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语“N1ガN2ニ近い”中的“近い”的多义性

来源 :北方文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q5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连语论作为一种自八十年代起新兴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备受关注,一般是以构成连语的主导词的品词性以及与其组合的从属名词的格形式为基准来进行研究的。目前,雖然周彤(2012)对以形容词为主导词的连语进行了系统的记述,但是从连语论的角度考察形容词的多义性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将运用词组学的理论和方法,以词组“N1ガN2ニ近い”为中心,结合语料库中的相关例句,对作为主导词的多义形容词“近い”进行研究。
  关键词:连语论;“N1ガN2ニ近い”;语义关系;“近い”的多义性
  一、先行研究
  目前,对于以形容词为主导词的连语的研究主要是通过ガ格名词,ニ格名词,ト格名词で格名词,カラ格名词,マデ格名词与形容词的组合来进行的,且已渐成体系,但是针对个别形容词的多义性的研究较少。本研究运用连语论的理论和方法,借助于语料库中的相关语例,考察连语“N1ガN2ニ近い”包含的语义关系类型以及“近い”的多义性。
  二、连语“N1ガN2ニ近い”中的“近い”
  本研究利用语料库“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搜集使用了连语“N1ガN2ニ近い”的例句(需要考虑到在实际运用中,格助词“が”被主题化为“は”,或以“も”的形式出现,或被省略的情况),并且对以上例句中的此类连语的语义类型进行分类,从而分析“近い”的多义性。
  (一)距离关系
  1.空间距离
  (1)銀行はホテルに近く、デパートの一階にある。
  (2)あそこはアメリカの南端に近い。
  (3)心臓に近いところがちょっと痛かった。
  从以上例句可以看出,与“近い”构成表示空间距离小的连语的ニ格名词N2主要是场所性名词,(例(1)的“ホテル”),也有方位名词(例(2)的“南端”),还有具有场所性的物名词(例(3)的“心臓”)等。另外,其他经过场所化的非场所性物名词(例(4))和人名词(例(5))也能和“近い”构成此类连语。
  (4)部屋のベッドのところに近く、ちゃんと置いたほうがよい。
  (5)あの人のそばに近いところへ行く。
  2.时间距离
  (6)もう時間は12時に近く、授業が終わるだろう。
  (7)13世紀も終わりに近い。
  例(6)(7)中的ガ格名词N1(“時間”、“13世紀”)和ニ格名词N2(“12時”、“終わり”)都是表示时间的名词,N2作为与N1比较的基准,二者与“近い”组合后可以表示时间的间隔小。
  3.事态距离
  〈一〉由抽象名词构成的到达基准
  (8)今、理想に近い暮しを送ていた。
  (9)自由が欲しいという欲望にも近かった。
  例(8)的“理想”和例(9)的“欲望”均是抽象名词,可以作为到达的基准,与“近い”结合后,构成表示距离要达到的目标值或者期待值的间隔小的连语。
  〈二〉由数值构成的到达基准
  (10)この平均値に近い値を求めてきた。
  (11)駅は満人に近い状態になった。
  N2(“平均値”“満人”)是表示数值的名词,作为N1(“値”“駅”)要达到的基准,与“近い”结合后构成的连语表示N1达到N2表示的目标值或期待值的距离之近。
  (二)类似关系
  (12)葉の厚さが紙のように薄く半透明に近い。
  (13)これは洋画に近い表現のものだ。
  构成此类语义关系的连语通常采用比喻的修辞方式,N1(“厚さ”“もの”)是本体,N2(“半透明”“洋画”)是喻体,与“近い”结合后,表示N1和N2具有相似性,其中N2是判断相似性的基准。
  (三)相近关系
  (14)苦しみに近い救いを求める声を出した。
  (15)多くの国の予防接種はどちらかといえばアメリカの制度に近い。
  如例(14)、(15)所示,N1(“声”“予防接種”)和N2(“苦しみ”“制度”)之间存在着程度上的由量到质的改变,因此分别属于不同的范畴,与“近い”组合构成的连语可以表示两者关系的相近。
  (四)人类关系
  (16)僕の家は親父が非常に面白い男で、僕は親父に近かった。
  (17)そして、自分に近い同士が集まる。
  以上两例中,N1(“僕”、“同士”)和N2(“親父”、“自分”)都是表示人的名词,与“近い”组合后构成的连语表示两人关系的亲密。
  三、结语
  通过对语料库中包含连语“N1ガN2ニ近い”的例句的分析可知:连语“N1ガN2ニ近い”包括多种语义关系类型,分别表示距离关系(包括空间距离、时间距离、事态距离),类似关系,相近关系,人类关系。与此对应,“近い”也具有多种含义,分别表示N1和N2空间距离之近,时间距离之近,事态距离之近,以及N1和N2的相似性,相近性,亲密性。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仅限于ニ格名词与“近い”的组合,作为今后的课题,将对“近い”与采用其他格形式的从属名词构成的连语进行分析,尝试从连语论的角度系统地研究记述“近い”作为主导词的连语的语义关系类型和在不同连语中的“近い”的多义性。
  用例出处
  現代日本語書き言葉均衡コーパス
  参考文献:
  [1]言語学研究会(1983)『日本語文法·連語論(資料編)』むぎ書房.
  [2]周彤(2012)『現代日本語における形容詞的な連語についての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
  [3]鈴木康之(1996)「国際的な言語研究としての連語論」『国文学:解釈と鑑賞』至文堂.
其他文献
关于“文化哲学”的概念主要是指学界对“文化哲学”的理论界定。文化哲学的概念是文化哲学研究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方面。“文化哲学”的概念问题从其产生到现在,有着各种不同的
摘要: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网络流行语具有其独特的生成和传播机制。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网络流行语的内在模因进行分析,运用自主—依存分析框架举例说明了网络流行语模因传播的意向性,相邻/相似关系作用下从原语向网语推衍的过程,以及意向性制约对此推衍过程的影响,从而构建了网络流行语模因独特的生成机制框架。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模因;自主—依存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社会环境的变化会造成语言的变异
摘要:衡阳因地处南岳衡山南面而得名,衡阳方言属于湘语长益片,在湘语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从重叠形式和添加词缀等构词法和构形法两个方面来分析衡阳方言特点。  关键词:衡阳话;重叠;词缀  一、重叠形式  衡阳方言的动词和形容词很少用重叠形式构词或构形,普通话里动词,形容词通过重叠编号和表示语法意义或附加意义,而衡阳话则多用增加补充成分或附加成分来表达:   普通话 衡阳话   看看
摘要:本文主要内容是关于文学史研究的主题、客体以及研究方法的一点浅见,着重探讨了“史德”之于主体在文学史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哪些内容可以作为文学史研究的课题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及文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应注意问题。  关键词:文学史研究;主体;客体;方法  首先,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也是一个很难的题目,很难去驾驭,只能在尽量涉猎更多大家之言之后,总结出自己的一些理解。并不是旨在写文章,而是通过写这
写实水墨人物画算是一个较晚成熟的画种,因其传统的写实积淀相对薄弱,遂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20世纪的写实水墨人物画对内重读历史、对外包容开放,并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蓬勃发展。但是任何事物的快速发展必然会产生一定的问题,如当下的写实人物画,在重视造型能力培养的同时,忽略文脉和笔墨的传承,作品缺少直面“血肉人生”、挖掘社会和生活内涵的写实主义精神。正是因为写实水墨人物画具有极其严肃的纪实性、鲜明的时代特征
摘要:网络文学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它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电脑的普及应运而生。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文学以自身传播速度快、交互性强、内容新颖独特趣味性强等优势对我国的传统文学产生了强烈的冲击。网络文学的兴起给了读者更大的选择空间,逐渐动摇了传统文学的权威地位。  关键词:网络文学;传统文学;挑战  网络文学的崛起依托于互联网平台的建设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兴产物,网络文学拥有自己的独
摘要:在信息时代的大背景下,各种智能网络终端设备的运用使旅游业发生巨大的变化,它正以变革的形式迎来智慧旅游的到来。而本文通过分析发展智慧旅游的意义,提出了城市发展智慧旅游的建议,以期能对旅游业的发展发挥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旅游产业;智能化;智慧旅游;信息化  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技术在旅游行业得到了创新运用,智能手机、个人掌上电脑的普及,促使人们对信息化旅游和个
摘要: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被喻为“东方的莎士比亚”。今年是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他与英国的莎士比亚、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受到世界级的纪念。  关键词:汤显祖;家里;家外;担当与坚守  今年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逝世400周年,也是英国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的日子。早在2015年10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伦敦金融城市政厅发表题为《共倡开放包容,共促和平发表》的重要演讲时提议:“中英两国可以共同纪念这两位文学
哲学是文本深层建构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体育新闻文本而言同样如此。通过对新浪网2014年巴西世界杯新闻报道文本哲学内涵进行剖析,从而得出巴西世界杯新闻报道文本既遵循了和谐统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不断推动,人民群众在文学中的主体地位也越来越得以凸显。这不仅表现在当代文学的主人公形象越来越多的倾向于塑造人民大众,还表现在当前鼓励人民群众自觉从文学的阅读与欣赏转向文学创作的历史发展趋势。这也体现了当下我国社会主义的文化策略、意识形态以及价值诉求。在此时代背景下,进一步深化对我国当代群众写作的文学大众化想象探索,已成为当前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以当代群众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