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探究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ui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课程标准》提出,“科学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顾名思义,走进科学探究就是走进科学、走进探究。那么,何为科学、探究及科学探究呢?让我们明确一下这三者的含义:(1)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人类实践经验的结晶;(2)探究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途径。(3)科学探究既指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这种研究获得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也指学生们用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一、提出科学问题
  例如,教师与学生一起做水溶解食盐的实验,在一杯水中不断加食盐,同时不断搅拌,引导学生认识到食盐不会无限地溶解下去。
  师:物质不可能无限地溶解下去,肯定有一个限度。那么,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呢?
  师:这个问题我们能进行研究吗?有什么地方不够明确?
  生:不能,一杯水是指大杯,还是小杯,是几毫升呢?
  师:对,水的多少必须确定下来,这样我们才可以研究。今天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实验就用少点水,用50毫升。所以,我们就把今天研究的问题改为:一杯50毫升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
  我们科学课研究的问题必须具有“科学性”,也就是具体的、明确的、可以研究的科学问题。而“一杯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是个不能具体研究的问题,怎么办?教师巧妙地从一杯水过渡到50毫升的一杯水,把一个不能直接研究的问题转化成了一个可以研究的科学问题。
  二、感悟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观察,需要提出问题,需要从多个变量因素中选取一项或多项进行比较,需要交流合作,甚至加以评估。这就需要教师有的放矢地来逐步提高学生的这种探究能力。
  例如,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师提出猜想、假设:“根据你的经验猜想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生1:石块在水中下沉,木块漂在水面上,所以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有关。
  生2:我进入水中发现,越往深处走,感觉脚下的压力越小,所以浮力的大小与深度有关。
  生3:观察上面实验发现,随着石块进入水的过程,弹簧测力计示数逐渐减小,可能浮力的大小与浸入的体积有关。
  生4:可能和实验中水的多少有关。
  生5:可能和液体的种类有关。
  ……
  实验中,学生可能会提出更多的猜想,但说不出来是根根什么猜想的,完全是凭感觉和印象进行猜想。教师都应给予鼓励和肯定。当时学生的猜想多达十余条,远出乎我的预料,也打乱了我课前拟好了的设计表格。
  面对这么多的猜想和假设,如何应对呢?
  师:同学们,这么多猜想,这节课我们能一一验证过来吗?(这种商量的口吻,其实是把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案抛给学生,让学生们积极参与进来)
  生6:探究不完,明天再接着做。
  生7:分组做,一组探究一个猜想。
  生8:没必要每一个猜想都要去验证,探究几个能说明问题的猜想就可以了。
  ……
  三、深化科学探究
  未来社会是一个协作型社会,对个人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的要求与日俱增。即越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能否概括和吸取他人的意见等。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讨论、探究,使个人的发现变成大家共享的财富。
  比如,我在教学《周围的空气》一课时,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互相协作用不同的方法找空气,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的玩法,并推选出一位学生汇报。在学生们的讨论下,这次探究活动采用了分工合作的方式,即让一组选择一项猜想与假设进行探究,同时说出方法,拟定探究方案。如此,每组完成一项假设,众多的因素便可以同时进行探究,再通过交流合作得出结论。
  但是,我却发现有的同学还很不甘心,似乎对别人的结果不放心,下课还不愿意离开实验室,要求道:“老师,再让我们做一做吧!”于是,我宣布:“今天中午实验室开放,有疑惑或未搞清楚的同学可以继续进行实验。”中午,我亲自参与了学生的实验,也进入了他们的思维范围,进一步感悟到:学生不是教出来的,是真正意义上悟出来的,教师把握住引导才是关键。
  这次探究活动,已越过了课时和教材的限制。科学探究本来就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程序化,科学家对周围世界的观察正是以“怀疑”的眼光审视所观察到的现象,再把各种线索拼凑起来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基于这一点,对小学生来说,尽管他们对探究活动极感兴趣,但还处于感悟阶段,教师一定要倍加呵护,加以培植。
  科学探究永无止境,学习科学探究不但要学习科学方法,更重要的是学习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这样能影响学生的一生。这就要求学生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习物理知识,经历感悟、探索和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成为知识的再发现者,从而提高科学探究的素养。
  (责编杜华)
其他文献
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这就决定了学习数学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发学生的大脑智力因素,引导学生数学思维更要求师生间有充分的交流与合作,因而师生互动也表现得更加突出。那么,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就不能是单纯地给与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引导者。在教学中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就必须使认知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使学生在自觉、主动、深层次的参与过程中,实现发现、理
采用熔融法,用日本理学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铁矿石中的TFe、S等组分含量。经过实验证明,本法快速准确,能很好地对铁矿石进行测定,不仅大大缩短了分析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
采用硅溶胶、氯化铝、四丙基溴化铵(模板剂)为原料,在水热条件下合成纳米HZSM-5分子筛。以此为母体,在焙烧脱除模板剂前,用硝酸酸洗处理不同时间,得到一系列外表面酸量不同的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出理想和高水平的“问题”,能启迪学生的心智,完善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推理、提出自己的见解。本人的教学实践经验证明,以提问为主导,以学生的充分参与为主体,在提问中注意五个“度”是一堂阅读教学课成功的前提。这五个“度”具体指的是:准确理解教材,选择适合切口的“角度”;注意张弛有度的“梯度”;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充分
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已成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因素。本文论述了将朋辈教育引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实践中,这对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调整就业心态具有重要意义:
以氢氧化钠水溶液处理ZSM-5分子筛,调变分子筛内部孔道结构。使用"零长柱"(ZLC)方法研究不同碱处理时间下环己烷探针分子在ZSM-5分子筛中扩散系数的变化;使用Ar吸附-脱附手段
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对于推进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地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忽视两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从内部控制视角分析如何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