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科学合理用血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85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科学、合理用血,保障医疗安全。方法以输血管理委员会的管理,实施临床用血计划,提高临床医师的教育和培训。结果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除自身疾病以外的风险,保障受血者的医疗安全。结论计划采供血和临床合理用血,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关键词:临床合理用血;输血不良反应;安全输血;输血管理
  
  
  输血是现代临床医疗的一项重要性或必要手段,在挽救患者生命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众所周知输血又始终存在一定的风险,乃至可能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另外,血液是生命之源,献血者捐出的每一份血液既是挽救患者生命所需,也是一份爱心和关怀,因此节约用血,同时减轻患者的负担,成为每一位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因此,现代输血的理念是提倡“科学、合理用血”,减少非必要性输血,最大限度地降低患者除自身疾病以外的风险,保障受血者的医疗安全。我国自1998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并逐步推进实施无偿献血制度。十余年来,我国输血事业得到长远发展,血液安全得到很大保障。但同时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血源紧张和季节性血荒等问题。在有限的血液资源和临床日益增长的用血需求的矛盾下,如何实践科学合理用血成为一个紧迫需要探讨的课题。
  1科学合理用血中存在问题
  1.1输血始终存在着一定的风险
  输血的风险包括2个方面:1)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可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如发热、过敏、溶血、输血后紫癜、循环负荷过重、移植物抗宿主病、输注无效和枸橼酸盐中毒等;2)输血传染病:由于现代检测技术的局限性和血液自身的复杂性,受血者输血后还存在着经血传播疾病的风险。[1]
  1.2采血和供血矛盾日益突出
  一方面,随着医疗技术不断地提高,全国临床用血总量逐年增加,而且各地的用血比例也不平衡,具备优质医疗资源的大城市,用血量远远大于一些中小城市。另一方面,由于无偿献血本着自愿原则,只能从精神鼓励这个单一的层面来操作,虽然无偿献血总量逐年增加,但仍跟不上用血需求的步伐。特别是一些用血需求较大的城市,由于供需矛盾突出,无偿献血往往难以良性发展。为解决血液缺口,无偿献血衍生为单位计划献血,伴随经济补偿,休假福利等方法,使这种变相有偿献血增加了血液风险。
  1.3临床科学合理用血还有待提高
  临床医生出于风险担忧,存在许多用血不合理现象。如输血指征偏宽;术前备血带有随意性,术中出血不多,但还是把术前备好的血液用上;滥用血浆补充营养和扩充血容量,以血浆代替人血白蛋白;成分输血知识缺乏,经常进行搭配性输血,即红细胞与血小板、血浆无目的地搭配性输注;输血不良反应记录和处理不规范等等,导致宝贵血液资源的浪费。
  2科学合理用血的实施方法
  2.1健全科学合理用血的组织机构
  各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应重视输血,建立高效的输血管理委员会。委员会成员应由卫生行政人员、医院临床医生、医院血库人员、血站工作人员等组成。职责是定期检查本地区各医院的临床输血基本情况,集中监督和调查本地区各医院严重的不合理用血现象和事件,有权对辖区内任何医疗用血机构的临床输血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及时发现临床用血出现的突出问题,并对所出现的输血传染病进行总结和制定改进措施。其次,医院也必须建立用血管理机构即临床输血委员会,明确各类人员职责,改变临床输血委员会有组织无工作的现状,临床输血委员会应定期对医院用血情况进行评估,特殊情况下参与制定输血方案。再次,血站应建立临床输血服务部门,负责定期与各医院临床血用情况进行交流与沟通,提供合理的输血建议和疑难输血问题的指导。
  2.2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血计划
  医院输血科应每年提前做好用血计划,计划应包括常规用血、急诊用血,逐年增加的用血比例等内容。医院输血科制定好的计划应报给血站,血站根据各个医院提供的数据制定本地区一年的采血计划和供血计划,并细化到每月、每周、每天和每个采血点,这样做的目的包括2个方面:一方面,按计划招募无偿献血者,合理调配各采血点计划,建立血液预警制度,防止季节性的血源紧张或血液过期浪费;另一方面,通过制定计划,使医院输血科能够主动参与临床用血,确保实时了解和掌握临床用血的基本情况,从而监督临床医生在决定给患者输血前一定认真选择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可有可无的用血,抛弃过去的“营养血”和“安慰血”的做法。
  2.3加强对临床医师的输血继续教育和培训
  血液输注的合理性与临床医生的综合业务水平和输血观念相关,所以要使临床医生的输血观念不断更新,就需要定期地、经常性地开展临床合理用血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培训。血站针对不同医院临床用血的特点,邀请专家开展有关临床合理用血的培训与讲座,内容包括血液成分的基本知识,各种血液成分的临床应用指征及用血的风险等,使临床医师及血站的采供血技术人员掌握更多的临床输血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业务能力,同时也给大家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
  3结论
  科学合理用血,是一个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在目前我国无偿献血制度的框架下,通过卫生行政部门,采供血机构和临床医疗机构的努力合作下,在组织健全、制度完善、观念更新,科技发展等方面加大力度,协调好科学采供血和临床合理用血的关系,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我国的临床用血安全。
  参考文献:
  [1] 杨宝成,邵超鹏.积极推进临床合理用血工作的思考[J].中国输血杂志,2009,22(5):411-414.
  [2] 杨宝成,邵超鹏.深圳市临床合理用血初步成效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10,23(11):980-98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措施的分析。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采取有效的院前急救措施,对照组没采取急救措施,对两组的一般情况、治疗的疗效等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的疗效情况,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采取正确合理的急救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治疗效率,对挽救患者
期刊
关键词:肛缘水肿;并发症;病因       肛缘皮肤水肿是肛管直肠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是指肛管及肛缘皮肤出现水肿,充血,隆起或肿胀疼痛的症状,在痔外剥内扎术后尤为多见,属中医皮水的范畴。这主要是由于肛管局部组织受到损伤,微循环受到破坏,使血管通透性增高,淋巴血液回流障碍,组织间隙水分潴留过多,或血管受损伤后血液渗入组织间隙形成血栓等。临床表现为肛缘皮肤充血水肿,肛门坠胀疼痛,结缔组织增生,局部高突
期刊
目前,不孕症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随着女方年龄的不同。不孕症的发生率从7%-28%不等[1],并导致了不孕夫妇的心理负担和社会问题。在女方因素中,输卵管因素占12%-33%[2]。准确评估输卵管因素对于不孕的影响程度一直是临床医生极感兴趣的,然而检查治疗输卵管阻塞方法较多,却各有利弊,且均存在一定局限性[3-5]。本文通过检索近年文献,就国内外关于输卵管评估方法的研究进行总结。  1、输卵管通液
期刊
摘要:福利机构中的弃婴发生脑瘫、精神发育迟滞、发育迟缓等疾病的几率明显高于各地区的平均水平,本文通过阐述早期干预降低一些疾病的发生率的原理和作用来说明福利机构开展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如何开展早期干预工作。  关键词:早期干预;原理;方法;意义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整个婴幼儿的存活率逐步提高,在存活率提高的同时,康复水平却并没有跟上步伐,导致福利机构儿童的智残、肢残的发病率居高不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口腔修复术中不同修复材料的抗摩擦性能。方法:共收录2012年6月-2014年6月,60例在我院口腔科接收修复治疗的患者资料,对其临床修复治疗状况回顾性分析。60例患者平均分为陶瓷组、树脂组、金属组等3组,每组20例,口腔修复手术按照标准进行,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分别进行回访调查,判断3组不同修复材料的治疗效果,对不同修复材料的抗摩擦性能进行评估。结果:本次修复治疗后,6个月评估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方法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08年2月-2014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132例,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66例,给予对照组甲氨蝶呤联合清宫术治疗,给予研究组米非司酮联合子宫动脉甲氨蝶呤灌注栓塞术、清宫术治疗,记录并分析两组各项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出血量比对照组少,血β-HCG水平、月经正常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期刊
摘要:目的:加强人文关怀理念,提高门诊护理质量,加强门诊护理管理。方法:以病人为中心,加强健康宣教,优化服务流程,满足门诊病人的心理需求,提高护士专业素质,加强门诊护士法律知识学习,积极应对工作中的冲突,提高病人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工作所关注的不仅仅是病人躯体的疾病,而是对病人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全方位的整体关注。结论:人文关怀是整体护理的导向,整体护理则是人文精神的具体实践与应用,它不但树立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剖宫产史合并前置胎盘对母儿围生期的影响。方法:针对我院产科病房收治的分娩病例展开回顾性分析,观察剖宫产史合并前置胎盘产妇(实验组)在产前产后的出血情况、新生儿结局、子宫切除率、胎盘植入率,并取首次剖宫产的前置胎盘产妇为对照(对照组)。采用统计学分析两组临床数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率、胎盘植入率、产后大出血发生率以及子宫切除率明显更高,新生儿出生体重更低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首次剖宫产产妇再次分娩时分娩方式。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分娩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150例资料。结果:观察1组产妇没有出现先兆子宫破裂,再次分娩后出现新生儿窒息者共计18例(占24.3%),产后出现不同程度发热现象者共计33例(占44.6%),观察2组产妇有21例出现先兆子宫破裂(占27.6%),再次分娩后出现新生儿窒息者共计21例(占27.6%),产后出现发热现象者共计8例(占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引起新生儿交叉感染的相关因素,控制或减少医院交叉感染的发病率。方法;制定院内交叉感染的预防措施,并严格执行实施。结论:婴儿室降低院内交叉感染,关键在于要克服预防中的盲目性,积极认真仔细地寻找出引起院内交叉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有针对性地、行之有效地实施预防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关键词:新生儿;交叉感染;预防       控制婴儿室的交叉感染已成为现代医学中较为关注的问题,引起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