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脉散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炎症因子的影响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s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生脉散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与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名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二甲双胍肠溶片,治疗组加用生脉散,3月为1疗程。检测治疗前后FPG、2hPG、HbAlc、FINS、TNF-a、IL-6、IL-10,计算HOMA-IR。结果:治疗后2组FPG、2hPG、HbAlc、HOMA-IR、TNF-a及IL-6均下降(P<0.05或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散可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抗炎机制实现的。
  关键词:生脉散;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炎症因子
  
  
  糖尿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范畴,发病机理为燥热伤阴,阴损气耗,气阴两虚。西医学中的炎症学说认为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一种慢性、亚临床性的炎症疾病,许多促炎症因子引起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凋亡。该课题根据糖尿病的中医基本病机,用益气养阴代表方剂生脉散治疗T2DM,观察生脉散对胰岛素抵抗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探讨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1年7月—2012 年6月该院T2DM患者60例,中医证型均为气阴两虚。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2~75岁,平均(57±8)岁;糖尿病病程(6.25±3.67)年。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 43~74 岁,平均(56±9)岁;糖尿病病程(6.42±3.78)年。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9 年 WHO T2DM诊断标准[1],HOMA-IR >2.69诊断为胰岛素抵抗[2]。中医辨证标准参照《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草案)》[3],并经两名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进行并意见一致。排除标准:1 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合并有心、肝、脑、肾严重疾病;年龄<18岁或>75岁的患者、哺乳期妇女;资料数据缺失者。
  1.4 治疗方法
  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即控制饮食,适度运动,二甲双胍肠溶片(0.5g,口服,1天3次)。治疗组予基础治疗上加用生脉散颗粒(由上海中药制药一厂配制,相当于生药剂量为人参9克,麦冬9克,五味子6克)每日1 剂冲水200 mL,分早晚2次服用,均餐前口服。2组均以3月为1疗程。
  1.5 观察指标
  隔夜禁食8-10h,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离心15min,分离血清,检测治疗前后FPG、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FINS×FPG/22.5)。检测方法:葡萄糖氧化酶法测FPG、2hPG,放免法测FINS,ELISA 法测TNF-a、IL-6、IL-10。
  1.6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用SPSS17.0软件,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FPG、2hPG 及HbAlc明显下降(P<0.05或 P<0.01);两组治疗后相比较,治疗组FPG、2hPG 及HbAlc下降更显著(P<0.05),见表1。
  表12组FPG、2hPG 及HbAlc治疗前后的变化(n=30, ±s)
   HbAlc(%) FPG(mmol/L) 2hPG(mmol/L)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7.98±0.75 6.13±0.66#▲△ 11.03±3.12 6.75±2.78#▲△ 13.28±2.75 9.56±3.17#▲△
  对照组 7.89±0.83 6.96±0.72# 10.87±2.95 7.45±2.16# 12.32±3.24 10.73±2.35#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P<0.01;两组治疗后相比较 △P<0.05
  2.2 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HOMA-IR均降低(P<0.05或 P<0.01);两组治疗后相比较,治疗组HOMA-IR下降更显著(P<0.05)。见表2。
  表22组FINS 和HOMA-IR治疗前后的变化(n=30, ±s)
  组别 FINS(mIU.L-1) HOMA-IR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14.12±6.34 11.17±2.62#▲△ 7.34±1.56 4.53±1.77#▲△
  对照组 13.73±3.52 12.25±3.72# 7.91±1.25 6.74±1.59#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P<0.01;两组治疗后相比较,△P<0.05
  2.3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TNF-a、IL-6降低(P<0.05或 P<0.01),IL-10升高不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相比较,治疗组TNF-a、IL-6降低更明显(P<0.05)。见表3。
  表32组TNF-a、IL-6、IL-10治疗前后的变化(n=30,ng•L-1, ±s)
  组别 TNF-a IL-6 IL-10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15.37±11.06 10.85±9.16#▲△ 7.23±4.15 6.24±3.56#▲△ 18.16±2.05 20.85±2.14
  对照组 14.98±10.76 12.43±10.93# 7.45±5.32 6.85±4.73# 17.97±2.58 20.77±2.09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5,▲P<0.01;两组治疗后相比较,△P<0.05
  3 讨论
  生脉散由人参、麦冬、五味子组成,现代药理研究证明,人参多肽通过刺激葡萄糖氧化的脱氢酶的活性,可使糖的氧化作用增强,促进糖原分解或抑制乳酸合成肝糖原。麦冬所含甾体总甙也具有降低血糖水平,促进肝糖元合成之功效。五味子能促进肝糖原的合成。使糖代谢加强,又能减少糖异生。王景学等[5]通过临床观察发现加用生脉散的治疗组在改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体现出生脉散对T2DM合并胰岛素抵抗的临床治疗确有较好的运用价值。
  该研究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治疗后FPG、2hPG及HbAlc均明显下降,糖代谢方面效果明确;2)生脉散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对TNF-a、IL-6有抑制作用,对抗炎因子IL-10有提高作用;(3)炎症因子与胰岛素抵抗呈正相关。提示生脉散能改善糖代谢、改善T2DM胰岛素抵抗、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其抗炎机制实现的。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finition,Diagnosis and Classification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s Complications[C]. In:Report of a WHOConsultation. WHO / NCD / NCS /99. 2. Geneva:WHO,1999.
  [2] 李秀钧.胰岛素抵抗综合征,第1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33-234.
  [3]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中西医结合糖尿病诊疗标准(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1):94-95
  [4] 王景学,宋建新.生脉散治疗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观察.[J]光明中医.2007,22(1):60-61.
  作者简介:吴小慧,(1978—),女(汉族),湖南衡南人,主治医生,硕士学位,主要从事中医药治疗内分泌系统疾病的临床和研究工作。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08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132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6例,给予对照组甲氨蝶呤联合清宫术治疗,给予研究组米非司酮联合子宫动脉甲氨蝶呤灌注栓塞术、清宫术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各项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出血量比对照组少,血β-HCG水平、月经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加强人文关怀理念,提高门诊护理质量,加强门诊护理管理。方法: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健康宣教,优化服务流程,满足门诊病人的心理需求,提高护士专业素质,加强门诊护士法律知识学习,积极应对工作中的冲突,提高病人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工作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病人躯体的疾病,而是对病人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全方位的整体关注。结论:人文关怀是整体护理的导向,整体护理则是人文精神的具体实践与应用,它不但树立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剖宫产史合并前置胎盘对母儿围生期的影响。方法:针对我院产科病房收治的分娩病例展开回顾性分析,观察剖宫产史合并前置胎盘产妇(实验组)在产前产后的出血情况、新生儿结局、子宫切除率、胎盘植入率,并取首次剖宫产的前置胎盘产妇为对照(对照组)。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临床数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胎盘植入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以及子宫切除率明显更高,新生儿出生体重更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产妇再次分娩时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150例资料。结果:观察1组产妇没有出现先兆子宫破裂,再次分娩后出现新生儿窒息者共计18例(占24.3%),产后出现不同程度发热现象者共计33例(占44.6%),观察2组产妇有21例出现先兆子宫破裂(占27.6%),再次分娩后出现新生儿窒息者共计21例(占27.6%),产后出现发热现象者共计8例(占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引起新生儿交叉感染的相关因素,控制或减少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病率。方法;制定院内交叉感染的预防措施,并严格执行实施。结论:婴儿室降低院内交叉感染,关键在于要克服预防中的盲目性,积极认真仔细地寻找出引起院内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行之有效地实施预防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新生儿;交叉感染;预防       控制婴儿室的交叉感染已成为现代医学中较为关注的问题,引起了
期刊
摘要:目的科学、合理用血,保障医疗安全。方法以输血管理委员会的管理,实施临床用血计划,提高临床医师的教育和培训。结果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除自身疾病以外的风险,保障受血者的医疗安全。结论计划采供血和临床合理用血,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关键词:临床合理用血;输血不良反应;安全输血;输血管理       输血是现代临床医疗的一项重要性或必要手段,在挽救患者生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众所周知输血又始终存在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情况。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诊治的8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完全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予基础治疗,研究组44例患者予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性指标、ST段回落及安全性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LVEF、CTEC及cTnT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ST段回落>70%与心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昏迷的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我院选取的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糖尿病因低血糖昏迷而入院治疗的患者80例,对患者的基本资料和发病诊断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导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昏迷的主要原因。结果使用磺脲类的降糖药物和胰岛素强化治疗是临床上面的三个主要产生严重低血糖的药物。不明药物和广告药物也占了一部分。结论 糖尿病治疗中低血糖昏迷相关因素的探究对促进糖尿病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吸烟与肛周脓肿的关系。方法:回归分析2010年至2013年于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住院经临床证实的230例肛周脓肿患者临床资料,记录吸烟史;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非肛周脓肿的患者220例,记录吸烟史,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30例肛肠脓肿患者中,吸烟者172例,占74.8%;非肛周脓肿患者中,吸烟者90例,占40.9%,两组之间的吸烟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肺周围孤立结节螺旋CT影像表现及其对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对我科2011年2月-2012年6月22例肺周围孤立结节影像、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首次平扫诊断或倾向性诊断为周围型肺癌13例,良性结节为9例,增强扫描修正诊断为周围型肺癌14例,良性结节8例;随访3个月,修正诊断肺癌15例,良性结节7例,病理证实良性结节分别为结核球3例,错构瘤3例,球形肺炎1例。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