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坤明 人生在学习中闪光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chen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一个农家孩子成为江苏电视大学的书记,彭坤明所走的每一步路,都闪着学习的光芒。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收获,都因为有着踏实的拼搏奋斗而显得沉稳。
  
  终身学习的践行
  
  彭坤明很珍惜时间,他喜欢时间用在恰当的地方。工作闲暇之余,他便坐在办公室内看看书。他的办公室内最大的特点就是书多。终身学习是他一直倡导的,也是他一直践行的。
  1957年,彭坤明出生于江苏宜兴一个农村家庭,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动荡,自然灾害的频发,生活的困顿,成为他们那一代人的集体记忆,生存的艰辛是很小就能体会到的——为了挣到工分,小小年纪的他就随着大人一起参加田间劳动。在那个吃饭都成问题的年代里,很多同龄的孩子纷纷放弃了学业,彭坤明却一直坚持了下来,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坚持一边读书,一边劳动的“半工半读”的状态。高中毕业后,由于当时高考还未恢复,他开始了农民生活,即便是这样,他依然没有放弃读书。功夫不负有心人,当高考的号角重新吹响时,1978年,彭坤明考入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政教系成为一名大学生。农村孩子完成了鲤鱼跃龙门至关重要的一跳。四年毕业后,他被分配到江苏教育学院任教。
  当时,江苏教育学院和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在一个大院,一个党委,实际上是一个单位,两块牌子。彭坤明在江苏教育学院的工作参与了电大补偿学历教育,与电大开始结缘。在江苏教育学院工作四年后,好学的彭坤明再次向更高的山峰进发,考取了河南大学政治系,攻读经济学硕士学位。硕士毕业后,彭坤明回到江苏教育学院,回想起这段经历,彭坤明的体悟是:学习与工作的交替、学生与教师角色的转换,强化了自觉学习的意识,同时也形成了教学、管理、科研的基本能力。
  
  专家型管理者的锤炼
  
  自上世纪90年代始,彭坤明多年的学习积累开始发力,他在管理岗位以及学术成就道路上均有不俗的收获。自1992年起,从教务处副处长提拔为院长助理,1995年任副院长,1997年任党委副书记、主持工作的副院长,5年内他在管理岗位上完成了三级跳。同时他的学术成果也不断涌现。自《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与社会主义》在1989年出版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教育》、《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与教育》系列专著相继出版。
  “1992年以后,由学校的主要办学任务所决定,同时根据工作的需要,我逐渐参与了教育发展与改革的研究。我发现,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问题的研究迫切需要思维的拓展、方法的创新。基于我的专业背景和研究的相对优势,我试图把教育学与经济学、社会学等学科加以综合,并进行整合式的研究,以期能解决教育研究与社会发展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的脱节现象。”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教育》写作的初衷。
  彭坤明并没有停止思索。他在密切地关注着教育界,在彭坤明看来,进入20世纪90年代,人类的经济增长方式及社会发展的形态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这就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的时代标志着社会的知识化,同时表明,教育正成为社会发展新的引领力量,成为社会公众的普遍需求。基于此,他写作了《知识经济与教育》,这本专著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也引起了广泛的积极评价。
  但他很快意识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虽然扩大并强化了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人才支持功能,但面临的严峻问题是人才的质量问题,而质量的关键是人才的创新素质。作为深化研究,2000年他又出版了《创新与教育》,明确地把“创新”确立为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核心范畴,作为人才培养的价值取向,试图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新的视角和依据。
  这一系列专著,也形成了彭坤明特有的“跳出教育看教育”的视角,也锤炼了他学者型管理者的角色。
  
  与电大结缘
  
  彭坤明与电大的缘分可以追溯到最初参加工作的1982年,真正走入电大系统是在2002年,这一年,江苏省委任命彭坤明担任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校长,2008年又从校长岗位到党委书记岗位。谈及与电大的缘分,彭坤明非常风趣地打了一个比喻:“我曾经在1982年到1986年和电大有过‘初恋’,2002年再到电大来工作的时候,叫‘有情人终成眷属’。所以2002年到电大工作,并不是第三只眼睛看电大(的眼光)。”上世纪80年代就对电大的办学形式,电大艰苦创业的精神,电大的文化,甚至电大工作运转的机制和体制以及评价标准,有过感性认识的彭坤明,快速地进入了角色。
  进入电大系统不久,彭坤明以一贯的思辨眼光看到,中国远程教育是在理论准备并不充分的情况下开展大规模的实践的,同时感到,远程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教育创新的任务。彭坤明基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对我国远程教育的起源、发展依据、价值定位、模式构建、现实矛盾、探索路径、未来趋势等问题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2006年出版了《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论纲》,旨在为我国远程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其后又围绕着我国学习型社会的构建目标,着重对远程教育如何服务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以及区域化、平民化发展模式的探索进行了延展性的研究。
  彭坤明的这些探索极大地带动着江苏电大的发展。近年来,江苏电大在功能拓展、模式构建、服务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而对彭坤明来说,关于电大教育体系的思考,或许才刚刚开始!
  《中华儿女》:电大已有了30年的办学历史,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您能否简要地概括一下电大教育的创新价值?
  彭坤明:30年前在我国创办电大本身就是教育发展的重大创新。电大的30年走过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其创新价值不仅内涵丰富,而且需要进一步的总结提炼。但从总体上讲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探索了开放办学的模式,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机会;二是运用了远程教育的手段,为全民学习创设了网络环境并提供了信息化平台;三是构建了人性化的支持服务体系。开放的模式、远程的手段、服务的体系构成了电大教育的三大创新点,这不仅是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主要特征,也是电大教育生命力之所在。
  《中华儿女》:《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和《江苏省中长期教育发展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出台,您认为电大将迎来怎樣的机遇和挑战?
  彭坤明: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在省的层面,《纲要》都基于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构建目标,凸显了终身教育体系的战略地位,提出了探索开放办学模式的任务,并作出了建设开放大学的重大决策。就电大的发展机遇而言,突出地表现为如下两个方面:一是电大教育将纳入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成为学习型社会构建的重要支持要素,其功能和价值将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即电大教育将迎来新的发展环境;二是基于电大开放办学的优势,电大将直接成为开放大学建设的基础,即电大将以崭新的姿态承担开放教育并为全民学习提供支持服务的任务。就挑战来说,也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开放办学模式尤其是开放性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与规范;二是开放模式下人才质量的保障。这标志着电大将开始新一轮的实践探索。
  《中华儿女》:作为省级电大的主要领导和教育专家,您对开放大学的建设有何思路?
  彭坤明:建设开放大学既是社会发展工程,也是教育创新工程,需要认真地研究、论证,目前要形成较为完整的思路是比较困难的。就江苏电大而言,正在组织不同层面的研究。我本人也作了一些思考,初步的想法已经以论文的形式发表于《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0年第4期。其要点是:第一,我国开放大学的建设必须以电大为基础,整合各类资源;第二,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在建设好国家开放大学的同时,在有条件的省级区域应当建设地方性开放大学,即开放大学的“1加N”模式;第三,暂时不具备条件独立建设开放大学的省级区域,应当建设成国家开放大学区域性学院,即“1含N”模式;第四,无论是国家开放大学还是省级开放大学,都必须依法具有独立的办学自主权,同时确立相应的标准和规范;第五,开放大学的建设贵在探索,要鼓励“试验”,在实践中完善。
其他文献
  从理论上考虑了非线性耦合对二阶非线性THz时域光谱的影响,采用微扰理论,模拟了在过阻尼和欠阻尼的不同情形下的二阶的非线性极化强度二维谱。它们从理论构成和物理图像上
  从基于非线性光学晶体的受激电磁耦子(polariton)散射基本理论出发,对推导出的稳态和准稳态(或准单色光)情况下非线性耦合波方程组分别采用四阶Runge-Kutta法和分步傅里叶
  通过求解薛定谔方程,得到5nm AlN/2.6nm GaN/1 nm AlN/2.6nm GaN/5nm AlN耦合双量子阱的电子子带能级和本征能级对应的本征波函数。发现由于极化效应的存在,使得耦合双量子阱
  设计和制作了用于和PtSi CCD集成构成多光谱成像系统的一个微滤波片阵列。可见光薄膜和红外干涉薄膜分别采用射频磁控溅射和离子辅助电子束蒸发方法,并采用特殊的剥离工艺
涨升空间略有提升是美邦服饰新入选I66的主要原因。最新综合目标价为40.03元,12个月涨升空间达到25.02%。近一周内2家机构调高其2011年盈利预测,其中齐鲁证券由1.15元调高至1
  太赫兹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有关其产生的研究是目前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文章首先介绍了在空气中产生太赫兹的方法的发展过程:从用单一的800 nm飞秒激光开始,再到
  太赫兹(Terahertz)辐射简称T-Ray,是位于微波和红外辐射之间的电磁波,频率在0.1~10THz(1THz=1012 Hz)。在电子学领域里,这一频段的电磁波又被称作毫米波和亚毫米波;而在光谱学
  主要介绍了太赫兹辐射在无损探测及三维成像应用领域的研究进展及主要技术方案。由于传统的THz时域光谱技术需要一台飞秒激光产生和探测THz辐射,并且具有系统复杂和扫描时
  利用CO2激光诱导产生锡等离子体,实验测定了不同入射脉冲能量下等离子体可见光波段发射光谱。在局域热平衡和光学薄等离子体近似下,利用谱线的斯塔克展宽和五条Sn Ⅱ谱线的
  分布反馈(DFB)半导体激光器是现代光通信系统及红外探测中核心光源器件,光栅的设计和制作是决定器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传统光栅制作方法中,制作的光栅大面积均匀性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