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toufa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教育教学也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架设了一座平台,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开拓学生视野、加大教学容量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课堂 学习兴趣 教学效果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和实施,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学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目标、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在此,笔者就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运用谈一点感受。随着信息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教育教学也借助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为优化中学语文教学架设了一座平台,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开拓学生视野、加大教学容量等方面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事物的本质特征,事件过程的演绎……还可以运用各种技巧,如对比、叠合、拖移、夸张,以及将事物变大为小,变小为大,变快为慢,变慢为快等等,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事件的发展有直观的感受,清晰的逻辑,深刻的印象。例如:我在参加遂平县青年教师语文教学比赛时,选定《小石潭记》一文作为参赛篇目后,从网上搜集了大量能表现小石潭美景的古画、摄影等图片,以古筝曲《平沙落雁》作为课文朗诵的背景音乐,再用power point制作成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运用于比赛时的课堂教学中。
  通过把小石潭这一优美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视觉和听觉综合形象,声像兼备,使学生从活泼、生动、直观的画面去感受小石潭的清、幽、雅的景致,体味作者在小石潭边时那既乐又忧的心情。此课件为学生创设出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变枯燥无味为生动有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就产生了学习的动力,而课堂教学是培养中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场所。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是在被动的参与课堂学习这一总过程,大都缺乏学习兴趣,师生间也缺乏更多的互动与交流。而现在,由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这一状况得到了很大改观。不仅如此,利用多媒体在讲授同样的内容时,所花的时间比原来少很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以往在讲解一些抽象的写景散文时,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对书中描绘的景象,感觉也总是似懂非懂、模糊不清。现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教授这类课文,就方便、实效多了。继续以讲授《小石潭记》为例,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手段,让学生先欣赏一幅幅利用powerpoint制作的小石潭美景的图片,再让学生用语言来描述自己喜欢的景象,说一说他们对所见景物的感受,然后再结合音乐、动画与文章进行学习。学生既清楚的感知到了潭周围的景致美,又真正的体悟到了文字的韵味美,也对理解作者情感变化奠定了基础,朗读起来还声情并茂,兴趣盎然。一堂可能枯燥的说教课亦因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引起了学生的愉悦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优化课堂教学,突破重难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只是在教案中注明教学难点和重点,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并不能直观地看到这一点。在现代文的教学中,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和理解重要词语的意义和作用,这正是学生难以突破的一关,利用多媒体教学则能直观地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使学生攻破学习难关。如在教学七年级下册《艰难的国运和雄健的国民》一文时,课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理解本文中精彩的比喻句中所蕴含的哲理及洋溢的情感。理解含义深刻的一些句子。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课件把教学中的重点语句,如:“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等,一一表列出来,逐一解决,则能更好的实现学生在重点难点上的突破。
  采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可以视听并用,变静为动,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更好的突破重难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有效配置时间,加大教学容量
  语文教学,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必须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众所周知,当今的初、高中教育,实际上更多的还是围绕中、高考来学习,这种情况势必造成学生学习的狭隘性,学生除了从书本上获取知识之外,没有更多更好的途径去阅读,获取更多的知识,而多媒体教学则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为学生赢得了更多的时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知识面。
  总之,合理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需要,是我国21世纪教育改革中的一种重要模式。多媒体课堂教学形象、生动、直观,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每位教师,应该积极、踊跃地投入其中,根据语文教学的需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做到合时宜,使其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朱密(海南省琼海市万泉中心学校):《多媒体给语文教学多彩光芒》,《新课程》2010年第2期。
  [2]杨忠平(江苏省如臬市大明电子职业中学):《多媒体课堂教学增效的技术》,《新课程》2010年第1期 。
其他文献
摘要: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界乃至全社会所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已经是摆在每个数学教学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实施谈谈自己的认识。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数学教学改革 个性品质 学习能力  一、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和特点  小学素质教育是指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培养和提高儿童各方面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以社会文化的传播为宗旨,以心理品质
一、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的教学方式  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广大教师关心的问题,新课程强调了探究式教学,那是否就意味着数学教学要以探究式为主呢?笔者对此持怀疑态度,数学新课程之所以强调探究式教学。那是因为过去我们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探究.但这绝不意味着要以探究式教学为主。一般来说,高中学生要探究出某个数学问题或者定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这绝不是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就得到解决,高中学生的主要任
本实验应用血凝(HA)试验、胰酶处理试验、胚体发育观察、干扰NDV试验、耐酸、碱试验、抗原特异性鉴定、电镜观察、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乙醚敏感试验等方法对临床采取
扬长教育是“发展个性,开发潜能”的教育,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谐发展的教育,其特征是以“注重个性差异,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特长”为特征。可以这样说,扬长教育是以素质教育的思想理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精神为重点,以面向全体学生,挖掘潜能培养个性,发展特长,激励创新为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中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依靠广大教师,并引导他们努力学习新的教育
天空是灰色的,屋頂是灰色的,整个城市都是灰色的。接着,当城市的天空飘下第一片雪花时,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狗兴奋了起来。不过,大部分成年人都不太关心这件事情,他们要么选择漠视,要么拒不承认。即便如此,小男孩和他的狗仍然欢呼雀跃,为了雪花,也为了这些雪花给城市带来的新的变化……
期刊
电视是图象活动及其伴音的电传输。电视技术中,图象在发送端由摄象管转变为电脉冲信号,通过信道进行传送。在接收端,电脉冲信号再转化为光的亮度变化,在接收机屏幕上显示出
摘要:从心理学生角度来分析,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就是这一事物最易诱发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兴奋,而这种兴奋则是大脑对该事物认识、理解、记忆的最佳状态。它不仅能保证学生高效率地学习生物知识和技能,而且还对学生将来从事生物科学研究起着一定的影响。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将生物知识趣味化,在学生对生物知识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去学习,并使之在学习中体会掌握生物学知识的乐趣,将兴趣传化为学
首次将新城疫病毒(NDV)主要宿主保护性抗原HN和F蛋白展示在T4噬菌体表面,并研究了重组噬菌体T4-Z1-HN和T4-Z1-F的免疫原性.用RT-PCR方法从6个NDV广东分离株(GD/2/00、GD/3/0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在选择的时候要考虑运用策略的必要性,不能为了激发而激发,激发兴趣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更重要的是要选择合适的激发方法,才能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笔者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努力的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数学美”,激发学习兴趣  数学美不同于自然美、艺术美。数学
摘要:本文总结了提高初中生学习数学主动性的几点做法: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因人施教、发展学习能力、以情动人。  关键词:初中生 学习数学 主动性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体现了学生个人自我发展的能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因此,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规律,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我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