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的误区与对策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lenthers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是书面语言转变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活动。在课堂朗读中,一些不良的朗读现象屡见不鲜:朗读时面红耳赤、声如蚊蚋;句读不连贯,曲解文意……凡此种种,都表明学生没有掌握恰当的朗读方法。下面我就结合朗读中容易出现的几种误区来说说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朗读这项重要技能。
  误区一:缺乏兴趣,消极念字
  念字式朗读是最常见的朗读误区,其表现是从头到尾没有情感投入,没有高低起伏,机械地照字读音。拉扎勒斯说过,情绪与个体的切身需要和主观态度联系着,可以发动、干涉、组织或破坏认知过程和行为。联系来看,念字式朗读的表现正是由于缺乏朗读兴趣引起的消极朗读。如果心情愉悦,态度积极,在朗读中这种情绪状态会不由自主地外显出来,他的语调一定是自然的,语气是轻快的,内心洋溢的情感会随着文字的更迭统一流畅地抒发出来。
  比如,我们在朗读作品《自信》时,如果开始就让学生齐读,学生还没有做好朗读的酝酿准备工作,还要边读边识认文字,自然读得机械无趣。如果在朗读之前尝试用提问导入“什么是自信”?让学生畅所欲言:有人说自信就是对自己的信任;有人说自信就是说话做事充满底气,不害怕;有人说自信就是不看低自己,遇事积极乐观……有了这些铺垫,学生的精神状态非常松弛,情绪和注意力集中在“自信”上,带着这样的心理暗示和情感反应,很容易进入朗读状态,读起来自然语气坚定有力,声音洪亮,充满自信。
  在运用中,我们可以综合多种朗读手法,指名读,分角色读,上台表演读等等,鼓励帮助学生进行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口头展示,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可以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蕴含的形象、情感、色彩和内在意蕴直接敏锐的感知力。
  误区二:追求整齐,被动念经
  学生为了表明认真学习的态度,攥着一股劲儿,扯着嗓子比声高;为了保证全班整齐的朗读效果,缺乏正确的节奏,听起来仿佛读诵经咒。例如朗读舒婷的作品《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读的时候很热闹,实际上并没有把每个学生的朗读能力发挥出来,大大阻碍了学生主体个性的发挥。
  这篇文章情感深沉,既不能读得过于沉重,也不能由头到尾激情澎湃,学生在齐读时很难把握朗读的基调和节奏,要先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思想发展脉络、层次以及语句逻辑关系的形成产生清晰的认识。“祖国啊!”这句感叹出现了四次,四次呈现的语境各不相同,字里行间蕴涵着情感的起伏变迁。
  明确这点后,作品大致的节奏也就确定了,再让学生尝试读出四个层次里不同的内心感受。目睹着祖国家园无比的破败和艰难,读的凝重而缓慢,尾句伴随着发声把气力从胸腔中挤出来,呼唤“祖国啊!”。然后面对现实低沉陈述“我是贫穷,我是悲哀”,语速渐渐加快,重音落在“希望”,后面语气转为舒缓轻柔,描绘美丽的愿景,尾句延长声音殷切地述说“祖国啊!”。接着情感触发,语气略微夸张,洋溢着希望和活力,语速要放慢,语调上扬,节奏高亢,重读“喷薄”,一字一顿,声断气连地呼唤“祖—国—啊!”最后,节奏舒缓地表达内心的觉醒,语气由低到半高地吐露心声“迷茫的我、深思的我、沸腾的我”,气提声停,再过渡到自豪的宣誓“从我的血肉之躯上,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收声吸换气,重音轻吐地读“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学生在朗读中进入诗境,体悟了祖国由贫穷到振兴的艰难历程,发出的情感呼唤自然真实炽热。任何作品或语句中都存在各种逻辑关系,甚至一些关联词语都能帮助我们增强朗读感受,日常朗读若能从培养逻辑感受能力入手,强调朗读节奏,注意到作品中语意之间是如何转换的,朗读内容一定会更真实自然,富有层次感。
  误区三:口吻浮夸,拿腔拿调
  这种读法屡次出现在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时,学生往往不明目的、不管体裁、不看内容,一味地从形式上追求夸张、渲染的表现方法,或陷入停顿固定单一的可怕循环。这些表现归根到底是对朗读缺乏认识,对朗读的基本技巧理解不够。朗读要收到较好的效果,必须在深刻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熟练恰当地运用各种朗读技巧。下面我就结合重音和停连两种常用的技巧来说说如何在作品朗读中克服拿腔拿调的现象。
  重音在上文案例的阐述中曾经提到过,一般用来表达明朗的态度、观点、以及形象鲜明的事物。传统观念中朗读重音就是要增强语气、提高声调,这虽然是重音朗读最常用的方法,但也不能一概而论。比如作品《海燕》的首段,“在苍茫的大海上,风聚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的飞翔。”如果把加点字按传统的方法重读,文字就显得呆板单调,也容易让人听觉疲劳。这时我们就需要根据朗读的内容和感情表达的需要,灵活采用不同的重音朗读方式。比如“苍茫”“大海”,开头就重读听起来很突兀,我们要有意地轻读,把声音压得低于非重音,伴随吐气轻轻地推出,最好能与拖长字音同时使用,这种重音轻读法常常用来烘托意境,表达深沉凝重、含蓄内向的细腻情感。“海燕”“闪电”说的时候唇舌要有力一些,音量要加大一些,从而使重音的强声与非重音的弱声形成鲜明的对比,清晰的突现重音。“高傲”要放慢语速,延长音节,有意地渲染内在的情绪,这种方法就是典型的拖长字音重读法。其实语句在什么地方该强调重音并没有固定的规律,哪怕同一句话,强调的重音不同,表达的意思也有可能不同。所以要认真钻研作品,正确理解作者意图,才能较快较准地找到强调重音之所在,再用恰当的技巧把它朗读出来。
  停连是指声音的停顿与连接,这不仅是换气的需要,也是表情达意的需要,有时还要冲破语法的约束,给听众营造理解、思考和回味作品的空间。学生在朗读中容易犯停连不到位的通病,比如作品《春》当中的一句话,“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本来是很浅显的一句话,学生却读成“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割裂了词组的内在联系,更谈不上表情达意的分量了。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牢记所谓停顿不是思想感情的中断,只是声音的暂时休止,为了显现语句间的呼应关系,停连要结合。
  仍以此句为例:“小草”是句子的主语,是独立的词语,后面应该停顿稍长予以区分,“偷偷地”与“从土里钻出来”是呼应关系,“偷偷地”是“呼”,“从土里钻出来”是“应”,中间应做短暂的停顿,“嫩嫩的”和“绿绿的”是并列关系,如果停顿相同会有呆板的感受,所以这里连起来读。这句话完整的朗读效果是“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既照顾了独立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关系,使语意表达更清晰明确,又兼顾了前后的呼应以及情感的抒发与呈现。实际朗读中遇到的情况会更为复杂和细致,我们只要把握住与作品神情交流,与作者心灵沟通的宗旨,正确运用朗读的技能技巧,做到“读而不板,说而不演”,就能取得声情合一、返璞归真的朗读效果。
  朗读是一门学问,正确的朗读,不仅能训练发声技能,还能够培养良好的语感,甚至对理解课文,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都有积极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语文作品朗读中的一些误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带领学生读出声、情、调,读好作品、读好生活、读好人生。
其他文献
学生对作文兴趣不高,畏难情绪大,是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而又突出的问题。究其原因,与我们在作文评改中存在的误区不无关系。主要误区有:一是主体地位失落。作文教学向来是“学生作教师改”,大多数学生只关心分数。二是批评多于鼓励。不少教师批改作文时批评多,表扬鼓励少,大大挫伤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心和积极性。三是讲评内容指向求全责备,空泛说教。作文后的指导没有重点,面面俱到。其实,作文后的评改指导绝不全是批评
中国南山开发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至今已经创立 2 0周年了。2 0年里 ,南山集团员工秉承“敬业、务实”的精神 ,不断“创新”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大潮中追求“卓越”
Man-ComputerInteractiveMethodonCloudClasificationBasedonBispectralSateliteImageryYuFan(郁凡),LiuChangsheng(刘长盛)DepartmentofAtmo...
期刊
宪法文本的抽象性和概括性是宪法解释方法重要性的现实基础。原意主义解释方法诉求制宪者的权威,但每个人无法回避的“历史前理解”使其难以厘清个人理解和制宪者意图的清晰界
目的:比较HRCT与PET/CT在肺孤立结节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病理证实的55例孤立肺结节患者,回顾分析其HRCT及18F—FDGPET/CT影像资料,有两位高年资影像学医师联合诊断,采用ROCK
欧佩克成员国安哥拉仍然没有被限制产量配额,未来几个月,该国的几个油田将要投产。安哥拉今年1月加入欧佩克,成为欧佩克第二个不受原油产量配额限制的成员国。安哥拉是非洲南部
在公路建设市场中,投标的施工企业都期望中标并获得利润和信誉。通过对各种资料和信息的准确了解,认真分析招标办法和竞争对手投标报价水平,编制出的投标价尽可能接近业主预算价
在改革长江三峡通航管理体制过程中,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以其大胆改革,组建三峡河段集中领导、统一指挥的通航管理机构;做好稳定工作,保障改革成果,以及他们坚持发展方向,提高
利用模式识别理论,建立基于知识的层次分类模型,对三峡升船机运行的关键部位,即电力拖动控制系统,进行故障诊断。
受安徽省政府委托,省水利厅会同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电力公司组成联合验收委员会,依照水利部《水电农村电气化标准》和《水电农村电气化验收规程》,于2005年8月~12月对全省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