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成长赋能:集体教学中的个性发展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ua1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离不开集体,人的社会性决定着人必须经历集体生活和学习。初中阶段,青少年学生正处于身心剧烈变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生活在集体中,学习在集体中,集体教学的问题处理不好,会影响学生三观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
  文化赋能:确立价值引领的“方向感”
  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过程中,周围同伴、师长、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交往对象的品格、班集体氛围都是影响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的亲密情感由三部分构成,即“亲情(父母家人)、友情(同学伙伴)和爱情(爱慕对象)”。其中任何一方面出现问题,孩子都容易产生心理、行为问题,严重者甚至可能导致攻击、自弃、自杀等消极行为。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情感获得往往不足,被认可的程度往往不高,容易产生对自己能力及存在价值的质疑。这就要求老师给予这些孩子特别关注,并给予他们更多个别谈话、个别指导的机会,同时了解每个孩子成长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和思想动态。
  15岁左右的青少年内侧前额叶区域在社交场合的活跃度会达到峰值,这使得在他们心里,被同龄人排斥的恐惧远比其他伤害更严重。同龄人的观点、评价会对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产生极大的影响,让他们宁愿冒着高风险,也要做“错事”,做“坏事”迎合大环境。因此,帮助青少年学生在集体教学中发展好个性,一定要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集体文化氛围。
  课程赋能:寻找学习过程的“幸福感”
  如何让学生感到幸福?学生总是有差异的,学力不同,兴趣不同,风格不同,要让每个学生都快乐学习,必须从每个学生的客观条件和内在需求出发。多元的校本课程建设,必定会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太仓市沙溪实验中学围绕“美的教育,全面发展”育人主张,构建了以44个社团、7项研究性学习为基础的大美育校本课程体系,助推“五育”并举,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不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奠定了课程基础。随着美育校本课程不断推进,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对自己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对未来的人生规划有了更明晰的定位与选择,校园充满各种可能性。
  学校评歌演绎社团是苏州市十佳社团,第一任社长刘紫薇同学原本成绩一般,沉默寡言。在参加评歌社团后,她爱上了评弹艺术,在社团课堂上非常投入和勤奮,被推荐为社团的社长。她的兴趣、特长得到培养和发展的同时,学习内驱力也得到激发。2019年7月,她以苏州地区名列前茅的专业成绩和合格的文化课成绩考上苏州评弹学校,成就了自己的另一段人生。
  评价赋能:增添集体学习的“获得感”
  学校制定了《沙溪实验中学阳光少年“三力律动”评价方案》,坚持不用一把尺子量学生,给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成果提供展示舞台。学校引入“优学机”大数据力量,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学习能力,从潜力、智力、活力三方面进行多维度综合评价,并将结果记录进“美丽沙实美好青春”学生电子成长档案。当学生完成三年的初中学习,这样一份电子档案将成为他(她)的“毕业礼物”,伴随一生,见证学生青春岁月的成长与进步。
  此外,后疫情时代,学校必须要考虑到技术赋能,处理好线上集体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信息时代,学校还要考虑如何引导学生用公共表达来把握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未来集体教学的路还很长,引导学生个性成长任务艰巨。
其他文献
叶连平老师是安徽省马鞍山市和县乌江镇卜陈学校的退休教师,他不是土生土长的和县人,他的祖籍在河北沧州。1928年9月,葉老师出生于山东青岛。1965年,他辗转来到安徽和县卜陈石跋河窑厂,后来落户龙王大队桃园生产队。屈指算来,叶老师在和县已生活了56年,可以算是一个和县人了。1978年,50岁的叶老师迎来了人生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卜陈初级中学一名初三语文老师因考上大学,他所带的班一个多月没人上语文课。
期刊
2021年暑假第一天,临沂大学“赓续红色血脉、追寻红色足迹”学党史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学子们就踏上了社会实践之路。通过重走“红色足跡”,重温革命历史,让广大青年学子在浓郁的红色文化氛围中感悟党的光荣传统,让红色基因浸润学生的血脉……  地处沂蒙革命老区的临沂大学,前身是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一分校支持创办的滨海建国学院,是一所沂蒙精神哺育成长起来的革命老区大学。学校把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沂蒙精神作为学
期刊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書。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红色教育是传承红色基因、培养时代新人的教育,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完成。
期刊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十四五”规划大幕徐徐拉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又让人平添无限期许。五千年弦歌不辍,一百载历久弥新,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不忘初心,始终牢记融入血脉的青春誓言;作为一名辅导员,我赤诚不改,始终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于无声处听惊雷,于
期刊
在教育中,学校和家庭是彼此联系、互相补充的,家校协同、合作共育,已经成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青岛以“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为价值导向,积极探索构建立体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着力提升教师家庭教育指导水平,倡导形成“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的家校共育氛围。  家庭教育事关个人成长、家庭幸福、社会和谐、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
期刊
舜友联合会协助学校、家庭、社会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形成育人合力,发挥育人整体功能,提升育人整体效果。  山东省济南市舜耕小学聚焦家校教育目标不一致、育人行为不统一、育人效果被削弱等问题,以协同育人为理念,于2009年2月成立以家长为主体、社会教育资源共同参与的育人共同体——舜友联合会。十多年来,持续进行改革实践,探索如何介入家庭教育进行专业化指导,并以家长宣讲团、家庭教育指导团
期刊
孩子的教育离不开家庭,但家长普遍不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情。即使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往往因为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使家庭教育普遍缺失,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效果和孩子健康成长。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高明附属学校,地处农村,有74个教学班,3500多名学生,是一所实行九年一贯制的薄弱学校。学生家长85%是农民工,其余的15%都是农民,平均受教育水平低于初中文化,
期刊
什么是净?  干净、洁净、净衣、净心、纯净、坚净……净,既是外在美的一种体现,又包含着深广的精神内涵,是由外而内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怎样培养?笔者认为,可以从“净”入手,以净为美,让“净”成为学校的精神图腾、成为师生共同的价值观、成为学校文化的核心,让教室干干净净、校园清清爽爽,塑造学生纯净的心灵,打造教师坚
期刊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全国各地中小学生因心理问题而患精神疾病的人数激增,因心理疾病而自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和复学后,青少年心理问题更为突出。2021年两会期间,多位代表委员热议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呼吁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预防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目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专业水平有待提升、形式主义严重、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等问题,加强心理
期刊
早上7点,在沙滘中学的校门口,教师和学生们总是可以看到一道挺拔的身影,那是我们的校长——彭志洪。彭校长总是亲自迎接每一位来上学的孩子,酷暑寒冬,从无例外。他说:“每天看到学生们朝气蓬勃地来上学,是我能感受到的最大荣誉。”  作为教育部领航名校长,“勤勉”是彭校长给我最深刻的印象。  轻装上阵从头起 砥砺奋进守初心  2020年1月,彭校长来到顺德区沙滘初级中学(以下简称“沙中”或“沙滘中学”)。彼
期刊