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志远:心近而志远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xi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景公有马千驷,狩猎于青田。”山东省滨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第二小学坐落于古齐国千乘郡旧址东北角三公里处的青田街道办事处驻地。两千年前,这里毗邻国都,背靠黄河,商贾云集,繁荣富庶;进入新时代,这里的发展更是云蒸霞蔚,气象万千。
  全国零犯罪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山东省文明校园等一系列荣誉的取得是校长姜志远——这位扎根乡村教育37年的“草根”教育家带领全体师生艰苦奋斗的结果。其志之远,在于其心之近。
  心近于学生,志远于学生成长
  对孩子们成长的关爱,从姜志远的“三个约定”中可见一斑。
  与教职工的约定——“晨昏不责”。全体教职工都不会在早晨上学时和晚上放学后批评学生。何以为之?“学校应是一个让学生内心感到温暖、安全的地方”,姜志远不愿让孩子们在美好的一天刚开始、或在离开校园的时候心里带着不安。因为这一约定,校园里演绎着很多动人的教育故事。一年级有个孩子刚上学时经常迟到,每次看到校长就故意绕开,但姜志远总是直接迎上去,摸着他的头温和地说:“明天争取早点到校,好不好?”渐渐地,他迟到的次数明显减少了,见到校长也不再绕着走,反而主动打招呼。这时候,姜志远冲他竖起大拇指,孩子也是一脸开心。学校期末评选“阳光少年”,这孩子赫然在列。一个胆小、做事拖拉的孩子竟发生如此变化,家长感动欣喜之余,特地给姜志远写了一封感谢信。
  与孩子们的约定——“今事今毕”。第二小学是农村寄宿小学,孩子们晚上需在校做作业。姜志远与孩子们达成共识:“课务要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他以身作则,每天不到7点即已到校,打扫完办公室卫生,在校门口用微笑迎接每一个孩子。接下来,他巡视校园,或询问孩子们是否适应寄宿生活,或了解食堂饭菜是否可口,或指导示范如何打扫卫生。晚上不管多晚,即便是生了病,他也要批改完孩子们当天的作业。“咱们农村孩子是非常质朴纯洁的,最需要的是规范管理、合理引导。我们应从孩子们的每日学习规范、每日行为习惯、每日养成教育等方面入手,通过做好现在的每一日,为他们的终生发展奠基。”
  与自己的约定——“不丢下每一个”。贫困生是学校一个特殊的群体,姜志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牵头成立了扶贫领导小组,并主动联系、结对帮扶了一个孩子。放学后,同事们都各自回家了,他则带上食用油、米面等生活用品到这孩子家走访,了解家庭生产、经济状况,询问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勉励安慰,支招解困。寒冬到了,这孩子有没有棉衣?会不会冻着?他时刻牵挂着,自掏腰包购买了御寒衣物送到孩子手中。工作再忙,每周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他都要雷打不动地找这孩子聊天。关注到这孩子期末数学成绩不理想,他就利用课余时间帮其补习功课,一遍不会,就再讲一遍,这种方法效果不好,就换另一种方法,直到孩子弄懂学会为止。“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辍学,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自卑落后”,是姜志远在自己内心许下的承诺。
  “三个约定”,虽对象不同,但初衷均是为了孩子。校园内外流传着一句话——“姜校长的心与孩子们零距离”。
  心近于课堂,志远于课堂质效
  学校拥有1200余名学生、120余名教职工,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姜志远坚持“站定讲台37年不下岗”。身在一线,进而心住一线,进而智泽一线。
  姜志远的课堂质效首先体现为教学质效。学校虽地处农村,但他的科研理念却紧随时代步伐。作为理论学习者、方案研究者、实施组织者、整体设计者,他带领教师们进行了课堂改革探索,创建了“情智(艺)共生54321”高效课堂模式,重点关注小课题研究,倡导“自主开拓型作业”,教育学生“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在他的数学课堂里总能找到最新的时代气息。学习长方形面积时,他以庆祝建党一百周年为大背景,引导孩子们制作小国旗庆贺,从设计、计算、制作,到展示、应用、评价,孩子们全员参与,热情高涨。“学习强国”APP报道的学校快闪《在灿烂阳光下》使用的就是这些孩子们制作的小国旗。
  课堂质效不仅体现为教学质效,姜志远赋予了其更多维度的质效。比如,坚信“没有学习不进步的孩子,只是他们的闪光点不同”的他善于抓住课堂上的每个时机去发掘各个孩子的闪光点。《对称》单元课后实践作业,他让孩子们设计自己喜欢的对称图形。有个平时一贯“淘气”的孩子设计了“示”。姜志远微笑着问:“你设计的是什么?”这孩子答:“我们是二小的学生,‘二小’俩字合起来是‘示’,我们都要以身示范!”姜志远对他竖起大拇指:“是啊!说得真好,做得更好,我们二小的示范作用就从你们做起!”这孩子的眼神里充满了自信与豪情,别的孩子们也都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子。
  心近于家乡,志远于家乡发展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我们紧靠黄河,就要秉承华夏文明精神。”“我们都是老百姓的孩子,我们的老家就在学校附近,我们的办学要对得起父老乡亲。”姜志远心中的“文”字,那一撇是华夏文明,那一捺是地域文化,那一横是对脚下这片土地的执着坚守,那一点则是对父老乡亲们满满的挚爱与责任。
  树不忘根,人不忘本。一方面,他倡导开设《福·禄文化——(匠心传承)》课程,依托学校的劳动示范基地,融合多门学科,分种植、管理、采收、加工、创作、义卖六大阶段。从采收到创作,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悟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另一方面,他带领教师们编写了《我爱家乡》系列丛书,从搜集到整理、从编排到修改,事必躬亲。这个记录着青田本土人和事的校本课程,受到了师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喜爱。姜志远希望通过这些课程,让“根”和“本”种植在孩子们心中。
  1984年7月,在拥有四个年级复式班却只有两名教师的原青田办事处耿家村小学,17岁的姜志远开启了自己的从教生涯,以校为家的他几乎包揽了当时学校的所有重任。由于工作出色,他于1997年被任命为原青田办事处举门联小校长,学校教育教学综合成绩连年全镇第一。2007年,他调入原青田办事处教委任教研室主任兼中心幼儿园园长,其间组织成立了中心教研组,组织领导了高新区第二、第三小学的筹建工作。2018年,他调入滨州高新区第二小学任校长。37年,姜志远始终耕耘在家乡的沃土上,致力于在这片沃土上种下无数家庭、无数父老乡亲们的希望。
  “斑斑白发,与日俱增;清癯脸庞,逐渐消瘦”,是岁月给姜志远所画的素描像。市优秀教师、区先进工作者等一系列荣誉,他都让给了别人;最艰巨的任务、最磨人的工作,他却留给了自己。“自我概念是他人反馈的函数”,這是他的微信签名。是的,通过对学生、对教师、对家长、对家乡的殷殷付出得来的学生和教师成长、家长满意、家乡发展等一项项正反馈,共同构成了姜志远内心所追求的那份“教育人”的信仰。
其他文献
什么是净?  干净、洁净、净衣、净心、纯净、坚净……净,既是外在美的一种体现,又包含着深广的精神内涵,是由外而内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怎样培养?笔者认为,可以从“净”入手,以净为美,让“净”成为学校的精神图腾、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观、成为学校文化的核心,让教室干干净净、校园清清爽爽,塑造学生纯净的心灵,打造教师坚
期刊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生因心理问题而患精神疾病的人数激增,因心理疾病而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和复学后,青少年心理问题更为突出。2021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热议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呼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预防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专业水平有待提升、形式主义严重、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加强心理
期刊
早上7点,在沙滘中学的校门口,教师和学生们总是可以看到一道挺拔的身影,那是我们的校长——彭志洪。彭校长总是亲自迎接每一位来上学的孩子,酷暑寒冬,从无例外。他说:“每天看到学生们朝气蓬勃地来上学,是我能感受到的最大荣誉。”  作为教育部领航名校长,“勤勉”是彭校长给我最深刻的印象。  轻装上阵从头起 砥砺奋进守初心  2020年1月,彭校长来到顺德区沙滘初级中学(以下简称“沙中”或“沙滘中学”)。彼
期刊
人离不开集体,人的社会性决定着人必须经历集体生活和学习。初中阶段,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剧烈变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生活在集体中,学习在集体中,集体教学的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学生三观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  文化赋能:确立价值引领的“方向感”  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过程中,周围同伴、师长、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交往对象的品格、班集体氛围都是影响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的亲密情感由三部分构成,即“亲情(父母
期刊
体育是国民健康的重要基石,对于还处在发育阶段的中小学生,更是重中之重。重视学校体育工作,加强师生的体育锻炼,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规定“健康第一”。  然而,相当一部分学校的体育工作现状并不理想,师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学校体育锻炼氛围也不浓。除了国家规定的最低标准体育课时和每天的课间操,课外时间大部分学校的体育场上进行锻炼的学生屈指
期刊
烟台开发区实验中学基于对“生活教育”的学习和对“立德树人”的思考,确立了教育应回归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办学主张。根据五四学制对初中段教育的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构建起基于“诚毅”文化的德育课程体系。学校德育课程自成四个年段的分层递进体系,采取德育主题统领、特色课程提升、协同育人保障三大措施,极大提升了德育课程的效能。  德育主题统领  学校将德育活动凝练成涵盖德智体美劳五大领域的十二大主题
期刊
兰陵因地处高陵且兰草繁茂,被出使此地的屈原命名,是荀子劝学之地、李白醉卧之乡,“兰陵王”高长恭因战功卓著被分封此地。带着无限遐想,记者来到兰陵采访。然而,奇绝的风景往往被大自然隐匿于最深处。车行路上,群山环抱,树木葳蕤,起起伏伏的山坳间,零星散落着几处人家,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下村乡娄山小学正坐落在一处偏僻的山坡上。  学校放了暑假,年轻的教师离校了,王秀金守着这里,一守就是40年。拿起粉笔,他是一
期刊
“家校协同育人”指基于儿童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融合,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互相配合、支持与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共享优质资源的教育互动活动,是强调家庭与学校的双主体地位和共同创设家校共育的教育生态系统。新时代教育,以创新思维和协同发展为核心,关注终身发展和全面发展,整合优势资源,因此协同育人显得尤为重要。  家校协同育人,“家校”是合作主体,“协同”是工作路径,“育人”
期刊
近年来,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积极探索多元协同育人机制,以家长学校建设为抓手,广泛汇聚政府、学校、社区等各方面资源力量,全面提升育人水平,有力促进了青少年健康成长。河口区政府按照“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三支队伍、四个基地”规划,构建了完善的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实现了家庭、学校、社区及线上线下家庭教育服务深度融合。  近年来,河口区坚持“行政推动,部门协同,学校主导,立足社区”的工作思路,汇聚山东省教育科学
期刊
“只要我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2021年6月29日,张桂梅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讲道。张桂梅是真正的时代楷模、时代英雄。疾病缠身的她,创办华坪儿童之家,让172 个孤儿有了温暖的家,创办华坪女子高中,让近2000个女孩免费学习考进大学,她教会了大山里的女孩用知识改变命运,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她用生命托起了大山的希望。  张桂梅的可敬在于其坚守住了以人民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