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f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情况。方法: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诊治的8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完全双盲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4例患者予基础治疗,研究组44例患者予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性指标、ST段回落及安全性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LVEF、CTEC及cTnT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ST段回落>70%与心脏功能异常情况也优于对照组,比较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及出血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显著,且安全系数较高。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老年;介入治疗;替罗非班;基础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小板粘附、聚集、活化,从而形成血栓阻塞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治疗手段[1]。本研究将对44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研究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提供参考,现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随机选自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诊治的88例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完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4例;对照组男女比例23:21,年龄63-77岁,平均(69.98±2.25)岁,发病时间1-13h,平均(5.74±1.25)h;研究组男女比例22:22,年龄65-82岁,平均(72.58±3.47)岁,发病时间1-12h,平均(4.98±1.12)h;梗死部位:前壁20例,后壁42例,下壁2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发病时间及梗死部位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患者均予300mg阿司匹林+600mg氯吡格雷顿服,术后300mg阿司匹林+75mg氯吡格雷,口服1次/d,皮下注射4000-6000IU低分子肝素,12h/次,5-7d,依据患者病情给予适量他汀类、β受体阻断剂对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术后1h内予静推负荷量10μg/kg•3min替罗非班,以0.15μg/(kg•min)剂量持续静脉推注36h。
  1.3观察指标
  疗效性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小板计数、血流速度(CTEC)、肌钙蛋白T(cTnT);ST段回落和安全性情况[2]。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的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疗效性指标情况
  研究组患者LVEF及CTEC比对照组高,cTnT比对照组低,比较差异显著,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疗效性指标情况(x±s)
  组别 例数(n) LVEF(%) 血小板计数(109/L) CTEC(帧) cTnT(ng/mL)
  对照组 44 50.11±3.81 160.25±63.89 20.41±3.10 0.65±0.02
  研究组 44 56.35±4.03 156.47±63.12 29.58±6.10 0.40±0.06
  2.2两组患者ST段回落及安全性情况
  研究组患者ST段回落>70%高于对照组,心脏功能异常低于对照组,比较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出血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详见表2。
  表2两组患者ST段回落及安全性情况[n(%)]
  组别 例数(n) ST段回落>70% 心脏功能异常 出血
  对照组 44 23(52.27) 9(20.45) 5(11.36)
  研究组 44 31(70.45) 2(4.55) 4(9.09)
  3.讨论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是重建冠脉灌注的常用有效方案,而早期采用恰当的抗凝、抗血小板辅助治疗是改善患者微循环状态,减轻心肌细胞缺血性的损伤程度,以进一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术后左室心脏功能和预后[3]。本研究针对患者的疗效性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LVEF、CTEC及cTnT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是由于替罗非班能够有效阻止糖蛋白IIb/IIIa与纤维蛋白结合,抑制激活血小板过程中所释放的过量炎性因子与缩血管物质,以减少相关梗死血管的收缩和炎性反应,从而改善相关梗死血管的血流情况,临床应用可快速有效的恢复心肌细胞组织灌注,降低心肌组织损伤的标志物水平,达到改善血液供应不足的效果。关于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比较,未显示明显差别,是由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是常用抗血小板制剂,应用在血小板聚集初始环节具有积极作用,但由于其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预后较差,因此临床使用不易普及[4-5]。
  本研究中针对患者的ST段回落及安全性情况进行详细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ST段回落>70%较对照组高,且心脏功能异常发生率4.55%低于对照组组的20.45%,说明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不仅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系数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替罗非班具有强效、彻底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功能,在破裂血管粥样斑块表面阻滞血小板的活化、粘附和聚集,以防控梗死血管产生血栓,从而能够有效减少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不良心脏事件,提高临床疗效同时改善预后[6]。关于两组患者的出血情况比较,未表现明显差别,分析原因可能与本组实验样本量有限有关,因此关于联合方案对患者出血情况的影响及患者的远期疗效,均有待进一步的实验探索加以验证。
  综上所述,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显著,且不会增加出血事件,安全系数较高,具有实际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于海侠,陶斯阳,刘金尧,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44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8):4056-4057.
  [2]周浩,黄伟剑,吴高俊,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 ST段回落的影响[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1,11(1):4-6.
  [3]吴世畅,胡海东,杨大英,等.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2,11(10):778-780.
  [4]晋辉.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型AMI患者PCI后心肌灌注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J].疑难病杂志,2011,10(1):7.
  [5]王珠.介入联合冠脉注射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1,23(52):38-39.
  [6]徐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44例[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10(18):96-97.
  
其他文献
关键词:肛缘水肿;并发症;病因       肛缘皮肤水肿是肛管直肠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是指肛管及肛缘皮肤出现水肿,充血,隆起或肿胀疼痛的症状,在痔外剥内扎术后尤为多见,属中医皮水的范畴。这主要是由于肛管局部组织受到损伤,微循环受到破坏,使血管通透性增高,淋巴血液回流障碍,组织间隙水分潴留过多,或血管受损伤后血液渗入组织间隙形成血栓等。临床表现为肛缘皮肤充血水肿,肛门坠胀疼痛,结缔组织增生,局部高突
期刊
目前,不孕症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女方年龄的不同。不孕症的发生率从7%-28%不等[1],并导致了不孕夫妇的心理负担和社会问题。在女方因素中,输卵管因素占12%-33%[2]。准确评估输卵管因素对于不孕的影响程度一直是临床医生极感兴趣的,然而检查治疗输卵管阻塞方法较多,却各有利弊,且均存在一定局限性[3-5]。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文献,就国内外关于输卵管评估方法的研究进行总结。  1、输卵管通液
期刊
摘要:福利机构中的弃婴发生脑瘫、精神发育迟滞、发育迟缓等疾病的几率明显高于各地区的平均水平,本文通过阐述早期干预降低一些疾病的发生率的原理和作用来说明福利机构开展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如何开展早期干预工作。  关键词:早期干预;原理;方法;意义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整个婴幼儿的存活率逐步提高,在存活率提高的同时,康复水平却并没有跟上步伐,导致福利机构儿童的智残、肢残的发病率居高不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修复术中不同修复材料的抗摩擦性能。方法:共收录2012年6月-2014年6月,60例在我院口腔科接收修复治疗的患者资料,对其临床修复治疗状况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平均分为陶瓷组、树脂组、金属组等3组,每组20例,口腔修复手术按照标准进行,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分别进行回访调查,判断3组不同修复材料的治疗效果,对不同修复材料的抗摩擦性能进行评估。结果:本次修复治疗后,6个月评估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08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132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6例,给予对照组甲氨蝶呤联合清宫术治疗,给予研究组米非司酮联合子宫动脉甲氨蝶呤灌注栓塞术、清宫术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各项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出血量比对照组少,血β-HCG水平、月经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加强人文关怀理念,提高门诊护理质量,加强门诊护理管理。方法: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健康宣教,优化服务流程,满足门诊病人的心理需求,提高护士专业素质,加强门诊护士法律知识学习,积极应对工作中的冲突,提高病人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工作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病人躯体的疾病,而是对病人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全方位的整体关注。结论:人文关怀是整体护理的导向,整体护理则是人文精神的具体实践与应用,它不但树立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剖宫产史合并前置胎盘对母儿围生期的影响。方法:针对我院产科病房收治的分娩病例展开回顾性分析,观察剖宫产史合并前置胎盘产妇(实验组)在产前产后的出血情况、新生儿结局、子宫切除率、胎盘植入率,并取首次剖宫产的前置胎盘产妇为对照(对照组)。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临床数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胎盘植入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以及子宫切除率明显更高,新生儿出生体重更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产妇再次分娩时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150例资料。结果:观察1组产妇没有出现先兆子宫破裂,再次分娩后出现新生儿窒息者共计18例(占24.3%),产后出现不同程度发热现象者共计33例(占44.6%),观察2组产妇有21例出现先兆子宫破裂(占27.6%),再次分娩后出现新生儿窒息者共计21例(占27.6%),产后出现发热现象者共计8例(占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引起新生儿交叉感染的相关因素,控制或减少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病率。方法;制定院内交叉感染的预防措施,并严格执行实施。结论:婴儿室降低院内交叉感染,关键在于要克服预防中的盲目性,积极认真仔细地寻找出引起院内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行之有效地实施预防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新生儿;交叉感染;预防       控制婴儿室的交叉感染已成为现代医学中较为关注的问题,引起了
期刊
摘要:目的科学、合理用血,保障医疗安全。方法以输血管理委员会的管理,实施临床用血计划,提高临床医师的教育和培训。结果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除自身疾病以外的风险,保障受血者的医疗安全。结论计划采供血和临床合理用血,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关键词:临床合理用血;输血不良反应;安全输血;输血管理       输血是现代临床医疗的一项重要性或必要手段,在挽救患者生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众所周知输血又始终存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