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及其规制

来源 :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_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供需两端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共享经济分为仅在需求端存在共享的商业模式和在供需两端均存在共享的商业模式;从平台与供给端用户关系的角度出发,可以将共享经济分为相对自主型、关系对等型、平台掌控型、依赖平台型.在不同的商业模式下,共享经济的发展出现不同的问题,主要包括盈利模式不明确、过度进入市场、“赢家通吃”、供给者与平台关系界定问题等.为促进共享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可从平台和政府层面进行规制,主要包括政府运用行政手段避免过度进入和市场垄断问题,平台建立严格的用户准入制度,与政府共建个人信用体系,鼓励相关市场进入一定数量的竞争者,并鼓励一定的小微规模供给者参与共享经济.
其他文献
罗兰·巴尔特深受来自东方的佛道思想的影响,他在后期的著作中经常引用《道德经》和禅宗公案.去世前两年他在法兰西学院的授课,用符号学从“中性”概念在现代语境下重新激活了佛道的“无为”思想.然而,巴尔特虽然从思想上认同佛道的观念,但是并没有真正投入实践,仅仅视之为一种跳脱西方思想束缚的契机和美学上的自我观照.佛道的出世理念在巴尔特那里也只能是作为站在此岸世界的一种想象的救赎.
当代大学生思维灵活、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是中华民族的未来,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国家强盛和社会进步进程中,大学生有责任、有义务承担起当代青年的社会责任.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应通过高校与社会联动,将社会救助思想传承与大学生责任感培育有机结合,以社会救助思想涵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并寻求将二者有效融合的新思路.本文从政府职能引领、高校思想教育、校园文化培养、社会实践育人四个层面探索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路径,联合搭建人文环境、思想引领、文化建设、服务技能、社会
伟大建党精神的深邃内涵体现了唯实求真精神、践行使命精神、革命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精神.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深化青年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深化青年大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深化青年大学生建设国家的信心和决心.因此,要着力构筑伟大建党精神研究高地,发挥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主导作用;巩固思政课教学宝地,创新伟大建党精神的融入方式;打造伟大建党精神学习基地,不断丰富教学载体与教学平台;探析思政课专有属性与特色,切实提升伟大建党精神融入的实效性.
建档立卡户作为精准扶贫时期的重点关注群体,实现全面脱贫后仍存在持续脱贫能力缺失的问题.本文依据增能理论,选取辽宁省F市状况各不同的三个村镇的建档立卡户,通过实地走访的方式收集资料,发现建档立卡户存在谋生技能缺乏、自我评价低、社交能力弱、资源获取途径缺乏、资源运用能力弱、家庭资产薄弱等问题影响其持续脱贫.运用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分析其持续脱贫能力缺失原因,从个体增能、社区增能、社会增能三个方面提出建档立卡户可持续脱贫能力提升之策.
控制股东负有诚信义务,有利于约束企业控制权的不当追求,矫正股东之间利益冲突,填补公司治理漏洞,实现股东平等对待.我国控制股东负有诚信义务的立法,呈现出从公众公司或上市公司扩张至有限公司的逆向演进轨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禁止滥用股东权利的负面规制具有功能局限性,难以充分保护受损股东的利益,缺乏控制股东行为的正向指引.因此,我国控制股东治理应采用直接规制模式,重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引入公司股东应当善意地为公司利益而行事的理念,对公司和其他股东负诚信义务,进而彰显我国公司法改革中的
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的推进,我国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后扶贫”时代,巩固脱贫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需要普惠金融发挥更大作用.本文在测度精准扶贫时期粤东西北地区12市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运用固定效应分位数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普惠金融的减贫增收效应与机制.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居民减贫增收,且对农村低收入水平群体的减贫增收效应要大于中高收入水平群体.但是对于农村低收入水平群体,减贫增收效应主要通过经济增长的中介效应来实现.为此,提出改善普惠金融供给结构、优化供给方式,深化发展“普
哈维的剥夺性积累理论是以资本生产过剩为出发点,研究原始积累在资本主义确立之后的形态特征.在数字资本积累阶段,剥夺性积累依然是主要模式,数据是核心资源,数字劳动体系是主要实现方式,随之数字劳动模式和数字消费模式也呈现出剥夺性特点.在数字平台中,数字资本作为自行增殖的数字价值还具有数字社会关系性的本质特点.数字劳动者的剩余数据是数字剩余价值的来源,对其的剥夺而获得超额利润是数字剥夺性积累的关键所在.数字资本积累形式的变化使得数字劳动解放的革命具体路径从暴力革命转向“数字公地”的建设.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成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和生产要素,驱动平台经济快速发展.互联网平台作为其中主要的活动主体,构建了以数据要素为核心的商业模式与复合生态,实现了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近年来,围绕互联网平台的数据泄露、大数据“杀熟”、数据垄断和数据黑灰产业链等问题日趋严重,威胁国家安全、公共利益、产业发展和公民权益.然而,当前全球对互联网平台数据权责尚未形成广泛认可的法律共识及治理框架,政府、企业和个人等数据主体在数据权属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和激烈争议.跳出传统的“物化思维”,文章通过引入数据价值链,构建了互
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是关键,我国农村的多样性与异质性决定了不同地区的村庄应走不同的产业振兴道路,产生不同的政府角色.通过对云南W县政府在产业振兴中的角色分析,发现在西南资源贫乏型地区的产业振兴中,政府扮演着主导者与实践者的双重角色,基层政府通过对农户的权威抵押型强动员和对企业的弱约束合作完成产业的组织建设,但这也导致由产业转化为发展面临较大风险、政府公信力下降等潜在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提出资源约束下的政府强动员困境以及该困境中的政府角色补位现象,并对该现象的产生进行了社会学分析,认为农民个体主义的发展取向与
以中国规模生猪养殖为研究对象,测算中国24个省(区、市)大、中、小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以及生猪产业集聚程度,并通过面板Tobit模型考察产业集聚程度与生猪养殖生产效率的关系.研究表明:2005—2018年大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逐年下降,中小规模生产效率缓慢上升;南方地区产业集聚程度普遍高于北方地区;产业集聚程度与中小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关系呈“倒U型”,但与大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负相关.建议降低产业集聚中大规模生猪养殖比重,着力推动中小规模生猪养殖适度集聚,并引导南方生猪养殖业向北方转移、增强饲料工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