是岳飞?古人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忠言逆耳”的成功经典,却不乏因为向君王献逆耳忠言而丢失性命者,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为那些“割耳朵”的话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认做忠言呢?我们教师在批评学生时,有没有说过一些自认为是“逆耳的忠言”呢?岂不知,这些“逆耳的忠言”根本不会利于行,和我们的教育目的是背道而驰的。只有“顺耳的忠言”才能更利于行,这就要求我们要讲究批评的艺术。
  一、心理换位,将心比心
  教师与学生实行 “心理位置互换”,是做好批评教育工作的关键。没有人愿意犯错误,尤其内心已经很自责的时候,更需要别人的心理支持。在批评学生前,可以真诚的说“我也犯过这样的错误”“我知道你现在很难受”“找个时间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失误的原因”“我相信你下次肯定会做好”……教师应经常想,假如自己处在受批评学生那种境遇和心理状态时,将会如何想?如何做? 这样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就能使自己的批评热情而诚恳,更具真对性和接受性,受批评的学生感到教师的温暖,从而不存在戒心和敌意,这就为接受批评提供了最佳的心理状态.
  二、欲抑先扬,扬长避短
  我们在批评学生的同时可以先表扬,在指出他不足的同时指出他的长处,指出他和这一点不足相对立的长处。比如批评一个学生没完成作业的同时,表扬他热爱集体,帮助同学,劳动时不怕脏不怕累。作业也不是全不完成,语文、英语作业都完成得很好。数学作业过去也完成,最近半个月,学方程,比较难,想完成作业,但有些题不会做,就不愿做了,是不是?这样批评学生,不是怕学生不高兴,不是怕学生不接受批评,而是这样才符合学生的实际。每位学生的心灵都是一个广阔的世界,那里面真善美的天地总是占大部分,偶然犯错误,常常都是出于想不出办法来管住自己。
  表扬除了可以“促假成真”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表扬大多数学生的优点, 来反衬出少数学生的缺点和不足, 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心理氛围, 促使少数学生转入“正轨”,赶超先进。如果我们授课时,发现有学生不遵守纪律,可以这样说“一、二、三组的同学听课注意力非常集中,四组大部分同学听课也比较认真,值得表扬。 ”教师的话,犹如兴奋剂,会使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受到鼓舞,专心听讲。
  三、放松心情 润物无声
  我们在工作中,有时遇到极忙的时候,心情不好,便急躁;看到学生犯错误,感到意外,感到生气;缺少足够的心理准备时,就容易狠狠地批评一顿。开头还是为了学生好,恨铁不成钢。可一旦批评过火,学生不服气,我们便常常转为为了维护自己的虚荣心,数落起他们过去的缺点来。这样做的结果,双方都很累,谁都不愉快。学生没想出克服缺点的办法,我们也没提高教育的能力。遇到学生犯错误时,要先调整自己的情绪。
  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他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学生,陶先生并没有大发雷霆,他先将其制止,并让他到校长室去。陶先生回到办公室的时候,男生已经在那里等候了。陶先生掏出一颗糖奖给男生:“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又掏出一块糖:“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先生又说:“据我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很有正义感。我再奖你一块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掏出一块糖:“你已认错了,我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结束了。”陶行知先生的做法告诉我们:批评学生可以像糖一样是甜的,要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四、尊重学生,被动变主动
  有这样一个故事:北风和南风比试,看谁能把人身上的大衣吹掉。北风施展威力,呼呼地刮着,因为太冷,行人把大衣裹得更紧了。南风则徐徐吹动,风和日暖,行人觉得很暖和,就主动脱掉了大衣。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强制手段是达不到目的的。
  我刚当班主任的时候,心里总想着怎样“镇住”学生,使学生规规矩矩、言听计从。因此,经常对学生责斥、挖苦、做检查、请家长,真是想尽了方法。这些做法,虽然在短时期内有些“效果”,但时间一长就不灵验了,我在场时学生显得很守纪律,一旦我离开,学生们就炸了窝。我这才意识到,“镇住”学生的做法并不高明。挫折和失败提醒了我,使我改变了过去的做法,注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改正。
  五、沉默是金,无声胜有声
  面对学生的不良表现,教师若微露不悦,且沉默不语, 就给学生一种心理暗示,学生就会领悟到教师的不满和责备。这种无声的批评可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例如,上课时,有些学生思想开小差,如果教师突然中断讲课, 沉默一会儿, 学生自会警觉起来,思想马上集中到听课上来,这比大发雷霆更有利于维持课堂纪律。
  孩子们不是不能接受批评,关键是批评的态度是与人为善,还是粗暴蛮横;批评的方式是合适得体,还是无所顾忌。批评是一种人际互动,方法得当事半而功倍,方法不当事倍而功半。教师要放下架子,蹲下来看学生,变教训为教导,指导、引导,以平等的关系,平静的心态,平和的语气,热情诚恳得帮助其分析原因,制定改正措施,学生自然会心悦诚服,亲其师信其道。作为教育工作者,要记住“好话一句严冬暖,恶言半声三春寒”,要用我们的智慧,让批评变成一种艺术,相信“顺耳的忠言会更利行”!
其他文献
德育,素质教育的核心,这是一个永恒而内涵丰富的话题。它包含了思辨、政治、道德品质、心理意志品质、行为习惯等许多做人的要素。单纯的德育道理,往往是听得枯燥乏味,效果却是事倍功半或听起来激动,行动上不动。而劳技学科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能让学生感受到其他学科无法感受到的情感体验。如果能在课堂中结合有关的教学载体,联系生活实践,不失时机地进行点滴渗透德育,使之潜移默化,往往会事半功倍。  我曾兼任过三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对于孩子,关爱和教育是两把开启学生心灵和智慧的钥匙。尤其是班主任应以爱心打前阵,热情、真诚地去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增进情感交流,鼓励学生不断转化和发展,用关爱和教育这两把钥匙开启通向学生心灵和智慧的大门。  关爱是师生关系的核心,是学生的心理需求,更是师生间沟通的渠道,应该把关爱融入教育之中,建立起亲密、和谐、真情的师生关系。  罗原本是个非常腼腆的小女孩,每
一天中午下第二节课后,学生们像往常一样正准备冲出教室高兴地玩耍、游戏时,李敏却突然告诉我她的钱丢了。我让她认真找找,却没找到。我仔细询问得知:她的钱放在一个小钱包里,揣在后面的裤袋中,刚上第二节课时还在。  这肯定是本班学生所为。我很快断定。于是,我叫住了所有学生,逐一询问,却没有结果。我又让学生相互检查桌箱,依然一无所获。这就奇怪了,难道钱包长翅膀了吗?不可能呀。我细一回想,觉得刚才询问学生时,
【摘要】校园归属感,作为大学生成长的重要心理因素,不仅影响着大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对大学生未来生存背景归属感的建立也将产生深远影响。大学生校园归属感的强弱直接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和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南昌航空大学在校生为调研对象展开调查研究,通过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阐述了当代大学生校园归属感的重要意义,就如何加强大学生校园归属感提出相应对策,有助于推动教育教学的进步和在校大学生的个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遣词造句,连段成篇的方法。”作为一名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我认为“读写结合”尤为重要。“读写结合”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是提高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一种基本手段。  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忙碌成了我们所有人的生活常态。特别是我们教师群体,每天穿梭在教室里,埋头在一堆堆的作业中,陷入清洁、纪律等繁琐的事务管理中……麻木而又疲惫的在语文教师这条道路上走着。当我看到这个故事的时候,内心非常震撼:一名探险家到南美的丛林中探险,他雇用土著人做向导及挑夫,土著人挑着东西健步如飞,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当探险家询问原因时,向导说了一句富有启迪性的话:“那是为了让我们的灵
2013年,我市已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围,幼儿教育受到人们空前的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如何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幼儿教师,满足社会对幼儿教师越来越高的素质要求?笔者认为主要做好以下两点:  一、掌握学生心理状况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前提  由于这些正值青春期的学生是在升学、就业倍受打击的情况下才走进了中等职业学校,这就导致她们心理问题多发、易发且复杂多变,无视这一特性,必将给教育教学带来难以逾越的障碍,也
【摘要】学校政教处的核心工作就是在管理中巧用各种谈话技巧教育转化待进学生,人性化地处理学生问题,从而改变学生的求学态度,减少学生的违纪现象,起到激励教育学生进步的作用。  【关键词】新课改待进生转化技巧  普通高中新课改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发展。在对高中学生的管理中,育人为本是其根本方向。“通过评价使每一个受教育者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1]p197这就要求主管育人工作的政教处不仅要看到智育的
【教材简析】  本课是苏教·中图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的内容。选择了“生活中的电视”为素材,让儿童通过回忆、表达、辨析、调查、制作等途径让学生了解电视这一媒体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恰当地选择电视节目,合理地安排时间收看电视,并养成良好的收视习惯,安全有效地获取信息。  【目标预设】  情感与态度:增强健康的闲暇道德观。  行为与习惯:学会科学地看电视,养成良好的收视习惯。  知识与能力:体
(靖江市第一高级中学江苏靖江214500)    【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教师应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从“鉴往知来”的角度,充分挖掘历史学科独特的环境教育功能,实现历史科渗透环境教育的教学目标。我们应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竭力弘扬人文精神和科学理念,这样,才能实现历史教育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新课程历史学科环境教育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环境质量的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